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葛树褐斑白蚕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全 文 :19,
` “
第 」只 二弟 。 j月
西 i匀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OJ u r n a l
o f S o u ht w e s t A s rj e u l t u ar l U n i v e r滋 t y
V o l
.
1 3
,
N0
.
3
J u n
.
1 9 9 1
黄葛树褐斑白蚕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丁文川 汪 良芳 曾治中
(重庆市园林绿化科手一研究所 )
〔摘要」本 文记 述 了黄 葛树 两。 。 沁。 iA t . v a f . 。 乙la n , 如勿 ( iM q) 喝斑 白蚕峨 崛 -
, , a 加。 。。 w il l 的形态特征 、 生物学特性 、 天故及防治等 。
主 题 词 : 黄 葛树 ;揭斑白蚕峨 ;生物学 ; 防治
中图分类号 : s招 6 . 8
黄葛树 ( ift 洲、 沉 , 。 翔 t . va r . , b如二 coe alt 。 ( M匈 )为重庆 市的市树 ,近年来准到褐斑 白蚕蛾
(崛、 、 加琳 , . w ” . )的严重为害 ,局部地区已成灾 。我们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 以期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各虫态历期 、 生活史 、 生物学特性等的观察均按常规法进行 ,选择 15 种杀虫剂进行喷雾防
法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即
2
.
1 形态
2
.
1
.
1 成 虫 。 翅展 19 . 1 ~ 3凌。 Zm m ,体翅棕褐色 . 腹面略带深黄褐 色 ;触角色淡 ,双栉状 ;前翅
前缘色稍淡 , 中部及近顶角处有深色斑 ,中线及外线褚棕色 , 波状 ,亚外缘线在各翅脉上呈褚色
点排列 ,后缘中部色淡 , 中室端有新 月形黄褐色斑 . 缘毛猪 色 ; 后翅储褐色 , 中部略外方有花瓣
状线纹 ,后角向外略突出 , 后缘略内陷 ,有储褐 色斑点 。
2
.
1
.
2 卵 。 圆形或近圆形 ,扁平 , 径约 0 . 7 m m , 初产时为淡黄色 , 后逐渐变桔红色 , 至孵化前呈
黑褐色 。
2
.
1
.
3 幼虫 。 老熟幼虫体长 20 . 1一 39 . 3 m m ,灰褐色或褐色 ,有黄 白色斑 ; 头部沿头裂缝具两
深色条斑 ;腹部第 5 , 8 节背面有 2较大色斑 ,腹足 4 对 ,臀足 l 对 , 趾沟缺环单序 , 尾部有一尾
① 19 , 1年 1 月 2 4 日收到 .
DOI : 10. 13718 /j . cnki . xdzk. 1991. 03. 007
6 6 2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9 91年 5月
角 ;初解幼虫黑色 ,被长毛 , 2一 4龄为白色 , 5 龄后渐呈灰或棕褐色 ,具色斑 。
2
.
1
.
4 蛹 . 纺锤形 . 长 9一 1 0m m , 黄白色 ; 无臀刺 ;外被白色或黄 色的茧 。
么 2 为害和分布
近几年来 , 褐斑白蚕蛾在重庆地区发生为害严重 ,影响了城市绿化 。该虫危害严重时 , 一叶
虫量为 2一 5 头 ,多则 10 头以上 ,至 10 月危害高峰期 ,局部地区的叶片千疮百孔甚至被食光 ,
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
褐斑 白蚕蛾 的分 布除重 庆外 , 还有广东 、 江西 、 福
建 [`〕 。
.2 3 生活史
幼虫
图 l 褐斑白蚕蛾形态
褐斑白蚕蛾在重庆地区 ,一年发生 4~ 5 代 。 第一代
幼虫 5 月下旬出现 , 6 月下旬化蛹 、 羽 化为成虫 ;第二 代
幼虫 了月上旬出现 , 7 月下旬化蛹 ;第三代幼虫 8 月上旬
出现 , 8 月下旬化蛹 ;第四代幼鱼 9 月上旬 出现 , 10 月上
旬化蛹 ;第五代幼虫 10 月中旬 出现 , 1 月份取 食减弱 , 4
一 5 龄幼虫在榕或黄葛树上越冬 , 翌年 3 月底化蛹 , 4 月
中 、 下旬出现成虫 ,并产卵 。 各代有世代重叠现象 。 (图

2 )
2
.
4 食性
野外调查和室内饲 养表明 、 褐斑 白蚕蛾除取食黄葛
树外 ,还取食同属的榕 ( F . 1,I 妙。。 ,那 L . ) 、 印度榕 ( F . o al *
r ,` 。 R o 、 b ) 、 斑 叶 印 度 榕 “ ’ . 山礴 caI R o x b . v a r ,。 ; 。`卯 at
H o r t )
、 高山榕 ( F . a l闭衍、 i ,usr B一 ) 、北磅榕 (矛’ . 加 i尸 h尸 , 、 、` X .
5
.
hC
a n g )
、 菩提树 (矛’ . 耐 夕`沁椒 L . ) 、 无花果 ( r . ca ,。 L . ) 、
` 桑 (对。 r川 : 。 lm L . )和构树 (阶 o1I 柳喇如 那尹尹`加 。 ( L . )等 。
其中 ,最喜取食的是黄葛树和榕 。 为寡食性 。
初孵幼虫常在卵壳附近叶背取食叶肉 ,仅留下表皮 ,
取食后的叶呈桔黄斑 , 似病斑 ; 1~ 4 龄幼虫取食叶肉 ; 5
龄以后造成明显的缺刻 , 甚至将叶片吃光 , 只留下叶脉 。 幼虫整天都可取食 ,而以早 、 晚取食量
大 。幼虫不取食时 , 常栖息于叶背面或叶缘 ,老熟幼虫则栖息于嫩枝或叶柄上 。 9 月中旬~ 10 月
上旬为幼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 。 整株叶片可被吃光 ,虫量大时幼虫沿树干迁移或吐丝下垂 ,随
风飘移到其它植株继续为害 。
2
.
5 生物学特性
成虫全夭均可羽化 ,多在早晚 。 雌雄比 1 : 1( 雌性 比 0 . 5 ) 。 羽化后即可交尾 , 雌蛾一生可
交尾 l ~ 2 次 ,交尾后次 日产卵 , 平均每雌产卵 2 16 粒 ( 65 一松 8 粒 ) , 散产 于叶背面 、正面 , 或
枝 、 茎上 ,每处 3~ 17 粒 , 呈线形排列 。 卵经 咬~ 7 天孵化 , 全天均可孵化 ,而以上午为多 ,一次产
的卵常在短期内同时孵化 ,孵化率平均为 91 . 9% (室内 ) 。 幼虫共 7 龄 ,幼虫期 18 天左右 。
老熟幼虫在叶片的背面或树干上 、少数在石缝内吐丝结茧化蛹 ,蛹期 7 天左右 。
、节 价 卷第 3期 丁 文川等 黄葛树褐斑 白蚕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2 6 7

成虫对光和糖 、 酒 、 醋液均无趋性 。 雌蛾有性外激素分泌 ,招引雄蛾 。 成虫寿命 4一 6 天 , 一
般产完卵后即死去 。
在重庆地区褐斑白蚕蛾 . 完成一世代需总有效积温 6 1 6 . 7 日度 。 其中 ,幼虫 3 3 5 . 3 日度 , 发
育起点 5二 1 ` C ; 蛹 1 9 , 2 日度 ,发育起点 3 . 7 ` C ; 卵 13 1 . 2 日度 ,发育起点 1 . 7℃ . 最适温度为
一 ” . 矿 , ’ ~ ’ : ’ 一 3 . 矛 ” 石’ .” ` ’ 7 ’ “ .。 ” ” 。 “ ’ ,0’ 1 ,口哗军
O 月
越 冬 代 。 △

△△△△△
十十 + 十 +
匀, 一 代
一~ , 目卜
尹 今
,
一一 ~ 嘴~
, 牛
r
一 ,奋一
△△△△
+ 十 + + +
第 二 代 △△△△△十 十十 + 十 +
第 三 代 △△△△△小
十 + 十 十十 十 十
第 四 代 △△△△ 八△△
+ 十十 十 ,卜十 十十
第 五 代 △匕△△△△△△
+ 十十 +
注 : 一 幼虫 . △蛹 , 十成虫 , · 卵
图 2 褐斑白蚕蛾生活史
30 ℃左右 。 褐斑白蚕蛾幼虫对低温的忍耐力较强 , 尤其是 咬一 5 龄幼虫 ,在一 3 C 经 4 小时仍可
存活 . 因此 ,褐斑白蚕蛾的 4一 5 龄幼虫能在重庆自然越冬 . 据野外观察 ,在 8 月份的高温下 ,
该虫仍能正常生长 ,说明各虫态均可在重庆越夏 。
2
.
6 天敌
收集到褐斑自蚕蛾的寄生性天敌 5 种 。 其中 , 卵寄生 2 种【,」: 拟澳洲赤眼蜂 (介沁爪 J卯。 。 a1n
。 、和翎 ,。 V i鹅ia n i ) 、 柄翅小蜂 ( co : a ot , 。 、 s p . ) ;幼 虫 、 蛹 、 成 虫寄生 3种 [3, : 棕 曲霉归占卿夕`如、
诫 , a , , W il h e一m ) 、家蚕追寄蝇 (及哪 i o at 。 ,石瀚、 W i de e n l a n n “ 、 狭颊寄蝇 ( aC , 、 , r` ,` s p . ) ; 捕食性
天敌 2种 t` ] : 麻雀〔八韶 , , o : at n二 ( L i n n a e u 、 ) ]、 画鹅 ( ca ; , 。 ia 二 ca 。 , u s e a , , 。 、 ( L i n n a e u , ) 。 在 7种天
敌中 ,拟澳洲赤眼蜂数量最多 ,分布普遍 ,是一种可利用的夭敌 。
2
.
7 防治
防治试验表明 . 多数杀虫剂对褐斑白蚕蛾的防效均在 95 %以上 , 为了减少污染和降低成
本 ,建议采用 BT 乳剂 l : 50 0~ 8 0 倍液 , 或灭幼脉 1 : 2 0 0 0 倍液进行防治 。
褐斑白蚕蛾一年 5 代 , 可在 8 月下旬至 9 月第 3 代幼虫为害时进行防治 。
承西南农业大学朱文炳教授帮助定正害虫学名 .谨此致谢 。
26 8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9 91年5 月
. . . . ~ ~州. . . . 口. . . ~. ~, 尸 . . . -一一一口
参 考 文 献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峨类图鉴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 8 3 . 刁08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 . 中国赤眼蜂论文集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8 7 . 205
[苏〕A A 耶夫拉粗娃 . 昆虫病原真菌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 8 2 . 21 3
吴作新等 . 中国动物志第十一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 89 . 123
T H E
A i t
B IO L O G Y O F O d n即 a 加双介n ea W il l O N F ic 社 s 刀i护e孔s

v a r 翎b如介“ 。勿at T R E E S A N D IT S C O N T R O L
D i n g W e n hc u a n ; W a n g L妞 n g加 n g ;众 n g Z h七 h o n g
( hC
o n g q i n s R e歇进 r c h I n s t i tu te o f aL n d sca ep A
r e hi et e t u r e )
A加 t饱 e t
T h e m o r P h o log i ca l e h a ar e t e r is t ie s
,
b io l og ie a l t ar ist a n d n a t u ar l
e n e m毗 o f 认荡. a r a 加赵 .删 W il l a r e
d e sc r i卜刘 a n d ht e s t ar t e g i留 fo r i ts e o n t r of a代 d i sc u s e d .
S u b沁e t w o r ds : 尸盆泪 ` 。介郡 A it . v a r . 副乙勿 n删如如 ( M i e ) ; 口d , a , a 加。 碑: 翻 W i ll ; b fo lo gy ; p r e v e n t i v e
t t e a t m e n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