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维U颠茄铝胶囊Ⅱ中颠茄提取物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全 文 :182 李汉强: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
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李汉强,吴贵枝
(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李汉强: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摘 要:目的:建立维 U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颠茄提取
物的含量。色谱柱子为十八烷硅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填充柱(250mm×4.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 庚烷磺酸钠溶液(22:78),检测波长 208nm。结果:颠茄提取物在浓度为 0.06mg/ml~0.14mg/ml 之
间时,呈良好线性。线性关系为 Y=1E+07X+56996,R2=0.9994。结论:本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回收率
较高。
关键词:颠茄提取物;HPLC


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适用于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
胃炎、胃酸过多、胃痉挛等症,原质量标准中无颠茄提取物
的含量测定,为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本文进行了含量测
定的方法学研究,采用 HPLC 法测定颠茄提取物的含量,结
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HPLC 为岛津 SPD-10AP;BP211D 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
利斯) ;硫酸阿托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
供);维 U颠茄铝胶囊 II 样品(由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自制,批号:071201);乙腈(色谱纯);水(超纯水),其它试
剂为分析纯。
2 方法的建立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硅键合硅胶为填充
剂;乙腈-0.01 mol/L 庚烷磺酸钠溶液(22:7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08nm;理论板数按硫酸阿托品计算应不低于
3000。
3 实验结果
3.1 颠茄提取物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
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约 6mg、 8mg、10mg、12mg、14mg,
精密称定,分别置 100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量取 1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结果见表 1。

表 1 颠茄提取物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浓度(mg/ml) 0.0614 0.0858 0.1038 0.1266 0.1475
峰面积(A) 828356 1102934 1340219 1621089 1887691

颠茄提取物的标准曲线图
y = 1E+07x + 56996
R2 = 0.9994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1800000
2000000
0 0.05 0.1 0.15 0.2
浓度(mg/ml)



A

结果表明,颠茄提取物在浓度为 0.06mg/ml~0.14
mg/ml 之间时,呈良好线性。线性关系为 Y=1E+07X+56996,
R2=0.9994。
3.2 颠茄提取物精密度试验:
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约 10m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
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将此溶液连续重复 5
次进样 10ul,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 2。
3.3 颠茄提取物稳定性试验
2011 年 第 7期
2011 年 7 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李汉强: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183
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 6粒),精密称定,置分液
漏斗中,加稀乙醇 10ml,振摇使溶解,加氨试液 2ml,迅速用
氯仿振摇提取 6次,每次 2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
甲醇适量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 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 10μl,分别在 0,
2,4,6,8小时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 3。

表 2 颠茄提取物精密度试验
序号 1 2 3 4 5 RSD%
峰面积 1328944 1334361 1314763 1364644 1324297 1.42

表 3 颠茄提取物稳定性试验
时间(小时)) 0 2 4 6 8 平均 RSD%
峰面积 A 1335526 1326913 1347175 1359983 1333374 1340594 0.98

3.4 颠茄提取物重复性试验
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 6粒),精密称定,各 5
份,分别置分液漏斗中,加稀乙醇 10ml,振摇使溶解,加氨
试液2ml,迅速用氯仿振摇提取6次,每次25ml,合并氯仿液,
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 5ml 量瓶中,加
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约 10m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 1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
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 4。

表 4 颠茄提取物重复性试验
样品号 1 2 3 4 5 6 平均 RSD%
含量(mg/粒) 0.088 0.087 0.086 0.085 0.086 0.085 0.086 1.22

3.5 颠茄提取物回收率的测定
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约 5.2mg,精密称定,置 20ml 量瓶
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
另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 6粒),精密称定, 5 份,
分别置分液漏斗中,再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液 1ml,加稀乙
醇 10ml,振摇使溶解,加氨试液 2ml,迅速用氯仿振摇提取 6
次,每次 2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
并定量转移至 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
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
约 10m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 1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 5。
(样品的含量为重复性计算的平均含量 0.086mg/粒。
回收率计算公式按加样回收率计算:回收率=(W 测得量-W 样品
含有量)×100%/W 加入量)


表 5 颠茄提取物回收率试验
样品号 样品称样量(g) 对照品加入量(mg) 测得量(mg) 回收率%
1 0.7863 0.2615 0.52 98.96
2 0.7463 0.2615 0.51 99.27
3 0.7235 0.2615 0.50 98.37
4 0.7206 0.2615 0.50 98.74
5 0.7249 0.2615 0.50 98.19
6 0.7508 0.2615 0.51 98.69
平均回收率% 98.54
RSD% 0.47

184 李汉强:维 U 颠茄铝胶囊 II 中颠茄提取物含量测法方的研究
3.6 最小检出量
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 6粒),精密称定,置分液
漏斗中,加稀乙醇 10ml,振摇使溶解,加氨试液 2ml,迅速用
氯仿振摇提取 6次,每次 2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
甲醇适量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 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
品溶液加甲醇分别稀释成每1ml中含硫酸阿托品约0.002mg
(2%)、0.0006mg(0.6%)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 10 u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至主峰为基线噪音的三倍,最小检出
量为 6.1ng, 最小检出限度为 2%。
3.7 颠茄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硅键合硅胶为填充
剂;乙腈-0.01 mol/L 庚烷磺酸钠溶液(22:7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08nm;理论板数按硫酸阿托品计算应不低于
3000。
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 6粒),精密称定,置分液
漏斗中,加稀乙醇 10ml,振摇使溶解,加氨试液 2ml,迅速用
氯仿振摇提取 6次,每次 2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
甲醇适量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 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
酸阿托品对照品约 10m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用甲
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
取上述溶液 1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即得,结果见表 6。

表 6 颠茄提取物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050709 050722 050726 050730
含量(mg/粒) 0.084 0.089 0.102 0.085

4 讨论
采用HPLC法测定维U颠茄铝胶囊II中颠茄提取物的含
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
标准含量测定项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附录 V D.
[2] WS-1001-(HD-1026)-2002 国家药品标准. 化学药品地
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六册[S].




(上接第 210 页)

3 小结
(1)微生物具有浸出废渣中大量有价金属和有毒元素
功能;
(2)灼烧能有效的回收生物浸出渣中甚于的大部分重
金属,并同时利用剩余的焦炭;
(3)利用生物浸出-浸出渣返回挥发窑工艺能有效的实
现废渣的资源化。

参考文献

[1] 王中海, 周 源, 钟洪鸣, 等. 微生物浸矿技术发展
现状[J]. 金属矿山, 2007, 8:4-6.
[2] 邵 琼, 汪 玲, 王莉红, 等. 酸浸条件对铜镉渣综
合浸出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23):
96-97.
[3] 周吉奎, 扭因健. 微生物浸出铁闪锌矿的研究[J]. 金
属矿山, 2007, 11: 58-61.
[4] Y. Rodíguez, A. Ballester, M.L. Blázquez, et al.
New information on the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mechanism at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J]. Hydrom-
etallurgy, 2003(71): 47-56.
[5] N. Powell, M.A. Jordan. Batch Leaching data
analysis: Eradication of time dependency prior to
statistical analysis[J]. Minerals Engineering,
1997, 10(8): 85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