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日本栗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引种推广



全 文 :日本栗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引种推广
王云尊
(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
摘 要 日照市林业部门于 1987 年和 1997年两度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 30多个日本栗品种 , 经试验 、示范与大面
积开发推广 ,确认十几个品种综合性状俱佳 , 并探索出了不同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 5 个优良品种 , 为各地引种试
验 、示范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日本栗;优良品种;引种开发
1 日照市自然环境与引种开发日本栗基本情况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 ,属北暖温带湿润季风区
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湿润 ,雨热同季 ,光热充
足。年均气温 12.7℃,极端最高气温 38℃,最低气温
-14.5℃,无霜期 220 d。年均降水量 907 mm。地貌
以低山丘陵为主 ,棕壤土 ,微酸性 ,为板栗适生区。
日照市林业部门于 1987年 3月第 1次有组织地
从日本引进了 13个早 、中 、晚熟日本栗品种试栽 ,观
察其综合适应性 。通过 10 a 试验 ,确认日本栗完全
能适应本市的土壤与气候条件 ,综合性状良好 。遂于
1997年 3月在中外合作项目的推动下 ,第 2次从韩国
大批量引进了 20多个品种 。经连续 7 a 不间断地发
展 ,目前日照市日本栗生产基地面积已达2 000 hm2 ,
有700 hm2 进入了初盛果期 ,100 hm2 进入了盛果期。
丹泽 、筑波 、金华等品种丰产示范园 , 667 m2产量 3 a
生达到 180 ~ 270 kg ,5 a生达到 360 ~ 450 kg 。2002年
全市总产量约 300 t ,混级栗实售价 10 元/kg 左右。
16 a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 ,日本栗不仅单位面积产
量显著高于中国板栗 ,而且十分畅销 ,售价是中国板
栗的 2 ~ 3倍。引进的日本栗品种中有十几个早 、中 、
晚熟品种综合性状优良 ,适宜大面积开发。
2 不同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 5个品种主要性状
2.1 丹 泽
又名栗农林 1号 , 是日本农林省农业技术研究
所园艺部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 ,亲本为乙宗和大正早
生 ,1959年命名公布。在日照市 8月下旬进入成熟
期 ,是日本栗最早熟的代表性优良品种。因最早上
市 ,故售价高于中熟品种。该品种树姿较开张 ,树势
较强 ,叶片浓绿 ,叶脉凹陷 , 叶面不平整 。在土壤肥
沃条件下特别早期丰产 ,3 a生树平均株产 2 ~ 3 kg ,
约10%株产 5 kg 左右;5 a 生进入高产期 ,平均株产
10 kg左右 , “大小年”不明显 。同时该品种是其他品
种良好的授粉组合。刺苞丰圆 ,苞壳中厚 ,出实率
42%左右。大型果 ,平均单果重 20 ~ 23 g ,品质良好 ,
既可生食又可加工 。坚果为长三角形 ,果皮深褐色 ,
有光泽 。果肉淡黄色 ,粉质 ,甜度中等 。对栗疫病抗
性较强 。其缺点是少有裂果现象 ,盛果期结果过多的
枝条发育不良。应注意短截壮枝 ,以培养预备枝。
2.2 国 见
又名栗农林 5号 ,是日本农林省园艺实验场于
1965年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 ,亲本为丹泽和石槌 ,
1983年命名登记。在日照市 9 月上旬进入成熟期 ,
在丹泽之后 ,系中早熟代表性优良品种。该品种树姿
较开张 ,树势中等。幼树新梢生长旺盛 ,但随树龄增
长 ,树冠扩大较其他品种缓慢。成龄树树体偏小 ,适
于密植 。幼树生理落果少 ,丰产性类似丹泽。总苞扁
椭圆 ,苞壳稍厚 ,出实率 40%~ 42%。平均单粒重
23 ~ 25 g ,稍大于丹泽。坚果呈圆形或稍圆三角形 ,
丰满 ,果皮褐色 ,有光泽 ,是近年来日本市场上最受欢
迎的果形。果肉淡黄色 ,粉质 ,甜度中等 。双子果 、裂
果都很少。对栗瘿蜂抗性极强 ,也高抗栗疫病和桃蛀
螟 。但土壤肥力低下或管理粗放 ,易导致树势弱化 ,
坚果变小是其弱点。
2.3 筑 波
又名栗农林 3号 , 是日本农林省农业技术研究
所园艺部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 ,亲本为岸根和芳养
玉 ,1959年命名登记。在日照市 9月 中旬成熟 ,紧随
国见之后 ,是著名的中熟代表性品种 。该品种树姿较
直立 ,树势较强 。新梢较细长 ,叶片较薄 ,黄绿色 ,且
呈披针形。树冠外观给人一瘦弱感 ,似受旱状 。但树
体较矮化 ,是日本国内矮化密植的首选品种。该品种
特别早实丰产 ,在肥沃土壤条件下 , 3 a 生平均株产 3
kg左右 ,4 ~ 5 a 生株产 10 kg 左右 ,约 20%的树株产
20 kg 左右 ,无“大小年” ,是日本栗中高产稳产性最强
技术开发 
40  林业科技开发 2003 年第 17 卷第5 期
的品种之一。刺苞扁圆 ,苞壳较薄 ,出实率 45%以
上。平均单粒重23 ~ 25 g 。坚果呈短三角形 ,果顶稍
尖 ,果皮红褐色 ,有光泽 。果肉淡果色 ,粉质 ,甜度较
大 ,香气浓郁 ,双子果少 ,耐贮藏 ,宜加工 。该品种对
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也容易管理 ,因此成为日本 、韩国
的主栽品种。但在日本易受栗瘿蜂危害(在日照市未
得证实),对食叶害虫抗性较弱 。
2.4 银 寄
原产于日本大阪丰能郡 ,系偶发实生 ,来历不明 ,
是日本和韩国有名的中晚熟代表性品种 。在日照市
9月下旬成熟 ,比筑波迟 1周左右 。该品种树姿为圆
满状 ,较筑波开张 ,树势强健 ,树冠高大 。较耐瘠薄 ,
适宜中等肥力的土壤 。新梢粗壮 ,分枝力强。叶片窄
长 ,浓绿 ,叶面不太平整。枝条节间短 ,生长量却较
大 ,因而树体明显乔化 ,同样条件下的同龄树 ,比筑波
高出 1/3。发芽早 ,落叶晚。总苞扁椭圆 ,苞壳较薄 ,
出实率43%~ 45%。平均单粒重25 g左右 ,稍大于筑
波。坚果呈扁圆形 ,果皮深褐色 , 光泽度好 ,外观漂
亮。坚果内侧面稍弯曲 ,排列规整 。果肉淡黄色 ,粉
质 ,甜度大 ,香气浓 ,品质优良 。双子果和裂果现象都
很少 。经济寿命长 ,成龄树丰产稳产。该品种几乎是
各个品种的良好授粉树。抗栗瘿蜂能力强 ,故在日本
和韩国广泛种植。但该品种分枝量大 ,消耗水分 、养
分多;枝叶密集 ,透光差;幼龄树生理落果多 ,尤其是
弱果枝落果严重;对栗疫病抗性稍差;因发芽早易受
晚霜危害;坚果不耐贮藏 ,进入 12月份就会发芽 。
2.5 晚 赤
为日本茨城县栽培的古老品种 ,来历不明 。在日
照市 10月上旬进入成熟期 ,比银寄迟 7 ~ 10 d。属日
照市有上佳表现的晚熟代表性优良品种 。该品种在
日照市山丘地带综合优良性状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在
树势强健 ,树姿较直立 ,树冠高大 ,抗风能力强 ,也抗
栗疫病 、栗瘿蜂 、桃蛀螟和红蜘蛛等病虫害。叶片特
长 ,浓绿 ,平滑 ,有光泽。抗干旱 ,耐瘠薄 ,无论树势强
旺或偏弱 ,均能丰产 、优质。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的
能力强 ,少者 2 ~ 3条 ,多者 5 ~ 6条 。生理落果少 ,即
使在长达 1 m 左右的强旺果枝或 20 ~ 30 cm 长的较
弱果枝 ,在不人工疏果的情况下 ,都很少落果 ,丰产状
异常醒目 。刺苞丰圆 , 苞壳较薄 , 出实率 43% ~
45%。特大型果 ,整齐度高 ,平均单果重 30 ~ 35 g(石
槌23 g ,岸根 30 g),有的多达 50 g 左右 ,无二级果。
坚果扁圆形 ,底座特大 ,果皮深褐色 ,有光泽。果肉淡
黄色 ,肉质粉质 ,无裂果现象 ,耐贮藏。该品种对土壤
条件的适应性以及抗逆性 、丰产稳产性 、单果重 、内质
与外观等 ,均显著优于在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晚熟品种
石槌和岸根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不适于密植 ,
故幼龄期单位面积产量略低。
3 引种推广日本栗品种的建议
3.1 关于品种比例
据 1993年《果实日本》资料 ,日本国内丹泽 、国
见 、筑波 、银寄的栽培面积依次占总面积的 15.5%、
3.8%、33.9%、12.7%, 4个品种合占 65.9%;晚熟品
种石槌与岸根合占9.3%。仅6个品种即占总面积的
75.2%,明显可见这几个品种的主栽地位 。鉴于日本
栗早已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悠久的传统市场 ,笔者
建议各地开发日本栗时应重视参考以上品种比例 ,使
早熟 、中早熟品种合占 20%左右 ,中熟 、中晚熟品种
合占 60%左右;晚熟品种占 20%左右 ,但应以晚赤为
主 。在一个地域选择品种组合时 ,小面积示范掌握 3
~ 5个品种为宜 ,而大面积推广则应掌握既丰富多
彩 、适应消费市场的不同需求 、收获季节基本不断线 ,
又不杂乱无章 、良莠不齐的原则 。
3.2 引种推广注意事项
根据日本栗大多数品种的综合适应性与抗逆性
不如中国板栗好的特点 ,各地引种开发时应注意:是
否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参考中国板栗);是否幼树早实
丰产 、成龄树高产稳产;是否属大型果品种(日本栗价
格与坚果大小成正比 ,且差价显著);是否对多发性病
虫害抵抗力强;是否适宜生食 、加工或二者兼用;是否
适合当地劳动力结构状况;是否有就近加工条件或自
营加工销售;是否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等。在立地条件
上 ,应选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 ,并有良好的排灌条件 。
在管理方面 ,既要学习日本的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 ,
又要吸纳融合中国板栗管理技术的特长 ,尽快实现科
学化 、规范化 、标准化 、制度化 、现代化管理。只有这
样 ,才能充分发挥日本栗特有的优良性状并克服其弱
点 ,生产出大型优质高档果品 ,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
需要 ,从而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竹田功.日本栗栽培 、加工与销售方法[M]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发
行社 ,1999
2 [日]大崎伸一.杨有龙译.日本栗的主要品种构成[ J] .中国果
树 , 1993(4):48
(通讯地址: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兴海路 30号)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 17 卷第 5 期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