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杜保国 ,朱东阳 ,杨娅君 ,等.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1):324-325.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杜保国 1 , 朱东阳 1 , 杨娅君1 , 沈 军 1 , 杨锋利 1 , 苏泽源 2
(1.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2.四川省江油市林业局 ,四川江油 621709)
摘要:在调查距瓣尾囊草生态学特征 、生境和生存现状的基础上 , 对其濒危原因进行分析 , 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 旨
在为该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距瓣尾囊草;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Q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1-0324-02
(上接第 323页)
[ 4]赵小敏 ,傅建春.鄱阳湖地区沙地遥感调查及治理研究 [ J].水
土保持研究, 2003, 10(4):94-95, 137.
[ 5]李升峰 ,任黎秀.鄱阳湖滨沙生植被的初步研究 [ J].植物资源
与环境 , 1995, 4(2):32-38.
[ 6]胡胜华,于吉涛 ,张建新 ,等.鄱阳湖砂山地区风沙化过程中物种
多样性的变化 [ J] .中国沙漠 , 2006, 26(5):729-733.
[ 7]甘筱青,黄建新.为了鄱阳湖的明天———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
开发 [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4.
[ 8]王礼先.水土保持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9]任黎秀 ,和 艳 ,杨达源.鄱阳湖湖滨十万年来沙山的演化 [ J].
地理研究 , 2008, 27(1):128-134.
[ 10]邹学勇.中国亚热带湿润地区风沙地貌的研究———以江西省新
建县厚田为例 [ J] .中国沙漠 , 1990, 10(2):43-53.
[ 11]储茂东 ,周劲松.鄱阳湖滨砂山地区景观结构及土地荒漠化机
制初探 [ J] .干旱区地理 , 1998, 21(2):75-81.
[ 12]杨 洁 ,左长清.蔓荆在鄱阳湖风沙区的适应性及防风作用研
究 [ J].水土保持研究 , 2004, 11(1):47-49.
[ 13]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 [ J].中国水土
保持 , 2003(10):4-5, 39.
[ 14]王晓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4.
[ 15]南昌市林业局.南昌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R] .南昌:南
昌市林业局 , 2006.
[ 16]王小光 ,蒋薇薇.江西星子砂山自然环境现状及其生态恢复对
策[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35(25):8057-8058.
[ 17]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工作简报 [ R].北京:2007.
[ 18]国家林业局.全国治沙防沙总体规划(2005— 2010)[R].北京:
2005.
距瓣尾囊草 (Urophysarochkii)为毛茛科尾囊草属植物 ,
是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世界上的尾囊草仅有 2种 ,全部自
然分布在我国境内 ,而距瓣尾囊草仅在四川省江油市涪江上
游区段有少量分布 。因其花瓣有距的特征 ,对于揭示毛茛科
耧斗菜族这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同时
该植物富含芳香类油脂 ,花瓣和叶片颜色随时间不断变化 ,很
可能成为重要的香料植物和园林观赏植物 [ 1-3 ] 。 1925年 ,美
国植物采集家 Rock在涪江上游初次采集到距瓣尾囊草 ,从这
以后的 80年间 ,国内外学者再也没有采集到 。直至 2005年 ,
我国科研人员在江油市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
规划库区再次发现了距瓣尾囊草 。水库蓄水后 ,该草现有的
生存环境将被淹没而导致灭绝 [1 ] 。目前 ,国内外对此植物的
研究极少 。开展该植物的生存现状调查 ,探索可行的保护策
略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距瓣
尾囊草的生物学特征入手 ,对现存的距瓣尾囊草资源和生存
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探讨了保护该植物的可行途径 。
收稿日期:2009-04-28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编号:07ZB039)。
作者简介:杜保国(1978—),男 ,河北人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从事
植物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Tel:(0816)2201051;E-mail:
dubaoguo1978@yahoo.com.cn。
1 距瓣尾囊草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距瓣尾囊草为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约 1 cm,木质 。贮
藏根肉质 、嫩脆 ,成年植株根粗于茎 ,粗细不等 ,现发现的最粗
根直径达 3 cm。叶多数 ,单生复叶 ,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长
2.3 ~ 5.2cm,宽 2.6 ~ 7 cm。中小叶全裂片有长 0.3 ~
2.5cm的柄 ,宽菱形或扇状菱形 ,宽 1.8 ~ 3.5 cm, 3深裂 。
深裂片常具 3圆齿 ,两面均疏被白色短柔毛 ,侧小叶全裂片无
柄或具 1 ~ 2 mm的短柄 ,斜扇形 ,不等 2深裂 。叶柄长 10.3
~ 24 cm,被白色短柔毛 。花葶长 7 ~ 12 cm,单花 ,苞片 1 ~ 2 ,
线形或披针状线形 ,长 3 ~ 6 mm,宽约 1 mm。花梗长 4.5 ~
10 cm。萼片天蓝色 , 倒卵形至宽椭圆形 ,长约 2 cm,宽 7 ~
8 mm,顶端钝 。花瓣船形 ,长约 6 mm,顶端钝 ,距长约 2mm。
雄蕊长 8 ~ 10mm,花药长约 1 mm,黄色 ,退化雄蕊披针形 ,白
色膜质 ,与花瓣近等长 。心皮 5,长约 1cm。聚合果多为 5蓇
葖小果 ,稀为 4或 3 ,蓇葖长约 4 mm,密生横脉 ,疏被短柔毛 ,
宿存花柱丝形 ,长达 8mm。种子椭圆形 ,长约 1.5 mm,暗褐
色 ,密生小疣状突起 。花期较长 ,主要受环境和温度影响 ,一
般为 12月至次年 4月 ,有时 5月还有部分开花 。
1.2 生殖特征
距瓣尾囊草为夏枯型植物 ,春季植株长势较旺 ,叶正面嫩
绿 ,背面紫绿色 。 3月下旬多数花调谢 ,每株 3 ~ 5聚合蓇葖
—324—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 1期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0.01.005
果 , 4— 5月果实成熟 。每蓇葖果种子数 1 ~ 8粒不等 ,多数为
5、6粒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 ,果柄自然向岩石缝隙中弯曲生
长 ,种子成熟后蓇葖果沿腹缝线开裂 ,种子散落在岩石缝隙土
壤中完成自然播种 。 8月底 9月初抽发新叶恢复生长 ,逐渐
进入旺盛生长期 ,此时 ,自然散播的种子也相继发芽长成幼
苗 。在调查中还发现 ,主根有分蘖现象 ,为 1 ~ 3不等 ,切下分
蘖可培育成完整单株 。
2 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及濒危原因分析
2.1 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
2.1.1 地理分布 该草现仅分布于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
区境内(31.987 79°N, 104.781 54°E),距北城乡约 3km,海拔
573m。该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岷山山系北段龙门山东
南侧 ,北面以平武 、北川县的行政区划为界;南与江油市的武
都 、大康接壤;东与新春乡 、永胜镇相邻;西与重华 、文胜乡集
体林毗连 ,分布于 5个乡镇辖区内 。保护区南北宽 10.0 km,
东西长 29.3 km,总面积 29 253 hm2 ,地处我国东西和南北生
物区系的交汇地带 ,属于岷山北段中间地带 [ 2] 。
2.1.2 生境特征 距瓣尾囊草对生境要求较高 ,喜阴 ,耐旱 ,
忌高温 。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暖春早 ,夏长秋短 ,雨
热同季 。生长区域年均温度 16 ℃, 最冷月 1月均温为
4.9℃,最热月 7月均温为 25.7℃,平均气温年较差20.5 ℃,
无霜期 271d,日照 1 346h,年平均降水量 1 143.2mm。现存
的距瓣尾囊草生境总面积约为 500 m2 ,植株多生长于陡峭的
崖壁上 ,扎根于半风化的石灰岩裂隙内 ,土壤含水量少 , pH值
5.5左右 。
2.1.3 现存资源数量 根据笔者调查和保护区巡护监测数
据 [ 2 ] ,现存的距瓣尾囊草约为 400株 ,且在逐渐减少 ,同时面
临着生境即将被淹没的威胁。
2.2 濒危原因分析
2.2.1 特殊的生物学习性及生态环境不利于大量繁殖 距
瓣尾囊草对环境要求较高 ,尤其是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 。喜
阴 ,耐旱 ,多生长于陡峭崖壁上半风化的石灰岩裂隙内 ,半风
化的石灰岩裂隙内泥土较少 ,保水性较差 ,土壤比较干燥 。贮
藏根被覆少量泥土 ,大部分裸露在外 。果实成熟时 ,果柄自然
向岩石缝隙中弯曲生长 ,种子成熟后蓇葖果心皮开裂 ,种子散
落在缝隙土壤中完成自然播种 。散落在石缝贫瘠土壤中的种
子如果不能及时吸收足够水分就不能萌发 ,导致繁殖失败 。
刘友权等研究认为 ,距瓣尾囊草种子的萌发率不高 ,幼苗存活
率很低 [ 1 ] 。这些特征很可能是造成距瓣尾囊草不能大量繁
殖 ,从而逐渐濒危的主要原因 。
2.2.2 人类活动对其生境的影响 现存的距瓣尾囊草主要
生境距离乡村主要道路约 5 m, 距离涪江上游河流不足
100m,周边常有行人 、车辆经过 ,且受放牧 、挖药 、砍柴等人类
活动影响 ,加之该植物花色鲜艳 ,叶色随季节变化 ,易引起路
人注意而被采摘 。据笔者连续 2年调查 , 2007年道路两侧平
坦处仍有少量植株分布 , 2009年未在此处再发现该植物 。另
外 ,修筑道路时 ,由于当地居民缺乏对该物种的认识 ,也可能
造成大量距瓣尾囊草死亡。
3 距瓣尾囊草的保护措施探讨
我国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主要有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2种方式 [ 4] 。距瓣尾囊草面临的生存问题 ,实际上是水利工
程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武都水库建成蓄
水后将淹没其现有的生存环境 ,所以就地保护无法实施 ,应考
虑以下几个途径:
3.1 加强该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为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目前为止 ,关于该植物的研究报道极少 ,尤其是关于其濒
危机制 、生殖生态学 、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
白 ,所以 ,开展保护工作难度较大 。现有资料的某些结论也有
待进一步验证 ,如有文献指出该植物喜阴湿 [ 1] ,但笔者在引
种移栽试验中发现 ,湿度过大反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这一结论
也可从该植物野外适生的干燥岩缝环境中得到验证 。
3.2 实行引种栽培 ,进行迁地保护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人工引种栽培 ,进行迁地保护是解决目前距瓣尾囊草濒
危问题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径 ,田英等在对宁夏六盘山濒危植
物桃儿七的保护中也曾提出该措施 [ 5] 。目前 ,笔者正在进行
此项研究工作 ,移栽成活率已达 80%,移栽植株可正常生长 、
开花 、结实 ,但鉴于该物种数量有限 ,开展大规模的引种移栽
试验仍需慎重 。
3.3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 ,实现个体增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多种植物的快速繁殖 、种质资源
保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 ] 。探索适合于距瓣尾囊草离体
快速繁殖的技术 ,建立起一套高效 、快速 、稳定的离体快速繁
殖体系 ,不仅可以解决该植物的大量繁殖问题 ,而且可为长期
保存该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3.4 采集种子进行人工播种 ,并建立种子库 ,实现该种质资
源的长期保存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 ,可以保存较长
时间且仍具有发芽能力 。采集距瓣尾囊草成熟种子 ,在适宜
的条件下进行保存 ,需要时再进行播种 ,不仅可以繁殖植株 ,
而且可以实现该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 。
参考文献:
[ 1]刘友权 ,刘 刚 ,赵 勋 ,等.距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栽
培试验 [ J] .四川林业科技 , 2007, 28(2):47-48.
[ 2]苏泽源 ,许会林 ,王 勇.观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环境及野
生动植物巡护监测报告 [ R] .四川绵阳:江油市林业局 , 2008.
[ 3]彭 勇 ,陈四保 ,陈士林 ,等.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31(13):1124-1128.
[ 4]吴小巧 ,黄宝龙 ,丁雨龙.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现状与进
展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8(2):72-76.
[ 5]田 英 ,郭 帅 ,彭 励 ,等.宁夏六盘山濒危植物桃儿七的生存
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 J] .农业科学研究 , 2006, 27(2):82-85.
[ 6]莫竹承 ,范航清 ,李蕾鲜 ,等.濒危植物膝柄木生存现状及其恢复
对策[ J] .广西科学院学报 , 2008, 24(2):134-137.
—325—杜保国等: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