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海拔方枝柏侧枝年轮对温度和降水响应的初步研究



全 文 :不同海拔方枝柏侧枝年轮对温度和
降水响应的初步研究
王晓嘉1 张占芳1 郑维列1,2,3
(1.西藏农牧学院;2.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西藏高原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西藏 林芝 860000)
摘 要:文章研究分析了色季拉山区不同海拔方枝柏侧枝的年轮宽度变化与当地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
水的关系。1)相关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降水对年轮宽度的影响由负效应过度到正效应,温
度在分布区上段与年轮宽度呈负相关,降水是分布区年轮宽度的主要影响因子。2)对3a移动平均法标
准化年轮宽度序列过程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降低相关性分析的显著程度,使
用时需视情况而定。3)方枝柏侧枝年轮可以反映短期气候变化规律。
关键词:方枝柏 侧枝 年轮宽度 温度 降水
  树木年轮因其形态特征的形成与一段时间的环境
变化(包括温度、降水、地质变化、火灾、病虫害等)相
关,所以是研究环境气候变化的良好材料,也催生了相
关学科树木年代学的发展。树木年代学以其定年准
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易于获取复本等特点,近年来
逐渐成为研究气候史、考古、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监测
的重要工具,甚至有在地震学的研究方面的应用。
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Rehd.et Wils.)Cheng
et W.T.Wang,是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
na)乔木,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四川(岷江流域、大小金
川及大渡河流域)、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为我国特
有树种,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生于海拔2400~
4300m山地。木材供建筑等用,可作分布区干燥阳坡
的造林树种。在西藏主要产于林芝、昌都、八宿,海拔
4000~4400m。本研究地中的方枝柏分布在西藏林
芝县色季拉山阳坡海拔4320~4520m区域,是该区
森林群落建群种,也是形成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
由于色季拉山处于严格自然保护状态,无法以树
干解析方式获取年轮信息,加之方枝柏胸径生长速度
极慢,生长锥无法钻入,只能获取一级侧枝年轮信息。
比较方枝柏侧枝年轮宽度年变化与当地温度、降水的
关系,目的是考察侧枝年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进一
步开展方枝柏种群的研究及相关年轮学研究提供参
考。胡杨成熟木一级枝与主干年轮宽度有较好相关
性,但在方枝柏年轮学研究方面目前尚属空白。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色季拉山地理位置约在E93°12′~95°35′,N 29°
10′~30°15′,主峰海拔约5300m,山体走向主要为西
北-东南,境内大部分区域海拔在3000m以上,处于
藏东南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过渡地带。色季拉山气候
属于亚高山温带半温润气候区,土壤以山地棕壤和酸
性棕壤为主。该区年平均气温-0.73℃,最高月(7月)
平均气温9.23℃,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13.98℃,年降
水量1134.1mm,蒸发量544.0mm,年均相对湿度
78.83%。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的75~82%,其
中8月降水最多,平均为294.2mm,占全年降水
的30%。
色季拉山主要植被类型为山地温带暗针叶林,主
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山地温带暗针叶林,以急尖长苞冷
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为建群种,并有林芝云
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云冷杉混交
林及冷杉、方枝柏混交林等,急尖长苞冷杉和方枝柏分
别为阴坡和阳坡的林线群落优势树种。调查表明,方
35
《西藏科技》2012年10期(总第235期)                    高原气象
枝柏在该区森林群落演替中分布区域有缩小趋势,被
冷杉逼向更高的海拔,其纯林主要分布在色季拉山阳
坡海拔4320~4520m的地带。林下灌木层主要有扫
帚岩须(Cassiope fastigiata)、林芝杜鹃(Rohododen-
dron niyingchiense)、小叶金露梅(Potentila parvifo-
lia)和直立悬钩子(Rubus etans)等;草本层有车前状
垂头菊(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双花堇菜
(Viola biflora)和红景天(Rhodiola rosea)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研究材料侧枝采自研
究区方枝柏纯林(坡向西南,坡度6~7°),纯林上线坐
标N 29°36′37.46″、E 94°36′17.96″,下线坐标 N 29°
36′35.06″、E 94°36′18.78″,海拔4100~4466m。设定
7个海拔梯度从树木分枝基部截取一级侧枝,获得7
个样品。材料干燥后均制成圆盘,采用80~600目砂
纸对其表面进行打磨。为看清年轮,本研究采用1~
2%碱性品红溶液对其反复染色,最终获得清晰年轮
材料。
1.2.2 年轮宽度序列的测定。采用Lintab5年轮分
析平台进行年轮宽度测定(精度为0.01mm),对测定
结果采取交叉定年法排除假年轮及缺轮的影响,最终
获得材料的每年径向生长宽度序列。
1.2.3 数据处理。对年轮宽度序列进行平均敏感度、
平均相关系数分析。为了在与气候的相关分析中去除
树龄、遗传因子等因素对年轮宽度的影响,必须把测得
的年轮宽度序列标准化,转变成年轮指数序列,文章采
用3a移动平均法标准化排除非气候因素影响,获得标
准化年轮指数序列。利用原始年轮宽度序列和标准化
后的指数序列结合2001~2010年年均温和年降水量
数据(获自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国家
野外站,N29°35′~29°57′,E94°25′~94°45′,海拔
3900m)进行相关分析,标准化序列和原始宽度序列
同时加入相关分析,以考察此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枝柏侧枝年轮宽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通过上述方式研究每个海拔梯度样本的年轮材
料,获得7组侧枝年轮宽度序列,长度为76年即1936
~2011年的年轮宽度资料。该组序列平均敏感度
(MS)值为0.212~0.331,平均相关系数为0.333。
图1 1936年以来不同海拔方枝柏侧枝年轮宽度变化
7个采样点虽然在海拔跨度上有366m落差,但
在年轮宽度同期变化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图1显
示了1936年以来7个采样点年轮宽度的逐年变化趋
势,显示窄轮年和宽轮年出现得较为一致。说明年轮
序列中所代表的信息具有区域性,且可以作为当地影
响年轮宽度变化限制因子的分析材料。
表1 不同海拔年轮宽度的相关分析
海拔 4100m4160m4220m4280m4340m4400m4466m
4100m 1
4160m 0.398  1
4220m 0.257 0.210  1
4280m 0.154 0.263 0.384  1
4340m 0.289 0.315 0.177 0.465  1
4400m 0.332 0.199 0.119 0.292 0.394  1
4466m 0.242 0.184 0.229 0.427 0.375 0.477  1
  由表1可知,除海拔4160m处与4340m处年轮
宽度相关系数0.315较与4220m处0.210高之外,其
余海拔梯度互相关性均是相邻海拔梯度相关最高。说
明温度和降水对侧枝年轮宽度的影响随海拔的变化有
一定的规律性,以下结合当地气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2.2 不同海拔侧枝年轮宽度与年均温及降水量的相
关性
对2001~2010年的年轮宽度序列进行3a移动平
45
高原气象                    《西藏科技》2012年10期(总第235期)
均法标准化的结果见表2。
表2 2001~2010年不同海拔侧枝年轮宽度标准化序列
年份 4100m 4160m 4220m 4280m 4340m 4400m 4466m
2001  1.114 0.811 0.796 0.823 1.017 0.950 0.877
2002  0.720 0.943 0.933 1.219 0.850 1.220 1.087
2003  0.857 1.024 1.286 1.033 1.211 0.873 1.191
2004  1.174 1.263 0.833 0.840 1.000 1.184 0.736
2005  0.750 0.750 0.667 0.900 0.717 0.656 1.071
2006  1.125 0.667 1.200 1.125 1.174 1.000 1.273
2007  1.133 1.463 1.036 0.952 0.962 1.182 0.429
2008  0.951 0.848 0.931 0.985 0.982 0.968 0.968
2009  1.031 0.907 1.167 1.119 1.132 0.960 1.024
2010  0.686 1.063 0.750 0.833 0.790 0.724 0.962
  选取年轮宽度序列及标准化之后的序列结合
2001~2010年年均温、年降水量分别进行相关函数分
析(见图2)。
图2 2001~2010年不同海拔侧枝宽度序列及标准化
序列与年均温及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
2.2.1 降水量对侧枝年轮特征的影响。1)在分布区
下段,年轮宽度与降水关系变化较大,具体是在海拔
4100m处降水对年轮宽度的负影响较大,相关系数超
过显著水平r0.1=0.55。2)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对年
轮宽度的变化影响在分布区中段作用不明显而在
4300m海拔处出现明显拐点,降水量影响随海拔越高
负影响过渡到正向影响。3)在分布区上段年轮宽度
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4400m处接近显著水
平r0.01=0.76,海拔4466m处达到显著水平r0.05=
0.63。
分析分布区下段年轮宽度与降水量的负相关原因
可能是该采样区域紧邻分布区下限的一条河流,且地
处坡脚,地势多低洼,有湿地化趋势,在温度等其他条
件一致的情况下过多的降水会对树木生长起负作用。
林线附近林下土壤情况与分布区下段有明显差别,主
要为石砾坡,土层较薄,保水性较差且林木种群密度较
低,导致降水成为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降水量增
大对树木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所以与年轮宽度呈
显著正相关。
2.2.2 温度对侧枝年轮特征的影响。1)在分布区下
段,年轮宽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2)
随着海拔上升,温度对年轮宽度的变化影响在分布区
中段作用也不明显,在4300m海拔处出现明显拐点,
随海拔升高温度的影响由负影响过渡到正影响。3)
在分布区上段年轮宽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海拔
4400m处超过显著水平r0.01=0.76,海拔4466m处
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r0.1=0.55。
分析在本研究区色季拉山区内,由于高山林线附
近特殊的气候规律,近10年年降水和年均温的关系呈
负相关且超过显著水平r0.1=0.55,所以温度和降水
对年轮宽度的影响趋势大体相反。温度在高海拔与轮
宽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降水与温度的负相关性造成
的,另外在水分匮乏的高海拔区域,温度升高可能加剧
了这一效果从而对方枝柏生长不利,所以导致温度对
轮宽产生负影响,温度在低中海拔区域上对轮宽的影
响都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内温度常年在2~4℃
之间,所以温度变化对该地方枝柏种群年轮宽度影响
不大。
总的说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在本研究区色
季拉山区内,不同海拔方枝柏种群在分布区由于立地
条件不同,造成个体对水分的需求有差异,降水量是影
响侧枝年轮宽度的主要因子,表现为随海拔升高,由负
影响过渡到正影响。温度变化对侧枝年轮宽度影响不
明显。
2.3 利用宽度序列和标准化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的
比较
本研究同时采用了原始年轮宽度序列和3a移动
平均法标准化的序列与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
果是方枝柏侧枝年轮宽度序列的变化趋势在特定海拔
梯度对年均温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显著,特别是对降水
量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而采用3a移动平均法标准化
后的指数序列虽然变化趋势未发生改变,但相关系数
水平明显降低,相关系数绝对值仅在0.06~0.35之
间,均未达到最低显著水平要求(见图3),在海拔4340
m处相关性正负出现了颠倒,说明此方法在原始序列
相关系数较小的情况下(接近于0),会使相关分析结
果正负产生改变。在本研究中,影响年轮宽度序列的
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测量误差及树龄等个体遗传因
55
《西藏科技》2012年10期(总第235期)                    高原气象
素。移动平均法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序列中的不规则
变动和其他变动,对变化趋势有平滑的作用,通常用来
降低序列波动幅度,对降低测量误差和其他影响因子
的作用程度有一定效果。所以移动平均法在剔除测量
误差及树龄等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在很大程度
上降低了温度及降水对年轮宽度的影响程度,使得相
关分析显著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年轮宽度绝对值很
小的情况下(平均宽度在0.123~0.183mm),这种平
滑作用直接消减了温度、降水因子的关联性。所以作
者认为在样本年龄较为接近,且可以忽略其个体因素
影响的情况下,相关分析中更适合采用原始序列考察
年轮宽度和温度、降水的关系,年轮序列标准化过程需
视情况而定,对绝对值较小的数据序列,3a移动平均
法可能并不适用。在样本年龄较为一致、测量精度较
高时,不宜进行数据序列的3a移动平均法标准化或应
采用更合适标准化方法。
3 讨论
本研究中方枝柏侧枝的年轮宽度序列平均敏感度
(MS)值为0.212~0.331,超过最低标准0.1,不同海
拔的年轮宽度序列的相关性也较好,可以较好反映短
期气候变化规律。但也有对毛白杨的研究表明,树木
侧枝与主干的生长情况呈负相关。作者认为树木侧枝
与主干的生长趋势关系属于树种特性,对于缓生树种,
可以以侧枝年轮替代主干年轮作为研究地区气候变化
的资料。建议在研究区禁伐的情况下,今后工作的开
展可以考虑获取方枝柏侧枝材料进行相关研究。
由于温度与降水两因素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关
性,海拔的升高伴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降水的增加,再加
上立地条件、个体区别、人为影响等差异,温度、降水对
年轮宽度的影响是综合及复杂的。当降水量低于一定
值时,温度的高低和树木年轮宽度的生长呈现明显的
负相关性,而且降水量越少这种负相关性越显著;在降
水适宜的情况下,温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在
降水高于某一极限值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树木的生长
达到某一最高值,而后温度的升高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不大。因此对于研究不同地区林区树木生长与气候的
关系,不能使用单一气候指标。在研究中加入如温暖
指数、寒冷指数及湿润指数等能综合反映当地林木生
长条件的因子才能更好的与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作比
较。另外,由于不同月份的温度和降水对树木年轮宽
度影响程度和正负效应都有区别,要更好分析其相关
性需要取得更加详细的气候资料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IU 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coming
of annual ring and false annual ring and environment
[J].Buletin of Biology,1999,29(9):15.
〔2〕 ZHANG S C,ZHANG S Q.How to understand
the annual ring of trees[J].Journal of Biology,1993,
(3):38-39.
〔3〕 WU H J.Becoming of tree annual ring and
effect factors[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09,(13):214.
〔4〕 WANG T,YU D,LI J F,MA K P.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change
and tree-ring width[J].Acta Phytoecologica Sini-
ca,2003,27(1):23-33.
〔5〕 WU X D,SHAO X M.Research trends?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dendroclimatology[J].Advance
in earth science,1993,8(6):31-35.
〔6〕 YU D P,ZHOU L,DAI L M,WANG Q L(王庆
礼),LIU M G.Application of dendroclimatology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J].Journal of ecology,2003,
22(6):91-96.
〔7〕 NI N,LIU C F,PU J M.Application of tree-
ring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J].Hunan Agricul-
tural Science,2009(11):135-137,141.
〔8〕 WEN D Z,KUANG Y W,ZHOU G Y,YU C
Z.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dendroanalysi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J].Guangxi Sciences,
2004,11(2):134-142.
〔9〕 SHAO X M.Progresses of dendroclimatology
[J].Quaternary Sciences,1997,16(3):265-271.
〔10〕 吴征镒.西藏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3.386-389.
〔11〕 LI X,ZHANG H F,CHEN J F,WANG J G.
Analysis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Populus’s trunk
annual ring and their first branch annual ring[J].
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9
(4):14-17.
〔12〕 REN Q S,YANG X L,CUI G F.Smith fir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in the timberline
ectone of the Sejila Mountain,Tibet,China[J].AC-
65
高原气象                    《西藏科技》2012年10期(总第235期)
TA ECOLOGICA SINICA,2007,27(7):2669-2677.
〔13〕 LI W H,YANG X L,MA H P.Appraisal on
the niche of forest dominant population of Sejila
Mountain,Tibet[J].Ecological Science,2008,27(3):
129-133.
〔14〕 GUO Q Q,LU J,LUO D Q,FANG J P,
WANG Z H.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bina sal-
tuaria population at the timberline ectone on the sun-
ny slope of the Sejila Mountain [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0,25(2):15
-18.
〔15〕  WU Z M,HUANG C L,MA Q S.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ring growth of Pinus taiwanensis and cli-
matic factor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10(2):147-150.
〔16〕 QIU G F,ZHANG X M,WANG S K,YUAN
Y X.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nk and lat-
eral branch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J].Inner
Mongolia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2005(4):9
-11.
〔17〕 GAO B C.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nk and lateral branch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J].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
search,2003,18(3):212-216.
〔18〕 ZHAI J W,SUN S J,XUE B B.Sensitivity of
forest growth rate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J].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2001,16(4):324-328.
〔19〕 ZHANG Z H,WU X D,LI J.Utilizing tree
ring chronologies to reconstruct 300years drought
days change at east of Tianshan mountain in Xinjiang
[J].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6
(7):53-60.
〔20〕 GAO L S,ZHAO X H,ZHANG Y.Research
situ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precip-
itation and radial grow of trees[J].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 Science &Technology,2007,27(4):76
-79.
〔21〕 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66-70,96-98.
〔22〕 HUANG R F,ZHAO Y K(赵有科),LV J X,
BAO F C.Response of ring width and ring density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to climate change in Beijing[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2006,42(7):78
-82.
〔23〕 SHAO X M,FAN J M.Climate change indicated
by tree-ring width in west of Sichuan[J].Quaternary
Sciences,1999,(1):81-89.
编校 
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
陈华
(上接49页)
〔2〕 李勤凡,王建华,耿国霞,等.冰川棘豆对家兔的
毒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6):716-719.
〔3〕 王保海,次仁多吉,王敬龙,等.西藏疯草研究进
展[J].草原与草坪,2009,4:81-85.
〔4〕 赵宝玉,王保海,莫重辉,等.西藏阿里地区牲畜
冰川棘豆中毒灾害状况调查[J].西北农业学报,2011,
20(4):40-46.
〔5〕 王建军,赵宝玉,樊泽峰,等.西藏草原疯草分布、
危害及其防治[J].草业与畜牧,2007,6:36-40.
〔6〕 次仁多吉,莫重辉,王保海,等。山羊永久性瘤胃
瘘管安置术[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5:53-54.
〔7〕 王凯,杨枝,王存寿.绵羊实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的
病理学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5,15(4):390
-392.
〔8〕 顾百群,薛登民,曹光荣,等.山羊甘肃棘豆中毒
病理学观察[J].畜牧兽医杂志,1991,3:9-11.
〔9〕 李勤凡,王建华.冰川棘豆对山羊的毒性试验初
报[J].动物医学进展,1999,20(4):53-54.
〔10〕 李勤凡,王建华,谭远友,等.奶山羊冰川棘豆中
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9
(4):40-42.
〔11〕 史志成,等.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3-78.
〔12〕 纪云晶.实用毒理学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1:356-357.
编校 土登达杰
75
《西藏科技》2012年10期(总第235期)                    高原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