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 9(4):57 ~ 58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短穗竹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邓 飞 周 康 何树兰 黄致远
(江 苏 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 210014)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Brachystachyum Keng and its conservation DENG Fei , ZHOU
Kang , HE Shu-lan , HUANG Zhi-yuan (Institute of Botany ,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Nanjing
210014), J.Plant Resour.&Environ.2000 , 9(4):57~ 58
Abstract: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conservation of Brachystachyum Keng were studied.The
coverage of B.densiflorum forest increased from 40%~ 45% to over 90% through rejuvenesced method by conservation in situ;
with the ex situ strategy , the total individuals of B.densiflorum var.villosum increased from 2 to 181 during 5 years(1989 ~
1994), and its mean height reached 3.81 m , its basal-diameter was 1.95 cm.
关键词:短穗竹属;生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保护
Key words:Brachystachyum Keng;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biological character;con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S795.9.03;S79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78(2000)04-0057-02
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 Keng)隶属禾本科竹亚科 , 是我
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特有的单种属 , 含 1 种 1 变种 , 即短穗竹
〔B .densiflorum (Rendle)Keng〕和毛环短穗竹(B.densiflorum
var.villosum S.L.Chen et C.Y.Yao)[ 1] 。该属对研究竹类分
类系统有一定科学意义 ,竹秆圆而平滑 ,节间较长 , 有一定经
济价值 ,也可作为观赏绿化竹种。短穗竹为国家三级重点保
护植物[ 2] ,毛环短穗竹为江苏省珍贵稀有竹种。作者在该属
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过程中 , 对其生态地理分布 、生物
学特性及其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调查 、观察和试验 , 旨在为该
属植物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生态地理分布
短穗竹主要分布于江苏的南京(紫金山 、栖霞山 、幕府
山)、江浦(老山)、江宁(牛首山 、汤山)、句容(宝华山)、吴县
(上方山)、无锡(马山)、溧阳(深溪 )和宜兴(善卷洞罄山),
浙江的杭州 、安吉 、临安 、奉化 、定海和泰顺 , 安徽的歙县 、黄
山 、祁门 、广德 、休宁 、太平 、青阳 、黟县 、岳西及滁县等地 , 毛
环短穗竹只见于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 , 数量极少。该属植物
适生于气候温暖 、湿度稍大的低海拔平原 、丘陵和低山坡地 ,
在 pH 5~ 8 ,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通常呈小片纯林
分布或为疏林下的灌木层片。江浦老山林场帽子山山脚有
一面积约 0.5 hm2的短穗竹林 ,所在地土壤母质为下蜀黄土 ,
基岩为石英岩 ,受基岩影响 , 土壤属粗骨性黄沙土 , 土层中多
石砾 ,土壤灰褐色 , 有机质含量丰富 ,林下较湿润 , 100 m2样方
内有短穗竹 314 株 , 高 2 ~ 4 m , 胸径 1 ~ 1.25 cm , 盖度 70%,
居第一层;第二层乔木(幼树)和灌木树种有瓜木〔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et Zucc.)Harms〕、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Benn.〕、山胡椒〔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和冷绿(Rhamnus utilis
Decne.)等 , 高度一般在 1.5 m 以下;草本层有苎麻〔Boehmeria
niver (L.)Gaud〕、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uino)
Roem.&Schult.〕及阔叶山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等。在南京紫金山南坡山脚 , 短穗竹生于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 黄 连 木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黄 檀
(Dalbergia hupeana Hance)疏林下 ,郁闭度 0.4 ~ 0.5 ,短穗竹处
于灌木层 ,盖度 50%,高 1.5 ~ 2 m ,伴生种有蔷薇 、山胡椒 、毛
(Cornus walteri Wanger.)、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及
蓬 (Rubus hirsutus Thunb.)等。毛环短穗竹在南京紫金山见
于有短穗竹生长的林旁 , 其生境和群落学特征与短穗竹相
同。
2 生物学特性
2.1 出笋特征
于 1993年 5 ~ 6月 , 对保存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珍稀濒危
植物保存区的毛环短穗竹的出笋过程进行了观察 , 每 5 d 或
10 d 观察1 次 , 5 月5 、10、15 、20、30日和 6月 10 日的出笋数分
别为 3、3 、20、6 、11 和 5 株 , 分别占总出笋数的 6.25%、
6.25%、41.7%、12.5%、22.9%和 10.4%。这表明短穗竹属植
物的出笋期在5 月上旬至 6月上中旬 , 前后约 40 d , 但主要集
中在 5月中下旬的 20 天 ,此间出笋数达 37株 , 占总出笋数的
77.1%。
2.2 生长习性
毛环短穗竹茎粗生长与笋粗基本相同 。1993年5月5
收稿日期:2000-05-15
作者简介:邓 飞,男 , 1972年 12月生 ,四川大竹人 ,主要从事珍稀濒
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日开始出笋的植株高生长过程见图 1。 可以看出 ,其高生长
自出笋开始至 5月 27 日的 22 d 中完成 , 日均生长量 8.1 cm ,
其中 5月中旬的生长速度最快 , 11~ 18日的日生长量都在 10
cm 以上 ,同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明显 , 雨后的 5 月 12 日 , 土
壤水分充足 , 空气湿润 , 最高气温 32℃, 适于该属植物的生
长 ,出现高生长峰值 , 日生长量达 17.5 cm , 5 月下旬高生长逐
渐减慢 , 23~ 27 日的日生长量均在 3 cm 以下。 观察中还发
现 ,从 5 月 24日开始在 8 ~ 16 节上生出分枝并展叶 , 26 日从
基部开始向上箨鞘逐渐脱落 ,分枝生长与展叶加速 , 至 6 月 6
日箨鞘脱完 ,分枝生长停止 , 新竹形成。
图 1 毛环短穗竹 5月份高生长过程
Fig.1 The process of height growth of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var.villosum in May
3 保护试验
为有效保护珍贵稀有的短穗竹属植物 ,在南京中山植物
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内 ,进行短穗竹属植物的就地保护和
迁地保护试验。
3.1 保存区自然条件
该区位于南京紫金山南坡 , 海拔 37 m , 北亚热带季风气
候 ,年均温 15.4℃, 1 月均温 2.1℃, 7 月均温 28.1℃, 极端最
高温40.7℃, 极端最低温-14℃, 年均降水量 1 013.4 mm , 主
要集中在 6、7 、8 三个月 , 年蒸发量 1 585.1 mm , 相对湿度
77%,土壤为黄棕壤 , 中性 ,肥力中等 , 土壤一般性状见表 1。
表 1 短穗竹属植物保存区土壤一般性状
Table 1 Soil characters in conservation area of Brachystachyum
深度
Deepth
(cm)
容重
Volume
weight
(g/ cm3)
总孔隙度
Total
porosity
(%)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
全氮
Total
N
(%)
C/N pH
0~ 20 1.346 49.51 1.41 0.103 7.9 6.8
20~ 40 1.473 45.02 0.97 0.075 7.4 7.1
3.2 老竹林复壮
老竹林复壮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之一 ,作者选择明孝陵
西坡南京中山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保存区自然分布的一片
短穗竹林 ,进行复壮试验。该竹林长期无人管理 , 刺灌丛如
蔷薇 、蓬 、胡颓子(Elaeagnus pungeanus Maxim.)、牛奶子(E.
umbellata Thunb.)等蔓延生长 , 遮盖于林冠之上 ,使竹林长势
衰退 , 病株(秆锈病)、开花株及枯株增多 , 处于自然消亡状
态。在此竹林中划出面积约 200 m2进行樵园复壮:(1)清除
由北边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林侵入的植株 , 并
砍出宽 1.5 m 的隔离道 ,防止再次侵入;(2)清除无用杂木;
(3)剪去短穗竹的开花株 、病株与枯株。经 3 年抚育管理 , 此
竹林得以复壮 ,盖度由原来的 40%~ 50%,发展到90%以上。
3.3 迁地保护
1989年将自然分布于南京紫金山的毛环短穗竹 2 株 , 迁
地保存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保存区内 , 加强抚育
管理 ,保护效果显著。原迁入的 2 株到 1991 年发展到 31 株 ,
平均株高 1.76 m , 基径 0.75 cm , 1992 、1993 和 1994 年每年增
发新竹分别为 30、48 和 72 株 , 平均株高分别为 2.37 、2.58 和
3.81 m , 平均基径分别为 0.92、1.46 和 1.95 cm , 占地面积达
50 m2 ,长势良好(见图 2)。
图 2 复壮后的短穗竹林
Fig.2 Rejuvenesced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forest
参考文献
[ 1] 陈守良 ,刘守炉主编.江苏维管植物检索表[M] .南京:江苏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86.
[ 2]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91.
[ 3] Huang Z Y , Zong S X.The vegetation and its protect ion in Nanjing
[ A] .In:He S A , Ashton P S , Iwatsuki K(eds).Proceedings of the
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tanic Gardens Conference [ C ] .
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 , 1995.88~ 93.
(责任编辑:宗世贤)
58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报 第 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