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1 - 07 - 20;修回日期:2011 - 08 - 21
基金项目:贵阳市农业攻关项目[(2008)筑科农合同字第 43 号]
作者简介:李 平(1962 -) ,男,贵州贵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引种及培育工作。
* 通讯作者:代朝霞,副教授。E - mail:daizhaoxia1999@ 163. com
·研究简报·
桂竹生物学特性初探*
李 平1,代朝霞2* ,周 雯1,唐 娟1,许 悦1
(1.贵阳市长坡岭林场,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在贵阳市长坡岭林场桂竹引种地,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对桂竹出笋、高生长的过程进行了观测,结果通过
最优分割法(Fisher)进行聚类分析,将桂竹出笋过程和高生长过程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出笋盛期的笋量占
全期的 56. 3%,高生长盛期生长量占全高的 72. 3%,其高生长的数学模型为三次函数模型;桂竹的高生长存在昼
夜差异,总的趋势是夜生长量大于昼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 56. 7%,高生长最慢在中午 12 时左右,最快在晚上
24 时左右。
关键词:桂竹;生物学特性;出笋;高生长
中图分类号:S72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457(2011)05 - 0448 - 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y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LI Ping1,DAI Zhao-xia2* ,ZHOU Wen1,TANG Juan1,XU Yue1 (1. Changpoling Forest Farm,Guiyang
Guizhou 550035,China;2. Forestry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The shooting character and height-growth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were investigated in Chang-
poling Forest Farm of Guiyang City from 2010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ooting process and
height-growth of Ph. bambusoides might be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stage,peak stage and terminal stage. The
number of shoots at the peak stage accounted for 56. 3% of the total,and the shoot increment of height-
growth accounted for 72. 3% of the total. The process of height-growth of Ph. bambusoides could be simulated
effectively with the model of Cubic function. The height-growth of Ph. bambusoides showed a difference be-
tween the daytime and the nighttime,and the height-growth in nighttime accounted for 56. 7% of the total
growth. The low point of the height-growth was at 12:00 and the ceiling at 24:00 of night.
Key words: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hooting;height-growth
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为刚竹属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1],贵
州在遵义、湄潭有栽培[2]。2009 年引种到长坡岭林场,在几个竹种中表现最好,适宜在“两湖一库”库区及
贵阳地区生长,可以加以推广。但桂竹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仅有引种、光合特性、群体结构与栽培技术等
方面[3 - 5]的报道。2006 年,王志强报道了桂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6]。但随着气候等环境因子的不同,
植物所表现的生长规律有所差异,因而,有必要针对贵阳地区桂竹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桂竹的
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2009 年 3 月引进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进行栽培试验,母竹为 1 ~ 2 年生带鞭竹株,保留 4 盘
竹枝。
山 地农业生物学报 30(5):448 ~ 450,2011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DOI:10.15958/j.cnki.sdnyswxb.2011.05.016
1. 2 方法
选择长坡岭林场作为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7],每一竹种 30 株为一小区,6 个竹种为 1 区组,
重复 3 次。
2010 年和 2011 年在桂竹发笋期调查其发笋的情况,同时在其中选择 5 株刚出土、生长良好、无病虫害
的竹笋,挂牌编号,每两天测量 1 次高生长,直到高生长基本停止。2011 年选择 5 株生长中等的幼竹,两个
昼夜连续测量高生长,两小时一次。以上所得数据通过 EXCEL、IBMPC、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8 - 9]。
2 结果与分析
2. 1 出笋
2010 年桂竹出笋从 5 月中旬开始到 6 月下旬结束,历时 40 多天。出笋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少—
多—少”的规律,通过最优分割法进行聚类分析[8],将样本分成 3 类,即初期(X1 ~ X5)、盛期(X6 ~ X10)和
末期(X11 ~ X22)。桂竹出笋初期历时 10 d,日平均出笋 3. 2 个,出笋量占全部笋量的 21. 2%;而盛期出笋
量大,日平均出笋 8. 5 个,出笋量占全部出笋量的一半以上,故生产上应加强对该时期竹林的管护;末期出
笋量与初期相似,只是经历的时间更长一些。详见表 1。
表 1 桂竹出笋期
Tab. 1 The shooting period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出笋期
样本号
(X)
时间
(d)
出笋量
(个)
占全部笋量的比例
(%)
日平均出笋量
(个)
初期 1 ~ 5 10 32 21. 2 3. 2
盛期 6 ~ 10 10 85 56. 3 8. 5
末期 11 ~ 22 22 34 22. 5 1. 5
2. 2 高生长
竹子和双子叶的木本植物不一样,没有次生生长,其高度和粗度一经形成,便不再生长,其全高在出笋
当年便完成生长[10]。
2. 2. 1 高生长期的划分 2010 年对桂竹的高生长进行了测定,从出笋到高生长结束,历时 1 月左右,呈现
“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以其出土每两天的高生长量为有序样本,通过最优分割法进行聚类分析,将样
本分成 3 类,即高生长初期(X1 ~ X4)、盛期(X5 ~ X8)和末期(X9 ~ X15)。桂竹高生长的初期历时 8 d,生长
较缓慢,日平均生长 3. 8 cm,高生长量占全部高生长量的 13. 5%;而盛期生长快,最快的一天生长量达
58. 3 cm,该期平均日生长量为 20. 1 cm,其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 2 /3 以上,因而在生产上须加强对这一时期
的管护工作;末期高生长逐渐变慢,直至停止高生长。详见表 2。
表 2 桂竹高生长期
Tab. 2 The height - growth stage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出笋期
样本号
(X)
时间
(d)
生长量
(cm)
占全高的比例
(%)
日平均生长量
(cm)
初期 1 ~ 4 8 30. 0 13. 5 3. 8
盛期 5 ~ 8 8 160. 6 72. 3 20. 1
末期 9 ~ 15 14 31. 6 14. 2 2. 3
2. 2. 2 高生长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模型对桂竹的高生长进行模拟,设每天的高度(Y)为因变量,时间(t)
为自变量,用 SPSS软件提供的 11 种曲线模型对桂竹的高生长进行曲线估计[9]。判断系数 R2 接近 1 的是
三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其中,三次模型的 R2 = 0. 972 为最大,说明拟合最好的是三
次函数模型。同时方差分析的 F值概率均小于 0. 001,方程均有统计意义,但三次函数模型的 F = 129. 52
为最大。通过以上判断,得出最佳模型为三次函数模型:Y = - 32. 912 + 14. 4618 t + 2. 8877 t2 - 0. 1859 t3。
2. 3 日高生长
桂竹与其他竹子一样,其高生长昼和夜存在着差异[10 - 12]。根据两个昼夜观测的平均值,昼的生长量
944第 5 期 李 平,等:桂竹生物学特性初探
图 1 桂竹高生长的日节律
Fig. 1 The daily rhythm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growth
为 14. 1 cm,占全天生长量的 43. 3%,夜的生长
量为 18. 5 cm,占全天生长量的 56. 7%,即夜晚
的生长量高于白天的生长量。
由图 1 可见,桂竹的日高生长节律,从早上
8 时高生长逐渐变慢,到中午 12 时为最慢,之
后有一个较快速的生长,随后又有所减慢,到
18 时生长变快,到 24 时达到高峰,是生长最快
的时候,之后逐渐变慢。
3 结论与讨论
桂竹在笋期的出笋量同其他竹子一样,呈现“少—多—少”的规律,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时
期,但竹种不同,或同一竹种在不同环境下,其出笋时间、各时期出笋量占总笋量的比例等有所差异。王志
强(2006)在福建对桂竹的研究表明,其笋期在 4 月中旬以前出笋,到 5 月中旬结束;而在贵阳地区,桂竹在
5 月中旬开始出笋,到 6 月中、下旬结束,笋期比福建推迟了 20 ~ 30 d,因而生产上其他竹种和其他地区的
资料只能作参考,应以本地的生长情况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出笋的 3 个时期中,初期和末期的出笋量接
近,均不到总量的 1 /4,而盛期的发笋量大,占一半以上,达总量的 56. 3%,故生产上应对盛期加强管护,保
留一定的竹笋数量,以保证竹林的持续发展。
桂竹的高生长与周本智(1999)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陈松河(2006)对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的研究报道一样,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桂竹高生长的初期和末期的生长量比较接近,
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小,而盛期生长快,平均日生长量为 20. 1 cm,其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 2 /3 以上,达到了
72. 3%,因而在生产上须加强对这一时期的管护工作,确保幼竹高生长的完成。
桂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和陈松河(2006)对泰竹的研究报道一样,最优模型为三次函数模型,即竹高
(Y)与时间(t)的拟合模型为:Y = - 32. 912 + 14. 461 8 t + 2. 887 7 t2 - 0. 185 9 t3,其 R2 = 0. 972。
桂竹的高生长昼和夜存在着差异,这与苟光前(2007)等对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
lamopsis daii)、周本智(1999)对麻竹的研究结果一致[10 - 11]。桂竹昼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 43. 3%,夜
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 56. 7%,即夜晚的生长量高于白天的生长量。桂竹的日高生长节律中,中午 12
时左右生长最慢,之后有一个较快速的生长,随后又有所减慢,到 18 时生长变快,到 24 时达到高峰,是生
长最快的时候,之后逐渐变慢。这可能是光合产物转化、参与到细胞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过程中需要一段时
间,体现在竹高生长与光合作用有一个滞后效应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耿伯介,王正平.中国植物志:第 9 卷第 1 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92 - 295.
[2]李永康.贵州植物志:第 5 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295 - 296.
[3]殷 豪.引种桂竹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1985(4) :23.
[4]陈建华,毛 丹,朱 凡,等. 9 个笋用竹种的光合特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6) :9 - 13.
[5]蔺海亮,李觉法,李 瑜,等.信阳桂竹群体结构与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91(4) :15 - 21.
[6]王志强.桂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6(1) :16 - 17.
[7]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1 - 227.
[8]郎奎健,唐守正. IBMPC系列程序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37 - 140.
[9]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12 - 315.
[10]周本智.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5) :461 - 466.
[11]苟光前,丁雨龙,吴 鹏.撑绿竹 3 号无性系幼竹高生长规律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2) :115 - 118.
[12]陈松河.泰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 :28 - 30.
054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