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竿竹研究与利用



全 文 :收稿日期:2012-03-1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2007-
85)
作者简介:潘雁红,工程师。通讯作者:吴良如(1965 -) ,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竹子种质资源保育和竹笋高效利用研究。
E-mail:ibamboo@ yahoo. cn
茶竿竹研究与利用
潘雁红1 吴良如1 高贵宾1 陈锡芳2 巫广文2 冯志龙2
(1.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2.广宁县林业局,广东 广宁 526300)
摘 要 阐明了茶竿竹的生物学特性;对茶竿竹造林、丰产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讨论总结;分
析了茶竿竹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茶竿竹笋、材深度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茶竿竹;生物学特性;丰产培育;资源利用;病虫害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Pseudosasa amabilis
Pan Yanhong1 Wu Liangru1 Gao Guibin1 Chen Xifang2 Wu Guangwen2 Feng Zhilong2
(1. China National Bamboo Research Center,Hangzhou 310012,Zhejiang,China;
2. Guangning Forestry Bureau,Guangning 5263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sasa amabilis were elucidated. The afforestatio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of Pseudosasa amabilis were discussed.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Pseudosasa amabilis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Some suggestions to deeply
develop bamboo shoots and timber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seudosasa amabili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High yield cultivation;Resource
utilization;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别名青篱竹、
沙白竹、亚白竹、厘竹,属禾本目竹亚科矢竹属
茶竿竹组的模式种[1],主产于广东、福建、湖
南、广西等省区的丘陵平原或河流沿岸及山坡
地带,近年江苏、浙江有引种栽培,生长尚佳,模
式标本采自广东广宁。竹竿通直,节间长,壁厚
节平、坚韧、抗压性能强,纤维含量高、质量好。
竹材经沙洗加工后,洁白如象牙,不易被虫蛀且
耐腐蚀性强,燃烧后竹灰洁白不成炭,因此又被
称为“钢竹”,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竹,在国际
市场颇负盛名,是制造各种竹家具、滑雪杆、花
架、旗杆、笔杆、高级钓鱼竿、雕刻工艺美术品的
优质原材料。
全国茶竿竹的中心产区在广东省怀集县以
及广宁县,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 8 ℃以上,但也
能够耐受 - 12 ℃的低温[2],适生范围比自然分
布范围广。茶竿竹在土层 30. 00 cm 以上的红
壤、黄壤或沙质土都能生长,而在深厚、肥沃、湿
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PH 值为 4. 5 ~
7. 0)的沙质土壤生长最好。茶竿竹具有造林
生长快,适生范围广,无性繁殖能力强,竹材性
能好等特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多林业工作者青
睐,研究日益增加,对其开发利用的层次也进一
步深化。
1 茶竿竹生物学特性
1. 1 茶竿竹形态分类
地下茎复轴型,竿散生兼为多丛性,直立,
无刺;竿直立,高 5. 00 ~ 13. 00 m,粗 2. 00 ~
第31卷 第4期
2 0 1 2 年 1 1 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Vol. 31,No. 4
Nov.,2 0 1 2
6. 00 cm;节 间 长 (25. 00)30. 00 ~ 40. 00
(50. 00)cm,圆筒形,幼时疏被棕色小刺毛,老
则变为光滑无毛,橄榄绿色,具一层薄灰色蜡
粉;竿壁较厚,坚硬,有韧性,髓白色或枯草黄
色,呈横片状或海绵状充满上部节间的内腔,在
下部节间空腔内的髓则常干缩,呈薄片状或碎
片状附着内壁,中空;竿环平坦或微隆起;竿每
节分 1 ~ 3 枝,其枝贴竿上举,主枝梢较粗,二级
分枝通常为每节 1 枝;箨鞘迟落性,暗棕色,革
质、坚硬、质脆,中部和基部较厚,背面密被栗色
刺毛,尤以其中下部密集,腹面平滑而有光泽,
边缘具较密的长约 5. 00 mm 的纤毛,顶端截
形,鞘口于箨片两边各有数条直而坚硬先端略
弯曲的刚毛状继毛,其长可达 15. 00 mm,箨舌
棕色、拱形,边缘不规则,具睫毛,背面具微毛;
箨片狭长三角形,直立,暗棕色,先端锐尖或呈
锥形,边缘粗糙,内卷,纵脉显著,具小横脉,质
较箨鞘稍薄;小枝顶端具 2 或 3 叶;叶鞘除边缘
具纤毛外,余处均无毛,质厚而脆,鞘口两边稍
高,具几根直而先端扭曲的缒毛,后者长 7. 00
~ 15. 00 mm;叶舌高 1. 00 ~ 2. 00 mm,边缘密生
短睫毛;叶片厚而坚韧,长披针形,长 16. 00 ~
35. 00 cm,宽 16. 00 ~ 35. 00 mm,上表面深绿
色,下表面灰绿色,无毛,嫩叶时基部有微毛,先
端渐尖,基部楔形,嫩叶边缘一侧具刺状小锯
齿,另一侧锯齿不明显而略粗糙,老叶边缘近于
平滑而内卷,次脉 7 ~ 9 对,有小横脉;叶柄长约
5. 00 mm。
花序生于叶枝下部的小枝上,为 3 ~ 15 枚
小穗所成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穗柄长
2. 00 ~ 10. 00 mm,生有较长的微毛,其下还具
长 2. 00 ~ 3. 00 mm 的小型苞片;小穗含 5 ~ 16
朵小花,披针形,长 2. 50 ~ 5. 50 cm;小穗轴节
间长约 3. 00 mm,粗 1. 00 mm,基部扁而细,上
部具毛;颖 2,背面上部密生纤毛,并在边缘有
较长的纤毛,而下部则无毛,第一颖披针形,长
6. 00 ~ 7. 00 mm,宽 2. 00 ~ 2. 50 mm,第二颖长
圆状披针形,长 9. 00 ~ 11. 00 mm,宽 4. 00 ~
5. 00 mm;外稃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长 10. 00
~ 15. 00 mm,宽 4. 00 ~ 8. 00 mm,背面密生微
毛,上部的边缘有纤毛;内稃广披针形,长 5. 00
~ 9. 50 mm,脊间宽 1. 00 ~ 2. 50 mm,下部无
毛,脊上具微毛;鳞被 3,居中一片较小,匙状乃
至披针形,长 2. 50 mm,宽约 1. 00 mm,膜质,下
部则较厚,边缘上部生纤毛;雄蕊 3,花丝长约
9. 00 mm,花药长 6. 00 ~ 7. 00 mm;子房细长、
呈纺锤形,无毛,柱头 3,长约 5. 00 mm,劲直,
疏生羽毛;颖果成熟后呈浅棕色,长 5. 00 ~
6. 00 mm,直径约 2. 00 mm,具腹沟;笋期 3 月至
5 月下旬,花期 5 ~ 11 月。
茶竿竹包括 3 个变种:厚粉茶竿竹
(Pseudosasa amabilis var. farinosa)、福建茶竿
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 convexa)、薄箨茶竿
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 tenusi)。厚粉茶竿
竹与原变种茶竿竹的区别在于箨鞘质地较薄,
叶片较狭窄,小穗上颖及稃片上都具有较厚的
白粉而毛较少或几呈无毛,花期 4 月份,笋期也
在 4 月份,模式标本产地在广西荔浦县。福建
茶竿竹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箨鞘之顶端两
侧隆起,箨舌背部具白粉,模式标本产地在福建
政和,生于山坡林边。薄箨茶竿竹的箨鞘、叶片
质地较薄,箨鞘背部散生刺毛,仅在其中部和基
部有较明显的淡棕色刺毛,箨鞘两侧略高,具椭
圆状箨耳或仅有数条继毛,幼竿箨环下密布白
粉和稀疏倒刺毛,与原变种可以区别,主要分布
于湖南及福建,生于向阳山坡,模式标本采自福
建三明市莘口。
1. 2 茶竿竹生长发育
1. 2. 1 地下茎生长 茶竿竹地下茎为复轴混
生型,竹鞭上的芽能萌笋发鞭,秆基上的芽也能
萌笋发鞭。事实上,鞭梢断头附近的芽于 1 月
上旬就已经开始萌发新鞭,经过 90 ~ 110 d,首
先完成新鞭的径向生长,这期间,鞭梢生长几乎
停滞或极少伸长,夏初才慢慢行鞭,7 ~ 9 月生
长速度最快,入冬后逐渐缓慢,直至萎缩断脱。
茶竿竹竹鞭分布较浅,主要分布在 0 ~ 30. 00
cm土层中[3 ~ 4]。1 龄竹鞭壮芽数较少,2 ~ 3 龄
竹鞭壮芽数最多,4 龄以上竹鞭壮芽数不断下
降。2 ~ 3 龄竹鞭生理代谢旺盛,壮芽大量萌发
成笋竹,少数形成岔鞭,随着鞭龄继续增加,生
理机能有所下降。同时据我们调查发现:茶竿
竹秆基两侧互生 2 ~ 4 个芽,可以分化成笋芽或
鞭芽,但其具体分化条件还有待深入研究。
茶竿竹根系有两种类型: (1)是从竹株秆
74第 4 期 潘雁红等 茶竿竹研究与利用
基根眼上长出的轮生成层的根系,一般有 7 ~
11 轮,仅 2 ~ 3 节不生根,但有笋芽或鞭芽,每
轮生根 30 ~ 40 条,最长可达 60. 00 cm,分布深
度 5. 00 ~ 15. 00 cm,根上没有次生根,待幼竹
高生长结束后才萌发次生根(须根) ; (2)是从
鞭茎上生长的放射状根系,长可达 40. 00 cm,
分布深度 5. 00 ~ 25. 00 cm,每节上鞭根条数有
1 ~ 4 条不等,以具 3 条的鞭节数居多,约占
60%[5],鞭根生长中、后期才出现次生根。
1. 2. 2 笋竹生长 茶竿竹出笋时间一般在 3
~ 5 月份,集中分布于 4 月份,笋期可持续 30 ~
40 d,出笋初期约持续 10 d,盛期 15 ~ 25 d,末
期 10 ~ 15 d。不同气候年份、不同立地条件,出
笋数量、重量有所差别。由于目前多数茶竿竹
林仍以野生状态居多,经营利用相对粗放,因
此,有必要对丰产笋用、笋材两用茶竿竹林生产
潜力及经营技术进行深入而详细的研究。有研
究[6 ~ 7]发现:茶竿竹竹笋成竹生长遵循“慢 -快
-慢”S 型生长规律。出笋 10 ~ 15 d 生长缓
慢,日均生长 3. 00 ~ 7. 00 cm;随后高生长速度
加快,约持续 15 ~ 20 d,日均生长量达到 20. 00
cm,最大日生长量可达 50. 00 cm;之后生长量
又逐渐下降,约持续 10 d 左右,日均生长量不
足 10. 00 cm。随着竹株高生长的停止,笋箨逐
渐脱落,新枝由顶向下开始抽发,约在出笋 50 d
左右有新叶绽放。
幼竹秆形生长结束后,其高度、粗度和体积
不再有什么变化,而转入材质生长阶段[8]。1 ~2
年生的成竹为幼龄竹,亦称子竹,秆呈青绿色,并
被蜡质褐色条纹,竹株叶绿素、糖分和其它营养
元素含量都处于高水平状态,是竹林生理代谢最
旺盛、抽鞭发笋能力最强的时期,此时竹秆细胞
壁逐渐加厚,内含物逐渐减少,干物质逐渐增加,
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也相应的不断增强,竹秆材
质生长处于增进期;3 ~ 4 年生竹为壮龄竹,亦称
父竹,此时竹株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生理活动强度
均处于高水平稳定状态,随即出现下降趋势,所
连的竹鞭也逐渐老化,开始失去抽鞭发笋的能
力,竹秆的材质生长到了成熟时期,容重和力学
强度部稳定在最高水平;大于 5 年生竹为老龄
竹,秆呈灰黄色,密被蜡质花纹,其枝开叉下垂,
此时的竹株生命力开始衰退,并且由于呼吸作用
的消耗和营养物质的转移,竹秆的重量、力学强
度和营养物质含量也相应降低,竹冠枝叶稀疏,
叶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形成生理上的收支不
平衡和材质生长上的下降趋势。
1. 3 茶竿竹林群落结构与生态演替
茶竿竹多为人工起源的单纯林,林相整齐,
结构简单,生长茂盛,少量的茶竿竹人工林中间
有杉木、马尾松、黧蒴栲、刺栲、木荷等混生;林
下常见的灌木有柃木、罗伞树、冬青、乌饭树、桃
金娘等;常见的藤本有菝葜、金银花、山鸡血藤
等;草本植物稀疏,有狗脊、铁线蕨、淡竹叶、芒
萁等。其混交林为数较少,一般零星分布在常
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下,与其它灌木混生。在上
层郁闭度不大的情况下(小于 0. 70) ,立竹发育
良好,胸径可达 2. 00 ~ 3. 00 cm[5];当郁闭度大
于 0. 85 时,立竹矮小,新竹细弱。正常经营的
茶竿竹人工林,其株数依直径分布符合正态分
布规律[8]:一般中径竹(2. 00 ~ 5. 00 cm)占
75% ~ 90%,小径竹(< 1. 90 cm)占 6% ~
15%,大径竹(> 5. 00 cm)占 4% ~8%。
茶竿竹林的演替表现为多种情况: (1)是
对于由芒萁为主的低草群落,在自然条件下发
展为由芒草、蕨类等植物组成的高草群落;或者
以乌药、新木姜子、乌饭树等植物形成的灌丛,
通过人工造林或自然发展演替为茶竿竹纯林或
竹杉、竹阔混交林。(2)是茶竿竹的地下茎具
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能逐年扩大生长半径,
进而更替周围的植物群落,形成新的茶竿竹林。
(3)是在竹木混交林中,茶竿竹因居于次林层
地位,混生的乔木树种增殖发展后,茶竿竹被乔
木树种取而代之。(4)是在竹木混交林中,针
阔叶树等高大树种被砍伐后,茶竿竹依靠自身
的繁殖能力,迅速蔓延,进而形成单优群落。茶
竿竹纯林的生命周期一般为 40 a 左右,竹林衰
败开花,生长力大为减弱,但并不完全枯死,经
6 ~ 7 a 可自然更新[9]。茶竿竹产区常采用自
然更新,因为自然更新比新造竹林省时省力。
2 茶竿竹林培育
2. 1 茶竿竹造林
茶竿竹造林方式主要有 3 种:移蔸造林、带
84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31 卷
鞭移竹造林和埋鞭造林。(1)移蔸造林基本方
法是在冬末春初,竹林生理休眠状态即将结束
之前,选取 1 ~ 2 年生、平均胸径 2. 00 ~ 4. 00
cm、生长势良好的健康竹株作为母竹,小心挖
取,注意不伤害秆基笋芽或鞭芽,挖取后将竹株
向上斜削去梢,保留 3 ~ 5 盘竹枝,若长途运输
则多带宿土并用黄草包扎,利用竹株秆基具有
萌笋发鞭的能力,在茶竿竹适生造林地进行栽
植扩林,造林密度一般为 1 800 株· hm -2。
(2)带鞭移竹造林的母竹选取与移蔸造林相
同,挖取时保留来鞭 30. 00 cm,去鞭 30. 00 ~
40. 00 cm,注意不要摇动竹秆,以免损伤鞭柄,
降低造林成活率,其造林密度一般为 1 500 株 /
hm2。(3)埋鞭造林是在与移蔸造林、带鞭移竹
造林相同的选取母竹季节,选取 2 ~ 3 年生(淡
黄色或黄色,少许鞭段仍有鞭箨包被)健壮具
饱满笋芽的竹鞭作种鞭,挖取时尽量避免损伤
鞭身和鞭芽,多保留鞭根,多带宿土,种鞭长度
50. 00 ~ 100. 00 cm 为宜,切口用混有 3%过磷
酸钙的黄泥浆浆好,起鞭后适时栽植,一般为
2 000穴·hm -2,栽植时来鞭向下倾斜插入,埋
鞭深度 10. 00 cm 左右。3 种方法以带鞭移竹
造林成活率最高,成林时间最快,母竹需要量相
对较少,但挖掘及运输成本高;移蔸造林成活率
相对较低,成林时间相对较长,挖掘及运输成本
相对便宜;埋鞭造林一般在母竹种源不足的情
况下采用,挖掘及运输成本低,但种鞭需要量
大,成活率低,成林时间比较长。
2. 2 茶竿竹林丰产培育
2. 2. 1 竹林结构调整 为充分利用茶竿竹资
源,提高茶竿竹林生产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
上,建议整体提高茶竿竹林集约经营水平,改变
其传统粗放的材用林经营利用方式为笋用或笋
材两用林经营方式。其中的一个重点是竹林结
构调整。茶竿竹竹秆通直,粗放经营的材用林
密度一般在 20 000 株·hm -2左右,平均胸径
4. 00 cm,侧枝下垂分散程度不大,单株盖度较
小。基于这种生物学特性和茶竿竹林的经营现
状,结 合 雷 竹 (Phyllostachys praecox cv.
prevernalis)笋用林经营过程中立竹度的控制方
法,针对笋用或笋材两用茶竿竹林立竹度,支持
陈存及等人[10]的研究结论:N(立竹密度)和 D
(平均胸径)分别介于 15 750 ~ 20 250 株·
hm -2和 4. 50 ~ 6. 50 cm 时,茶竿竹秆材生物量
可获得最佳值。不过,不同立地条件茶竿竹林
立竹度有所差别,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立地
条件下,立竹密度可稍低;在丘陵贫瘠地段,立
竹密度可稍高。
茶竿竹林有大小年之分,借鉴大小年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年龄
结构调整方法,结合传统茶竿竹林采伐 4 a 以
上成材的经验,调整其年龄结构为 1 度竹∶ 2度
竹 = 1∶ 1;花年茶竿竹林(大小年不明显)则取
法雷竹林年龄结构调整方式,调整其年龄结构
为 1 年生竹∶ 2年生竹∶ 3年生竹 = 1∶ 1∶ 1,这样可
形成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模式,以有效维持茶
竿竹林笋、材产出,提高竹林生产力。
2. 2. 2 抚育更新 根据陈伟文等[11 ~ 13]研究表
明:通过劈山、全锄、施肥、合理砍伐等措施,可
以明显提高茶竿竹林单面积产量,有利于竹林
复壮。据我们对茶竿竹分布中心之一的广宁县
古水河流域的坑口镇、古水镇等地方茶竿竹林
的调查,发现[14]:多数茶竿竹林经营相对粗放,
无采收竹笋的习惯,退笋率较高,竹农经验性的
采伐 4 a 以上的竹株,难免存在滥伐现象。采
取劈山、垦复、施肥、喷施杀虫药等基本抚育措
施,可有效的促进茶秆竹林向良性循环的方向
发展。在竹林更新过程中,大小年分明的茶竿
竹林每 2 a 择伐 1 次,于每度大年冬季生理休
眠期全伐 3 度以上竹株;花年茶竿竹林则每年
冬季全伐 4 a以上竹株。关于粗放经营的材用
茶竿竹林通过竹林结构调整以及相关抚育更新
措施处理后的竹林生产力变化及可持续高效经
营技术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3 茶竿竹资源利用
3. 1 利用现状
目前多数茶竿竹林以材用为主,由于经营
技术仍需完善,少许笋用茶竿竹林竹笋生产力
比较低,尚不能形成标准示范。材用加工产品
主要为原竹、香棒,少量用来造纸,其中以原竹
利用为大宗。原竹经过沙白等处理,经久耐用,
深受人们欢迎。将采伐的 4 a 以上茶竿竹材用
94第 4 期 潘雁红等 茶竿竹研究与利用
清水流沙人工洗擦,或者用贮存湿沙的转炉洗
除竹材表面的蜡质及其它黑色附着物,直至竹
材表面干净清爽;将沙白过的竹材捆扎成塔形
就地晾晒;之后用炭火或烘干设备对弯曲竹材
进行取直,按不同径级分类;将不同径级竹材按
不同长度规格截锯,最后包装出厂。由于茶竿
竹壁厚节平、全秆通直,竹农多用以作建筑结构
材或家常搭架等;沙白处理过的不同规格原竹
则被应用到竹制家具制作、园艺、装饰或工艺品
制作等方面。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或
残次品则多用来制作香棒或造纸。
3. 2 茶竿竹笋、材资源深度开发
目前国内对茶竿竹林进行笋用培育利用的
省份主要是福建省,而福建省茶竿竹林面积相
对较小,分布较分散,难以形成产业。中心产区
(怀集、广宁)茶竿竹林约有 3. 50 ~ 4. 00 万
hm2,但竹农对茶竿竹笋的利用意识较为薄弱。
我们对茶竿竹笋及其它 3 种优良乡土笋用竹种
(文笋竹[Phyllostachys elegana McClure]、甜笋
竹[Indosasa suavis W. T. Lin et Z. J. Feng]、苦篱
竹[Arundinaria acerba W. T. Lin])竹笋的营养
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详细有另文发表) ,结果
发现:茶竿竹笋含水率和可溶性固形物(TSS)
含量分别占鲜重的 92. 50%、5. 60%,均高于文
笋竹、苦篱竹、甜笋竹;其粗纤维含量适中,总糖
含量相对较高,并且是一种较好的低脂蔬菜;茶
竿竹笋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
为 721. 00 mg /100 g、135. 70 mg /100 g,略低于
文笋竹,明显高于苦篱竹和甜笋竹;富含鲜味
类、甜味类氨基酸,天冬酰胺(Asn)含量相当
高,具较大的生物活性成分开发价值;茶竿竹笋
营养元素较为齐全,口感和品质均佳,建议充分
利用茶竿竹林的竹笋资源。茶竿竹笋用或笋材
两用林高效培育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同时有
必要建立中等以上规模的竹笋加工生产线,就
地取材,就地消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结构。
茶竿竹原竹加工利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但仍属于初加工状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产品
附加值不高,导致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茶竿竹
壁厚节平,材质优良,是一种良好的竹板材原
料。然而茶竿竹径级较小,竹材综合加工利用
效率可能低于毛竹,不过据我们调查,在立地条
件较好的林分,茶竿竹胸径可达到 6. 00 cm 以
上,这就为茶竿竹材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条件。
竹子生长快速,更新时间短,繁殖容易,竹板材
的利用可以缓解我国木材紧缺的局面。随着国
内竹板材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加工产品的多
样化,有必要对材性较好的茶竿竹进行竹板材
产品加工的尝试。目前关于茶竿竹与毛竹等常
用竹材竹种的材性对比研究以及大径级茶竿竹
林培育技术的研究正在紧张进行中。
4 茶竿竹林病虫害防治
多数茶竿竹林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竹林病
虫害时有发生。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茶竿
竹产量就已开始逐年下降,亩产值较高者在
500 ~ 600 元,尤其在中心产区,茶竿竹作为地
方经济支柱,一旦受到病虫害威胁,将直接损害
竹农的经济利益,阻碍竹业生产的发展。茶竿
竹主要病虫害为竹笋夜蛾,竹笋夜蛾 1 a发生 1
代,每年清明前后茶竿竹出笋期,笋夜蛾幼虫在
竹笋萌出地面后就蛀入竹笋内部蛀食笋肉,引
起退笋或生长成畸形竹株。据黄焕华等[15]研
究发现,危害茶竿竹的竹笋夜蛾共有 4 种:淡竹
笋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竹笋禾夜蛾
[Oligia vulgaris (Butler) ]、笋 秀 禾 夜 蛾
(Apamea apameoidis Draudt)、和笋连秀夜蛾
[Apamea repetita (Leech) ],其中淡竹笋夜蛾是
危害茶竿竹笋的优势种。由于竹笋夜蛾虫情复
杂,虫龄不整齐,活动场所比较隐蔽,所以必须
基于其生物学习性及发生规律进行综合防治,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防治竹笋夜蛾主要有 3 种方法,(1)提高
竹林经营水平,预防病虫害发生。结台劈山松
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
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土中越冬的笋
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要及时发现
并挖除虫害竹笋,杀死笋中幼虫; (2)物理诱
杀。竹笋夜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以采用交流
黑光灯在晚上 19:00 ~ 22:00 进行诱杀,这是减
少虫口密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3)化学防治。
在茶竿竹竹笋夜蛾虫口密度较大、竹笋受害率
05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31 卷
较高的情况下,仍然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茶竿
竹出笋初期和盛期各喷洒对水比率为 20 mL·
L -1的 25%的笋虫灵 1 号和 18%的笋虫灵 2 号
乳剂 1 次[11],防治效果达 85%以上。
5 结 语
茶竿竹壁厚节平,材质优良;竹笋鲜甜可
口,营养元素较为齐备;竹株刚劲挺拔,适生范
围广,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经济观赏竹种。
茶竿竹地下茎复轴混生,介于单轴散生的散生
竹类与合轴丛生的丛生竹类之间,可作为竹类
植物系统演化的典型竹种,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明晰茶竿竹林群落结构和生态演替方式,转变
野生或粗放经营的材用茶竿竹林利用方式为高
效培育的笋用或笋材两用竹林利用方式,加大
茶竿竹林集约经营力度,提高竹林生产力,在满
足人们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维持竹林经
营与环境的友好和谐及探究一套竹林可持续经
营的科学模式作出了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耿伯介,王正平主编.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黄树田. 安吉竹种园茶秆竹引种报告[J]. 竹子研究汇
刊,1993,12(3) :57 ~ 60
[3]陈达,苏金德,林丽娜,等.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2) :37 ~ 39
[4]陈东阳.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
刊,2002,21(2) :48 ~ 53
[5]代全林. 茶秆竹生物学特性与丰产技术研究[M]. 福建
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欧建德.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 西南林学
院学报,2000,20(4) :209 ~ 212
[7]肖书平.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
刊,2001,20(4) :61 ~ 66
[8]徐英宝,许本立. 广东怀集茶秆竹生物学特牲的初步研究
[J]. 竹子研究汇刊,1984,3(2) :48 ~ 61
[9]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 中国森林(第4 卷) [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0
[10]陈存及,代全林,曹永慧,等. 茶秆竹林密度效应研究
[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2) :101 ~ 104
[11]陈伟文. 茶秆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初探[J]. 广东林业科
技,2005,21(3) :95
[12]袁兆启,关标锐,赵会吉,等. 茶秆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
验小结[J]. 广东林勘设计,2003,2:22 ~ 24
[13]欧建德. 野生茶秆竹林垦复改造试验研究[J]. 竹子研
究汇刊,2002,21(2) :41 ~ 47
[14]吴良如,高贵宾,潘雁红,等. 广宁县竹子资源培育利用
展望[J]. 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 :54 ~ 57
[15]黄焕华,邵识烦,陈拓,等. 茶秆竹竹笋夜蛾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4) :444 ~ 448
15第 4 期 潘雁红等 茶竿竹研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