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低温胁迫下蓝花楹的耐寒生理机制分析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 - 4829(2016)01 - 0074 - 07 DOI:10. 16213 / j. cnki. scjas. 2016. 01. 015
收稿日期:2015 - 08 - 18
基金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蓝花楹耐冷
生理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周 静(1981 -) ,女,四川成都人,博士,主要研究方
向为园林植物学,E-mail:17265117@ qq. com,Tel:13980006807。
低温胁迫下蓝花楹的耐寒生理机制分析
周 静1,曾学英2,贺 维3,李佳泳3,张 炜3,李晓清3
(1.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2. 四川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四川 成都 610101;3.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
院,四川 成都 610068 )
摘 要:本试验研究了蓝花楹在 15 和 4 ℃两种温度条件下,胁迫 24 h(平均光强 22 500 lx,湿度 75 %)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
势,尝试从生理角度了解蓝花楹在低温逆境环境下的生长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 蓝花楹在 15 ℃条件下,胁迫 8 ~ 12 d后,各项
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说明体内的耐冷调节机制与冷害达到了平衡;而随着低温 4 ℃的持续胁迫,各项生理指标发生剧烈变化,表明
4 ℃低温对蓝花楹的伤害程度远大于蓝花楹自身的修复速度。② 2 种低温胁迫下,部分生理指标在 3 ~ 5 d出现拐点,如净光合
速率(P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 3 天显著降低,S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第 5 天明显升高,推测 3 ~ 5 d可能
是蓝花楹体内各系统应答低温胁迫的启动时间。综上所述,蓝花楹可以耐受 15 ℃低温,但对 4 ℃的耐受能力较弱,建议蓝花楹引
种地区的纬度尽量不大于 29°。
关键词:蓝花楹;低温胁迫;生理
中图分类号:S685. 99 文献标识码:A
Mechanism of Chilling Injury in 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et Bonpl.
under Chilling Stress
ZHOU Jing1,ZENG Xue-ying2,HE Wei3,LI Jia-yong3,ZHANG Wei3,LI Xiao-qing3
(1.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Chengdu 610101,China;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Logistics Group,
Sichuan Chengdu 610101,China;3. 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ichuan Chengdu 610068,China)
Abstract:The trends of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et Bonpl. under 15 and 4 ℃ stress control after 24 h (light
intensity 22 500 lx,75 % humidity)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to learn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J. acutifolia at low tempera-
ture stress environment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oi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could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or
8 - 12 d under 15 ℃,suggesting that it being balanceable between the seedlings' resistance (cold adjustment mechanism)and chilling inju-
ry. In addition,it indicated that J. acutifolia could adapt to the low temperature of 15 ℃ . However,J. acutifolia seedlings were intolerant
for a long time under 4 ℃,with physiological indexes fluctuated dramatically. So the damage degree to leaves under 4 ℃ was more than the
repair speed of J. acutifolia itself. (ii)Inflection points of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appeared at 3 - 5 d,for example,the net photosyn-
thetic rate (Pn)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3 d,while,SOD activity and proline (Pro)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5 d under 15 ℃ . It was speculated that 3 - 5 d may be the start-up time of response system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J. acutifolia leaves. In summary,J. acutifolia could bear low temperature of 15 ℃,however its tolerance to 4 ℃ stress was weak.
We suggest that the latitudes for J. acutifolia’s distribution do not exceed 29 °.
Key words: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et Bonpl.;Chilling stress;Physiology
总结植物的冷害机理和耐冷性应答研究,大体
经历了几个时期的研究过程,涉及了植物体的各个
系统。首先是关于冷害植物体内水势和胞质粘
度[1],代谢应答机制研究随后兴起[2],然后细胞膜
系统的相变、光合氧化、光抑制、胞质钙离子、过氧化
系统相继成为植物冷害研究的热点[3 ~ 7]。目前,关
于植物耐冷生理研究的基础手段,主要是通过植株
在逆境条件下的多项指标变化来指示植物对低温胁
迫因子的应答,这些指标包括根系还原能力(多指
TTC 还原力)、可溶性糖(SS)含量、游离脯氨酸
(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清除
系统的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47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年 29 卷 1 期
Vol. 29 No. 1
POD、过氧化氢酶 CAT 等)活性以及叶片的光合能
力[8 ~ 11]。
蓝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et Bon-
pl.) ,属紫葳科(Bignoniaceae)蓝花楹属(Jacaran-
da) ,速生落叶木材树,乔木,高 12 ~ 15 m,最高可
达 30 m,树形酷似凤凰木。全世界约 50 种,原产于
热带巴西,现多分布于南美洲玻利维亚、阿根廷,我
国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地也有少量
分布。从伯利兹往南至巴西,蓝花楹是亚马逊高原
林和圭亚那混交阔叶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在南美
也很常见,比勒陀利亚被称为蓝花楹城[12 ~ 13]。以往
针对蓝花楹的基础研究角度较小,广度也较窄,大部
分局限于栽培、嫁接 /扦插等技术,以及一些病虫害、
行道树等园艺学方面[14 ~ 15],对于蓝花楹的耐冷性、
生理学等方面的的研究却少有报道。蓝花楹是热带
和亚热带原产的植物,其生长的最低温度约为 10
℃,长时间暴露在较低的温度下会严重抑制其生长
发育,尤其是幼苗,对霜冻颇为敏感,0 ℃以下冻梢。
随着蓝花楹栽培种植的兴起,其不耐冷的特性极大
制约着蓝花楹栽培范围的扩大及应用推广,故耐冷
机制的基础研究亟需开展。针对以上情况,本试验
研究了蓝花楹在 15 和 4 ℃ 2 种胁迫条件下多项生
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从生理角度了解蓝花楹在低温
逆境环境下的生长发育机制,为蓝花楹耐冷机制的
深入研究做铺垫。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9 - 10 月份采收成熟、饱满的蓝花楹种子,置于
玻璃干燥器内 4 ℃贮存,于第 2 年 3 月份进行萌发,
萌发步骤为:首先将种子在 25 ℃于清水中浸泡 12
h,然后在光照培养箱内的托盘上进行沙土点播萌
发;萌发条件为:白天 16 h(28 ℃,22 500 Lx,湿度
65 %) ,夜晚 8 h(20 ℃,黑暗,湿度 85 %)。由于蓝
花楹种子较小,覆一层薄沙,播种后上盖 1 层无纺
布,有利于浇灌,然后使用 1 /2 Hoagland营养液保持
种子湿润状态。大约 10 d种子开始发芽,此时去除
无纺布。
将萌发的蓝花楹幼苗移栽到直径 20 cm的花盆
中,在营养土中培养 6 ~ 12 个月,蓝花楹长到 20 ~
30 cm高度时进行低温胁迫试验。
1. 2 实验方法
1. 2. 1 低温胁迫处理 选择株高 25 cm左右、长势
相当的蓝花楹幼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胁迫温度选
用 4 和 15 ℃,胁迫条件控制为:4 ℃ /15 ℃,24 h(平
均 22 500 lx,75 % 湿度)。
1. 2. 2 取样方法 分别收取胁迫 0(对照组,始终
处于适应生长条件)、1、2、3、5、8、12 和 24 d 的蓝花
楹植株的第 2 ~ 5 片真叶。叶片材料采摘后立即使
用蒸馏水洗净、擦干、称重,用于各项生理指标测定
和色素提取。试验中使用相同部位的真叶材料,来
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相同生理指标,以避免植物材料
引起的误差。
1. 2. 3 指标测定及方法 根系活力[16]:采用氯化
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来测定根系活力。
渗透调节物质[17]:采用茚三酮加热显色法测定
脯氨酸(Pro)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SS)
含量。酶系统[17]: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
化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
创木酚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
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物酶(CAT)活性。膜系统:采
用电导仪率法测定叶片细胞外渗电导率[18];采用硫
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17]。
光合作用:采用丙酮法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17];使
用 S-110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通过测量流经叶室的
空气中 CO2 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叶室内植物的净光
合速率(Pn)。
1. 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6. 0 统计分析软件(SPSS Inc.,
USA)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法)进行多重比
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低温胁迫对蓝花楹根系活力的影响
如图 1 所示,在 2 种低温处理条件下,蓝花楹的
图 1 低温对蓝花楹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root reducing power of J. acutifolia
571 期 周 静等:低温胁迫下蓝花楹的耐寒生理机制分析
图 2 低温对蓝花楹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proline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J. acutifolia
根系还原力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 2 d 时
即升高到活性峰值,且 4 ℃时的峰值高于 15 ℃时峰
值的 25 %。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15 ℃处理后的
蓝花楹根系还原力逐渐低于对照,而 4 ℃处理后的
蓝花楹根系还原力虽在降低,但仍高于对照或维持
在对照水平。说明 4 ℃低温条件对蓝花楹根系活力
的影响强度要高于 15 ℃的胁迫条件。
2. 2 低温胁迫对蓝花楹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植物在经历逆境时,体内能够增加合成一些小
分子物质,如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等,这些
小分子物质通过增加细胞液质的粘度等调节细胞内
外水势和渗透压来增加细胞的耐寒性[19]。
图 2(A)中,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照组的蓝花楹
体内 Pro含量保持在 121 ~ 135(μg /g 鲜重)的范围
内浮动。15 ℃环境下,蓝花楹体内 Pro 含量有曲折
性升降,冷处理第 1 天迅速增加了 27. 9 %,于第 5
天增加到了 159. 2 %,之后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能
保持高于对照 34 %以上的水平。4 ℃处理下的蓝
花楹 Pro含量增加速度高于 15 ℃处理(第 3 天除
外) ,12 d内始终处于升高状态,12 d 后 Pro 含量稳
定在对照的 1. 96 倍。
从图 2(B)中可见,蓝花楹对照组的 SS 含量始
终保持在 2. 2 ~ 2. 4(μg /g 鲜重)的水平。15 ℃处
理后的蓝花楹,SS 含量在前 5 d 内从 2. 6(μg /g 鲜
重)缓慢增加到 3. 4(μg /g 鲜重) ,之后变化不大,说
明前 5 d 是幼苗的冷适应过程,5 d 后,蓝花楹已经
适应了 15 ℃低温条件。而在检测的时间范围内,4
℃处理下,蓝花楹幼苗体内的 SS 含量始终在增加,
且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增大,到 24 d 时
已经达到对照组的 2. 59 倍,说明蓝花楹始终无法适
应 4 ℃胁迫条件。
2. 3 低温胁迫对蓝花楹体内活性氧代谢酶系统的
影响
图 3(A)表明,室温条件下,蓝花楹体内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稳定。15 ℃低温处理下,
蓝花楹 SOD活性于 5 d 内升高到对照的 1. 3 倍,可
见 SOD对 15 ℃低温条件的响应较慢;5 d 后,SOD
活性基本维持在对照组的 1. 2 ~ 1. 3 倍。4 ℃条件
下的蓝花楹幼苗叶片内 SOD 活性升高迅速,2 d 内
就达到了对照的 1. 7 倍,说明 4 ℃低温能显著诱导
SOD活性增大。此外,5 d 后 SOD 活性升高幅度相
当大,至 8 d时已达到对照组的 2. 4 倍,之后保持稳
定,可见相对于 15 ℃胁迫温度,4 ℃对蓝花楹 SOD
活性影响更大。
如图 3(B) ,蓝花楹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在室温状态下保持稳定。在 15 ℃条件下,POD
活性呈现出“M字形”变化趋势,两个活性高峰分别
出现在第 1 和 5 天,分别达到起始状态的 1. 7 和 1.
8 倍;于冷处理第 3 天出现低谷值,但仍高于对照组
33 %。而蓝花楹在 4 ℃低温条件下体内 POD 活性
变化趋势呈“N 字形”,于处理第 1 和 3 天出现高峰
与低谷之后,持续升高,24 d 时已经达到起始浓度
的 3 倍,说明 4 ℃低温胁迫环境在不断诱导 POD活
性的升高。
室温状态下,蓝花楹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变化不大。15 ℃处理下,蓝花楹叶片 CAT 活
性升高,于第 5 天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 2 倍,之后
活性下降,12 d时降到对照组的 1. 5 倍后保持恒定。
4 ℃下蓝花楹幼苗的 CAT 活性呈现迅速升高后降
低的趋势,5 d后增幅更大,24 d 后的活性达到起始
活性的 2. 4 倍。可见,与 15 ℃相比,CAT 活性在 4
℃低温环境有更快的升高速度和更大的活性峰值,表
67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9 卷
图 3 低温对蓝花楹幼苗 SOD、POD和 CAT活性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SOD,POD and CAT activities of J. acutifolia
明此时蓝花楹体内产生了更强烈的活性氧代谢过
程。
2. 4 低温胁迫对蓝花楹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植物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细胞膜的选择性过滤
活性降低,通透性增大,引起体内电导率的升高,因
此电导率是反应植物低温伤害程度的一个有效指
标。图 4(A)显示,正常生长环境下,蓝花楹叶片的
电导率维持在 18 % ~23 %范围内。低温处理的幼
苗叶片电导率值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4
℃比 15 ℃处理的增加幅度更大,说明 4 ℃对蓝花楹
的细胞结构破坏程度更大。
对照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如
图 4(B)。15 ℃处理的蓝花楹幼苗在 1 ~ 3 d 内,
MDA含量增加 45 % ~ 53 %,之后缓慢回落到稳定
水平,24 d 后,MDA 含量依然比对照组高 16. 4 %,
说明细胞膜体系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组织修复能
力尚能弥补膜系统的损失,使之保持动态平衡。4
℃处理的蓝花楹幼苗在前 5 d 内,MDA 含量达对照
的 2. 32 倍,说明体内细胞膜系统降解严重;MDA 含
量在 5 d后有降低的趋势,但仍远高于对照组以及
15 ℃处理下的幼苗。4 ℃处理后,蓝花楹幼苗 MDA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温胁迫下膜脂过氧化
反应较为剧烈,对自身膜系统有一定破坏。
2. 5 低温胁迫对蓝花楹光合作用的影响
低温胁迫对植物叶绿体内膜系统的伤害,会降
低叶绿素的合成速率,破坏植株的叶绿素结构,最后
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而叶绿素含量是反映光合
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如图 5(A) ,对照组中的叶
绿素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而 4 和 15 ℃低温胁迫均导
致蓝花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
渐降低。但 15 ℃时,叶绿素含量于第 5 天下降到起
始状态的 89 %左右后,即保持稳定状态,说明叶绿
体内的应答机制抵消了 15 ℃低温对叶绿素的影响。
而 4 ℃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却一直表现出较快的下
降趋势,24 d 后只有对照的 62. 7 %左右,可见蓝花
楹对 4 ℃冷胁迫的抵御能力较弱。
低温处理条件下的蓝花楹叶片净光合速率
(Pn)呈降低趋势,但 4 ℃条件下的第 8 和 12 天都
出现了光合速率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在第 8 天,达到
对照组的 1. 8 倍,说明即使在较少的叶绿素含量情
况下,蓝花楹体内某些耐寒机制依然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771 期 周 静等:低温胁迫下蓝花楹的耐寒生理机制分析
图 4 低温对蓝花楹幼苗相对电导率和 MDA含量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MDA content of J. acutifolia
图 5 低温对蓝花楹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sis of J. acutifolia
3 讨 论
3. 1 蓝花楹根系活力及渗透调节对低温胁迫的响

本实验研究了蓝花楹在 15 和 4 ℃2 种胁迫条
件下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尝试从生理角度了
解蓝花楹在低温逆境下的生长发育机制。本实验表
明,4 ℃低温条件对蓝花楹根系活力的影响强度要
大于 15 ℃低温。相关研究指出,低温(0 ~ 10 ℃)
逆境环境除了能影响根的生长速度,还明显降低根
系的吸水能力,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配,破坏植
物体内水分的平衡,影响叶片的蒸腾速率,使细胞失
水大于吸水,最终导致植株枯萎、干枯,甚至发生器
官脱落[20]。
脯氨酸(Pro)中的亚氨基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水
合作用,调节渗透势,维持细胞的结构。相关研究指
出,许多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体内游离 Pro 大量积
累[21]。本实验结果显示,蓝花楹体内 Pro 含量在 2
种低温胁迫的第 5 天均出现明显的升高现象,在对
杨树(Populus)和银杏(Ginkgo biloba)等树种的抗寒
性研究中亦有相同发现,即 Pro 含量随着寒害的进
一步加剧而升高[22]。脯氨酸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
体中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来诱导保护蛋白、抗氧化
酶、泛素、脱水素等保护物质的含量增加,进而启动
相应的抗低温胁迫代谢途径。蓝花楹体内亦可通过
积累可溶性糖(SS)以增强自身的渗透调节能力,从
而适应低温环境,保护膜系统。
3. 2 蓝花楹活性氧代谢系统及细胞膜系统对低温
胁迫的响应
低温胁迫会促使植物体内活性氧(ROS,如 O -2 、
H2O2)的积累,这些成分能够结合蛋白质、脂质以及
糖类活性物质,氧化破坏或者包埋活性物质的功能
区域,从而阻遏植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在长期的进
化过程中,植物体内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活性氧清除
系统,包括一些还原性酶类物质,如过氧化氢酶
87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9 卷
(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耐寒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其保护酶活
性多表现为先升再降,如马占相思(Acacia mangi-
um)[23],而经冷驯化过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则
维持不变[24]。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相关研
究中发现,耐冻性较高的品系,其 SOD,CAT 活性在
低温时还能维持较高的水平[25],而不耐寒植物的保
护酶活性就一直表现出下降趋势[26]。蓝花楹体内
的三种保护酶活性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均总体
呈上升趋势,其中 4 ℃处理下的增幅大于 15 ℃。此
外,前人通过对夏威夷椰子(Pritchardia gaudichau-
dii)进行抗寒性研究,发现通过冷锻炼后,体内 SOD
酶活性明显升高;而通过提高 POD 和 CAT 酶活性
的方式来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细胞膜的伤害,也
能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抗寒性[27],从而证实了细胞内
膜保护酶的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的结论。故低温
胁迫下,蓝花楹可以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达到抗寒
的目的,但不耐长时间 4 ℃低温胁迫。
低温不可逆伤害的原初反应发生在细胞膜系统
的类脂分子上[28]。细胞膜是植物细胞与外部环境
之间的界面结构,也是植物在低温条件下最先受到
伤害的部位。在研究细胞膜透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
时,电导法可以测定植株的电解质渗出率。通过对
杏 (Armeniaca vulgaris Lam.)[29]、落叶松 (Larix
spp)[30]、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23]等树种的抗
寒性研究,发现其电解质渗出率都随着温度下降而
上升,而抗寒力强的树种电导率上升幅度相对较小。
同样,本实验也发现温度越低蓝花楹体内的电导率
越高,且对 4 ℃ 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弱。丙二醛
(MDA)作为细胞膜脂质的氧化产物,其含量的高低
是细胞结构破坏程度大小的重要标志[31]。通过对
早熟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的抗寒性分
析发现,其花蕾、花朵的 MDA 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升
高[32]。在杏花器官的耐寒性研究中也有报道称,
MDA 含量也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抗寒性强的品种体
内 MDA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33],说明前者的
细胞膜系统受损程度小于后者。本实验表明,适当
的低温胁迫(15 ℃)诱导产生的 ROS 可以通过抗氧
化物酶系统将其清除;而当温度过低时(4 ℃) ,ROS
自由基积累量超出其清除能力范围,从而导致细胞
膜受到伤害,使细胞内膜透性和 MDA 含量增大,最
终导致植物受到更进一步的伤害。
3. 3 蓝花楹光合作用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影响光合
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温度、水分等。低温会直接
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合器官(如叶绿体亚显微结
构)、活性、光合能量代谢及光系统 I(PSI)活性等,
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降低,故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植物
生长和抗寒能力的重要因素。本实验表明叶绿素含
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且温度越低
含量越低。这与前人对不同种源杉木(Cunning-
hamia lanceolata)进行低温处理后的发现一致,即随
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体内叶绿素
的降解也就越来越明显[34]。前人对蜜柑(Citrus un-
shiu)的抗寒研究表明,叶片遭遇低温后净光合速
率、气孔导度、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光强和 CO2浓度
等都降低,而胞间 CO2浓度和光补偿点提高
[35]。这
与本实验中的结果稍有不同,本研究认为,虽然光合
速率在两种温度胁迫的第 3 天显著降低,但即使在
较少的叶绿素含量情况下(5 ~ 12 d) ,蓝花楹体内
某些耐寒机制依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较高的光合
速率。推测 3 ~ 5 d可能是蓝花楹体内各系统应答
低温胁迫的启动时间,在这之前蓝花楹处于低温迟
钝状态或者感受信号处于传导过程中。然而,不同
植物的这段迟钝或者信号传导时间是不同的,拟南
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
大约需 1 ~ 2 h,杨树(Populus)大约需 8 h,由于实
验设计的原因,检测到蓝花楹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
变化拐点为 3 ~ 5 d,是否存在如烟草、拟南芥、杨
树等的情况,在几个小时范围内有生理应答特征,还
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来确认。
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花楹可以适应 15 ℃低温条
件,表现在多项生理指标在 15 ℃胁迫 8 ~ 12 d 后
保持了稳定状态,说明体内的耐冷调节机制与冷害
达到了平衡。而蓝花楹不耐长时间 4 ℃低温,表现
在各项生理指标随着持续的 4 ℃胁迫而一直剧烈变
化,表明 4 ℃低温对蓝花楹的伤害程度远大于蓝花
楹自身的修复速度。蓝花楹对 4 ℃低温的耐受能力
较桉树(Eucalyptus)等低一些,说明蓝花楹是一种对
低温更敏感的热带、亚热带植物树种。
综上所述,蓝花楹可以耐受 15 ℃低温,但对 4
℃的耐受能力较弱,这从理论上为蓝花楹的栽培种
植提供了参考与指导。如蓝花楹可以生长于成都地
区,可见其对略低于 10 ℃的冬季平均气温是有一定
耐受性的;而在蓝花楹引种时,建议尽量选择纬度不
大于 29°的地区,因为树苗在高纬度地区近于 0 ℃
的严冬中容易冻梢。
参考文献:
[1]Zholkevich V N. Reasons of plant death under low above-zero tem-
peratures[M]. Tr. Inst. Plant Physiol,Akad. Nauk SSSR,1955,
9:26.
[2]Goss R A,Benedict C R,Keithly J H,et al. cis-Polyisoprene syn-
971 期 周 静等:低温胁迫下蓝花楹的耐寒生理机制分析
thesis in guayule plants (Parthenium argentatum Gray)exposed to
low,nonfreezing temperatures[J]. Plant Physiol,1984,74:534 -
537.
[3]Stewart J M,Guinn G. Chilling injury and nucleotide changes in
young cotton plants[J]. Plant Physiol,1971,48:166 - 170.
[4]McKersie B D,Chen Y,de Beus M,et al. Superoxide dismutase en-
hances tolerance of freezing stress in transgenic alfalfa (Medicago sa-
tiva L.) [J]. Plant Physiol,1993,103:1155 - 1163.
[5]Moon B Y,Higashi S,Gombos Z,et al. Unsaturation of the mem-
brane lipids of chloroplasts stabilizes the photosynthetic machinery a-
gainst low-temperature photoinhibition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6219 - 6223.
[6]Leipner J,Stamp P,Fracheboud Y. Artificially increased ascorbate
content affects zeaxanthin formation but not thermal energy dissipation
or degradation of antioxidants during cold-induced photooxidative
stress in maize leaves[J]. Planta,2000,210:964 - 969.
[7]Rossini S,Casazza A P,Engelmann E C,et al. Suppression of both
ELIP1 and ELIP2 in Arabidopsis does not affect tolerance to photoinh-
ibition and photooxidative stress[J]. Plant Physiol,2006,141:1264
- 1273.
[8]Breidenbach R W,Wade N L,Lyons J M. Effect of chilling temper-
atures on the activities of glyoxysomal and mitochondrial enzymes from
castor bean seedlings[J]. Plant Physiol,1974,54:324 - 327.
[9]Palma J M,Garrido M,Rodriguez-Garcia M I,del Rio L A. Peroxi-
some prolifer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ed by activated oxygen
species in plant peroxisomes[J]. Arch Biochem Biophys,1991,
287:68 - 74.
[10]Maurino V G,Flugge U I. Experimental system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plant tissues[J]. Plant Signal
Behav,2008(3) :923 - 928.
[11]Sakamoto M,Munemura I,Tomita R,et al. Reactive oxygen spe-
cies in leaf abscission signaling[J]. Plant Signal Behav,2008(3) :
1014 - 1015.
[12]杨艳琼,李 剑. 蓝花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技术
[J].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6) :104 - 105.
[13]卢思聪. 一树蓝花一树梦 -美丽的园林树种蓝花楹[J]. 中国
花卉盆景,2002(8) :9 - 9.
[14]Gachet M S,Kunert O,Kaiser M,et al. Jacaranone-derived glu-
cosidic esters from Jacaranda glabra and their activity against Plasmo-
dium falciparum[J]. J Nat Prod,2010,73:553 - 556.
[15]Arruda A L,Vieira C J,SousaD G,et al. Jacaranda cuspidifolia
Mart. (Bignoniaceae)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J]. J Med Food,
2011,14:1604 - 1608.
[16]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77 - 80.
[17]熊庆娥.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3,55(81) :122 - 126.
[18]冯 越,王彩玲,富炜琦,等. ABA对毛白杨抗冻性影响的研
究[J]. 生态学杂志,2007,24(6) :40 - 42.
[19]Pinhero R G,Rao M V,Paliyath G,et al. Changes in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enetic and pa-
clobutrazol-induced chilling tolerance of maize seedlings[J]. Plant
Physiol,1997,114:695 - 704.
[20]张石城. 植物的抗寒生理[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36 -
38.
[21]Sagisaka S,Araki T. Amino acid pools in perennial plants at the
wintering stage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growth[J]. Plant Cell Physi-
ol,1983,24:479 - 494.
[22]熊佑清,李崇涛,刘晓辉. 大叶黄杨的抗寒性及其应用研究
[J]. 中国园林,2004(4) :36 - 38.
[23]詹福建,巫光宏,黄卓烈,等. 马占相思树对低温冻害的抗性
研究[J]. 林业科学,2003,39(1) :56 - 61.
[24]李 晶,阎秀峰,祖元刚. 低温下红松幼苗活性氧的产生及保
护酶的变化[J]. 植物学报,2000,42(2) :148 - 152.
[25]黄建安. 茶树保护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0,
10(1) :35 - 40.
[26]陈贻竹,帕特森. 低温对植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
氢酶和过氧化氢水平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1988,14(4) :
323 - 328.
[27]杨盛昌,谢潮添,张 平,等. 冷锻炼对低温胁迫下夏威夷椰
子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11(4) :25 - 28.
[28]沈 漫. 不同抗寒性的杜鹃品种叶片磷脂和脂肪酸组成差异性
比较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2) :
66 - 69.
[29]廖明康,郭丽霞,张 平,等. 新疆杏抗寒力的鉴定[J]. 八一
农学院学报,1995,18(4) :30 - 34.
[30]武惠肖,吉艳芝,何海龙,等. 落叶松几个抗寒生理指标研究
[J]. 河北林果研究,2000,15(2) :105 - 109.
[31]Liu H H,Lin M H,Liu P C,et 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by
measuring plasma malondialdehyde (MDA) ,urinary 8-hydroxydeox-
yguanosine (8-OH-dG)and DNA strand break age following metal
exposure in foundry workers[J]. J Hazard Mater,2009,170:699 -
704.
[32]杨春祥,李宪利,高东升,等. 低温胁迫对油桃花器官膜脂过
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05,22(1) :69 -
71.
[33]王 飞,陈登文,李嘉瑞,等. 杏花及幼果人工模拟冻害及生
理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9,8(1) :95 - 97.
[34]刘爱琴,尤华明,何宗明,等. 低温对不同种源杉木叶绿体超
微结构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4) :352 - 355.
[35]郭延平,张良诚,洪双松,等. 温州蜜柑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
素荧光对低温的响应[J]. 植物生理学报,2000,26(2) :88 -
94.
(责任编辑 李 洁)
08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