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州常山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2-08-22.
作者简介: 闫世才 ( 1945-) ,男 ,副教授 . ① 通讯联系人 .
  文章编号: 0455-2059( 2003) 03-0105-02 研 究 简 报
海州常山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闫世才 1 , 田 王宣 2,①
( 1.天水师范学院 化学系 , 甘肃 天水  741000;
2.兰州大学 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甘肃 兰州  730000)
  海州常山 (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为马鞭草科赤贞桐属植物 ,生于山坡、路旁、林边 ,也
有栽培 ,从辽宁南部起各省区都有分布 .该植物有
降压、镇静、镇痛和抗疟原虫作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
关节炎、高血压、手癣、皮炎、湿疹、痔疮等 [ 1] .其挥
发性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研究其化学成分对研究其
药理作用及开发西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有一定意
义 .本研究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海州常山
叶挥发性成分 ,并用色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
鉴定 ,对照文献资料对其药效进行了初步分析 .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剂
色谱 /质谱仪: HP6890 /5973型 GC /M S仪 ;海
州常山叶采自甘肃省天水小陇山 ,由天水师范学院
生物系毛学文教授鉴定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1. 2 样品制备
叶粉碎样品 180 g ,用 25% NaCl溶液冷浸 24
h后置于自制的压力共沸蒸馏器中蒸馏 3~ 4 h ,收
集馏出液 ,食盐饱和后用乙醚萃取 3次 ,萃取液浓
缩后再经无水 Na2 SO4干燥得淡黄色透明具有芳香
味的精油 1. 101 6 g ,精油产率为 0. 61% .
1. 3 色谱条件
SE-54( 30 m× 0. 25 m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
柱温: 40℃ ,保留 10 min→ 260℃ ,保留 20 min, 3℃ /
min.气化室温度: 250℃ ;分流比: 18∶ 1;色质界面
温度: 280℃ ,载气: He;流速: 0. 3 mL /min.
质谱条件: EI源 ;倍增器电压: 1 762 V;离子
源温度: 230℃ .
2 结果与讨论
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州常山叶挥发性化学成
分进行了分析 ,经气相色谱数据处理机用面积归一
化法测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 并且 , 使用 GC /M S
总离子流色谱检测 (离子流图见图 1) ,所得质谱图
经计算机质谱数据库 ( G1033A N IST PBM 谱图
库 )检索 ,并与 G1036A NIST 结构数据库及文献
[2 ]核对 ,从而确定了海州常山叶挥发油中部分化
合物的名称 .分析鉴定结果见表 1.
图 1 海州常山叶挥发性组分总离子流图
   Fig . 1 To ta l ionic str eam of the volatile oil o f
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由表 1显示 ,海州常山叶挥发油成分复杂 ,共
分出 70个成分 .已鉴定出 47个化合物 ,含量占精
油总量的 89. 5% .其中 ,芳香族化合物 16个 ,约占
总组分含量的 17. 2% ;醇、酚、醛、酮、酯类化合物
16个 ,约占 40. 7% ;长链脂肪烃、酸类化合物 11
个 ,约占 26. 3% ;萜类化合物 3个 ,约占 3. 1% ;胺
类化合物 1个 ,约占 1. 1% .含量最多的是 ( E, E,
E) -9, 12, 15-十八碳三烯醇 ,占 13. 4% ,其次是 ( E,
E, E) -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占 12. 65% .通
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海州常山的降压抗菌、消炎、
镇痛作用与其含的抗脂质过氧化、抗菌、消毒有效
成分密切相关 . 如十八碳三烯酸 (Δ9, 12, 15 )酯及十八
碳三烯 (Δ9, 12, 15 ) -1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
第 39卷第 3期
2003年 6月
兰 州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Lanzhou Univ e rsity ( Natura l Sciences)
Vol. 39 No. 3
June 2003
DOI : 10. 13885 /j . i ssn. 0455 -2059. 2003. 03. 029
表 1 海州常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Table 1 The Chemical component of volatile oil f rom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 SD ways)
编号 t /min 化合物名称 w /% 编号 t /min 化合物名称 w /%
1 20. 76
1-甲 基 -4-异 丙 基 -苯 ( 1-methyl-4-( 1-
meth yleth yl ) - Benzene)
1. 14
2 24. 29 2-己烯酸 ( 2-Hexenenoic acid ) 1. 33
3 25. 51 芳樟醇 ( Linalol) 1. 64
4 30. 76 2-苯基乙醇 ( 2-Ph enylethyl alcoh ol) 0. 70
5 31. 51 苯并噻唑 ( Benzothiazole) 1. 43
6 32. 56 3-苯基 -2-丁酮 ( 3-ph en yl-2-Butanon e) 0. 77
7 34. 38
4-乙 基 -2-甲 氧 基 苯 酚 ( 4-ethyl-2-
meth ox y- Phenol)
1. 06
8 35. 48 香芹酚 ( Carvacrol ) 1. 02
9 37. 92
( E) -4-苯基 -3-丁烯 -2-酮 ( ( E) -4-ph enyl-
3-Buten-2-one)
1. 62
10 38. 38
2-甲 氧基 -4-丙 基 苯 酚 ( 2-methox y-4-
propyl- Phenol)
1. 77
11 39. 86
[1 S-( 1T, 3a.U4T, 8a.U) ]-十氢 -4, 8, 8-三甲基 -9-亚甲基 -1, 4亚甲基艹奥 ( [1 S ( 1T,
3T. U, 4. T. 8T. U) ]-decah yd ro-4, 8, 8-
t rimeth yl-9-meth ylene-1, 4-
methanoazulene)
0. 38
12 43. 30 U-紫罗兰酮 (U-Ionon e) 1. 06
13 45. 00
5, 6, 7, 7 a-四氢 -4, 4, 8 a-三甲基 -2 ( 4H)-苯并呋喃酮 ( 5, 6, 7, 7a-tet rah yd ro-4, 4,
8a-trim ethyl-2( 4H)-Benzofuranone)
1. 65
14 47. 12
1, 6, 7-三 甲 基 萘 ( 1, 6, 7-t rim ethyl-
Naph th alene)
0. 35
15 47. 65
2-甲硫基苯 并噻 唑 ( 2-( meth yl thio )-
Ben zo thiazole)
0. 37
16 48. 79 二苯甲酮 ( Benzoph enone) 0. 49
17 48. 93
4-甲 基 二 苯 并 呋 喃 ( 4-m ethyl-
Dib enzofuran)
0. 49
18 54. 09 菲 ( Ph enan th rene) 2. 99
19 54. 48 蒽 ( Anthracene) 0. 46
20 55. 26
2, 7-二 异 丙 基 萘 ( 2, 7-
Diis opropylnaph thalene)
0. 25
21 56. 68
6, 10, 14-三甲基 -2-十五酮 ( 6, 10, 14-
t rimeth yl-2- Pentad ecanone)
0. 44
22 57. 37
邻 苯 二 甲 酸 二 异 丁 酯 ( 1, 2-
Ben zenedicaboxylic acid, bi s ( 2-
meth ylpropyl )ester)
1. 48
23 58. 02 4-甲基菲 ( 4-methyl- Ph enanth rene) 0. 31
24 58. 23 9-甲基蒽 ( 9-methyl- An th racene) 0. 74
25 58. 99 2-甲基蒽 ( 2-m ethyl- An th racene) 1. 17
26 60. 13 9-十六烯酸 ( 9-Hexad ecenoic acid) 1. 22
27 60. 44 酞酸二丁酯 ( Dibutyl ph thalate) 1. 91
28 60. 98 正十五酸 (n-pen tadecanoic acid ) 7. 66
29 61. 28 棕榈酸 ( Palmi tic acid ) 12. 51
30 62. 11
4b, 5, 6, 7, 8, 8a, 9, 10-八氢 -4b, 8-二甲基 -
2-异丙基菲 ( 4b , 5, 6, 7, 8, 8a, 9, 10-
octah yd ro-4b, 8-Dimeth yl-2-is oproplphe-
nan th rene)
1. 75
31 62. 88
3, 6-二 甲 基 菲 ( 3, 6-dimeth yl-
Ph enenanth ren e)
1. 53
32 63. 31 荧蒽 ( Fluoran th ene) 0. 69
33 64. 52
4, 4′-二 异 丙 基 -联 苯 ( 4, 4′-bis ( 1-
methylethyl ) Biphenyl)
1. 35
34 64. 79
( E, E, E )-7, 10, 13-十六碳三烯酸甲酯
( ( E, E, E ) -7, 10, 13- Hexadecatrienoic
acid m ethyl es ter)
0. 79
35 66. 44
( E, E, E )-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 ( E, E, E) -9, 12, 15-octadecat 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12. 65
36 66. 65
( E, E, E) -9, 12, 15-十八碳三烯 -1-醇 ( ( E,
E, E) -9, 12, 15- octadecat rien-1-ol)
13. 4
37 67. 99
1-甲 基 -7-异 丙 基 菲 ( 1-m ethyl-7-( 1-
methylethyl )- Phenanth ren e)
2. 16
38 68. 54
N-苯 基 -1-萘 胺 ( N-phenyl-1-
Naph th enamine)
1. 04
39 70. 64 十八烷 (Ocatad ecane) 0. 46
40 71. 59
( 1R)-1, 2, 3, 4, 4a, 9, 10, 10a-八氢 -1T,
4aU-二甲基 -7-异丙基 -1-菲 甲酸甲酯
( (1R) -1, 2, 3, 4, 4a, 9, 10, 10a-octahydro-
1T, 4aU, -dimeth yl-7-( 1-m ethyleth yl) -1-
Ph enanthrenecarbox ylic acid meth yl
es ter)
1. 54
41 73. 37 二十四烷 ( Tet racosane) 0. 33
42 76. 00 二十五烷 ( Pentacos ane) 0. 74
43 74. 41
( E, E, E )-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
( ( E, E, E) - 9, 12, 15, -octadectrienoic
acid eth yl es ter)
0. 32
44 78. 53 十九烷 (Nonadecane) 0. 33
45 80. 97 二十七烷 ( Heptacosane) 0. 75
46 83. 32 二十三烷 ( Tricos an e) 0. 23
47 85. 91 二十一烷 ( Heneicosane) 0. 71
用 ,二者的含量占总含量的 26. 07% ,它们的存在与
该植物的降压作用有关 ;芳樟醇有抗菌、抗病毒、镇
静作用 [3 ] ;香荆芥酚有杀菌作用 [3 ];艹奥类化合物有抗
菌、消肿、镇痛 [4 ]作用等等 .由此可见 ,海州常山叶挥
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M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 710.
[ 2 ] 丛浦珠 .质谱学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 487.
[3 ] 江纪武 ,肖庆祥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1986. 179.
[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第一分册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2. 254.
106               兰 州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