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全 文 :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
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林波1 江伟华1 巴东娇2 贾晓航3
(1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丽水 323000 2 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嘉善 314100 3 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
摘 要 目的:通过观察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 T 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 IL - 2、IL - 6、
TNF - α的影响,探讨柳叶蜡梅灌肠剂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混合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引起的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庆大霉素)组和柳叶蜡梅高、中、低剂
量组,分组给药 14 天,采血检测大鼠血清 T淋巴细胞亚群、IL - 2、IL - 6、TNF - α 浓度变化。结果:与模
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明显提高 T 淋巴细胞 CD +4 含量,降低 CD
+
8 含量,显著提高 CD
+
4 /CD
+
8 比值,统
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 01) ;各药物组均能明显提高 IL - 2 水平,明显降低 IL - 6、TNF - α水
平,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结论:柳叶蜡梅灌肠剂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免疫功
能,调节炎性因子的分泌和平衡。
主题词 子宫附件炎 /中医药疗法 柳叶蜡梅灌肠剂 /治疗应用 大鼠
*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No. 2008CB083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vl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
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
佳,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研
究观察了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功能
的影响,探讨柳叶蜡梅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
1 实验材料
1. 1 动物 同前文 1. 1。
1. 2 药物 同前文 1. 2。
1.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大肠杆菌混悬液(菌种:标准
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菌株、ATCC25925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 :由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提供;CD +4 测定试剂盒、
CD +8 测定试剂盒、IL - 2、IL - 6、TNF - α试剂盒:均由达文生
物有限公司提供。TGL - IG型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
器厂生产;ascent酶标仪:德国 PARTEC公司生产;CyFlow 流
式细胞仪:德国 PARTEC公司生产。
2 实验方法
2. 1 大鼠盆腔炎模型的建立 同前文 2. 1。
2. 2 分组和给药 同前文 2. 2。
2. 3 观察指标及检测 大鼠给药第 15 天清晨禁食,腹腔静
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测定 T 淋巴细胞亚群(CD +4 、CD
+
8 及血
清中白细胞介素 2(IL - 2)、白细胞介素 6(IL - 6)、肿瘤坏死
因子 - α(TNF - α)活性浓度均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2. 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均用(x ± s)表示;采用
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用 t 检验,
多样本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
3 实验结果
3. 1 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 T淋巴细胞亚群的
影响 见表 1。
表 1 各组大鼠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x ± s)
组别 n CD +4 (%) CD +8 (%) CD +4 /CD +8
正常组 8 41. 95 ± 1. 37** 13. 17 ± 1. 27** 3. 21 ± 0. 29**
模型组 8 29. 1 ± 1. 88 19. 81 ± 1. 02 1. 47 ± 0. 10
庆大霉素组 8 40. 11 ± 2. 19** 17. 12 ± 1. 18** 2. 35 ± 0. 17**
低剂量组 8 35. 61 ± 1. 35** 17. 21 ± 0. 97** 2. 07 ± 0. 11**
中剂量组 8 41. 01 ± 2. 45** 17. 01 ± 1. 11** 2. 41 ± 0. 12**
高剂量组 8 41. 69 ± 0. 87**△ 14. 40 ± 1. 18**△ 2. 91 ± 0. 23**△
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 P < 0. 01;与庆大霉素组比较△
为 P < 0. 05(下同)
3. 2 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 IL - 2、IL - 6、TNF
- α水平的影响 见表 2。
表 2 各组大鼠 IL - 2、IL - 6、TNF - α水平的测定(x ± s,ng /ml)
组别 n IL - 2 IL - 6 TNF - α
正常组 8 2. 05 ± 0. 14** 169. 35 ± 21. 73** 0. 84 ± 0. 12**
模型组 8 1. 55 ± 0. 24 216. 68 ± 27. 62 1. 23 ± 0. 19
庆大霉素组 8 1. 65 ± 0. 41** 190. 72 ± 40. 55** 1. 06 ± 0. 14**
低剂量组 8 1. 62 ± 0. 54** 207. 75 ± 37. 67** 1. 16 ± 0. 23**
中剂量组 8 1. 83 ± 0. 32** 186. 44 ± 25. 42** 1. 03 ± 0. 13**△
高剂量组 8 2. 02 ± 0. 27**△ 171. 20 ± 33. 84**△ 0. 85 ± 0. 14**
4 讨论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承担者,外周成熟的 T细胞按表型
不同分为 CD4T细胞和 CD8T细胞,CD4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
因子,分别可起到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增强抗体介导
的免疫应答作用,另外其分泌的干扰素 - γ (IFN - γ)可以
活化单核巨噬细胞、NK 细胞,增加其吞噬和杀伤功能。
CD8T细胞又称辅助性 T 淋巴细胞,有促进细胞免疫及体液
免疫的作用,抑制性 T淋巴细胞有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
用,二者的比例失调可引起免疫性损害。目前认为 T细胞亚
群比例影响和反映着局部的免疫功能[1]。
·643·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年 7 月第 19 卷第 4 期 July 2012 Vol. 19 No. 4
白细胞介素 2(IL - 2)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淋巴因
子,主要是由 T 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是 T 细胞的生长因
子[2],许多研究表明 IL - 2 是参与炎症调控的重要细胞因
子,IL - 2 产生减少或被清除可使免疫应答明显下降,IL - 2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的作用[3]。
IL - 6 及 TNF - α是主要由单核 -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
细胞等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能激活巨噬细胞,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以及激活炎性细胞游走和
增强其功能,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又称为促炎性细胞因
子。由于 IL - 6、TNF - 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增高,细胞因子
之间失去平衡,从而促进炎症加重[4]。
本实验结果显示,各药物组较模型组外周血 T淋巴细胞
亚群 CD +4 数量增加,CD
+
8 数量下降明显,CD
+
4 /CD
+
8 比值下
降,柳叶蜡梅灌肠剂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庆大毒素组,与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各药物组大鼠
IL - 2 浓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柳叶蜡梅高剂量组作用较庆
大霉素组作用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各药物组均能明显降低 IL - 6、TNF - α 水平,柳叶
蜡梅灌肠剂高剂量组作用强于庆大霉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
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提示柳叶蜡梅灌肠剂治疗慢
性盆腔炎的机制可能为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炎性因
子平衡,改善炎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余传霖,叶天星,路德源,等 . 现代医学免疫学 . 上海:上海医
科大学出版社,1998:358.
[2] 赵斌述,陈仁,卞志强 . 现代临床免疫学 . 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1994:16.
[3] 龚非力 . 医学免疫学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6,
150.
[4] 田玉科,罗爱林,金士翱 . 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白介素 -
6 及肿瘤坏死因子与多器官衰竭的关系 .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6,16 (1 ) :6. (修回:2012 - 05 - 15

)
灯草火炙法治疗带状疱疹 40 例
许向明
(浙江省临安市龙岗镇卫生院·临安 311322)
1 临床资料 共选择本院 2010 - 04 ~ 2011 - 04 符合标准的带状疱
疹患者 8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治疗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17 ~ 73 岁,平均 45. 7 岁;疗程 1 ~ 7 天,平均 3. 5 天;对照组
男 19 例,女 21 例;年龄 16 ~ 70 岁,平均 45. 3 岁;病程 1 ~ 7 天,平均
3. 9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参照《皮肤
性病学》[1]和《中医皮肤病诊断疗效标准》[2]。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灯草火炙法。麻油、5 ~ 8cm长灯草数根
备用。令患者取合适位置,暴露疱疹区域,医者持灯草蘸麻油点燃,
向着疱疹及斑点近距离用力吹灭灯草火,使灯草火焰余热,及油渍沾
黏于皮损区,患者即有皮肤舒展感,每日 1 次,连炙 14 天。先疱疹簇
集区,后散在区或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由内而外炙,每 1 炙相隔 3 ~
5cm,疱疹密集嵌顿区,可重复多炙。对照组:用上海蓝鲸实业有限
公司研制的 BW -2 型疱疹治疗仪。将治疗仪电极棒间隔 2cm 骑跨
在疱疹两侧接触皮肤,按下启动键,时间约 10 ~ 15s,有指示灯熄灭
为该处 1 次完毕。每日 1 次,连续 14 天。
2. 2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
用 χ2 检验和 t检验。
3 结果
3. 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比较(x ± s,d)
组别 n 疼痛减轻 水疱停止 结痂 全部脱痂
治疗组 40 2. 03 ± 1. 05 1. 10 ± 0. 86△ 1. 55 ± 1. 06△ 5. 18 ± 1. 82
对照组 40 2. 44 ± 0. 96 2. 17 ± 1. 05 2. 13 ± 0. 90 6. 43 ± 1. 87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3. 2 两组疗效比较 参照 199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疗效,结果见表 2。
表 2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效(%)
3d 9 24 7 0 82. 5△
治疗组
(n = 40)
7d 22 14 4 0 90. 0
14d 30 7 3 0 92. 5
3d 4 20 14 2 60. 0
对照组
(n = 40)
7d 21 13 3 3 85. 0
14d 27 10 3 0 92. 5
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 < 0. 05
3. 3 不良反应 灯草火炙无不良反应。疱疹治疗仪,因电击棒直接
按置皮肤上,2 例出现灼刺痛感,但都能耐受,未予特殊处理。
4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具嗜神经
和皮肤特征。首先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水
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神经元内,当
人体在某些诱因如劳累、外伤、肿瘤等作用下,免疫力下降,正气亏
虚,伏邪内发。乃郁热火毒为患。灯草火炙,以火攻毒,火郁发之。
灵枢·背腧篇》“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荆楚岁
时记》“染麻油引火点炙炷,滋润炙疮,至愈不疼。”古书炙法,用其
艾。灯草炙法来自于民间,灯草甘寒,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具
有清心降火作用。麻油滋润缓急止痛。且灯草蘸麻油点火热量大,
火力集中,操作灵活,靶点正确,疱疹无遗漏,可重复多炙。无疼痛,
不留疤痕,治疗后很少出现疼痛后遗症,疗效优于疱疹治疗仪。本法
简、便、验、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 皮肤性病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5.
[2] 国家中医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86. (修回:2012 - 05 - 27)
·743·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年 7 月第 19 卷第 4 期 July 2012 Vol. 19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