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齿叶黄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1.13 No.2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齿叶黄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崔书亚1 , 2  程东亮2 田 军1  吴凤锷1*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开放实验室 成都 610041;
2.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
摘 要 从药用植物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叶中分离了 6 个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及
已知物数据对照 ,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1), 谷甾醇(stigmasterol , 2), 硬脂酸(steraric acid , 3), 桦
木酸(betulinic acid , 4), pomolic acid(5),熊果醇(uvaol , 6), 上述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获得。
关键词 齿叶黄皮;芸香科;有机酸;甾族化合物;三萜
  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是芸香科(Ru-
taceae)黄皮属植物 ,分布于我国南方省区 。枝叶民
间入药 ,有疏风解表 ,行气止痛 ,截疟杀虫的功能 。
用于上感 、疟疾 、腹痛 、胃炎等[ 1~ 2] 。该植物化学成
分未见报道。从齿叶黄皮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
萃取部位 ,分离得到了 6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常数和
波谱分析结果 ,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titosterol ,
1),豆甾醇(stigmasterol , 2),硬脂酸(steraric acid , 3),
桦木酸(betulinic acid ,4)(见图1),pomolic acid(5)(见
图 2),熊果醇(uvaol ,6)(见图 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
次由该属植物中获得。
图 3 熊果醇
Fig.3 uvaol
图 2 化合物 5
Fig.2 Pomolic acid
图 1 桦木酸
Fig.1 Betulinie acid
  收稿日期:2000-10-30  修回日期:2000-11-24
  *通讯联系人(Corresponding author)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材料和样品
熔点用国产 xpc-1 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
校正。核磁共振谱用 brukerAC-P300MHz 核磁共振
波谱仪测定 ,TMS 为内标 。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
化工厂出品的 100 ~ 200目 、200 ~ 300 日层析硅胶 。
TLC所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的薄层层析硅
胶GF254和硅胶G 。树脂 MCI(37 ~ 75 μ)为日本三
菱化工产品 。显色剂用 5%浓硫酸乙醇溶液和 5%
磷钼酸乙醇溶液 。
齿叶黄皮采自云南省南部 。植物标本由中国科
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肖顺昌副研究员鉴定 。
1.2 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粉碎植物叶样品 2.5 kg ,用工业乙醇提
取(4×10 L),减压农缩得浸膏 418 g ,依次用石油醚
(60 ~ 90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
位经 MCI 柱层析脱叶绿素后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
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得到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1),豆
甾醇(stigmasterol ,2),硬脂酸(steraric acid ,3),桦木酸
(betulnic acid ,4),pomolic acid(5),熊果醇(uvaol ,6)。
2 结构鉴定
2.1 β-谷甾醇(1)
无色鳞片状结晶 ,mp.118 ~ 119 ℃(丙酮)。分
子式:C29H50O。13C NMR(CDCl3)δ:36.6(C-1), 29.7
(C-2),71.8(C-3), 46.0(C-4),140.8(C-5), 121.7(C-
11
6), 31.7(C-7), 32.0(C-8), 50.3(C-9), 36.2(C-10),
28.3(C-11), 39.9(C-12), 42.4(C-13), 56.9(C-14),
26.3(C-15), 29.3(C-16), 56.3(C-17), 11.9(C-18),
19.8(C-19), 32.0(C-20), 19.4(C-21), 34.1(C-21),
24.3(C-22), 24.3(C-23), 37.3(C-24), 19.1(C-25),
12.0(C-26), 23.2(C-27), 21.1(C-28), 18.8(C-29)。
以上数据与文献一致[ 3] 。
2.2 豆甾醇(2)
无色片晶 , mp.136 ~ 137 ℃。分子式:C29H48
O。13C NMR(CDCl3)δ:31.1(C-1),31.7(C-2),71.8(C-
3), 39.8(C-4),140.7(C-5), 121.7(C-6), 31.9(C-7),
31.9(C-8),50.1(C-9),36.5(C-10), 21.1(C-11), 39.7
(C-12), 42.2(C-13), 55.9(C-14), 24.4(C-15), 28.9
(C-16), 56.9(C-17), 12.0(C-18), 19.4(C-19), 40.5
(C-20), 21.1(C-21),138.3(C-22), 129.3(C-23), 51.2
(C-24), 31.9(C-25), 19.0(C-26), 21.1(C-27), 25.4
(C-28), 12.2(C-29)。以上数据与文献一致[ 4] 。
2.3 硬脂酸(3)
白色片状晶体 , mp.68 ~ 70 ℃,分子式 C18H36
O2 。1H NMR(C5D5N)δ:0.87(3 H), 1.28(28 H), 1.80
(2 H), 2.51(2 H),羧酸羟基氢因为溶剂影响未出
峰。13C NMR(C5D5N)δ:13.7(CH3 ,C-18),22.38(CH2 ,
C-17), 25.09(CH2 , C-3), 29.06(CH2), 29.17(CH2),
29.27(CH2),29.36(CH2), 29.43(CH2),分别为 4 ~ 15
位C , 31.57(CH , C-16), 34.33(C-2), 175.39(C-1)。
羧基碳的化学位移因溶剂影响向高场移动。以上数
据与文献一致[ 5] 。
2.4 桦木酸(4)
白色固体 ,mp.275 ~ 278 ℃,分子式 C30H48O3。13
C NMR(CDCl3 +CH3OD)δ:38.6(C-1), 26.7(C-2),
78.6(C-3), 38.6(C-4), 55.2(C-5), 18.1(C-6), 34.1
(C-7), 40.5(C-8), 50.4(C-9), 37.0(C-10), 20.6(C-
11), 25.3(C-12), 38.1(C-13), 42.2(C-14), 30.3(C-
15), 32.1(C-16), 56.0(C-17), 46.8(C-18), 49.0(C-
19),150.5(C-20), 29.5(C-21), 37.0(C-22),27.6(C-
23), 15.1(C-24), 15.8(C-25), 15.6(C-26), 14.4(C-
27),179.1(C-28),109.3(C-29),19.0(C-30)。以上数
据与文献一致[ 6~ 7] 。
2.5 Pomolic acid(5)
白色固体 ,mp.298 ~ 300 ℃,分子式 C30H48O4。13
C NMR(CDCl3 +CH3OD)δ:38.7(C-1), 27.2(C-2),
79.0(C-3), 38.8(C-4), 55.4(C-5), 18.6(C-6), 33.0
(C-7), 40.0(C-8), 47.3(C-9), 37.1(C-10), 23.8(C-
11),129.0(C-12),138.3(C-13), 41.4(C-14),28.3(C-
15), 25.6(C-16), 47.7(C-17), 53.4(C-18), 73.2(C-
19), 41.4(C-20), 26.9(C-21), 37.7(C-22), 28.1(C-
23), 16.2(C-24), 15.3(C-25), 16.7(C-26), 24.5(C-
27),181.1(C-28),26.2(C-29), 15.7(C-30)。以上数
据与文献一致[ 8] 。
2.6 熊果醇(6)
白色固体 ,mp.233 ℃,分子式C30H50O2 。13C NMR
(C5D5N)δ:38.7(C-1), 27.6(C-2), 77.5(C-3), 38.6
(C-4),55.2(C-5),18.2(C-6),32.7(C-7),39.3(C-8),
47.5(C-9), 38.1(C-10), 23.2(C-11), 124.4(C-12),
139.1(C-13),41.8(C-14), 27.6(C-15), 23.0(C-16),
36.6(C-17), 54.1(C-18), 38.8(C-19), 39.2(C-20),
30.6(C-21), 30.6(C-22), 28.2(C-23), 15.4(C-24),
16.0(C-25), 17.2(C-26), 23.2(C-27), 68.6(C-28),
16.4(C-29),21.1(C-30)。以上数据与文献一致[ 9] 。
致谢 该课题得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
药物开放实验室的经费支持;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核磁室白冰
如测试了1H NMR ,13C NMR ,在此一并致谢 。
参考文献
1 吴征镒主编.新华本草纲要(第二册).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1 , 246
2 商立坚等.臭假黄皮中的新大环内酰胺.云南植物研
究 , 1993 , 15(3):299~ 302
3 王红梅等.新疆菊参化学成分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
开发 , 1999 , 11(2):4~ 7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编.植物药有效成分
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996
5 秦 波等.地涌金莲化学成分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
开发 , 2000 , 12(2):41~ 43
6 S.Siddiqui , F.Hafeez , S.Begum and B.S.Siddiqui , Oleanderol
A New Penteacyclic Triterpene from the Leaves of Nerium Ole-
ander.J.Nat Prod , 1988 , 51(2):229
7 Frank P , Robinson JR ,Henry Martel.Betulinic Acid from Arbu-
tus Menziesii.Phytochemistry , 1970 , 9(4):907
8 Kakuno T , Yoshikawa K Arihara S.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Ilex Crenata Fruit.Phytochemistry , 1992 , 31:3553
9 S.Siddiqui , F.Hafeez , S.Begum and B.S.Siddiqui , Kaneric
Acid , A New Triterpene from The Leaves of Nerium Oleander.
J.Nat.Prod , 1986 , 49:1086
1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1.13 No.2
THE STUDI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CLAUSENA DUNNIANA
CUI Shu-ya1 ,2 ,CHENG Dong-liang2 ,TIAN Jun1 ,WU Feng-e1*
(1.The Opening Laboratory of Natural Medicine ,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engdu 610041;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 ,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00)
Abstract Six counpomds were isoi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lausena dunniana , and identified as β-sitosterol(1), stigmas-
terol(2), steraric acid(3),betulinic acid(4),pomolic acid(5), and uvaol(6)by the means of chemical and spectrometric
analysi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enus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Clausena dunniana;Rutaceae;Organic acid;Steroid;Triterpenoid
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已在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运行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同申办组建的“国家天然药
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会 ,已于 1997年初在中科院成都地奥
制药公司正式挂牌运行。该“中心”的建成对于我国天然药物研究开发向高起点 、高水平 、高层
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我国医药工业的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新
模式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 、生产化和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等先
进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提取分离技术的先进成套设备以及新型的提取分离材料;研究开发高
科技含量的天然药物新品种(一 、二类新药);面向全国培养既有研究能力 ,又有工程技术开发
能力 ,既能解决天然药物工程技术问题 ,又具创新开拓思维的跨世纪人才;通过新技术 、新设
备 、新品种与国内国际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发挥“中心”的桥梁
和通道作用和行业的示范推广作用 ,带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 ,使我国的
医药工业工程技术和新药早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联系人:及元乔 电话:(028)2900610
中国科学院新药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
  为了充分利用我院在新药研究方面的优势 ,促进和支持我院的新药开发 ,由中国科学
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集了“中国科学院新药开发
基金” ,并于 1993年 9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新药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 。“基金会”代表科
学院负责新药基金的管理。该基金用以扶持我院有市场前景的医药开发项目。“基金会”
作为“新药开发基金”的审批机构 ,具有基金审批的最终决策权。“基金会”由七名委员组
成 ,下设办公室 ,该办公室作为新药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在委员会领导下 ,负
责接纳项目申请 ,进行形式审查 ,提出初选意见 ,组织专家评审 ,代表基金会管理经费 ,签
订合同并对批准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等职责。新药开发基金会办公室设在中科院成都地奥
制药公司 ,全年接纳项目申请。
地 址:四川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内 680信箱
邮 编:610041  电话:028—2900658  联系人:周正质
13Vo1.13 No.2 崔书亚等:齿叶黄皮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