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滨藜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的初步调查与试验研究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9期
白滨藜(Atriplex cana C. A. Mey.)是藜科(Chenopodiaceae)
滨藜属(Atriplex L.)半灌木植物。滨藜属全世界约有 180 种,
我国产 19 种,新疆产 16 种,均分布较广。其中白滨藜是我
国特产,新疆的特有种,目前面临灭绝,亟待挽救。该种生长
在荒漠草原的盐化土壤及低山带砾石质干燥坡地上。其叶片
在冷季保存良好,是各类家畜晚秋及冬季所喜食的饲用植
物。它是建立灌草结合旱作草地的重要草种之一,在我国西
北地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白滨藜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80 年代,主要对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调查,其
生物学特性、人工建植、开发利用等方面尚未见详细报道。
本项调查工作是在已有调查的基础上,对野生白滨藜分布、
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生产性能(包括株高、单株产量、鲜
干比、茎叶比)等进行了调查。人工种植试验主要做了旱作
条件下不同播种期播种试验,探索白滨藜人工播种成功的
最佳播种期。该调查研究工作为全面了解白滨藜及其人工
种植、预防灭绝、开发利用、荒漠草场的合理利用及改良,保
护荒漠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及新的资料。
1 调查区域概况
野生白滨藜的调查区域为乌鲁木齐市亚马里克山北
坡,乌市西郊 7km的九家湾丘陵北坡封闭保护的白滨藜+驼
绒藜+木地肤群落地;海拔 850~1 050m。具有中亚荒漠气候
的一般特征,年平均降水量 230mm,蒸发量 2 570mm,冬季
寒冷,有积雪覆盖;夏季酷热,干燥度 4~10,年绝对最高温度
为 41.8℃,年绝对最低温度为-41.5℃;11 月中旬结冻,3 月
下旬解冻,无霜期 155d 左右。土壤为轻度盐渍化的荒漠灰
钙土。
2 调查方法与结果
2.1 调查方法
白滨藜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踏查、详查、访问调查和资料
调查。
2.2 调查结果
2.2.1 白滨藜植物学特性。半灌木,主根粗大,同时侧根发
达;株高 20~70cm,木质茎低矮,多分枝,有时略呈垫状;当
年生枝稠密,直立,具密粉;叶互生,下部有时近对生;叶片
倒披针形、条形或狭矩圆形,先端钝,全缘。花单生,雌雄同
株,生于当年生枝的上部,集聚成有间断的穗状圆锥花序;
雄花花被裂片 5,雄蕊 5;雌花无花被,具 2 苞片,当年枝条
及花序仅基部边缘合生。胞果扁、圆形,暗红褐色,大小不
一,直径 3~6mm,包藏于增大的小苞片内;种子直立,胚环
形,花期 7~8 月,果期 9月。
2.2.2 白滨藜的地理分布。该调查为资料调查和乌鲁木齐郊
区踏查结合进行。白滨藜主要分布在整个中亚地区及西西
伯利亚、外高加索(东部)、蒙古;在我国只产于新疆北部,在
额尔齐斯河 、乌伦古河两岸分布较集中 ,生于海拔 400~
1 200m 的荒漠草地的盐化土壤、盐湖边缘及低山砾石质干
旱山坡,常以优势种形成群落。乌鲁木齐、奇台、裕民等地区
也有零星分布。在乌鲁木齐地区零星分布在亚马里克山北
坡、鲤鱼山北坡、乌市西郊的九家湾丘陵阴坡、乌市东郊碱
泉沟丘陵低洼地段,分布区海拔 850~1 050m。白滨藜能形成
单优势群落,盖度 30%左右,如与伴生种混生时群落盖度达
50%~60%。不同地段常见伴生种有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
短叶假木贼阿魏(Anabasis brevifoli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
木地肤 (Kochia prostrata)、樟味藜 (camphorosma monspeliaca)、尖
叶盐爪爪(Kaldium cuspidatum)等。
2.2.3 白滨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观测。该观测项目为
乌鲁木齐郊区野生白滨藜和老满城试验地分别选定及挂线
标记 5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每 10d 进行 1 次生育期观察记
白滨藜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的初步调查与试验研究
库尔班·尼扎米丁 1,2 古丽加克热·买合苏提 1,2
(1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2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试验室)
摘要 对野生白滨藜进一步调查和进行人工种植试验,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挽救和充分利用白滨藜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白滨藜是各
类家畜晚秋及冬季所喜食的优良饲用植物,它具有抗旱、抗寒、耐盐、耐牧等优良特性,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人工种植试验
结果表明:白滨藜旱作条件下最佳播种期为临冬(11 月),种子出苗率达 53.6%;其次为早春(3月下旬),种子出苗率达 34.6%;其他时间播种
均难以出苗,出苗率仅 2.7%。
关键词 白滨藜;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36-02
Initially Investigate and Experiment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Feed Use Value of Atriplex cana
KUERBAN·NIZHAMIDING GULJAOHAR·MAHSUT
(1College of Pratacultur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2; 2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Resource and Ecology of Xinjiang)
Abstract Atriplex cana C. A. Mey is a half shrub in the Chenopodiaceae Family. This half shrub is an important forage resource in the semiarid
areas of northwestern in China. Livestock graze this nutritious forage during late-autumn and winter. Investig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on natural rangelands,and at cultivated sites without irrigation. Results of these var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Atriplex cana was resistant
to drought,cold,salinity,and grazing. The best time for planting Atriplex cana is late-autumn and early spring. Prior to plant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opefully will encourage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of Atriplex cana and its use as forage and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Atriplex can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feeding value;investigate
基金项目 新疆农业大学校前期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 库尔班·尼扎米丁(1952-),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副教
授,硕导,主要从事牧草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9-04-01
动物科学
236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9期
价牧草经济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牧草的适口性,主要
营养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利用季节等。适口性调查及评价主
要通过访问牧民,实地饲喂观察和参考有关文献进行。营养
成分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分析。据现场调查和访问牧民,白
滨藜春、夏季节适口性不佳,但是,当年枝条较脆嫩,冬季不
易脱落,晚秋开始绵羊和山羊喜食其枝和叶。这些特性对放
牧家畜秋季催肥和冬季抗灾保畜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不同
部位和不同时期营养成分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白滨藜
营养成分在不同生育期之间变化幅度不大,粗蛋白质含量
较低(9.7%左右),粗灰分含量较高(14%~22%),这有利于牲
畜补充矿物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2.5 生产性能测定及其结果。生产性能是指牧草饲用部
分的产量、干草率、茎叶比等。生产性能也是评价牧草经济
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野生白滨藜的分布不太均匀,测
定公顷产草量较难,因此在野外试验区内分别选定代表性
的植株 10 株,在开花前期、初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单株鲜
草产量,鲜草风干后测定其干草率和茎叶比,其结果见表 3、
表 4。从表 3 可以看出,白滨藜的草产量最高时期为成熟期,
单株鲜草产量达 381.0g,其次为开花初期,达 278.2g。从表 4
可以看出,白滨藜的干草率较高,开花初期达 32.2%,成熟期
(放牧利用期)干草率达 42.2%,此时叶片比重 34.8%,茎杆占
65.2%。
3 人工种植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播种用的试验材料为乌鲁木齐市亚马里克山北坡野生
白滨藜采来的种子。千粒重 4.6g,发芽率为 84%。该试验重
点对白滨藜进行不同播种期播种试验。试验在新疆农业大
学老满城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海拔 850m,气候属于半干旱,
冬季严寒,积雪覆盖,春季升温快,夏季酷热,年平均温度
7℃,年绝对最高温度 41.8℃,年绝对最低温度-41.5℃,年平
均降水量 226mm,土壤为荒漠灰钙土和灌溉灰钙土,11 月中
旬结冻,3 月中旬或下旬解冻,无霜天数可达 165d。播种期
设 4 个处理,即临冬(11 月)封冻前、冬季(2 月)雪上、早春
(3 月下旬)、春季(4 月下旬)播种。小区面积 6m2,每个处理
种 6 行,重复 3 次。试验地分别在秋季和春季深耕,耕后平
地呈待播状态,按设计要求播种,行距 33cm,行长 3m,1 行
播 300 粒种子,播种深度 1~2cm,冬季雪上播种的不覆土。4
个时期播种的种子出苗后测其出苗数,并计算出苗率。
3.2 结果与分析
从表 5 可以看出,白滨藜的最佳播种期为临冬(11 月),
其出苗率达 53.6%,其次早春播种效果也好,达 34.6%。冬季
雪上播种和晚春播种基本不出苗。
4 结论与讨论
白滨藜的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滨藜茎叶柔软
而冷季保存完好,是绵羊和山羊晚秋、冬季所喜食的饲用植
物。其具有抗旱、抗寒、耐盐、耐牧等优良特性。冬春牧场受
到干旱或雪灾等自然灾害时它可作为救济牧草,在我国西
北地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白滨藜营养成分在不同生育期
之间变化幅度不大,蛋白质含量中等水平,纤维素含量低于
其他旱生牧草(如驼绒藜),但粗灰分含量较高,这有利于牲
畜补充矿物质营养,增强抗病能力。白滨藜旱作条件下人工
种植的最佳播种期为临冬(11 月),其次为早春(4 月上旬);
冬季雪上撒播和春、夏播种均不易出苗。
5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五卷第二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
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新疆主要饲用植物志(第二册)[M].乌鲁
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4.
[4] 库尔班·尼扎米丁.三种驼绒藜草种比较试验[J].八一农学院学报(维
文版),1990(1):56-61.
[5] 库尔班·尼扎米丁.驼绒藜旱作建植技术的研究[J].八一农学院学报,
1992(3):82-84.
[6] 兰云峰,史云威,索亚林,等.驼绒藜旱地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J].
中国草地,2003(4):77-79.
[7] 苏加楷,耿华珠,马鹤林,等.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
生育期
播种期
月/日
返青(出苗)期
月/日
分枝期
月/日
现蕾期
月/日
开花期
月/日
结实期
月/日
成熟期
月/日
生育天数
d
野生种(老植株) - 3/25 5/5 7/22 8/3 9/11 10/18 185
栽培种(播种当年) 3/29 4/10 6/15 8/2 8/10 9/11 10/8 176
表 1 白滨藜在乌鲁木齐生育期观测记载
载(白滨藜生育期单株间差异不大,因此仅选 5 株)。观察结
果见表 1。从表 1 可以看出,白滨藜返青早,野生种在乌鲁木
齐 3月 25日开始返青,5月上旬开始分枝,植株分枝能力强,
8 月 3~10 日开花,9 月 10 日左右结实,10 月上旬种子成熟,
这与其他旱生牧草(如驼绒藜)在当地的生育期基本相似。
2.2.4 适口性评价及营养成分分析。牧草的饲用价值是评
(%)
生育期 部位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钙 磷
分枝期 茎、叶 9.2 9.72 1.26 11.47 14.65 0.51 0.110
开花前期 茎、叶 11.3 11.41 1.47 9.72 11.87 0.75 0.081
成熟期 全株 9.7 7.61 1.12 15.09 21.59 0.92 0.047
表 2 白滨藜营养成分(占风干物质)
生育期
鲜重
g
风干重
g
干草率
%
风干后
茎重
g
比例
%
叶重
g
比例
%
开花前期 110.0 18 16.3 2.5 13.9 15.5 86.1
开花初期 278.2 90 32.2 33.5 37.3 56.5 62.7
成熟期 381.0 161 42.2 104.3 65.2 56.7 34.8
表 4 白滨藜不同生育期干草率测定结果
生育期
新枝高度
cm
分枝数

平均单株鲜草产量∥g
茎 叶 合计
开花前期 17.58 45 7.50 102.5 110.0
开花初期 43.40 67 67.13 211.7 278.2
成熟期 55.50 71 148.60 232.4 381.0
表 3 白滨藜不同生育期单株平均产量
播种期
每行播种数

平均出苗数

平均出苗率
%
临冬(11 月中旬) 300 161 53.6
冬季(2 月) 300 27 9.1
早春(3 月下旬) 300 104 34.6
春季(4 月下旬) 300 8 2.7
表 5 白滨藜不同播种期播种试验结果
动物科学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