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4-06-24
作者简介:朱顺英 ,女(1975-),在读博士 ,从事药用植物研究
*通讯作者:E-mai l:zouguolin@whu.edu.cn
长瓣马铃苣苔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朱顺英1 ,侯 洁1 ,郑秀珍2 ,于怀东1 ,邹国林1*
(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园林科 ,武汉 430072)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长瓣马铃苣苔的挥发油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
鉴定 ,共鉴定出 32种化合物 , 占挥发油总量的 80.81%, 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5.49%)、11 , 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23.
06%)和 1-烯-3-辛醇(5.58%)。
关键词:长瓣马铃苣苔;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04)04-0008-02
苦苣苔科是玄参目中重要的种群 。我国有 56
属 416种 ,其中药用植物约有 100多种 ,相当一部分
为濒危植物 。长瓣马铃苣苔 Oreocharis acericula
(S.Moore)Clarke ,又名岩白菜 ,是该科马铃苣苔属
的植物 ,是一种民间草药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的功效 ,常用于治跌打损伤 、痈疽疮疖 、肿痛 、各种出
血[ 1] 。迄今为止 ,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尚未
见报道 。本文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 ,
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挥发
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为该草药的进一
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美国 ThermoFinngon Trace GC + Trace Msplus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长瓣马铃苣苔采于湖北九宫山 ,经武汉大学生科院潘
明清高工鉴定。
1.2 挥发油的提取和成分分析
新鲜的长瓣马铃苣苔茎叶晾干后粉碎 ,用水蒸
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2] 。挥发油用无水 Na2SO4 干
燥后保存于-10℃备用。
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所用
色谱柱分别为DB-1(30 m ×0.25 mm ×0.25μm)
和 HP-INNOWAX (30 m ×0.25 mm ×0.25μm)。
柱温从 50 ℃起以 3 ℃/min升温至 250 ℃后保持 10
min;汽化室温度为220℃;进样量 1μL ,分流比 40∶1。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 EI源 ,温度为 200 ℃;溶剂延迟
2 min , 质量数范围为 50 ~ 500 amu。挥发油成份相
对含量的确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
表 长瓣马铃苣苔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成分 t/min 相对体积分数/ %
2-乙基-4-丁醇 4.67 0.09
3-烯-1-己醇 4.87 0.23
己醛 5.24 0.29
苯甲醛 7.37 0.17
1-辛烯-3-酮 8.44 0.07
1-烯-3-辛醇 8.75 5.58
己酸 8.99 0.24
3-辛醇 9.38 0.34
苯乙醛 10.26 0.49
苯乙醇 13.41 0.13
芳樟醇 13.56 0.07
2-乙基-己酸 14.77 0.07
反式-2-烯壬酮 15.70 0.06
壬醇 16.73 0.07
辛酸 17.04 0.27
Α-松油醇 17.21 0.43
2-乙酸苯乙酯 19.63 0.13
1 , 6-二烯-3-辛醇 20.18 0.06
壬酸 21.29 0.49
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 22.03 0.15
癸酸 25.36 0.22
丁香烯 26.87 0.19
十一烷酸 29.32 0.25
葵醇 29.61 0.11
正十二烷酸 33.24 0.94
吉马酮 37.24 0.17
十四烷酸 40.43 1.36
棕榈酸 47.40 35.49
2-己基-1-癸醇 49.29 0.94
香茅醇 51.68 0.49
11 , 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 52.22 23.06
油酸 52.47 8.16
总量 80.81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4 , 26(4):8~ 9
Amino Acids &Biot ic Resources
DOI :10.14188/j .ajsh.2004.04.003
2 结果与讨论
提取浅黄色挥发油 , 得油率 1μl/mg 样品 。把
所得的 MS 谱图与 NIST 98 Libraries数据库和文
献数据谱库[ 3]中标准谱图对照 ,同时与文献[ 4]比较
所得化合物在非极性柱上的 R.I.值 ,确认了挥发油
中的部分化学成分。鉴定出 32 种化合物(见表),
占挥发油总体积分数的 80.81%,主要是链状脂肪
族化合物(烷烃 ,醇 ,醛 、酮 、羟酸及酯),其中棕榈酸
占 35.49%, 11 ,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占 23.06%,
1-烯-3-辛醇占 5.58%。萜类化合物在挥发油
中的相对体积分数为 1.22%,苯环类芳香化合物相
对含量为 0.94 %。长链的脂肪醇(C6 ~ C10)能很
好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而且其抗菌活性是
随其分子量增加而增强的[ 5] 。高级脂肪酸及其衍生
物具有润肠 ,致泻作用。萜类化合物是某些中药的
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如抗菌抗肿瘤活
性等。芳樟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 能抑制 17 种细
菌和 10种真菌的生长[ 6] 。吉马酮具有止咳 ,平喘的
功能[ 7]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与长瓣马铃苣苔的清
热解毒 ,止咳 ,祛痰等功效相一致。
参考文献:
[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M] .人民
卫生出版社.1978 , 5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一部[ 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 附录 6。
[ 3] Adams RP.Identification of essential oils components by
gas chromatag raphy / quadrupole mass spectroscopy[ M] .
Allured Publishing Co rporation , Illinois , USA , 2001.
[ 4] Davies NW.Gas chromatog raphic retention indices of
monoterpenes and sesquiterpenes on methy silicone and
carbouwax 20M phases[ J] .Journal of Chromato graphy.
1990 , 503 , 1 ~ 24.
[ 5] Morton HE.Alcohols.In:Block SS(Ed.), Disinfec-
tio n ,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M] .Lea and Febiger ,
Philadelphia , PP.1983 , 225 ~ 239.
[ 6] Pattnaik S , Subramanyam VR , Bapaji M , Kole C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aromactic con-
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J] .Microbio s.1997 , 89 , 39 ~
46.
[ 7] 肖崇厚 , 陆蕴茹.中药化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 , 449 ~ 450。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 of Oreocharis acericula
ZHU Shun-ying1 ,HOU Jie1 , ZHEN Xiu-zhen2 ,YU Huai-dong1 , ZOU Guo-lin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 China;
2.Park Depart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 China)
Abstract:The essential oil of Oreocharis acericula wa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 ion w ith about 0.1%
(v/w)yield and characterized by GC-MS.The main compounds of the oil were long chain fat ty acids:n-
hexadecanoic acid(35.49%),11 ,14-eicosadienoic acid , methyl ester(23.06%).The minor component was 1
-octen-3-ol(5.58%).
Key words:Oreocharis acericula;essential oil;GC-MS
·9·朱顺英等:长瓣马铃苣苔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