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06)
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
郝建卫 1 李翠兰 2* 盘飞兰 2 莫言兰 2 易 艺 1 蒋向军 2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2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选择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时间为参试因素,采用L25(35)正交试验研究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
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场强度为
80kV、磁场强度为1 400Gs、诱导时间为15min处理牛尾菜种子,其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牛尾菜;种子萌发;复合磁电场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09-03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俗称龙须菜,多年生
草质藤本,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牛尾菜根状茎有活血
化瘀,祛痍止咳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
肌劳损等 [1],是值得进一步筛选的抗癌植物种类之一[2],
是多种治疗跌打损伤、祛风除湿类中成药的核心原料。
牛尾菜嫩茎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3-4],清炒、烫食、煲汤
皆宜,是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肴。目前牛尾菜原料完全依
赖野生资源,而长期掠夺性采挖,已导致其濒临枯竭,因
此发展牛尾菜种植已成当务之急。
牛尾菜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但其种子休眠
期长(至少1a以上),萌发很不一致,生产中通过机械损伤
种皮、变温、化学等处理也难以打破种子休眠和提高萌发
率[5],由此导致牛尾菜人工规模化种植难以推广。本研究
采用不同磁、电场强度、诱导时间对其种子进行诱导,筛
选出有利于牛尾菜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组合,为牛尾菜
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牛尾菜种子:采自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乡,
选取黑色且充分成熟的牛尾菜浆果,去除果皮洗净,自然
晾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1.2 仪器和设备 植物种苗磁电场复合诱导繁育系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2326471A),本系统包括磁
场、电场产生与控制装置。
1.3 实验方法
1.3.1 牛尾菜种子发芽实验 将牛尾菜种子经过目选,
除去过小、畸形的种子,随机分组。用植物种苗磁电场复
合诱导繁育系统处理各分组种子,将处理后的种子以及
对照组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作好标记后置于光照培
养箱中培养,在20℃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
1.3.2 复合磁电场诱导牛尾菜种子试验设计 以电场强
度、磁场强度为诱导因素,分别实验电、磁场对牛尾菜种
子发芽率的影响大小,然后以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
时间为参试因素,每个因素5个水平,选用正交表L25(35)
设计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 1。试验共 26
个处理,每个处理种子100粒,以未经复合磁电场处理的
种子作为对照组,设3个重复。处理后的种子经光照培养
箱中培养20d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算其发芽势、发芽
率,根据发芽势、发芽率,确定打破该类种子休眠的最佳
复合磁电场参数和诱导时间。
表1 复合磁电场诱导牛尾菜种子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水平
1
2
3
4
5
A电场强度(kV)
50
60
70
80
90
B磁场强度(Gs)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C诱导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1.3.3 测定方法 于首粒种子发芽后每天调查发芽粒
数,直至发芽结束。以首粒种子发芽后20d内的发芽种子
数计算发芽势,以连续5d无种子发芽的发芽种子数计算
发芽率。
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个数/供试种子总
数×种子纯度×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个数/供试种子总数×种子纯
度×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磁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选择目测健
康的牛尾菜种子分组进行磁场强度诱导实验,磁场强度
自 500Gs起设置 6个处理,每处理间隔 300Gs,处理时间
10min,以未用磁场处理为对照,重复 3次。其结果见表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0113-7;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02090G。
作者简介:郝建卫(1956-),男,广西桂林人,高级实验师,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4-02-27
9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4.06.02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06)
2,除 500Gs×10min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
他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处
理间相互比较除个别情况外,无显著差异,说明以一定磁
场刺激牛尾菜种子,可以提高其发芽率。本试验中,可使
它发生这一效应的最佳磁场强度大约在1 400Gs,以后进
一步增大磁场强度,并不能使种子的发芽率进一步提高。
表2 不同磁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处理(Gs×min)
500×10
800×10
1 100×10
1 400×10
1 700×10
2 000×10
未处理
平均发芽率(%)
33.15
34.92
35.74
38.77
33.83
33.68
28.61
差值(%)
4.54
6.31
7.13
10.16
5.22
5.07
2.2 电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根据前人研
究情况,短时高压电场处理植物种子,可对植物种子发芽
率产生促进或抑制的生物学效应,其效应大小因植物种
类而异[6]。本实验选择目测健康的牛尾菜种子分组进行
电场强度诱导实验,电场强度自10kV起设置6个处理,每
处理间隔 20kV,处理时间 10min,以未用电场处理为对
照,重复3次。其结果表明(表3):电场处理牛尾菜种子,
其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效果除 70kV×10min、
90kV×10min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外,其他处理与
对照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以一定电场处理
牛尾菜种子,可以提高其发芽率,但其发芽率并不随处理
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3 不同电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处理(kV×min)
10×10
30×10
50×10
70×10
90×10
110×10
未处理
平均发芽率(%)
29.13
31.92
32.98
35.67
34.62
31.37
28.73
差值(%)
0.40
3.19
4.25
6.84
5.89
0.64
2.3 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基于上述单
因子试验,牛尾菜种子在电磁场单独作用下,其发芽率均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实验以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
时间为诱导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其结果见表4、5。从表4、
5可看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时间对牛尾菜种子发
芽率影响的最佳水平组合是A4B3C2,即电场强度为80kV,
磁场强度为 1 400Gs,诱导时间为 15min;电场强度、磁场
强度、诱导时间对牛尾菜种子发芽势影响的最佳水平组
合是A4B4C2,即电场强度为80kV,磁场强度为1 800Gs,诱
导时间为15min。
表4 不同复合磁电场强度、诱导时间对牛尾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5
5
5
5
5
6
6
6
6
6
7
7
7
7
7
8
8
8
8
8
9
9
9
9
9
B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600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C
10
15
20
25
30
15
20
25
30
10
20
25
30
10
15
25
30
10
15
20
30
10
15
20
25
试验结果
发芽势(%)
0.21
0.23
0.25
0.26
0.25
0.22
0.25
0.45
0.32
0.24
0.23
0.62
0.67
0.72
0.75
0.28
0.64
0.65
0.82
0.84
0.20
0.42
0.37
0.40
0.39
发芽率(%)
0.4
0.45
0.56
0.61
0.48
0.46
0.62
0.65
0.50
0.52
0.62
0.82
0.88
0.92
0.85
0.67
0.85
0.88
0.96
0.82
0.45
0.60
0.63
0.45
0.42
根据实验方差分析和F检验结果表明(表5):电场强
度间、磁场强度间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F值分别为29.47、
6.53,电场强度间、磁场强度间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发芽
势F值分别为21.0、8.2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诱导时
间的F值分别为 0.47、0.78,差异不显著。说明复合磁电
场处理牛尾菜种子,可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作用时
间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大。
表5 方差分析
因素
电场强

磁场强

诱导时

误差
发芽率
偏差
平方和
0.560
0.124
0.008
0.02
自由

4
4
4
4
F
29.47
6.53
0.47
F0.05
6.39*
6.39
6.39
发芽势
偏差
平方和
0.67
0.26
0.025
0.03
自由

4
4
4
4
F
21.0
8.22
0.78
F0.05
6.39*
6.39*
6.39
注:*表示差异显著。
3 讨论
目前,牛尾菜的繁殖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下转40页)
1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06)
日田间茎蘖数为 24.68万/667m2,到 7月 29日田间高峰苗
为 26.14万/667m2,仅增加了 2.48万/667m2,日增长量为
0.35万。而习惯施肥的日增长量为0.6万,“三控”施肥日
增长量比习惯施肥减 0.25万。由此说明,水稻“三控”技
术能有效控制水稻无效分蘖。
(6)从分蘖消亡方面来分析,2个处理在机插后 35~
37d田间高峰苗后,“三控”施肥从(7月 29日)27.56万到
(8月 26日)的 21.60万,平均日减 0.21万,比习惯施肥区
的0.4万/d的日减量少0.19万,说明水稻“三控”技术对水
稻无效分蘖的消亡有个缓慢下降的作用,为提高水稻成
穗率奠定了基础。
(7)水稻“三控”技术能在机插后35d达到高峰苗,实
现理想的穗数苗,又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从而在
水稻进入穗分化后,无效分蘖缓慢下降,从而实现了水稻
的早发、中稳、后健的长势长相。
表1 水稻“三控”技术试验处理与对照茎蘖动态
项目
处理
均值
对照
均值
基本

5.67
5.72
6月31日
叶龄
5.16
5.20
茎蘖
6.34
6.40
7月8日
叶龄
7.38
7.42
茎蘖
(万/667m2)
12.53
13.76
7月15日
叶龄
9.22
9.26
茎蘖
(万/667m2)
19.64
22.14
7月22日
叶龄
11.05
11.10
茎蘖
(万/667m2)
24.68
29.12
7月29日
叶龄
12.85
12.76
茎蘖
(万/667m2)
27.56
33.28
8月5日
叶龄
13.16
13.26
茎蘖
(万/667m2)
26.14
29.64
8月12日
叶龄
14.32
14.35
茎蘖
(万/667m2)
23.28
25.4
8月19日
叶龄
15.18
15.2
茎蘖
(万/667m2)
21.64
22.76
8月26日
叶龄
16.3
16.4
茎蘖
(万/667m2)
21.6
22.16
齐穗
期(月/
日)
9/10
9/13
成熟
期(月/
日)
11/3
11/7
全生育
期(月/
日)
156
160
2.2 不同处理与产量的关系 (1)据产量调查(表2)分析
得知,“三控”施肥区的穗数比习惯施肥区减0.18万/667m2,
但每穗总粒数增 1.6粒,实粒数增 2.4粒,结实率增 0.8个
百分点,单产增7.1kg/667m2。
(2)水稻“三控”技术从产量结构三要素来讲,群体合
理,个体健壮,通风透光好,光合产物积累多,易形成高产
基础条件。(3)从成穗率的关系来分析,“三控”施肥区的
成穗率为73.7%,比习惯施肥区的61.6%提高12.1个百分
点,为足穗、大穗、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表2 水稻“三控”技术产量调查汇总
处理
三控Ⅰ
三控Ⅱ
三控Ⅲ
习惯Ⅰ
习惯Ⅱ
习惯Ⅲ
三控平均
习惯平均
对比
穗数
(个/667m2)
20.64
20.78
19.5
20.78
20.25
20.46
20.31
20.49
-0.18
每穗总粒
(粒/穗)
117.23
118.4
126.2
116.7
120.6
119.7
120.6
119.0
1.6
每穗实粒
(粒/穗)
112.1
111.7
119.4
110.4
113.0
112.5
114.4
112.0
2.4
结实率
(%)
95.6
94.3
94.6
94.6
93.7
94.0
94.9
94.1
0.8
千粒重
(g)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0
理论单产
(kg/667m2)
624.8
626.7
628.6
619.4
617.8
621.5
626.7
619.6
7.1
2.3 不同处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根据试验农户定
点调查记载表对“三控”施肥区与习惯施肥区的对比分析
得知:“三控”施肥区处理 667m2用肥总量为N 15.64kg、
P3.75kg、K为 9kg,每 667m2肥料成本为 171.2元,比习惯
施肥区的191.75元,667m2减少20.55元,以推广6.67万hm2
计,节约成本 2 055万元。(2)“三控”施肥区实际单产为
630kg/667m2,比习惯施肥区的 612kg增 18kg,按市场价
2.9元/667m2计算,667m2增收 52.2元;两者相加 667m2增
收入 72.75元,节本增效显著,以推广 6.67万 hm2计,可以
节本增收 7 275万元。(3)水稻“三控”技术在江苏丹阳的
一季粳稻生产条件下表现为肥料投入减少,单产增加,增
产增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3 结果与分析
水稻“三控”技术在籼稻栽培应用面积较大,是一项
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江苏丹阳的沙质土壤地的常规粳
稻栽培试验示范在全国还是首次,通过试验表明,该技术
增产节本增收效果显著,该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农户的认
同,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在其它不同
的土壤等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其应用效果如何,
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责编:张宏民)
(上接10页)方式进行。但牛尾菜种子休眠期较长,至少
1a以上,且萌发很不一致,实验中我们采取了温度、光照、
激素、破壳等处理方式,其效果均不明显。本实验结果表
明,采用一定的磁场、电场复合处理牛尾菜种子。可以促
进发芽率,提高发芽势,其原因可能与电磁场打破牛尾菜
休眠,提高种子生活力,缩短发芽时间有关,但其机理还
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2版)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6:585.
[2]邵美妮,李天来,徐树军,等.牛尾菜的资源利用与研究现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 722-2 723.
[3]王文和.牛尾菜营养成分分析[J].现代农业,1992(12):17-18.
[4]邵美妮,王文和,等.牛尾菜的生物学特性[J].特种蔬菜,1999
(6):38.
[5]邵美妮,徐树军,李楠,等.牛尾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 166-6 167.
[6]焦美俊,刘彦琴,胡瑞谦.静电场对翠菊和牵牛种子萌发的影响
[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15(4):43-46.
(责编:施婷婷)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