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传统食用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全 文 :第 39卷 第 2期
2010 年 3 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 o f Inner M ongo lia No rmal University (Natura l Science Edition)
Vol.39 No.2
Mar.2010
收稿日期:2009-10-11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资助项目(2008FY110400-2-2 , 2005DKA21006);教育部资助项目(B08044 , M UC 985-3-3);中国科学院知识
创新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蒋柱檀(1980-),男,湖南省娄底市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龙春林(1964-),男 ,湖南省邵阳市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 、生
物多样性和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 E-mail:long@mail.kib.ac.cn.
云南传统食用植物海菜花
(Ottelia acuminata)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蒋柱檀1 , 2 , 李 恒1 , 刀志灵1 , 龙春林1 , 3
(1.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0204;2.云南省林业厅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
云南 昆明 650021;3.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北京 100081)
摘 要:介绍了云南各民族食用的传统水生植物海菜花(水鳖科)的分布 、名称 、食用和药用价值 , 并根据民
族植物学调查和实验结果 , 提出海菜花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关键词:海菜花;民族植物学;保护;栽培
中图分类号:Q 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10)02--0163--06
海菜花属(Ottelia)约有 20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南部 ,中国南部是其重要的分布区之一[ 1 , 2] .
我国产 4种 4变种 ,主要分布于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和云南 ,个别种类可分布至东北 、西北地区[ 2] .海
菜花(Ottelia acuminata (Gagnep.)Dandy)属于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沉水植物 ,为我国特有植物 ,生
于海拔 2 700m 以下的湖泊 、池塘 、沟渠和深水田中 ,分布于云南的丽江 、剑川 、洱源 、大理 、昆明 、江川 、石屏 ,
四川的布拖 ,贵州的贵定 、平塘至安龙 、威宁 ,广西的靖西和海南的文昌等地[ 3-5] .云南为海菜花的主要分布
区 ,境内有 3个变种:波叶海菜花(O.acuminata(Gagnep.)Dandy var.crispa (Hand.Mazz.)H .Li),叶
片宽带状 ,边缘波状翻转 , 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齿 , 特产于宁蒗泸沽湖;通海海菜花(O.acum inata
(Gagnep.)Dandy var.tonghaiensis H.Li),叶片狭椭圆形 ,边缘平坦 ,具明显的锯齿 ,产于通海杞麓湖 、宜
良阳宗海;路南海菜花(O.acuminata(Gagnep.)Dandy var.lunanensis H .Li),雄佛焰苞内有珠芽 ,特产
于路南长湖中.
在云南 ,大理白族 、丽江摩梭人及其他人群都有悠久的食用海菜花的传统 ,这是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
和传统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典型代表.通过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 ,记载云南少数民族利用野生海菜花植物资源
的传统知识 ,分析评价其在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作用 ,既能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典
型案例 ,也能为利用传统植物学知识促进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线索.
1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标本调研 ,掌握云南原有野生海菜花居群的分布地点 ,共有 17个区域 ,包括洱海(大理
市 ,澜沧江水系)、剑湖(剑川县 ,澜沧江水系)、西湖(洱源县 ,澜沧江水系)、茈碧湖(洱源县 ,澜沧江水系)、佛
海(勐海县 ,澜沧江水系)、阳宗海(宜良县 ,珠江水系)、星云湖(江川县 ,珠江水系)、杞麓湖(通海县 ,珠江水
系)、长湖(石林县 ,珠江水系);异龙湖(石屏县 ,红河水系)、砚山(砚山县 ,红河水系)、滇池(昆明市 ,金沙江
水系)、泸沽湖(宁蒗县 ,金沙江水系)、拉市海(丽江市 ,金沙江水系)、丽江黑龙潭(丽江市古城区 ,金沙江水
系)、嵩明黑龙潭(嵩明县 ,金沙江水系)、清水海(寻甸县 ,金沙江水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 39 卷 
对上述 17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并对滇池 、洱海 、剑湖 、泸沽湖 、阳宗海 、星云湖 、杞麓湖 、异龙湖 、洱源西
湖 、茈碧湖 、拉市海和清水海 13个湖泊周围的河流 、水源地和龙潭(泉眼)进行 2 ~ 4次溯源考察 ,以找出海菜
花的残留分布区.此外 ,还对以往没有海菜花报道和采集记录的滇西(保山 、腾冲)、滇西北(香格里拉)、滇东
北(昭通)、滇南(思茅 、景洪)等地进行了调查.
野外调查采用植物学野外调查法 、直接观察法和访谈法等 ,并采用市场调查法对海菜花交易市场 、餐厅
等场所和湖区居民进行调查.
2 研究结果
2.1 海菜花及其别称名释
海菜花是 O.acum inata (Gagnep.)Dandy 较为通用的中文名称 ,在《中国植物志》 、《云南植物志》 、《中
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中都把它作为正式的中文名.因为这种植物的白色花朵小巧玲珑 ,盛开时好像一团团晶
莹洁白的雪花星罗棋布地铺撒在高原湖泊的水面上 ,十分招人喜爱 ,是一种漂亮的观赏植物 ,故得名海菜花.
最早关于海菜花的文字记载出自清嘉庆年间吴其睿的《植物名实图考》 ,书中称海菜花为海菜和龙爪菜 ,
“海菜 ,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 ,叶似车前叶而大 ,皆藏水内.抽葶作长苞 ,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于水面 ,三
瓣 、色白;瓣中凹 ,视之如六 ,大如杯 ,多皱而薄;黄蕊素萼 ,照耀涟漪 ,花罢结尖角数角 ,弯翘如龙爪 ,故又名
龙爪菜” , “水濒人摘其茎 ,煠食之” .根据生境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 ,该植物即为海菜花.海菜名字的由来十
分有趣.贵州地无三尺平 ,云南坝子(山间平地)也很少 ,故常把池塘 、湖泊夸大称为“海” ,如洱海 、程海 、阳宗
海 、草海.据说这是元朝蒙古军队占领中原的结果.因为蒙古高原极少有湖泊池塘 ,所以他们见到这种较开阔
的水面便以“海”称之.这种植物打捞出“海”后用清水洗净 ,是云南大理白族人民经常食用的蔬菜 ,故当地人
称之为海菜.龙爪菜的得名 ,是因为其雌株佛焰苞内有多朵雌花 ,每一朵花都能开花结果 ,果实呈三棱状纺锤
形 ,棱上有明显的肉刺和疣凸 ,多个这种稍微弯曲的果实着生在花莛上 ,像腾龙的爪子 ,故得名龙爪菜.海菜
和龙爪菜的名字沿用至今.
人们根据海菜花的外形和功效等特点 ,还创造了很多别称:水白菜(《贵州民间草药》),从水面上往下看 ,
其形貌酷似白菜;水青菜(贵州),形貌酷似青菜 ,可蔬食;海花菜(贵州),与海菜花得名相似;异叶水车前
(《海南植物志》),其叶大而阔 ,形似水车前 ,而又与之不同.
2.2 海菜花的价值和食用文化
2.2.1 药用价值 海菜花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入药治小便不利 、便秘 、热咳 、咯血 、哮喘 、淋症 、水肿等多种疾
病 ,其功效与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 (Linn.)Pers.)相同[ 6 , 7] .李华安等[ 8] 用水车前的水煎浸膏外敷治疗
两例对利福平和异烟肼都不敏感的颈淋巴结核 ,3 个月内患者均获得痊愈.同时 ,实验室药试验证明水车前
水煎浸膏对人体病灶分离培养的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该成果引起国外研究者的兴趣 ,进一步
研究发现其药用机理与海菜花属植物含有的 Otteliones A 密切相关.国外研究者[ 9] 首次从龙舌草中分离出
O tteliones A ,在国家癌症研究所(N ational Cancer Insti tute)用 Ottelione A对人类 60个癌细胞的平板筛选
实验表明 ,Ottelione A 在 nM-pM 水平对癌细胞有细胞毒性 ,具有明显的抗肿瘤 、抗白血病的潜在价值.最近
的研究[ 10]表明 ,O ttelion A(IC50 <10-3μg ·L-1)对抗阿霉素的白血病癌细胞(P388/dox)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Ottelione A(IC50 =1.2μmol·L-1)还能有效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并能把已经形成的微管分解 ,它能够阻
止秋水仙碱与微管结合 ,但并不阻止长春碱与微管的结合.这种新类型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治
疗价值.在中国传统中药中 ,海菜花与龙舌草的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相近 ,含有的化合物成分和比例也大致相
同 ,因此海菜花很可能成为抗癌新药的原料植物.
2.2.2 食用价值 海菜花富含蛋白质 ,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蔬菜[ 11] .
云南大理白族食用海菜花的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有大量的关于海菜花的民族植物学知识.海菜花的食
用方法和食用部位 ,因各地习俗而有所区别.大理白族用海菜花的花莛与豆腐煮汤 ,汤色清秀 ,气味清香且回
味无穷 ,当地人誉之为海味.大理洱源 、下关等地的白族人民常用海菜花的花莛(或者花莛连同茎叶)与芋头
煮汤 ,称为“海菜芋头汤” ,其味清爽可口 ,是白族人民经常食用的一道名菜.大理剑川等地居民则把海菜花当
·164·
 第 2 期 蒋柱檀 等:云南传统食用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作香料来使用 , 食用时将海菜花洗净 ,取其叶片和豆米(豌豆籽粒)共煮 , 煮熟后仅食用豌豆(Pisum
sativum).鹤庆的白族不仅使用海菜花的叶和花莛做海菜豆腐汤 ,还用来炒火腿 、肉丝或腌制咸菜.
除大理外 ,云南其他地方 ,如昆明滇池流域的居民也食用海菜花.历史上滇池也盛产海菜花 ,老百姓喜欢
将海菜花的花莛做成一种海菜酢 ,海菜酢蒸炒后脆嫩鲜香 ,是极好的美味 ,还有的将海菜花切碎 ,与玉米面 、
辣子等制作成咸菜干品 ,贮藏备用.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和接受 ,海菜花也从少数地方出
产食用的特色菜开始走向大众化 ,云南许多并不出产海菜花的地方 ,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开始食用海
菜花.
2.2.3 其他价值 海菜花的观赏价值很高 ,其花色洁白淡雅 、黄蕊素萼 ,在每年 5 ~ 10月的盛花期(温暖地
区全年可见开花),洁白的花朵飘满水面 ,如白衣仙子轻盈地立在水面 ,靓丽动人.丽江黑龙潭 、宁蒗泸沽湖每
年都会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海菜花为其编织的盛装 ,总是一个抢眼的卖点 ,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
赏 、留影为念.
海菜花对水体污染较敏感 ,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指示植物.曲仲湘等[ 12] 通过对云南主要湖泊植被的综合
分析 ,提出海菜花的分布情况可以作为监测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指标:严重污染时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
全部消亡;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海菜花等消失;轻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逐渐消失;没有污染
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非常丰富.
此外 ,海菜花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茎叶脆嫩 ,是草食鱼类和牲畜喜欢的食物.历史上 ,洱源的西湖 、
大理的洱海等地在海菜花生长繁茂的水域大量放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V al),其渔业产量都很
高.泸沽湖畔农户至今仍经常采捞海菜花茎叶作为猪饲料.
综上所述 ,海菜花集药用 、食用 、观赏于一体 ,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是一种开发潜力很大的野生植物资源.
2.3 海菜花的保护与栽培
云南绝大多数湖泊都曾广泛生长着云贵高原所特有的海菜花 ,如在滇西北的宁蒗泸沽湖 ,丽江的玉湖 、
黑龙潭 ,剑川的剑湖 ,洱源的茈碧湖 、西湖 ,滇中的昆明滇池 ,嵩明黑龙潭 ,寻甸清水海 ,宜良阳宗海 ,江川星云
湖 ,通海杞麓湖 ,石屏异龙湖 ,滇东的路南长湖 ,砚山黑乌海等湖泊中 ,都曾盛产以海菜花为优势的沉水植物
群落 ,并成为云南高原湖泊的象征[ 2 , 13-21] ,也因此有人把云南的湖泊植物区系称为海菜花区系[ 20] .但 20 余年
后的今天 ,云南高原湖泊的生态状况已远不如昔日 ,海菜花在很多湖泊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有的湖泊
已经干枯(西湖 、雨布宜湖等),有的湖泊变为水库(茈碧湖)而失去了天然湖泊的功能 ,有的湖泊因富营养化
严重(滇池)导致自然水生植被毁灭 ,代之而起的是外来物种水葫芦的疯长 ,更有一些湖泊被改造成为渔业基
地(星云湖)和旅游景点(泸沽湖 、抚仙湖),这给云南高原湖泊中海菜花的生存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目前 ,
海菜花被列为国家 3级保护植物[ 22] ,相关保护工作已经逐渐展开.
2.3.1 保护区的建立 国内建立了一些以海菜花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 ,如贵州西北部威宁县 1992年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大理洱海于 1994年建立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泸沽湖
于 1986年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 ,丽江拉市海于 1998年建立了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3.2 海菜花的人工移栽 目前 ,在洱源已有大面积的人工移栽海菜花的水田 ,其移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 ,洱源农户就开始尝试在池塘里人工移栽海菜花 ,到 1989年技术逐渐成熟 ,随后在当地
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大面积移植.目前洱源已有约 35 hm2 池塘专门用于海菜花的生产 ,并大量向下关 、大理古
城 、昆明 、怒江州等地供应新鲜的海菜花花莛.洱源的气候温暖湿润 ,适合海菜花的生长 ,海菜花一年四季都
能开花.据 2003年的调查 ,洱源生产的海菜花约 7 d可以采收一次 ,每亩每次可采收 60 kg ,每亩花莛自然生
长量约 3 000 kg(见表 1),海菜花年供应量约 1 500 t ,每年创造约 600万元收入(见表 2).
洱源农户大规模移栽海菜花至今已有 15年 ,据 2003年 10月对农户及村社长者的调查 ,发现当地居民
已经掌握 、积累了大量有关海菜花生态特性 、生长特性 、栽培品系及采收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生态特性上 ,他们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喜食海菜花茎叶 ,鲤鱼(Cyprinus carp io)经常
翻动底泥 ,破坏海菜花的根系 ,因此海菜花水田中不能放养这些鱼类.
·16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 39 卷 
生长特性上 ,他们发现海菜花耐贫瘠 ,不喜肥分 ,不耐农药污染 ,得出栽培过程中不可施肥(化肥和农家
肥均不可施用)、不可混入农药的结论.海菜花虽不喜肥 ,但长期种植海菜花仍会耗尽地力 ,因此移栽用水田
需要每隔 3年在海菜花水田和鱼塘间轮作 ,以补足水田中肥分.他们发现海菜花生长需要较多光照 ,所以鱼
塘在用作海菜花水田前要晒塘 、拔草 ,以除去其他杂草和藻类 ,防止它们遮盖水面抢夺阳光.他们还发现海菜
花开花喜较高的温度 ,虽然在洱源海菜花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 ,但是每年 7 、8月 ,天气温暖时开花最繁盛.
表 1 洱源农户生产海菜花抽样调查结果
Tab.1 Result of sampling investiga 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O.acuminate at Eryuan
农户编号 栽培面积/ hm2
家庭成员
参与人数
平均采收频率/
(d/次)
每次采收平均
收获量/ kg
年平均收
获量/ kg
平均销售价
格/(元/ kg)
年平均收
益/元
1 0.213 2 6 190 11500 3 34500
2 0.167 2 6 160 9600 3 28800
3 0.080 1 7 70 3600 3 10800
4 0.200 2 7 200 10400 3 31200
5 0.120 2 6 120 7200 3 21600
6 0.133 2 7 130 6800 3 20400
7 0.100 1 7 100 5200 3 15600
8 0.180 2 7 160 8300 3 24900
表 2 下关(大理)部分集市抽样结果
Tab.2 Result of sampling investig ation of ma rket at Xiaguan
集市名称 销售海菜花的摊位数目 货物来源  销售类型
年平均销售价格/
(元/ kg)
平均日供应量/
k g
西窑菜市场 3 洱源 零售 4 60
灯笼菜场 1 洱源 零售 4 15
龙溪市场 8 洱源 、剑川 零售 4 80
龙珠农贸市场 3 洱源 零售 4 30
珠海市场 9 洱源 零售 4 100
泰兴市场 8 洱源 、剑川 批 、零 2.5(批)、4(零) 2 000
栽培品系上 ,当地居民根据移栽植株的产地 、形态差异 、生产特性和花期长短分为 3个栽培品系 ,即鹤庆
种 、剑川种 、洱源种.鹤庆种植株来源于鹤庆县 、新华村附近的草海.其根系较发达 ,叶鞘较狭窄 ,叶片宽大;
佛焰苞较瘦小 ,上无刺和疣凸 ,略带紫色 ,花莛实心;采收花莛频度低(5 ~ 7 d/次);全年开花 ,全年均可采
收.剑川种植株来源于剑川剑湖和石宝山附近.其根系很发达;叶鞘较狭窄 ,叶片较小;佛焰苞上无刺和疣
凸 ,绿色 ,花莛实心;采收花莛频度低(5 ~ 7 d/次);全年开花 ,全年均可采收.洱源种植株来源于洱源县沟
边 、池边和水田边.其根系发达;叶鞘较宽 ,叶片宽大;佛焰苞上有微刺和疣凸 ,略带紫红色 ,花莛空心;采收
花莛频度高(3 ~ 4 d/次);花期为 4 ~ 9月 ,以 7 、8月最盛 ,可供采收时间 2个月左右.上述 3个栽培类型中 ,
剑川类型可供采收时间长 ,佛焰苞上无刺和疣凸 ,食用口感好 ,花莛实心 ,不易折断 ,便于运输 ,较受当地居民
的青睐.
采收和运输方面 ,他们根据海菜花每个佛焰苞每天只开 1 ~ 2朵花 ,开花授粉后雄花序枯萎 、雌花序由花
莛卷曲收缩沉入水底的特性 ,总结得出各个品系海菜花采收的最佳频度为 5 ~ 7 d/次或 3 ~ 4 d/次的经验.运
输上 ,海菜花花莛容易折断而降低商品质量 ,他们采取卷曲成线圈状的方法减少损失.保存上 ,海菜花花朵容
易失水枯萎 ,因此要经常浇水 ,以补足水分 ,海菜花花粉容易腐败 ,如采收后隔几天才上市集中销售 ,必须经
常用清水漂洗 ,除去腐败花粉.当地居民积累的大量海菜花的移栽生产 、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知识 ,为人工种植
和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166·
 第 2 期 蒋柱檀 等:云南传统食用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通过移栽海菜花来维持生产的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起到了迁地保护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使海菜花得
到了有效的管理 ,保护了其种质资源 ,扩大了生长范围;另一方面 ,这种生产方式主要依靠长期大量地移栽
野生资源 ,而移栽海菜花的水田由于每隔几年都要改为鱼塘使用 ,导致已经移栽成活的植株大量死亡 ,当鱼
塘底泥恢复地力再改为水田时 ,又经晒塘除草 ,先前移栽成活的海菜花植株几乎全部死亡 ,需要重新大量引
种移栽.这使得原本不多的野生种质资源更加稀少.例如 , 20世纪 70年代末 ,剑川剑湖的海菜花十分繁茂 ,
但是到 2003年 10月时 ,仅在甸南乡 、沙沟尖村附近(Alt:2 252m ,N:26°29′04.5″, E:99°54′50.5″)水域有
零星发现 ,在剑湖附近尚有部分从该湖移栽的海菜花 ,这些海菜花基本上用于再次移栽到洱源县栽培区进行
生产活动.剑湖水域水体污染较轻 ,草鱼放养也不多 ,造成其海菜花种群迅速减少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大规
模引种移栽.
2.3.3 海菜花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 分析洱源海菜花的人工种植流程 ,可以发现他们的移栽技术已经完
善 ,但缺乏繁殖和育苗的过程.如补全这一过程 ,就可以形成可持续利用的完整的农业生产流程.本文根据
2003年大理 、洱源 、剑川等地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得到的移栽和部分繁殖知识 ,以及在植物园的引种栽培和繁
殖实验 ,总结得出整套人工繁殖栽培技术流程.
(1)育苗.凡水质清澈 ,无农药 、化肥等污染 ,水流较缓慢 ,水深 0.5 ~ 1m 以内 ,底泥较肥的池塘 、水田等
水体都适合海菜花的生长 ,均可作为苗床.海菜花种子细小 ,成熟阶段不易判断 ,种子脱水后很快死亡 ,所以
采取野外直接挖取植株的方式引种移栽用于繁育用的亲本 ,并集中在生长初期或休眠期(一般在立春至清明
期间)进行 ,以保证其成活率.引种时需做好保湿处理 ,取完植株后用塑料口袋包装 ,加水浸润 ,适时换水透
气 ,并于2天内移栽.移栽时 ,用碎瓦片 、石块 、竹枝等将海菜植株的根按入泥中3 ~ 5 cm ,并固定好 ,使其不至
于沉水后漂浮.海菜花水田中禁止放养草食鱼类和采摘花莛 ,让成熟果实由花莛自然卷曲拖入水底 ,使种子
撒落水田中繁殖.实验和野外观察表明 ,只要没有人为采摘花莛和草鱼放养等因素的干扰 ,海菜花繁殖很快 ,
第二年春天就可见到大量海菜花幼苗从苗田长出 , 9 、10月份即可将健壮的幼苗移栽到生产用水田中 ,自然
增殖率约为 15 ~ 30倍.按 1 m×1m 或 0.5m×2m 的株行距定植 ,每亩可出壮苗 1 ~ 2万株.
(2)大田移栽和采收.洱源的移栽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可直接采用其生产方式.9 、10月份间选取底泥肥
沃的鱼塘作为海菜花水田 ,排干水分 ,晒塘一周 ,以杀死藻类和有害微生物 ,拔除塘中和周边杂草 ,防止它们
过度生长遮盖水面抢夺阳光.将选取的健壮幼苗移栽到生产用水田中 ,按 0.7m×0.7m 的株行距定植 ,每亩
定植约 1 400株 ,放水至水深 1 ~ 1.5m ,移栽时根的固定与育苗相同.移栽后让其自然越冬 ,第二年根系长成
后即可采收海菜花莛.海菜花水田中禁止放养鱼类 、投放农药 、化肥或农家肥.根据花莛生长状况 ,5 ~ 7 d或
3 ~ 4 d采收一次.采收时一手握住佛焰苞 ,另一手手顺花莛伸至基部 ,用指甲切断花茎 ,以避免破坏叶片及叶
柄.将采收后的花莛集成捆 ,卷成线圈状以便于运输和防止折断.采收后的花莛要经常浇水保鲜 ,同时注意漂
洗逸出花序外的花粉 ,防止其腐败变味.经 3年或更长时间 ,水田肥力下降 ,植株衰老 ,将海菜花水田改做鱼
塘 ,待 2 ~ 3年鱼塘底泥肥沃后 ,再用于海菜花的栽培.
3 讨论
海菜花的人工栽培 ,最早始于民间.因为海菜花的市场潜力很大 ,所以当地居民自发尝试寻找人工移栽 、
繁育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海菜花繁育 、栽培 、保存 、运输和加工等知识和经验 ,为今后海菜
花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条件.本文中提出的海菜花人工繁殖栽培技术是基于对海菜花民间
知识的调查和总结 ,以及相关实验.民间的知识和文化十分丰富 ,民族植物学的意义就在于总结和学习居民
关于植物的知识 ,并将其深化提高到科学的层次 ,从而使其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 1]  李恒.云南植物志:第 4 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748-761.
[ 2]  李恒.海菜花属的分类 、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 [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81 , 19(1):29-42.
[ 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下册 [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4:1885-1886.
·16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 39 卷 
[ 4]  何景彪.中国海菜花属的系统植物学与物种生物学研究 [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1:1-11.
[ 5]  何景彪 , 孙祥钟 ,王徽勤 , 等.中国海菜花属植物的性状分析 [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2 , 10(2):101-108.
[ 6]  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 3 册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492-493.
[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7104.
[ 8]  李华安 , 郭莲菊.水车前抗结核的初步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5 , 20(2):115-116.
[ 9]  Leboul J , P revo st J.French Patent WO96/ 00205 [ J] .Chem Abstr , 1996:124 , 242-296.
[ 10]  Combeau C , P rovost J , Lancelin F , e t a l.RPR112378 and RPR115781:Tw o representa tives of a new family of micro tu-
bule assembly inhibito rs [ J] .Mol Pharmaco l , 2000 , 57(3):553-563.
[ 11]  Vyas S C , Das R R.P ro tein content o f some hydrophytes [ J] .Aquat Bo t , 1978(5):207-208.
[ 12]  曲仲湘 ,李恒.滇池污染和水生生物 [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3:7-15.
[ 13]  李恒 ,徐廷志.泸沽湖植被考察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79 , 1(1):125-137.
[ 14]  李恒.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植被的研究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79 , 2(2):113-141.
[ 15]  李恒.滇池植被变迁和生态条件的关系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5 , 7(增刊):37-43.
[ 16]  李恒.滇池海菜花的盛衰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5 , 7(增刊):138-142.
[ 17]  李恒.高原湖泊水生植被.云南植被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657-707.
[ 18]  李恒.横断山区的湖泊植被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7 , 9(3):257-270.
[ 19]  李恒.杞麓湖水生植被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8 , 10(增刊):81-88.
[ 20]  李恒.长湖水生植被和水生植物区系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8 , 10(增刊):119-123.
[ 21]  李恒.杨宗海水生植物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8 , 10(增刊):148-153.
[ 22]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 1 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37.
Ethnobo tanical S tudy on Ottelia acuminata ,
an Aquatic Edible Plant Occurring in Yunnan
JIANG Zhu-tan1 , 2 , LI Heng1 , DAO Zhi-ling1 , LONG Chun-lin1 , 3
(1.K unming Institute o 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 ciences , K unming 650204 , China;
2.Of f ice o f Wild Fauna and F lora Protection , Yunnan Department of Forestry , Kunming 650021 , China;
3.College o f L i f 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Minz u University o f China , Beijing 100081 , China)
Abstract:The dist ribut ion , o rig ins of names and its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 of Ottelia acum inata
(Gagnep.)Dandy (Hydrochari taceae) are int roduced in the paper.The ethnobotanical invest igations
revealed tha t Ottel ia acuminata is an o rnamental ,medicinal and tasty edible plant as w ell.The propagat ing
and cult ivating methods w hich fo llow the indigenous cult ivation know ledge developed by the lo cal people
and some experiments are also proposed.It i 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 icial cultiv ation of Ottelia acum inata
i s essential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market consumpt ion and tradi tional eating culture in Yunnan.
Key words:Ottelia acuminata(Gagnep.)Dandy ;ethnobo tany ;pro tection;cultivation
【责任编辑 金淑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