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莲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全 文 :第 22卷 第 1期
2001年 3月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 f Inner Mongo lia Ag ricultural Univ er sity
Vo l. 22  No. 1
Mar. 2001
文章编号: 1009- 3575( 2001) 01- 0074- 05
白莲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张昊 , 陈世璜 , 杨尚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 ,指出白莲蒿是多年生中旱生—石生半灌木状根蘖型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于草
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东、西部的砾石性低山、丘陵的阳坡 、半阴坡及丘陵顶部。以白莲蒿建群及为正常组分的群落 ,是
山地草原的重要群落类型 ,亦可成为夏绿阔叶林区域森林破坏后最重要的次生类型之一。 其活动芽多数出现在地
下枝条与根的分叉处: 中龄枝条上较多。 枝条从根颈顶部发出或芽水平走向或先向下生长 ,再向上生长而形成 ,并
有明显的枝条位移现象。 中龄植株根蘖性很强 ,能从母株不断生长新株。
关键词:  白莲蒿 ; 特性 ; 生态地理分布
中图分类号:   Q948. 5  文献标识码:  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rtemisia sacrorum
ZHANG Hao,  CHEN Shi-huang,  YANG Shang-ming
( Colleg e o f Eco lo g y and Environment, Inner Mongo lia Agricultural Univ e rsity , Huhho t  010018)
Abstra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 ation that Artem isia sacrorum - perennial meso- xeromo rphic pet ra eous
suff rutescent roo t shoo t herb, mainly distributes in g rayelly soi l in hillsi te of meadow steppe and the east
and west part of typical steppe w as found. The communi ty with Artem isia sacrorum i s the majo r communi ty
type of mountain steppe and one o f the majo r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summer g reen fo rest
w here it s v eg tation w ere dest royed. Artem isia sacrorum bud is produced from roo t collar and the base
middle- aged branch, w hich is under g round. The shoot is produced from the top of roo t col la r and con
become a new independent individual. The displacement of shoo t is obvious. Middle- aged indivedual is of
st rong abili ty o f generation and g radually produce new one from mo ther individual.
Key words:  Artemisia sacrorun Ledeb. ,  characteristics,  eco logical and geogphical disribution
白莲蒿 ( Artem isia sacrorum Ledeb. )是草原区山地草原亚类中 ,分布的 1种重要的蒿类植物。以白莲蒿
建群及为正常组分的群落 ,是山地草原的重要群落类型 ,亦可成为夏绿阔叶林区域森林破坏后最重要的次生
类型之一。研究其生长发育特性 ,对于稳定山地群落、保护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白莲蒿在饲用评价上属于良等饲用植物 ,鲜嫩时绵羊和山羊喜食 ,其群落多为山羊和绵羊早春及冬季放
收稿日期:  2000- 10- 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9360057)作者简介:  张昊 ( 1963- ) ,男 ,讲师 ,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
牧场 ;据分析 ,在营养期其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的 15. 86% ,粗脂肪 4. 27%。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
主治肝炎、阑尾炎、小儿惊风、阴虚潮热。
1 分类学特性
白莲蒿 ,别名:铁杆蒿、万年蒿、矛日音—西巴嘎 (蒙 ) Artem isia sacrorum Ledeb. v ar sacro rum为蒿亚属
( Subgen. Artemisia )艾蒿组 ( Sect . Abrotanum Bess . )半灌木状草本植物。 茎直立 ,多分枝 ,高 50cm~
100cm,当年生枝暗紫红色。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 , 2回羽状全裂、侧裂片 5对~ 10对 ,小裂片矩圆形或条状
披针形 ,羽轴有栉齿状小裂片 ,叶背面初时密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 ,后渐脱落无毛 ,有腺点。头状花序近球
形 ,下垂 ,多数在茎上或枝端排列成圆锥状 ,苞叶条形 ;总苞片 3层 ;边缘小花雌性 ,中央小花多数 ,两性花冠
管状 ,具腺点 ;花托凸起 ,裸露。 瘦果狭椭圆状卵形 ,无冠毛。 染色体数 x= 9, 2n= 18,花果期 8月~ 10月。
2 生态地理分布
白莲蒿是多年生中旱生—石生半灌木状草本 ,东亚成分。 抗旱能力较强 ,比较喜暖 ,而且 ,具有一定耐荫
性 ,这就决定了它既可作为草原的重要建群种 ,又能在夏绿阔叶林区广泛分布 ,甚至可生长于林下。在森林草
原和典型草原地带十分普遍 ,少量也进入森林和荒漠区 ,但很少进入蒙古高原 ,常生于砾石质陡坡、向阳坡
地、也可下降到浅沟底部和干河床边缘。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及南部山地、燕山北部、辽河平原、西辽河
平原、辽西黄土丘陵、东阿拉善、贺兰山、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蒙古、朝
鲜、日本亦有分布。
白莲蒿草原 ( Form. Artem isia sacrorum )是我国温带南部森林草原地区的 1种半灌木草原类型 ,可伸入
夏绿阔叶林区域成为森林破坏后最重要的次生类型之一 ,白莲蒿所形成的群落分布很广 ,从东北、华北、内蒙
古和西北均可见到 ,但在黄土高原分布比较集中 ,并在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区与长芒草草原 ( ( Form. Stipa
bungeana )等成复区存在。其群落在全国总面积为 1 314 368hm2 ,可利用面积 1 146 684hm2 ,内蒙古境内为
517 061hm2 ,可利用面积 451334hm2 ,分别占全国同类群落面积和可利用面积的 39. 34%和 39. 36% ,占内蒙
古草原面积的 0. 66% (见表 1)。
表 1 白莲蒿草地类型及分布 (标* 者为内蒙古的分布 )
草地类型 面积 ( hm2 ) 可利用面积 ( hm2 )  产量 ( kg /hm2) 分布地区
白莲蒿、长芒草型 246949 202 854 143 冀、晋、陕、甘
白莲蒿、杂类草 275296 231 308 1 390 冀、晋、陕、甘、内蒙古、宁
白莲蒿、冰草型 *   17991
40765
*   14 759
38 766
*   592
738
晋、陕、新疆
白莲蒿、冷蒿型 47407 40 226 629 内蒙古、陕、宁、新疆
白莲蒿、百里香型 *   4621
239862
*   4 390
221 370
*   869
928
内蒙古、晋、陕、宁
白莲蒿、达乌里胡枝子型 *   119434
237195
*   101 499
214 012
*   1 104
1 232
内蒙古、晋
具灌木的白莲蒿型 *   235433
226894
*   212 250
198 148
*   1 235
992
内蒙古、陕、宁、新疆
*   139582
1 314368
*   118 436
1 146 684 *   1 330
*   517061 *   451 334
在内蒙古以白莲蒿建群的群落在山地植被中作用较明显的是在大兴安岭南段山地 ,其次是冀北山地和
大青山 ,在桌子山、贺兰山只是局部有分布作用很小。
在大兴安岭南段山地 ,白莲蒿群落主要分布于山地东南麓的石质低山和丘陵 ,见于阳坡、半阴坡以及小
丘陵的顶部 ,其下土壤一般为栗钙土 ,质地虽为壤质 ,但混有较多的砾石和石块。其分布自赤峰市南部翁牛特
75第 1期               张 昊等: 白莲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旗 ,沿山地由西南向东北 ,经林西、巴林右旗 ,直至哲盟的扎鲁特旗 ,作用减小并逐渐被西伯利亚杏灌丛所代
替。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系列中 ,白莲蒿群落往往分布于山地森林灌丛带的下部。
在大兴安岭南段山地所见到的白莲蒿群落的主要类型有 ,白莲蒿+ 贝加尔针茅群落 ( Ass. Artem isia
sacrorum+ Stipa baicalensis )、白莲蒿+ 冷蒿群落 ( Ass. Artem isia sacrorum+ A. f rigida )、白莲蒿+ 百里
香群落 ( Ass. Artem isia sacrorum + Thymus serp yllum )白莲蒿+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Ass. Artem isia
sacrorum + Lespedeza davurica )、白莲蒿+ 糙隐子草群落 ( Ass. Artem isia sacrorum + Cleistogenes
spuarrosa ) ,其中 ,白莲蒿+ 隐子草群落分布比较广 ,白莲蒿+ 百里香群落不仅在岭南见到 ,而且是冀北山地
主要的白莲蒿群落类型 ,在冀北山地 ,白莲蒿群落还见于灌丛被破坏的山地阳坡。
表 2 内蒙古白莲蒿的草地类型
草  地  类  型 面 积( hm2 ) 可利用面积( hm2 ) 产 量( kg /hm2 )






白莲蒿+ 百里香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Thymus serp yllum 114 934 101 499 1 103. 85
白莲蒿+ 达乌里胡枝子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Leapedeza davurica
107 108 95 954 1 244. 85
白莲蒿+ 冷蒿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A . f rigida
4 621 4 390 869. 10
白莲蒿+ 狭叶青蒿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A . dracunculus
17 991 14 759 591. 90
柄扁桃+ 白莲蒿
Ass. Rrunus pedunculata + Artemisia sacrorum
57 986 49 105 1 342. 20
虎榛子+ 白莲蒿+ 凸脉苔草
Ass.Ostryopsis davi diana + Artemisia sacrorum + Carex lanceolata 52 445 42 736 995. 25






白莲蒿+ 贝加尔针茅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Stipa baicalensis
55 045 48 763 1 858. 20
白莲蒿+ 日荫菅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Carex pedif ormis
70 436 61 256 1 387. 05
山杨 (白桦 )西伯利亚杏+ 白莲蒿
Ass. Populus davidiana (Betula platyphyla )Prunus ansu
+ Artemisia sacrorum
18 088 16 451 1 732. 35
虎榛子+ 白莲蒿
Ass. Ostryopsis davidiana + Artemisia sacrorum
24 799 22 033 2 978. 40




白莲蒿+ 达乌里胡枝子
Ass. Artemisia sacrorum + Lespedeza davurica
128 325 116 296 1 227. 30
3 生物生态学特性
3. 1 芽
白莲蒿的活动芽为白色或银灰色 ,小米粒状 ,初始时顶端圆头 ,之后形成突出 ,钝头、有明显的退化鳞片
叶 ,直径约 0. 1cm (附图 ) ,果后产生 ,多数出现在地下枝条与根的分叉处 ;由根颈部位长出的多数分布在根颈
与地上枝条相接处 ,特别在枝条基部、接近根颈处的中龄枝条和分叉枝基部长出。从根颈长出的枝条 ,被土埋
后可长出不定根有的分枝顶端停止发育 ,成为休眠状态 ,休眠芽钝头、饱满、小米粒状、浅褐色 ;芽分布在中龄
枝条上较多 ,前 1年残存的枝条上次之 ,当年发育枝条上分布较少。枝条死亡 ,促进芽生长。
76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1年
附图 白莲蒿 Artemisia sacrorum Leded . V ar. Sacrorum
1.叶芽发育过程 , 2. 3. 4.中龄植株 , 5.老龄植株
3. 2 枝条
白莲蒿的植株基部生长着木质化枝条 ,其主茎突出地面 ,基部不分枝。老茎黑褐色 ,根颈外皮木栓化、纵
裂、不产生芽。枝条从根颈顶部发出或芽水平走向或先向下生长 ,再向上生长而形成 ;基部和上部存在枯枝 ,
当年枝条多产生于基部及枝条上部分叉处 ,新枝条紫色。基部枝条从中龄枝条基部向外发展 (被冲积物覆盖 ,
可长不定根 ) ,呈现明显的枝条位移现象。
3. 3 根
白莲蒿为根蘖型植物 ,根系不甚发达 ,主根可达 30cm以下 ,由于生境土壤条件影响 ,根系主要分布在
10cm以内 ,水平根发达 ,根蘖性很强。根颈长出的枝条 ,被土 (冲积物 )覆埋后可长出不定根 ,多数不定根出现
在枝条向上弓形部位或枝条基部 ,分叉甚少。早期不定根就存在死亡现象。 老龄植株上 ,当不定根增加到一
定数量 ,主根作用下降 ,出现腐烂、枯死和虫害现象。
3. 4 种子和幼苗
种子结实量大 ,在有一定湿度的条件下 ,可促进其萌发 ,秋季萌发第 2年可开花结实 ;幼龄植株的根浅 ,
主根明显 ,黑褐色 ,分支较少 ,地上枝条紫色 ,分枝较少。
77第 1期               张 昊等: 白莲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4. 1 白莲蒿是多年生中旱生—石生半灌木状草本 ,在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带十分普遍 ,少量也进入森林
和荒漠区 ,以白莲蒿建群及为正常组分的群落 ,是山地草原的重要群落类型 ,亦可成为夏绿阔叶林区域森林
破坏后最重要的次生类型之一。
4. 2 白莲蒿的活动芽果后产生 ,多数出现在地下枝条与根的分叉处 ;由根颈部位长出的多数分布在根颈与
地上枝条相接处 ,特别在枝条基部、接近根颈处的中龄枝条和分叉枝基部长出。从根颈长出的枝条 ,被土埋后
可长出不定根有的分枝顶端停止发育 ,成为休眠芽。 芽分布在中龄枝条上较多。
4. 3 白莲蒿的植株基部生长着木质化枝条 ,其主茎突出地面 ,基部不分枝。 枝条从根颈顶部发出形成 ;基部
和上部存在枯枝 ,当年枝条多产生于基部及枝条上部分叉处 ,并向外发展 ,呈现明显的枝条位移现象。中龄植
株根蘖性很强 ,能从母株不断生长新株。
4. 4 白莲蒿为根蘖型植物 ,主根不甚发达 ,水平根发达 ,根蘖性很强 ,多数不定根出现在枝条向上弓形部位
或枝条基部 ,分叉甚少。早期不定根就存在死亡现象。老龄植株上 ,当不定根增加到一定数量 ,主根作用下降 ,
出现腐烂、枯死和虫害现象。
4. 5 种子结实量大 ,在有一定湿度的条件下 ,可促进其萌发 ,秋季萌发第 2年可开花结实 ;幼龄植株的根浅 ,
主根明显 ,分支较少 ;地上分枝较少。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
[ 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76( 2)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1.
[ 3] 中科院宁蒙考察队 .内蒙古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
[ 4]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M〕. 4.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3.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中国草地资源数据〔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4.
[ 6] 陈世璜 .内蒙古草原植物根系类型〔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6.
78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