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全 文 :柳叶腊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cus Hu)为腊
梅科(Calycanthaceae)腊梅属(Chimonanthus)半常绿
灌木, 为中国特有属、 种, 分布于安徽东南部、 江
西西北部、 浙江中南部山区 [1], 在安徽黄山、 浙江
丽水已进行人工栽培。 柳叶蜡梅是稀有的野生药
材, 为畲家石凉茶及畲药 “脾胃舒胶囊” 的主要原
材料, 是畲乡民间应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 [2]。 用柳
叶腊梅叶制成的 “香风茶” 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
对防治感冒、 喉咙肿痛、 慢性气管炎等有较好的疗
效[3]; 柳叶蜡梅提取物对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具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叶水浸液对大豆、 玉米有化
感抑制作用 [5]。 柳叶蜡梅及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已
有报道[6-10], 但对柳叶蜡梅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
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 GC-MS 联用技术分析野
生柳叶蜡梅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为柳叶蜡梅资源
的综合开发利用及药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材料 柳叶蜡梅于 2011 年 10 月采自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山区, 为野生植株, 由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学院胡长玉副教授鉴定。
1.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为美国 Agilent 公司的毛
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HP7890-5975C
型 GC-MS 联用仪); 试剂为无水乙醚(分析纯)、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挥发油的提取 精确称取粉碎后的样品
200.0 g, 用挥发油提取器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6 h,
得到具有浓郁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物, 无水硫酸钠
干燥后用无水乙醚稀释, 备用。
1.2.2 GC-MS 分析条件 气相条件 : 选用 HP-
5MS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 μm, 30 m×0.25 mm),
高纯氦气为载气, 体积流量为 1.0 mL/min, 分流比
为 40 ∶ 1, 进样口温度为 250 ℃; 进样量为 0.5 μL,
色谱柱初始温度为 50℃, 以 10℃/min升至 260℃,
保持 5 min。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EI)离子源, 电
子能量 70 eV, 离子源温度 230 ℃, 四极杆温度
150 ℃, 扫描质量数范围 m/z 35~450, 质谱数据库
NIST08。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34(2): 382-385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收稿日期 2012-12-16 修回日期 2013-01-13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2011M500898); 黄山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 2012xkjq002)。
作者简介 沐方芳(1992年—), 女, 学士; 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研究。 *通讯作者: 毕淑峰, E-mail:bsfhs@yahoo.cn。
野生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
沐方芳, 张 军, 王曼曼, 翁仕洋, 刘 兵, 毕淑峰 *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摘 要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茎的挥发油, 经 GC-MS 分析, 从挥发油中鉴定出 89 种化合物,
占总油量的 84.98%。 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亚油酸(11.96%)、 棕榈酸 (11.38%)、 (-)-β-杜松烯 (5.10%)、
桉叶油醇(4.89%)、 大根香叶烯D(4.84%)、 β-石竹烯(4.16%)、 (1α, 4aα, 8aα)-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
1-异丙基-萘(2.91%)、 樟脑(2.43%)、 石竹烯氧化物(2.23%)。
关键词 柳叶蜡梅; 茎; 挥发油; GC-MS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GC-MS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Oils from the Stem of
Wild Chimonanthus salicifolicus Hu
MU Fangfang, ZHANG Jun, WANG Manman, WENG Shiyang, LIU Bing, BI Shufe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 China
Abstract The volatile oils from the stem of Chimonanthus saslicifolicus Hu were extracted by water-steam distillation.
Eighty-nine compounds, 84.98% of the total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oils by GC-MS analysi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were linoleic acid ( 11.96% ), palmitic acid ( 11.38% ), ( - ) -β -cadinene ( 5.10% ), eucalyptol ( 4.89% ),
germacrene D (4.84%), β-caryophyllene (4.16%), 1,2,4a,5,6,8a-hexahydro-4,7-dimethyl-1- (1-methylethyl) - (1α,4aα,
8aα) -naphthalene (2.91%), camphor (2.43%), and caryophyllene oxide (2.23%).
Key words Chimonanthus salicifolicus Hu; Stem; Volatile oils; GC-M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3.02.035
第 2 期 沐方芳等: 野生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分子式 相对含量/%
2.155 异戊醛 C5H10O 0.14
2.686 异戊醇 C5H12O 0.12
3.389 己醛 C6H12O 0.14
3.838 糠醛 C5H4O2 0.14
4.146 叶醇 C6H12O 0.12
5.405 α-蒎烯 C10H16 0.78
5.662 莰烯 C10H16 0.32
5.838 苯甲醛 C7H6O 0.32
5.996 己酸 C6H12O2 0.14
6.048 β-侧柏烯 C10H16 0.18
6.120 β-蒎烯 C10H16 0.65
6.283 月桂烯 C10H16 0.28
6.549 α-水芹烯 C10H16 0.19
6.750 α-萜品烯 C10H16 0.13
6.878 4-异丙基甲苯 C10H14 0.40
6.951 D-柠檬烯 C10H16 0.32
7.011 桉叶油醇 C10H18O 4.89
7.221 罗勒烯 C10H16 0.35
7.328 甜瓜醛 C9H16O 0.02
7.431 g-萜品烯 C10H16 0.24
表 1 柳叶蜡梅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按设定的 GC-MS 条件对柳叶蜡梅茎挥发油进
行分析, 经 NIST08 谱库检索、 质谱分析、 相关文
献[8-10]确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
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总离子图和具体结果见图
1 和表 1。 从野生柳叶蜡梅茎挥发油中共分离、 鉴
定出 89种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84.98%, 只有
吲哚含氮元素 , 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亚油酸
(11.96% ) 、 棕榈酸 (11.38% ) 、 (- )-β-杜松烯
( 5.10% ) 、 桉叶油醇 (4.89% ) 、 大根香叶烯 D
(4.84%)、 β-石竹烯 (4.16%)、 (1α, 4aα, 8aα)-
1,2,4a,5,6,8a -六氢 -4,7 -二甲基 -1 -异丙基 -萘
(2.91%)、 樟脑(2.43%)、 石竹烯氧化物(2.23%),
包括 2 种脂肪酸、 7 种萜类, 这 9 种成分占挥发油
总量的 49.90%。 挥发油中含 11 种脂肪酸及其酯
(28.61%)、 57 种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50.25%),
其中 33种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18.90%)、 24 种倍
半萜及含氧衍生物(31.35%)。 此外, 挥发油中还含
有 6 种烷烃 (2.69% ) 、 4 种醇 (0.84% ) 、 6 种醛
(1.06%)、 1种酮(0.46%)。 萜类成分在柳叶蜡梅茎
挥发油中种类最多、 含量最高, 其中单萜类成分种
类最多, 倍半萜类成分含量最高; 柳叶蜡梅叶挥发
油也以萜类成分为主 [8-10]。 醇、 醛、 酮类成分在柳
叶蜡梅茎挥发油中种类少、 含量低。
时间
5e+07
4.5e+07
4e+07
3.5e+07
3e+07
2.5e+07
2e+07
1.5e+07
1e+07
5 000 0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图 1 野生柳叶腊梅茎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
383- -
第 34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分子式 相对含量/%
7.919 异松油烯 C10H16 0.16
8.052 芳樟醇 C10H18O 0.30
8.317 苯乙醇 C8H10O 0.11
8.544 龙脑烯醛 C10H16O 0.52
8.870 樟脑 C10H16O 2.43
9.178 龙脑 C10H18O 0.88
9.255 1-(2-糠酰)-1,3-丁二酮 C8H8O3 0.46
9.336 4-萜烯醇 C10H18O 0.43
9.426 2-(4-甲基苯基)丙-2-醇 C10H14O 0.36
9.533 α-松油醇 C10H18O 1.62
9.773 cis-辣薄荷醇 C10H18O 0.32
9.859 4,6,6-三甲基二环[3.1.1]庚-3-烯-2-酮 C10H14O 0.24
9.931 cis-香芹醇 C10H16O 0.15
10.235 cis-柠檬醛 C10H16O 0.13
10.325 (+)-香芹酮 C10H14O 0.14
10.390 香叶醇 C10H18O 0.53
10.458 (S)-(-)-香茅酸甲酯 C11H20O2 0.12
10.647 trans-柠檬醛 C10H16O 0.18
10.809 水茴香醛 C10H16O 0.12
10.925 (-)-乙酸龙脑酯 C12H20O2 0.39
11.023 吲哚 C8H7N 0.22
11.066 香芹酚 C10H14O 0.29
11.293 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 C9H10O2 0.47
11.370 牻牛儿酸甲酯 C11H18O2 0.38
11.777 (+)-4-蒈烯 C10H16 0.48
11.828 α-荜澄茄油萜 C15H24 0.17
11.888 3-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 C10H12O2 0.12
12.068 2-丁基-2-辛烯醛 C12H22O 0.30
12.218 α-可巴烯 C15H24 0.28
12.402 (-)-β-榄香烯 C15H24 0.47
12.693 α-香柑油烯 C15H24 0.52
12.775 1,7-二甲基-7-(4-甲基-3-戊烯基)-三环[2.2.1.0(2,6)]庚烷 C15H24 0.60
12.852 β-石竹烯 C15H24 4.16
13.023 α-愈创木烯 C15H24 0.32
13.092 β-广藿香烯 C15H24 0.50
13.280 α-石竹烯 C15H24 1.63
13.378 双环倍半水芹烯 C15H24 0.40
13.524 (1α, 4aα, 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异丙基-萘 C15H24 0.54
13.627 大根香叶烯 D C15H24 4.84
13.704 巴伦西亚橘烯 C15H24 0.36
13.807 (1α, 4aα, 8aα)-1, 2, 4a, 5,6, 8a-六氢-4, 7-二甲基-1-异丙基-萘 C15H24 2.91
13.901 δ-杜松烯 C15H24 0.30
14.004 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 C15H24 0.75
14.106 (-)-β-杜松烯 C15H24 5.10
14.282 (-)-α-杜松烯 C15H24 0.48
14.363 白菖考烯 C15H20 0.77
14.487 cis-橙花叔醇 C15H26O 0.76
14.783 1,2,3,5,6,7,8,8a-八氢-1-甲基-6-亚甲基-4-(1-甲基乙基)-萘 C15H24 1.67
14.911 石竹烯氧化物 C15H24O 2.23
15.378 1,2,3,4,4a,7-六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 C15H24 0.78
17.018 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 -甲基乙基)-萘 C15H24 0.81
17.900 trans-14-十六碳烯 C16H32 0.70
18.358 十六酸甲酯 C17H34O2 0.57
18.859 棕榈酸 C16H32O2 11.38
19.022 棕榈酸乙酯 C18H36O2 0.77
19.450 巴西酸亚乙酯 C15H26O4 0.67
19.998 亚油酸甲酯 C19H34O2 0.89
20.063 亚麻酸甲酯 C19H32O2 0.58
20.174 叶绿醇 C20H40O 0.49
20.504 亚油酸 C18H32O2 11.96
20.615 十八碳-9,12-二烯酸乙酯 C20H36O2 0.59
20.683 亚麻酸乙酯 C20H34O2 0.78
续表 1 柳叶蜡梅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384- -
第 2 期
3 讨论与结论
柳叶蜡梅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 在部分
分布区已进行人工栽培。 以柳叶蜡梅叶为主要原料的
畲药 “食凉茶” 已被《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收录[6],
畲族新药 “脾胃舒胶囊” 的主要原料为柳叶蜡梅茎
叶的挥发油 [11], 用柳叶蜡梅叶制成的保健品 “黄金
茶”、 “香风茶” 已在市场销售。 但成年柳叶蜡梅分
枝高且少, 其生物量主要集中于茎。 本研究首次报
道柳叶蜡梅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从挥发油中鉴定
出 89种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84.98%, 主要成
分为脂肪酸及其酯、 单萜和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
物, 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亚油酸、 棕榈酸、 (-)-β-杜
松烯、 桉叶油醇、 大根香叶烯 D、 β-石竹烯等。
亚油酸是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 具有防
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效果 [12]。 桉叶
油醇临床具有抗菌消炎、 平喘、 镇咳祛痰等药理作
用, 也常用作香料和防腐剂[13]。 β-石竹烯可以用作
香精和食用香料。 此外, 异戊醇、 苯甲醛、 甜瓜
醛、 月桂烯、 α-水芹烯、 香芹酚等微量成分都可
用作香精、 香料; 芳香醇、 香芹酚等具有良好的抗
菌活性。 因此, 柳叶腊梅茎挥发油在医药、 食品、
香料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与叶挥发油
存在一定差异, 王明丽等 [14]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腊梅
茎和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也存在差异。 茎挥发
油中的脂肪酸及其酯、 烷烃在叶挥发油中没有或极
少; 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也存在差异, 欧阳婷
等[8]报道叶挥发油萜类成分主要为反式-(+)-5-蒈
烷醇、 α-蒎烯、 1,4 -对孟二烯等, 史小娟等[9]报道
叶挥发油萜类成分主要为桉树油醇(10.10%)、 龙
脑、 乙酸冰片酯、 (E,E) - 金合欢醇等, 刘力等 [10]
报道叶挥发油萜类成分主要为桉树油醇(32.59%)、
樟脑、 异龙脑、 β-蒎烯等, 而茎挥发油萜类成分
主要为桉叶油醇(4.89%)、 (-)-β-杜松烯、 大根香
叶烯 D、 β-石竹烯等。 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
分与已报道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也存在相似性, 本
研究中柳叶蜡梅茎挥发油与史小娟等 [9]研究中柳叶
蜡梅叶挥发油均有 α-蒎烯、 莰烯、 α-萜品烯、 D-
柠檬烯、 桉叶油醇、 龙脑、 4-萜烯醇、 香叶醇、
α-石竹烯、 大根香叶烯 D、 α-愈创木烯、 石竹烯
氧化物等成分, 本研究中柳叶蜡梅茎挥发油与欧阳
婷等 [8]研究中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均有 α-蒎烯、 β-
蒎烯、 芳樟醇、 龙脑、 α-松油醇、 β-石竹烯等成
分, 本研究中柳叶蜡梅茎挥发油与刘力等 [10]研究中
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均有桉叶油醇、 α-蒎烯、 β-蒎
烯、 樟脑、 龙脑、 芳樟醇等成分。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1-10.
[2] 方建新, 程国栋. 柳叶蜡梅的特性及其在黄山市的分布与开发
利用现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37(4): 1 530-1 531.
[3] 胡长玉. 香风茶-柳叶腊梅[J]. 林业实用技术, 2005(2): 34.
[4] 刘忠达 , 袁宙新 , 张尊敬 , 等 . 柳叶蜡梅提取物对人胃癌
SGC-7901 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0): 2 420-2 422.
[5] 叶玉娟, 段东朝. 柳叶蜡梅化感作用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3): 203-205.
[6] 潘心禾, 史小娟, 张新凤, 等. 柳叶蜡梅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
活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 99-101.
[7] 李清华, 汪丽燕. 香风茶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药理作用[J]. 中
草药通讯, 1979, 10(1): 1-41.
[8] 欧阳婷, 麦 曦, 夏红英, 等 . 柳叶腊梅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0, 34(1): 78-80.
[9] 史小娟, 潘心禾, 张新凤, 等.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
GC-MS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9): 129-132.
[10] 刘 力, 张若蕙, 刘洪愕, 等. 蜡梅科 7 树种的叶精油成分及
其分类意义[J].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33(2): 171-174.
[11] 程文亮. 畲药柳叶蜡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研究[D]. 浙
江大学, 2007: 1.
[12] 张春娥, 张 惠, 刘楚怡, 等. 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 粮油加
工, 2005, 36(5): 18-21.
[13] 何 兵, 田 吉, 刘 艳, 等. HPLC 测定 11 种中药挥发油中
桉油精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2, 32(5): 769-771.
[14] 王明丽, 王道平, 杨小生, 等. 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挥发油
化学成分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5):
577-582.
责任编辑: 沈德发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分子式 相对含量/%
20.906 十七烷 C17H36 0.50
21.754 1,6-环癸二烯 C10H16 0.33
21.827 十八烷 C18H38 0.44
22.499 4,8,12,16-四甲基十七碳烷-4-内酯 C21H40O2 0.28
22.902 二十四烷 C24H50 0.15
24.208 二十八烷 C28H58 0.57
25.072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C24H38O4 0.26
续表 1 柳叶蜡梅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沐方芳等: 野生柳叶蜡梅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 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