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 地农 业生 物学 报 26(3):277 ~ 279, 2007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小蓬竹的叶面积指数测定*
王 超 1 ,蒙朝阳1 ,陈 洪 1 ,刘济明 1* ,周正攀2
(1.贵州大学 林学院 , 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农学院 , 贵州 贵阳 550025)
关键词:小蓬竹;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指数测定;叶面积
中图分类号:S795.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07)03-0277-03
TheleafareaindexmeasurementofDrepanostachyumludianense
WANGChao1 , MENGChao-yang1 , CHENHong1 , LIUJi-ming1* , ZHOUZheng-pan2(1.Collegeof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Guiyang550025, China;2.CollegeofAgriculture, GuizhouUniversity, GuizhouGuiyang550025,
China)
Keywords:Drepanostachyumludianense;leafareaindex;measurementmethod;indexmeasurement;leafarea
竹叶是竹子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合理的叶面积是充分利用光能 ,保证竹林高产优质的主要条件 [ 1] 。
因此 ,叶面积指数大小直接关系到竹林同化光能的数量 ,从而关系到竹林的笋 、竹产量。有关竹类叶面积
指数测定研究的报道不少 [ 2 -5] , 但就小蓬竹 Drepanostachyumludianense(YietR.S.Wang)Kengf叶面积指
数测定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小蓬竹系禾本科竹亚科镰序竹属植物 ,其地下茎合轴型 ,秆柄短缩 ,竹秆
在地面密集丛生 ,属合轴丛生型竹种。仅野生分布于贵州罗甸和平塘两地 ,常成片生长于海拔 600 ~
1 000m的石灰岩裸露石山上。竹秆下部直立 ,近实心 ,上部垂悬呈藤木状匍匐延伸 ,外形美观 ,具有栽培观
赏价值 ,是喀斯特石山地区的适生性物种 [ 6] 。小蓬竹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为喀
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了帮助 。因此 ,笔者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小蓬竹叶面积指数的
变化规律 ,为科学地制定营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1.1 林分立地
小蓬竹的叶面积指数测定在贵州罗甸县(E106°23′~ 107°03′, N25°04′~ 25°45′)云干乡大关村和董架
乡东跃村等地进行。测定地点为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地貌 ,石灰岩基岩大面积裸露 ,石漠化严重。但该地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19.6℃,无霜期 345d,年平均降雨量 1 150 ~ 1 300mm。受地质条件的影
响 ,该地的土壤以石灰土为主 ,土被不连续 ,土层浅薄。
1.2 林分资源
该地小蓬竹零散分布 ,少部分为纯林 ,大部分为混交林 ,其混交树种有马尾松 Pinusmasoniana、白栎
Quercusfabri、麻栎 Quercusacutisima、朴树 Celtissinensis、香叶树 Linderacommunis、山胡椒 Linderglauca
(Sied.erzucc)Bl、齿叶黄皮 Clausenadentata、狭叶润楠 Machilusrehderi等 ,本研究主要在混交林中进行 。
由于该地对混交林失管滥伐 ,造成其生长期不整齐 ,林分密度有较大差异 ,因此从小径阶到大径阶均可在
* 收稿日期:2007-01-04;修回日期:2007-03-06
作者简介:王 超(1979-),男 ,山东青岛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
DOI :10.15958/j.cnki.sdnyswxb.2007.03.022
林分中找到 ,适宜进行各径阶叶面积测定 。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设备
小蓬竹叶片 、扭力天平 、剪刀 、标准方格纸 。
2.2 测定方法
林分选定后 ,选择生长正常 、处于林分内无偏冠 、无病虫害 、枝条完整 、2 ~ 3a生的标准竹作为实测对
象 ,每径阶选 3株 ,实测各株直径并挂牌。实测时间在换叶后 6 ~ 10月均可进行。采伐时注意不要过分摇
动 ,伐后宜轻放 ,并迅速剪叶 ,将剪下的叶片捆线称重 ,放入塑料袋中 ,扎紧袋口 。每株取 1/ 50重的竹叶
绘在方格纸上 ,并剪下纸模 ,称纸模重 ,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单株叶面积:
单株叶面积 =标准方格纸面积 ×剪下的纸模重 ×50/标准方格纸重
最后取 3株标准竹叶面积的平均值为该径阶的叶面积。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叶面积与直径的回归方程
林分径阶 0.55cm、0.60cm、0.65cm、0.70cm的实测结果分别为 3 737.1cm2·株 -1 、5 101.75cm2·株 -1 、
7 109.8cm2·株 -1 、9 271.3cm2·株 -1。
根据所测数据 ,求算径阶 (X)与叶面积(Y)的直线回归方程 Y=a+bx中的 a、b值:
y= 1n∑
n
i=1
yi=1
4 ∑
4
i=1
yi=6 304.988 x=1n∑
n
i=1
xi=1
4∑
4
i=1
xi=0.625
∑4i=1 xiyi=4 056.934 Lyy=∑(yi-y)2 =1.749 ×107 Lxx=∑(xi-x)2 =0.012 4
Lxy=∑(xi-x)2(yi-y)2 =4.653 ×102
b=LxyLxx =3.752 ×10
4
a=y-bx=6 304.988 -2.345 ×104 =17 145
样本回归直线方程 Y=37 520X-17 145
样本相关系数 r= LxyLxx·Lyy =
465.3
0.012 4 ×1.749 ×107 =0.999
作 t的 r检验:建立统计假设 H0 , P=0
t= r
1 -r2
n-2
= 0.999
1 -0.9992
2
=31.599
查 t分布表得 t0.01(2)=6.965,因 t=31.599 >t0.01(2)=6.965, 否定假设 H0 ,认为两变量 x和 y线
性相关系数极显著 , 叶面积与胸径回归方程可以成立 。
3.2 小蓬竹叶面积与胸径的关系
根据已建立的回归方程 Y=37 520X-17 145,将胸径 x从 0.50 ~ 0.79cm,每隔 0.01cm为 1个径阶 ,
经计算即可得出叶面积(cm2)与胸径的关系(见表 1)。
278 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2007年
表 1 小蓬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
Tab.1 TherelationaltablebetweentheDBHandtheleafareaofDrepanostachyumludianense cm2
胸径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5 1 652.50 2024.71 2 396.92 2 769.13 3 141.34 3 513.55 3 885.76 4 257.97 4 630.18 5 002.39
0.6 5 374.60 5746.81 6 119.02 6 491.23 6 863.44 7 235.65 7 607.86 7 980.07 8 352.28 8 724.49
0.7 9 096.70 9468.91 9 841.12 10 213.33 10 585.54 10 957.75 11 329.96 11 702.17 12 074.38 12 446.59
注:第 1列为胸径的第 1位小数部分;第 1行为胸径第 2位小数部分。
3.3 叶面积指数测定
叶面积指数公式: 叶 面 积 指 数 =单 位 面 积 竹 叶 面 积单 位 竹 林 面 积
经调查 ,小蓬竹在喀斯特地区出笋率与成竹率关系密切 ,严重影响着竹产量 。为研究小蓬竹叶面积指
数与笋产量的关系 , 2006年 5 ~ 10月在贵州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和董架乡东跃村定点调查 5片竹林(每
片面积 200m2)的小蓬竹笋产量与林分状况 。 5片竹林均处在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区 ,土壤为石灰土 ,立地
条件基本一致 ,但丛密度及丛平均株数 、平均直径有所差异。 5片小蓬竹竹林调查结果见表 2。
表 2 小蓬竹笋产量与林分状况调查
Tab.2 TheinvestigationaboutthequantityofbambooshootsandthestandconditionofDrepanostachyumludianense
调查片 丛密度(丛·片 -1)
丛平均株数
(株)
平均胸径
(cm)
平均叶面积
(m2·株 -1) 叶面积指数
产 量
(kg·hm-2)
a 195 16 0.70 0.909 0 14.1913 1 354
b 192 18 0.70 0.909 7 15.7196 1 276
c 203 12 0.75 1.095 8 13.3468 1 408
d 200 14 0.60 0.537 5 7.525 1 500
e 187 20 0.55 0.351 4 6.5712 1 166
从表 2可以看出 ,每 200m2有 200丛小蓬竹 ,每丛平均 14株 ,平均胸径达 0.6cm,产量最高。说明小
蓬竹竹林叶面积指数稍大于 7较为合理 ,也就是该指数能使单位面积竹林最有效地同化太阳能 ,使竹林达
到丰产 。这也与目前对竹种的看法相吻合 ,即叶面积指数达到 7或比 7略高较为合理 ,产量最高 [ 7] 。
4 小 结
4.1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叶面积大小与直径有着密切关系 ,且叶面积随胸径增大而趋于增大。
4.2 叶面积指数大小与光能作用率有着密切关系。叶面积指数大 ,叶量多 ,光能利用率大 ,同时产量也
高 。但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光能利用率及产量反而下降 。
4.3 小蓬竹叶面积指数为 7.5250较适宜 ,也就是该指数能使单位面积竹林最有效地同化太阳能 ,使竹林丰
产。当然影响竹林产量的因素很多 ,竹林叶面积指数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将叶面积指数调整合理
外 ,还要科学地抚育和施肥 ,减少人为破坏 ,从而提高竹叶的光合能力 ,达到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 1] 潘瑞炽 ,董愚得.植物生理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3:85-87.
[ 2] 周芳纯.毛竹林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 J] .竹类研究 , 1992, 1(2):38-59.
[ 3] 梁达丽 ,黄克福.台湾桂竹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4, 13(1):42-46.
[ 4] 郑金双 ,曹永慧 , 代全林 ,等.茶秆竹林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1, 20(1):53-57.
[ 5] 辉朝茂 ,杨宇明.天然大节竹林群落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7, 16(3):37-45.
[ 6] 李永康 ,蓝开敏.贵州植物志 [ 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1988:271-272.
[ 7] 黄克福.竹林培育新技术 [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47-49.
279第 3期 王 超 ,等:小蓬竹的叶面积指数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