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杭州红茄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肖文斐,裘劼人,来文国,张 雅,郑桂珍,忻 雅,方献平,王淑珍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摘要 [目的]探索适用于浙江茄子品种“杭州红茄”的高效离体再生的途径和方法。[方法]以杭州红茄的子叶、下胚轴和带腋芽茎段
为试材,研究了该品种从愈伤诱导、分化、增殖到生根壮苗过程的离体再生体系,对不同时期的培养基及激素配比进行筛选比较。[结
果]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以 MS +6-BA 2. 0 mg /L + IAA 0. 1 mg /L效果较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为 MS + ZT 0. 2 mg /L + IAA 0. 1 mg /L,
而生根培养基以1 /2MS + IAA 0. 1 mg /L较适宜。[结论]该研究获得了高效的杭州红茄离体再生方法,为其基因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
支持。
关键词 茄子;杭州红茄;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中图分类号 S64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4)19 -06159 -03
Study on the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 Solanum melongena L. Cultivar“Hangzhou Hongqie”in vitro
XIAO Wen-fei et al (H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Zhejiang 31002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Hangzhou Hongqie”which is the local cultivar of Solanum melongena
L in Zhejiang. [Method]With the cotyledon,hypoeotyls and stem segments of“Hangzhou Hongqie”as explants,the regeneration system in
vitro including callus induction,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the rooting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optimum mediums and hormone ratio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obtained.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medium for the callus induction was MS + ZT 1. 0 mg /L + IAA
0. 1 mg /L,and the ideal medium for differentiation was MS + 6-BA 2. 5 mg /L + IAA 0. 2 mg /L. On the other hand,the medium of 1 /2MS
+ IBA 0. 3 mg /L was better than MS for rooting. [Conclusion]High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Hangzhou Hongqie”wa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ts genetic engineering.
Key words Solanum melongena L;Hangzhou Hongqie;Explant;Tissue culture;Regeneration system
作者简介 肖文斐(1979 -) ,女,湖南祁东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
植物抗逆生物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11
杭州红茄是浙江省的常规茄子品种,其果实细长均匀,
果皮紫红鲜亮,皮薄肉白、质糯,食味鲜美,是杭州十大名菜
之一。但该品种株型较矮,长势较弱,耐低温、耐高温能力较
弱,制约其推广与生产[1 -2]。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品种
改良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
生体系是基因转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目前国内外有关茄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有过一些
报道,主要从茄子的外植体器官再生、花粉(花药)培养、原生
质体和小孢子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
就,但尚存在着研究不够系统和植株再生频率不高的问
题[2 -6]。而茄子不同品种间的再生能力及对培养基的要求
差异很大[5 -6]。笔者以杭州红茄为试材,探讨影响其离体再
生的主要因素,以期建立适用于杭州红茄的高效再生体系,
为其基因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品种与外植体。供试品种为杭州红茄,种子购
于杭州市三叶种子公司。选取室内培养的无菌幼苗的子叶、
下胚轴及田间生长 2 个月左右的植株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
供试。
1. 1. 2 供试培养基。根据不同试验阶段和目的,以 1 /2MS
培养基和 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
激素和糖,配制相应培养基。pH 为 5. 8,琼脂粉含量为 7. 5
g /L,121 ℃条件下灭菌 20 min。
1. 2 方法
1. 2. 1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1. 2. 1. 1 室内无菌苗外植体消毒。种子消毒及无菌苗培
养。精选的种子自来水浸泡过夜,55 ℃水浴处理 10 min,
75%乙醇表面消毒 60 s后,20%次氯酸钠消毒 20 min,灭菌
水清洗 4 ~ 5 遍,接种于发芽培养基上(含 0. 8% 琼脂的
1 /2MS培养基,不加蔗糖和激素) ,在 25 ℃下每日光照 16 h
(光强为 1 500 lx)的培养室内培育出无菌籽苗。从种子萌动
开始算起,选 14 ~16 d苗龄的幼苗,分别取其子叶、下胚轴为
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1. 2. 1. 2 田间苗外植体的消毒。选取健康无病的杭州红茄
带腋芽茎段,于自来水下冲洗 30 min,再用蒸馏水冲洗 3 遍,
在超净台上将其修成 0. 5 ~ 1. 0 cm长茎段,75%乙醇表面消
毒 60 s后,0. 1%HgCl2 消毒 8 min,灭菌水清洗 4 ~5遍。
1. 2. 2 愈伤组织诱导。将子叶、下胚轴、带腋芽茎段分别接
种到含有不同激素组合的 MS培养基上,筛选最适芽分化的
培养基。取完全展开的子叶,去除叶尖及与叶片基部,切成
1 cm ×1 cm大小,在叶缘处横切数条小口,正面向上平铺接
种于诱导培养基上。下胚轴分别切成 0. 5 cm 左右的长段,
竖直接在培养基上。带腋芽茎段切成 0. 5 ~ 1. 0 cm 左右的
长段,芽头朝上接在培养基上。每个处理接种子叶 50 片、下
胚轴 30个、带腋芽茎段 20个。
1. 2. 3 分化培养。将愈伤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 MS
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分化培养。2周左右继代 1 次,4 周后统
计结果。愈伤率(%)=(愈伤数 /接种的外植体总数) ×
100%;不定芽分化率(%)=(分化不定芽的外植体数 /接种
的外植体总数)×100%;不定芽分化系数 =分化的不定芽总
数 /分化的外植体总数。
1. 2. 4 生根培养。当芽长至 2 ~ 3 cm 时,分化出 2 ~ 4 片真
叶时将其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大约 10 d后长出白色健
壮的根系。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19):6159 - 6161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况玲玲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9.013
1. 2. 5 再生植株定植。将生根的小苗室温炼苗 2 ~3 d后从
培养基中取出,洗净根上面的培养基,移栽到灭过菌的基质
中,2 ~3周后就可移到室外定植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形成的影响 采用 MS为基
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对杭州红茄 3种类
型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试验。将外植体接种后,5 ~ 7 d后有
愈伤开始产生。从表 1可以看出,1 ~8号培养基均可以诱导
上述外植体产生愈伤,但愈伤的诱导率及生长状态则有明显
的差异。其中,6-BA 低浓度下诱导率稍低,愈伤较少,而随
着浓度的加大诱导率提高,愈伤较多;但高浓度(3 mg /L)时
诱导的愈伤非常多,且容易玻璃化。0. 2 ~ 2. 0 mg /L玉米素
(ZT)的浓度均可以促进愈伤诱导,浓度增加愈伤化程度也
相应加大;而 8号培养基虽然可以诱导愈伤的产生,但生长
状态较差,所以 2,4-D在杭州红茄的愈伤诱导中不适用。供
试的 3种外植体中,下胚轴和子叶的诱导率较高,其中 6-BA
的培养基中下胚轴诱导率高于子叶,而 ZT对子叶的诱导效
果更优;腋芽茎段在各种培养基中的诱导率均低于前两者。
综合考虑,2 号培养基 MS + 6-BA 2. 0 mg /L + IAA 0. 1 mg /L
的诱导效果最佳(图 1) ,3 种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均在 85%
以上,愈伤生长状态也均较好。
表 1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组合对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的影响
编号
激素浓度
mg /L
诱导率∥%
子叶 下胚轴 腋芽茎段
愈伤生长情况
子叶 下胚轴 腋芽茎段
1 6-BA 1. 0 + IAA 0. 1 74. 2 ±5. 3 81. 8 ±5. 1 71. 5 ±6. 9 量少,黄白色,松软 量少,黄白色,松软 量少,浅黄带绿,松软
2 6-BA 2. 0 + IAA 0. 1 94. 9 ±3. 2 96. 2 ±4. 3 85. 3 ±6. 1 量较多,绿色,芽点较多,较紧
实,团状
量较多,黄绿色,芽点较
多,致密
量较多,绿色,芽点较多,
块状
3 6-BA 3. 0 + IAA 0. 1 91. 5 ±7. 8 97. 4 ±4. 4 83. 8 ±5. 6 大量愈伤,中间绿色周围为半
透明,块状,玻璃化
量较多,发白,玻璃化 大量愈伤,块状,半透明,
玻璃化
4 ZT 0. 2 + IAA 0. 1 79. 3 ±7. 5 76. 9 ±5. 8 70. 1 ±9. 3 量中等,白中带绿,团状 量少,白中带绿,致密 量中等,绿色,芽点较多,
团状
5 ZT 0. 5 + IAA 0. 1 83. 4 ±6. 3 81. 7 ±9. 3 72. 9 ±5. 5 量中等,淡黄绿色带芽点,较紧
实,团状
量中等,白中带绿,致密 量较多,绿色带芽点,较
致密,团状
6 ZT 1. 0 + IAA 0. 1 94. 4 ±4. 9 92. 8 ±7. 4 76. 2 ±5. 6 量较多,浅绿色芽点较多,团
状,较紧实
量较多,白中带绿色芽点,
致密
大量愈伤,块状,分化出
许多绿色芽点
7 ZT 2. 0 + IAA 0. 1 96. 3 ±2. 7 98. 6 ±2. 1 78. 9 ±5. 8 大量愈伤,块状,中间绿色周围
半透明,芽点多
大量愈伤,淡黄绿色,致密 大量愈伤,块状,中间绿
色周围半透明,芽点多
8 ZT 1. 0 + 2,4-D 1. 0 58. 8 ±4. 3 67. 8 ±1. 9 52. 0 ±2. 8 黄褐色,松散,水渍状 褐化,松散,水渍状 褐化,松散,水渍状
图 1 杭州红茄子叶在 2号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
表 2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组合对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
编号
激素浓度
mg /L
不定芽分化率∥%
子叶 下胚轴 腋芽茎段
1 6-BA 1. 0 + IAA 0. 1 12. 3 ±2. 5 31. 3 ±6. 1 8. 7 ±2. 1
2 6-BA 2. 0 + IAA 0. 1 17. 3 ±4. 2 36. 7 ±4. 0 13. 3 ±3. 5
3 6-BA 3. 0 + IAA 0. 1 8. 7 ±1. 5 13. 3 ±2. 5 3. 7 ±2. 5
4 ZT 0. 2 + IAA 0. 1 76. 0 ±6. 6 66. 7 ±6. 1 46. 3 ±4. 7
5 ZT 0. 5 + IAA 0. 1 67. 3 ±4. 7 48. 3 ±3. 1 33. 7 ±1. 5
6 ZT 1. 0 + IAA 0. 1 54. 0 ±3. 6 34. 5 ±4. 6 31. 7 ±5. 0
7 ZT 2. 0 + IAA 0. 1 38. 0 ±2. 6 30. 2 ±2. 0 23. 2 ±2. 6
8 ZT 1. 0 +2,4-D 1. 0 0 0 0
2. 2 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中所用的6-
BA和 ZT与 0. 1 mg /L IAA组合均能诱导杭州红茄不定芽的
分化。加入 6-BA的培养基中 2 号培养基分化率最高;6-BA
对 3种类型外植体分化效果也不一样,下胚轴的分化效率最
高,子叶其次,而腋芽茎段最低。而 ZT对杭州红茄的分化效
果明显优于 6-BA,ZT 浓度为 0. 2 mg /L 时最利于不定芽分
化,随着 ZT浓度的增加,分化率下降。ZT更能促进红茄子叶
外植体分化为不定芽,下胚轴分化率稍低,腋芽茎段最低;8
号培养基没有分化出芽。由此可见,MS + ZT 0. 2 mg /L + IAA
0. 1 mg /L是筛选出的最佳分化培养基(图 2)。
图 2 杭州红茄子叶在 4号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分化
表 3 不同培养基中的生根结果
培养基 生根率∥% 主根数 根长范围∥cm
MS 65. 1 ±14. 2 3. 4 ±0. 2 0. 1 ~0. 9
MS +0. 1 mg /L IAA 71. 8 ±12. 9 3. 9 ±0. 4 0. 1 ~0. 9
1 /2MS 85. 3 ±5. 6 4. 2 ±0. 5 0. 1 ~1. 5
1 /2MS + 0. 1 mg /L IAA 96. 1 ±3. 5 5. 6 ±0. 3 0. 2 ~1. 7
0616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
图 3 1 /2MS +0. 1 mg /L IA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生根
2. 3 生根及壮苗 试验中共采用 4 种培养基,结果显示
1 /2MS生根效果明显优于 MS培养基(表 3) ,说明低离子浓度
更利于杭州红茄生根;而加入 0. 1 mg /L IAA可以促进根生长
速度,提高生根率(图 3)。这与洪晓华等报道较为一致[7]。
3 小结与讨论
红茄种子经自来水浸泡过夜有利于种子吸胀,促进发芽
整齐一致。茄子种子上常附有果肉,在发芽培养时容易污
染,不利于无菌苗的培养。55 ℃热处理 10 min,同时在培养
基中不加蔗糖,则可以减少污染。种子发芽时用 0. 1%HgCl2
灭菌效果较好,但对种子毒害大,严重影响种子萌发;而采用
20%次氯酸钠消毒 20 min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同时有相
对较低的污染率。而在对田间苗外植体消毒时,次氯酸钠效
果很差,外植体污染率很高。0. 1% HgCl2 灭菌效果较好,消
毒 8 min时污染率较低,启动率较高;但随着灭菌时间的延
长,外植体伤害大,启动率低。
6-BA和 ZT是茄科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调节物
质,而在不同品种的茄子组培中最佳的诱导浓度不尽相
同[7 -10]。而余波澜等研究发现加入低浓度的IAA可以促进
6-BA和 ZT对芽分化的诱导率[8],所以笔者在培养基中均加
入了0. 1 mg /L IAA,与不同浓度的6-BA或 ZT组合应用。试
验发现,1 ~3 mg /L的 6-BA 与 0. 1 mg /L IAA 组合均能诱导
杭州红茄产生愈伤并分化出不定芽,但高浓度 6-BA 会导致
外植体愈伤组织玻璃化,不利于分化;而 ZT 浓度较高时,芽
愈伤化过于强烈,后期也难以正常分化。洪晓华等分析表明
2,4-D可以诱导茄子不定芽的分化[7],但该试验表明其在杭
州红茄的诱导分化中并不适用,这可能与品种差异有关。
不同外植体对不同生长调节物质诱导的反应不同,分化
效果也不一样,这种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较为常见[8,11]。
该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6-BA能较好地诱导杭州红茄
下胚轴分化成苗,而 ZT对子叶的分化效果较好,腋芽茎段则
均为最低,可能是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导致其再生能力的差
异。腋芽茎段在 4号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也可以达 46%,
在无法取得子叶或下胚轴时,也可以考虑选用。而在选用植
物激素时应该考虑所应用的外植体类型。
参考文献
[1]孙韧.杭州红茄[J].长江蔬菜,1987(5):31.
[2]韦顺恋,周梅仙,陈易新,等.浙江蔬菜品种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1994:169.
[3]金丹丹,梁美霞,谢立波,等.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分
子植物育种,2004,6 (2):861 -866.
[4]丁建庭.茄子离体培养研究现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2
(1):29 -30.
[5]KAZUMITSU M.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let formatio through culture of i-
solated microspores of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L.) [J]. Plant Cell
Reports,1996,15:391 -395.
[6]吴耀武,马彩萍.茄子茎愈伤组织的产生与植株的再生[J].西北植物研
究,1981(2):52 -54.
[7]洪晓华,王瑛华,陈刚,等.茄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J].
北方园艺,2009(6):63 -65.
[8]余波澜,张利明,孙勇如,等.茄子子叶和下胚轴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17 -320.
[9]张兴国,刘元清,杨正安,等.茄子遗传体系的建立[J].西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1,23(3):233 -234.
[10]黄志银,曹必好.茄子组织培养高效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J].长江蔬
菜,2012(10):4 -7.
[11]王凤华,李光远,潘莎莎.茄子下胚轴和子叶离体培养研究[J].吉林农
业大学学报,2007,29(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389 -393.
(上接第 6158页)
25 ℃,摇床转速 160 r /min,接种量 5%,培养基 pH 7. 0,该培
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为 20. 5 g /L。该培养基价格低廉,来
源广泛,适合工业化生产使用。
生长动力学分析显示,菌丝体的生长基本呈“S”型曲线,
第 4 ~5天为稳定生长期,菌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较多,是
收获菌体的最佳时间。大规模工业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发酵的逐级放大阶段不是培养体积的简单放大,需要调节温
度、pH、溶解氧、细胞生长及产物形成等发酵参数,以提高发
酵效率。因此要进一步研究上述发酵参数的变化情况,为大
规模发酵培养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ADHIKARI T B,JOSPH C M. Evaluation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rice for
plant growth promotion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seeding disease of rice
[J]. Can J Microbiol,2001,47:916 -924.
[2]李玉珍.植物激素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4):50 -53.
[3]余朝阁,李天来,杜妍妍,等.植物诱导抗病原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J].北方园艺,2007(7):73 -76.
[4]汪宇,于荣敏,佟志清,等.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长动力学
考察[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8):5 -6.
[5]李亚东,郝瑞,陈伟,等.越桔对长白山区酸性土壤的适应性[J].园艺
学报,1994,21(2):129 -133.
[6]弓明钦,陈应龙,仲崇禄.菌根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51 -60.
[7]司美茹,薛泉宏,来航线.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及杂菌抑制方法研究
[J].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61 -65.
161642卷 19期 肖文斐等 杭州红茄离体再生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