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陕北楼子葱的核型观察



全 文 :1 9 90 (3 )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陕 北 楼 子 葱 的 核 型 观 察
王 秋 英 薛 秀 庄 杨 安 平 刘 安 全
( 陕西省 农业科学院生物 室) ( 陡西省蔬菜研完所) ( 西 北林学院森保 系)
提要 本文报道 庆北楼子葱的核型观 察结果 。 陕化 楼子葱的体细胞染 色体数 目 为Z n二 4 2;染色体由 A、 B两 组
组 反 , A 组 为1 4条中部着丝点染 色体和 2 条近端着 丝点染色体 ; B组为 5 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 2 条近中着丝 舀、染 色 休
及 1 条近端 着丝点染色体 . 染 色体组型 为 Z n ~ 3 二二 A A B ( 14 m 十 2 5亡 ) + ( s m + 2 s m 十 l s t ) , 可能系同源异 源 三
倍 体 .
关键词 陕北楼子葱 ; 核 型
楼葱是大葱 的变种 。 因花器变异 , 在花荃
上形成多数气生小蟒茎 , 这些小鳞茎萌发成为
小葱 , 部分小葱抽生花蔓又生小鳞茎 , 如此重
登如楼 , 故名楼葱 。 生产上就用这些小鳞茎来
繁殖 t ` 、 ` 〕 。 关 于 大葱染色体的研究国内外 已
有报道 〔 3 〕 , 对楼葱的研究尚 少 。 因 此 , 我 们
对楼葱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宗及核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陕北楼子葱 ( A l l i u m f i s t u l o s u m L .
, a r
.
v i v i p a r u , n M
a r k i n o ) 由陕西省蔬菜
研究所种质资源室提供 。 植株以蚁石为基质培
养发根 ( 2 5 ℃左右 ) , 待新根长至 0 . 5一 1 o m
时 , 于上午 1 1 h 左右切取幼根 , 放入水中置于
0一 4 ℃冰壶中处理 24 h ; 用酒精 一 冰 乙 酸
( 3 : l ) 固定液固定 8 一 24 h ; 醋酸洋红 染
色 l 一 Z h , 加热至沸妈 ; 45 %醋 酸 压 片 。 取
6个细胞进行显微照像和放大侧量 。 核型分析
按L e v a m 的规定标准和命名〔 ` ’ 。
2 结呆与分析
共计数了 1 05 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 24 条 (封
3图版 1 ) 。 经测量和统计 , 2 4条染 色体中有
14 条染色体的形态 、 大小两两相 近 , 可配成 7
对 , 组成 A 组 , 另外 10 条染色体 (包括 3 条近
端着丝点染色体 ) 各不相 同 , 呈单存在 , 其中
7 条组成 B组 。 另外 3 条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中
相对长度最长和最短的两条平均值正好可排列
在A组的第 6 位置上 , 将它们视为一对列 入 A
组 , 相对长度居中的那一条也正好可排列 在 B
组的第 6 位置上 , 呈 一单存在 , 列入 B 组 。 其 结
果 A 、 B两组染色体 (封 3 图版 2 ) 与 大葱 的
核型 〔 3 ’大体类似 。 由此 , 我们初 步 认 为陕北
楼子葱的染色体基数为 x = 8 , Z n 二 3 x 二 2 4 ,
为同源异源三倍体 。
A组染色体总长为 1 2 . 5 9 , 各个染色体
长度的变异范围是 1 0 . 印一 1 7 . 47 , 。 染色体的
相对长度变 异 范 围 是 9 . 41 一 15 . 52 % , 臂 比
1
.
07 一 3 . 昭 , 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分为 两 种 类
陕北楼子葱染色体组型分析表
. .曰. . . . . . . .门 . , . .
~
` ~ .
- ~
~
-
- 一~ · 声 . . 州 . . . . . . . . . . , . 呼组别 序号 相对长度 ( 形 ) 臂比 类型
1 9
.
22 + 6
.
3 0= 15
.
5 2 1
.
46 m
2 7
.
9 0+ 7
.
4 1= 15
.
3 1 1
.
0了 m
A 3 8
.
55+ 5
.
50= 14
.
0 5 1
.
56 m
4 7
.
31 + 5
.
50 = 12
.
8 1 1
.
3 3 m
5 7
.
05+ 4
.
50 ~ 11
.
55 1
.
57 m
6 9
.
55 + 3
.
00= 12
.
55 3
.
18 s t
8
.
3 6+ 2
.
18二 10 . 54 3 . 83 s t
T 5
.
94 + 3
.
86 = 9
.
80 1
.
54 m
8 4
.
88 + 4
.
53= 9
.
4 1 1
.
0 8 m
1 7
.
6 1+ 6
.
83= 14
.
4 4 1
.
l l m
2 8
.
89+ 5
.
19= 14
.
08 1
.
7又 s m
3 7
.
3 5+ 6
.
2 7= 1 3
.
6 2 1
.
1 7 m
B 4 7
.
7 8+ 5
.
7 6二 1 3 . 54 1 . 3 5 I n
5 6
.
90 + 5
.
61= 12
.
5 1 1
.
2 3 m
6 9
.
28+ 2
.
7 0= 1 1
.
98 3
.
4 3 s t
7 5
.
7 8 + 5
,
38= 11
.
16 1
.
0了 饥
8 5
.
48 + 3
.
16= 8
.
64 1
.
7 3
s m
注 : 长牙 + 短臂= 全 长 . A组染 色体 相时长度 计 葬 时 ,
第 6 时染色体用的是平均值 。
型 : 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第 1一 、 2 、 3 、 4 、
6

7

8 对染色体 ; ( 下转2 3页 )
1 9 9 0 ( 3 )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 2 3 ·
1 1
.
1 4%一 19 . 19 % , 属中感品种 ; 渭麦 5 号和
P 60 一 4 1 2 , 病茎率分别 为 3 7 . 8 ` 4%和 4 8 . 5 3 ;百,
属高感品种 。 由此看来 ,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对
秆黑粉病的抗性有显著 的 差 异 ; 免 疫 和 高
抗的品种是容易获得的 , 而且这两类中的一些
品种 , 也是有推广希望的 , 因此应大力压缩感
病品种陕合 6 号和渭麦 5 号的种植面积 , 特别
是渭麦 5 号 。 对于感病较轻的 9 53 和渭麦 4号 ,
应注意与其他作物或与免疫的小麦品种实行两
年以上的倒茬 , 以免土壤 中积累菌源增加发病
程度 。
作者曾在 1 9 7 4和 1 9 7 5年 , 对当时生产上的
部分小麦品种进行 了抗秆黑粉病鉴定 (表 2 ) ,
当时阿勃等品种是免疫的 , 时至今日阿勃仍然
是免疫的 , 并经幼苗带菌检验 , 证明其内部不
带菌 。 矮丰 3 号当时的病茎 率 为 2 一 5 . 5 % ,
到目前其抗病程度仍稳定在原有的水平 。 此种
情况也许表明 , 小麦秆黑粉菌的致病类型 , 经
过15 年之后并未发生明显 的变化 。 此点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才能探明 。
1 9 8 9年的鉴定 , 由于播种在病地上 , 各品
种发病充分 , 普遍较 19 8 8年为重 , 其结果更为
表 2 小麦品种抗秆黑粉病鉴定结果
19 74 午接 种结果
才中 — -一— — -— 一实有茎数 病茎率 (多 ) 19了5年接种结果实有茎数 病茎率 (男 )
郑州 2 4 98 8 2 5 . 0 5 92 3 6 . 7
6028 282 0
.
4 3 90 1 9
.
7
丰产 3 号 82 0 0 . 4 4 2了 6 . 6
矮丰 1 号 5 75 0 2 61 0
接丰 2 号 7 9 5 7 . 1 一 一
矮丰 3 号 7 4 9 2 . 0 3 09 5 . 5
矮丰 4 号 54 2 0 . 2 2 54 5 . 9
式农 1 3 2 444 0 49 3 1 . 2
官村 1号 3 83 0 67 1 3 . 7
阿 勃 6 10 0 2 7 7 0
孟县 4 号 5 73 0 4 5 7 0
天选 15号 一 一 4 0 5 0
6 6 ( 1 ) 4一 10一 1 5 6 1 2 , O 一 一
6了( 1 ) 2一2一9 一 一 3 8 0 0
6 7 ( 1 )一 1一 6 一 一 4 8 9 0
接 杆 早 一 一 62 9 0
小 惬 4 号 一 一 42 6 0
可靠 , 品种的抗病性分群也是以这一年的病茎
率为准的 。 因此鉴定小麦品种对秆黑粉病的抗
性 , 应将接种的种子播在病地上 , 或将种子接
种与土壤接种结合起来为好 。
(上接第 19 页 )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为第 6 对染色体 。 B组
染色体总长为 10 8 . 0 9 : , 各个染色体长度的变
异范围 是 9 . 34 一 1 5 . 61 卜t染色体的相对长 度 变
异范围是 8 . c 4一 1 4 . 4 4% , 臂比 2 . 0 7一 3 . 4 3 。 根
据着丝点位置可分为 3 种类型 : 中部着丝点染
色体为第 1 、 3 、 4 、 5 、 7 条染色体 , 近中
部着丝点染色体为第 2 、 8 条染色体 ; 近端部
着丝点染色体为第 6 条 (封 3 图版 1 、 2 ) 。
3 讨 论
3
.
1 大葱的第 6位置染色体是具有随体 的 近
端着丝点染色体 。 但按本文的划分陕北楼子葱
人、 B两组的第 6 位置染色体亦为近端着 丝 染
色体但无随体 。 所以两者是否存在一定的进化
关系 , 亦需进一步研究 。
3
.
2 陕北楼子葱的 3 条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若
根据长规方法 , 用相对长度和臂比来划分 , 将
相对长度最长和次长的两条 (臂比亦相对较接
近 ) 划为一对 , 列为 A组 , 将最短的那一条列
为 B组 , 其排列结果 , 人组染色体的近端 着 丝
点染色体位于第 5 位置上 , B组染色体的近 端
着丝点染色体位于第 7 位置 _ L , 如何划分更正
确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 山 东农学院主编 : 蔬茱栽培 学各论 ( 北方 本 )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了9
〔 2 〕利容千等 : 葱的四 个品 种核型研 究 , 《 中 国 蔬
莱》 , 1 98 6 , ( l ) : 5一 7
〔 3 〕李憋学等 : 关予植物核型 分折 的标准化问题 , < 式
汉 植物学研 究> , 1985 , 3 ( 4 ) : 29 7一3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