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楸叶泡桐嫁接无性系苗期生长优良品种选择



全 文 :书第 43 卷 第 10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43 No. 10
2015 年 10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Oct. 2015
1)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106)。
第一作者简介:乔杰,男,1966 年 7 月生,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
开发中心,副研究员。E - mail:qiaoj3715@ 163. com。
通信作者:王保平,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E
- mail:bpingwang@ 163. com。
收稿日期:2015 年 5 月 12。
责任编辑:张 玉。
楸叶泡桐嫁接无性系苗期生长优良品种选择1)
乔杰 王炜炜 王保平 崔令军 周海江 伊焕 杨代贵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郑州,450003)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 (湖北省荆门市林业局)
摘 要 2014 年,在河南省原阳县黄河滩沙地,对 13 个楸叶泡桐无性系和对照(CK)无性系嫁接苗的高、径
生长状况进行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参试无性系嫁接苗的基部断面积(S0)和高(H)生长过程均可用
Richards方程准确描述。其生长曲线的渐近值、反映生长函数类型的、调节生长时间 3 个拟合参数和求解出的生
长时间参数、生长速度参数、生长量参数,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②综合不同无性系间 S0 和
H二指标各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结果,CHB03 楸系的各参数除了 H生长速度参数显著低于 CK 外,其生长量参数和
S0 生长速度参数均与 CK无显著差异,而其生长时间参数显著优于 CK(S0 的速生期和生长期,分别长 12 d和 24 d;
H生长的速生期和生长期,分别长 14 d和 29 d) ;CHB02 和 CSD03 楸系具有 S0 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较高的特点。③
选择 17 个生长和质量参数对参试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将 13 个楸系分为 4 类。其中第 1 类的 CHB03 楸系,S0 和
H生长量分别达 17. 19 cm2、420. 58 cm,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长、S0 生长速度高、生长量大、高径比和削度适中的特
点,为速生类楸系,可作为苗期优良无性系;第 2 类的 CHB02、CSD03 和 CSD06 三个楸系,S0 和 H 生长量分别达
13. 97 cm2、348. 10 cm,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较长、S0 生长速度和生长量较大、高径比低的特点,为较速生类,可作
为备选的苗期优良无性系。
关键词 楸叶泡桐;无性系;嫁接育苗
分类号 S723. 2;S792. 43
Selection on Grafted Seedlings of Paulownia catalpifolia Clones / /Qiao Jie,Wang Weiwei,Wang Baoping,Cui
Lingjun,Zhou Haijiang(China Paulownia Research Center,Zhengzhou 450003,P. R. China) ;Yi Huan(Liangyuan Dis-
trict Bureau of Forestry,Shangqiu City) ;Yang Daigui(Jingmeng City Bureau of Forestry)/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5,43(10) :35 - 41.
In order to select superior Paulownia catalpifolia clones with good growth condition during seedling stage,we continu-
ously studied the height of seedlings,diameter of growth on 13 P. catalpifolia and their contrast clones at Yellow River bed
sandy land in Yuanya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in 2014. The base cross section area (S0)and height growth process
(H)of all test grafted clones can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with Richards Equation. There are three fitting parameters,with
solved growth time parameters,growth rate parameters,increment parameters with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
el,respectively,among their clone difference. By synthesize difference analysis,all parameters on S0 and H from different
clones,and all parameters of CHB03 except that H growth rate paramet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K,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its increment and S0,and its growth time parameter was superior to CK (The fast-growing time and
growing time of S0 were 12 and 24 days,and the fast-growing time and growing time of H were 14 and 29 days longer than
those of CK,respectively) ,CHB02 and CSD03 had higher S0 increment and growth rate characteristic than others. We se-
lected 17 growth and quality parameters to hierarchical cluster on all testing clones,and classified 13 P. catalpifolia clones
into 4 classes. CHB03 was the first class with S0 of 17. 19 cm
2,H of 420. 58 cm,most suitable height-diameter ratio and
moderate taperingness,belonging to fast-growing P. catalpifolia clone,and can be superior clone for seedling stage. The
second class included CHB02,CSD03 and CSD06 3 P. catalpifolia clones,with S0 of 13. 97 cm
2,H of 348. 10 cm,longer
fast-growing and growing time,higher growth rate,and low height-diameter ratio,belonging to faster growing class,and
can be alternative superior seedling clones.
Keywords Paulownia catalpifolia;Clone;Grafted seedling
楸叶泡桐是典型的北方泡桐种,分布于山东、河
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具有冠型紧凑、冠幅窄、自
然接干能力强、材色好、密度高、花纹美观等优良特
性,为泡桐属 11种中材质最佳者[1 - 6];但由于其生长
速度较北方主栽的兰考泡桐和诸多杂交无性系相对
缓慢。在单纯追求速生的培育目标下,其系统研究一
直未能开展,栽培利用严重萎缩,且由于其花药败
育[1 - 2],接受周围栽培毛泡桐花粉所获得的种质皆为
种间杂交,不能保持其原有典型特征,资源濒临丧失。
随着泡桐装饰和高档家具新产品的开发,对泡桐木材
材质要求的提高,对楸叶泡桐优良特性的研究和利用
日益迫切,亟需选育出生长表现良好、抗性强的优良
无性系和研究制定出高效培育的技术措施。
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分析和选择,是选育泡桐
优良无性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制定苗期管理措
施的重要依据。针对常规的泡桐埋根育苗方法,采
用不同生长方程对不同无性系高、径生长动态进行
模拟、差异性分析和选择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7 - 9],
但针对楸叶泡桐无性系及嫁接育苗方法的研究不
多,在指标选择和统计分析上也尚需商榷。本文对
DOI:10.13759/j.cnki.dlxb.20150717.020
不同楸叶泡桐无性系嫁接育苗的基部断面积和高生
长指标的生长动态,采用 Richards方程进行模拟,对
其生长时间、生长速度、生长量等参数进行差异性分
析,继而选择相关生长和质量指标对参试无性系予
以聚类分析,以期选择出苗期生长和质量良好的优
良无性系。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原阳县蒋庄乡靳屋村西北,
地理位置为东经 113°34 ~ 113°52,北纬 34°53 ~
35°05,地处黄河故道,有部分沙丘,属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4. 4 ℃,1 月份平均气
温 - 0. 6 ℃,7 月份平均气温 27. 0 ℃,极端最高气温
44. 4 ℃,极端最低气温 - 13. 9 ℃;年降水量 582. 9
mm,其中 60% 集中在 6—8 月份,年蒸发量 2 034
mm;年平均日照时间 2 324. 5 h;无霜期 224 d。土壤
为黄河冲积风沙土,土层深厚,以粉沙粒为主。在 0
~60 cm土层,0. 01 ~0. 25 mm粒径平均占 89. 8%,<
0. 001 mm粘粒仅占 7. 3%,透气性强,保水保肥能力
极差;土壤密度 1. 49 g /cm3,pH值 7. 9 ~ 8. 6。0 ~ 6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
4. 314 g /kg、0. 145 g /kg、3. 506 mg /kg,养分含量较
低。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 13 个楸叶泡桐优树,其中 3 个来
自湖北省赤壁市泡桐基因库保存的 3 个优树无性
系,编号为 CHB01、CHB02、CHB03;10 个来自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3 月在山东省系统开展楸叶泡桐
资源调查选择的优树,编号为 CSD01、CSD03、
CSD04、CSD05、CSD06、CSD07、CSD08、CSD09、
CSD11、CSD13;以兰考泡桐 C125 无性系为对照
(CK)。优树选择的标准:冠型紧凑、冠幅窄、细枝
型、分枝角度 < 70°、自然接干能力强、树龄 6 a 以
上、无丛枝病。在 2014 年 2 月下旬,分别采集其 1
年生枝条,采用保湿、沙藏等措施保存备用。2014
年 3 月 8 日,在现有育苗圃地,选择统一品种
“9501”无性系留床苗为砧木材料,就地枝接。砧木
苗株行距为 0. 8 m ×1. 0 m,基径为 3 ~ 5 cm,砧木高
度为 1 ~ 2 cm。按 3 个区组、6 株小区的随机区组试
验设计。接穗统一选自穗条中部木质化程度较高部
位,保留 1 对有效芽,劈接后包套透明塑料袋保温、
保湿、防损伤。每日观测发芽情况,及时破膜,待芽
长 20 ~ 30 cm时选健壮芽定芽;根据劈接口愈合情
况及时解缚,并封土覆盖砧木 3 ~ 5 cm。根据土壤
墒情及时灌水,5 月中旬和 8 月中旬分 2 次施肥,每
株分别穴施尿素 100 g、(NH4)2HPO4 复合肥 150 g。
2. 2 研究方法
从 2014 年 3 月 8 日嫁接后开始,至当年 10 月
下旬泡桐生长期间,每隔 15 ~ 20 d 一次,共连续 12
次,分别对 13 个楸叶泡桐无性系(以下简称楸系)
和 CK的苗木高生长量(H)、地径生长量(D0、统一
距砧木平面 5 cm以避免基部膨大影响)进行测定,
最终测定时加测胸径(D1. 3) ,并计算基部断面积生
长(S0)、胸高断面积生长(S1. 3)、高径比(α = H /
D0)、苗干削度(β =(D0 - D1. 3)/1. 3)。
选用方程(1)分别对 13 个楸系和 CK各单株苗
木的 D0、S0、H的年生长动态进行模拟
[10],采用方程
(2)~(11)分别计算其生长节律的速生点(t0)、最
大连日生长量(Hmax)、速生期开始时间(t1)和结束
时间(t2)、速生期(t)、速生期开始时的生长量
(H1)、速生期结束时的生长量(H2)、速生期生长量
(Ht)、生长后期生长量(Hf)、速生期平均连日生长
量(Htm)、生长期(T)及其平均连日生长量(HTm)等
生长参数[11,12]。
Y = A(1 - e - kt)1 /(1 - m); (1)
t0 ={ln[1 /(1 - m) ]}/k ; (2)
Hmax = Akm
m/(1 - m); (3)
t1,2 =(lnZ1,2)/k ; (4)
t = t2 - t1; (5)
H1,2 = A(1 - 1 /Z1,2)
1 /(1 - m); (6)
Ht = H2 - H1; (7)
Hf = A - H2; (8)
Htm = Ht / t ; (9)
T =(2m + 2)/k ; (10)
HTm = Ak /(2m + 2)。 (11)
式(6)中的 Z1、Z2 按式(12)计算。
Z1,2 =(2 + m ± 4m + m槡 2)/2 /(1 - m)。 (12)
式中:Y分别代表 D0、S0、H三项生长指标。t分别为
从 2014 年 3 月 8 日嫁接开始算起的时间(按天计)。
A、k、m分别为待定参数,A 为各指标生长曲线的渐
近值,即各生长指标的最大值;m决定生长曲线拐点
的位置,反映生长函数的类型;k 起着调节生长时间
的作用,此值越大其生长时间越短,与 A、m 一起反
映生长速度,并起更重要作用。方程(2)~(11)各
生长参数,分别由方程(1)求 1 ~ 3 次导数,并令其
为 0 求得。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 Duncan 多重比较
方法(又称 SSR 法、新复极差法) ,分析不同无性系
的 D0、S0、H三项指标各生长参数的差异性。
选择生长量、生长时间、生长速率等相关生长参
63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3 卷
数,采用适当系统聚类方法、数据标准化方法和距离
计算方法,对 13 个楸系和 CK 进行聚类,从中选择
出苗期生长表现综合良好的楸叶泡桐无性系。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 Excel - 2007 和 PASW
Statistics 18 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泡桐无性系苗木生长曲线的拟合
3. 1. 1 生长曲线的拟合
D0、S0、H分别为苗木基径生长、基部断面积生
长和高生长的三大指标,由于 S0 与 D0 相比更能准
确反映不同无性系生长参数的差异性,因此,仅对
S0 和 H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分析。
对 13 个楸系和 CK的 252 株苗木 S0 和 H 生长
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见表 1) :Richards 生长方程
拟合的复相关系数最小,分别为 0. 974 4、0. 990 8,均
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参试无性系苗期的 S0 和 H年
生长节律,均可用 Richards方程准确描述。
3. 1. 2 生长曲线的拟合参数
A值既是生长曲线的最大值,又是生长指标的
总生长量参数和苗木培育的主要目标。由表 1 可
见:不同无性系苗木 S0 和 H 的 A 值,分别变化在
8. 272 3 ~ 17. 192 8 cm2、292. 436 2 ~ 436. 350 2 cm;
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分别达 18 . 97% ~ 34.
07%、9. 32% ~ 19. 82%;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极
显著水平。与 CK 的 S0 的 A 值相比,CHB03 楸系高
6. 69%,CHB02、CSD03 二个楸系分别低 8. 79%、14.
78%,与 CK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其它楸系
较 CK低 16. 35% ~ 48. 67%,其间的差异均达显著
及以上水平。与 CK的 H的 A值相比,CHB03楸系低
3. 61%,其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它楸系低 15.
91% ~32. 98%,与 CK间的差异均达显著及以上水平。
m值的大小决定着曲线的形状和拐点的位置。
由表 1 可见:不同无性系 S0 和 H的 m值,分别变化
在 0. 890 4 ~ 0. 939 6 和 0. 938 2 ~ 0. 977 1;从各无性
系内的变异幅度看,仅分别为 2. 23% ~ 5. 21%和 0.
98% ~2. 78%,为相对稳定参数,但无性系间的差异
均达极显著水平。与 CK 的 S0 的 m 相比,CHB03
楸系低 4 . 02%,与 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 12
个楸系分别由低 2. 53%到高 1. 28%,与 CK 的差异
均未达显著水平。与 CK 的 H 的 m 相比,CSD06、
CHB02、CSD03、CSD07、CSD08、CHB03 六个楸系低
1. 54% ~3. 06%,分别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
它 7 个楸系,均与 CK差异不显著。
k值具有调节生长时间和生长速度的重要作
用。不同无性系 S0 和H的 k值,分别变化在0. 025 1 ~
0. 035 4 和 0. 032 3 ~ 0. 048 7;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
幅度,分别为 7. 34% ~ 23. 11%和 10. 90 ~ 29. 83%;
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 CK 的 S0 的
k相比,CHB03 楸系低 16. 05%,其间差异达显著水
平;CSD05、CSD09 分别高 17. 39%、18. 40%,与 CK
的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其它 10 个楸系,分别由
低 0. 67%到高 10. 03%,与 CK 的差异均未达显著
水平。与 CK 的 H 的 k 相比,CSD03、CSD07、CSD06、
CSD08、CHB02、CHB03 六个楸系低 15. 33% ~ 26.
09%,与 CK的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其它 7 个楸
系较 CK由低 12. 13%到高 11. 44%,与 CK的差异
分别未达显著水平。
综合不同无性系 S0 和 H的 A、k、m变化情况表
明:CHB03 楸系的 S0 和 H 均具有 A 值高、k 值和 m
值低的特点;CHB02、CSD03 二个楸系的 S0 具有 A
值较高、k和 m相对较低的特点。
表 1 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曲线拟合参数的差异性
无性系
S0
A / cm2 k m
H
A / cm k m
CHB01 (11. 950 3 ± 2. 975 1)deCDE (0. 031 7 ± 0. 005 3)abA (0. 923 7 ± 0. 034 7)abAB (330. 630 9 ± 57. 121 3)bcdBC (0. 039 6 ± 0. 005 4)bcdefBCDE (0. 961 9 ± 0. 013 3)bcdABCD
CHB02 (14. 697 9 ± 3. 602 7)bcABC (0. 029 7 ± 0. 004 7)bAB (0. 928 6 ± 0. 026 5)abA (341. 805 9 ± 42. 006 6)bcBC (0. 035 4 ± 0. 004 4)fgDE (0. 952 2 ± 0. 013 8)defBCDE
CHB03 (17. 192 8 ± 3. 759 1)aA (0. 025 1 ± 0. 005 8)cB (0. 890 4 ± 0. 046 4)cB (420. 583 7 ± 42. 303 0)aA (0. 032 3 ± 0. 004 3)gE (0. 938 2 ± 0. 019 1)fE
CSD01 (11. 424 9 ± 3. 892 7)deCDEF(0. 032 9 ± 0. 006 4)abA (0. 939 6 ± 0. 031 8)aA (342. 190 1 ± 54. 620 4)bcBC (0. 042 2 ± 0. 004 6)bcdABCD (0. 970 7 ± 0. 011 6)abAB
CSD03 (13. 733 3 ± 2. 815 9)bcdBCD (0. 029 7 ± 0. 005 7)bAB (0. 904 2 ± 0. 043 3)bcAB (366. 911 1 ± 47. 938 3)bB (0. 037 0 ± 0. 006 6)defgCDE (0. 951 8 ± 0. 019 9)defBCDE
CSD04 (10. 808 8 ± 2. 964 5)eDEF (0. 032 1 ± 0. 004 0)abA (0. 921 9 ± 0. 022 6)abAB (329. 334 1 ± 65. 278 4)bcdBC (0. 038 7 ± 0. 006 2)cdefBCDE (0. 953 9 ± 0. 017 4)cdeBCDE
CSD05 (9. 937 1 ± 2. 264 1)efEF (0. 035 1 ± 0. 006 5)aA (0. 932 2 ± 0. 034 4)abA (292. 436 2 ± 56. 163 8)dC (0. 041 2 ± 0. 006 1)bcdeBCD (0. 962 7 ± 0. 018 4)abcdABCD
CSD06 (13. 480 4 ± 2. 557 7)cdBCD (0. 031 2 ± 0. 006 1)abA (0. 923 4 ± 0. 027 2)abAB (335. 582 7 ± 31. 275 5)bcdBC (0. 036 6 ± 0. 004 0)defgCDE (0. 952 9 ± 0. 010 7)defBCDE
CSD07 (12. 090 9 ± 3. 346 2)deCDE (0. 031 5 ± 0. 005 2)abA (0. 923 7 ± 0. 028 1)abAB (324. 326 6 ± 60. 912 4)bcdBC (0. 037 0 ± 0. 007 8)defgCDE (0. 950 6 ± 0. 022 8)defCDE
CSD08 (10. 615 0 ± 2. 428 4)efDEF (0. 032 6 ± 0. 006 9)abA (0. 931 8 ± 0. 030 9)abA (292. 943 5 ± 50. 321 4)dC (0. 036 2 ± 0. 010 8)efgDE (0. 944 0 ± 0. 026 2)efDE
CSD09 (8. 272 3 ± 1. 703 0)fF (0. 035 4 ± 0. 002 6)aA (0. 935 0 ± 0. 020 8)aA (330. 018 7 ± 54. 151 3)bcdBC (0. 048 7 ± 0. 008 6)aA (0. 977 1 ± 0. 009 6)aA
CSD11 (12. 232 7 ± 2. 942 6)cdeCDE (0. 030 7 ± 0. 006 8)abAB(0. 920 7 ± 0. 030 5)abAB (316. 411 9 ± 47. 108 0)cdBC (0. 038 4 ± 0. 006 4)cdefBCDE (0. 954 4 ± 0. 018 1)cdeBCDE
CSD13 (11. 887 5 ± 2. 510 3)deCDE (0. 032 9 ± 0. 006 0)abA (0. 924 1 ± 0. 031 4)abAB (329. 996 1 ± 64. 376 1)bcdBC (0. 044 8 ± 0. 006 4)abAB (0. 971 3 ± 0. 010 9)abAB
CK (16. 115 2 ± 4. 647 8)abAB (0. 029 9 ± 0. 005 6)bAB (0. 927 7 ± 0. 026 9)abA (436. 350 2 ± 45. 564 7)aA (0. 043 7 ± 0. 008 8)abcABC (0. 967 8 ± 0. 020 6)abcABC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 ±标准差”。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 01)。
73第 10 期 乔杰,等:楸叶泡桐嫁接无性系苗期生长优良品种选择
3. 2 不同泡桐无性系苗木生长参数的差异性
3. 2. 1 生长时间参数的差异性
t1、t2、t0 是生长曲线的主要时间节点参数,其早
晚决定着 t 的长短;根据 t1、t2 将生长过程划分为 3
个阶段,t1 之前为生长初期,t1 和 t2 之间为生长速
期,t2 之后为生长后期。对参试无性系 S0 和 H二指
标的 t1、t2、t0 分析的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显著
性水平(p 值)在 5. 43 × 10 -11 ~ 0. 046 之间,除了 H
指标的 t1 为差异显著外,其它均为差异极显著。
表 2 不同无性系苗木 t1、t0 和 t2 的差异性
无性系
S0
t1 /d t0 /d t2 /d
H
t1 /d t0 /d t2 /d
CHB01 (54. 3 ± 6. 4)bcABCD (84. 3 ± 5. 9)cdefBCDE (114. 4 ± 9. 0)bcdBCD (60. 1 ± 2. 2)abcAB (84. 3 ± 3. 3)bcdefABCD (108. 6 ± 6. 1)bcdefBCD
CHB02 (58. 8 ± 4. 3)abABC (90. 8 ± 6. 3)abAB (122. 7 ± 11. 1)abAB (60. 5 ± 4. 0)abAB (87. 4 ± 4. 9)abAB (114. 3 ± 7. 0)abAB
CHB03 (54. 5 ± 6. 3)bcABCD (92. 4 ± 6. 5)aA (130. 3 ± 12. 9)aA (58. 6 ± 3. 6)bcAB (87. 9 ± 3. 5)aA (117. 3 ± 5. 9)aA
CSD01 (59. 7 ± 4. 2)aA (89. 0 ± 2. 9)abcABC (118. 4 ± 7. 9)bcBC (62. 4 ± 2. 5)aA (85. 1 ± 2. 5)abcdeABCD (107. 8 ± 4. 3)cdefBCDE
CSD03 (51. 3 ± 10. 1)cD (83. 0 ± 8. 3)defCDE (114. 7 ± 9. 0)bcdBCD (59. 0 ± 5. 5)bcAB (85. 1 ± 5. 6)abcdeABCD (111. 1 ± 8. 1)bcdeABC
CSD04 (51. 9 ± 5. 8)cCD (81. 1 ± 6. 3)defDE (110. 4 ± 8. 1)cdeCD (57. 1 ± 3. 0)cB (82. 0 ± 3. 9)efgCD (106. 9 ± 6. 9)defBCDE
CSD05 (52. 7 ± 6. 3)cBCD (80. 2 ± 7. 3)efDE (107. 6 ± 11. 1)deCD (58. 9 ± 4. 2)bcAB (82. 3 ± 4. 0)defgCD (105. 7 ± 6. 1)efgCDE
CSD06 (54. 5 ± 5. 2)bcABCD (85. 1 ± 5. 6)cdeABCDE (115. 8 ± 11. 6)bcdBCD (58. 6 ± 2. 3)bcAB (84. 5 ± 3. 9)abcdefABCD (110. 5 ± 6. 3)bcdeABCD
CSD07 (54. 0 ± 4. 9)bcABCD (84. 2 ± 5. 6)cdefBCDE (114. 3 ± 9. 1)bcdBCD (59. 1 ± 3. 7)bcAB (85. 5 ± 4. 1)abcdABC (111. 9 ± 8. 1)abcdABC
CSD08 (56. 7 ± 6. 0)abcABCD (86. 2 ± 5. 7)bcdABCDE (115. 7 ± 8. 9)bcdBCD (58. 5 ± 4. 4)bcAB (85. 9 ± 4. 3)abcABC (113. 3 ± 9. 1)abcABC
CSD09 (52. 2 ± 7. 6)cBCD (78. 7 ± 7. 4)fE (105. 2 ± 7. 6)eD (60. 9 ± 4. 8)abAB (80. 8 ± 4. 5)gD (100. 8 ± 5. 7)gE
CSD11 (55. 2 ± 6. 0)abcABCD (86. 4 ± 6. 9)bcdABCD (117. 6 ± 11. 0)bcBC (58. 1 ± 3. 9)bcB (83. 2 ± 3. 7)cdefgBCD (108. 3 ± 6. 1)cdefBCDE
CSD13 (52. 2 ± 5. 9)cBCD (81. 3 ± 7. 0)defDE (110. 3 ± 10. 9)cdeCD (59. 8 ± 3. 2)abcAB (81. 4 ± 4. 2)fgCD (103. 0 ± 6. 5)fgDE
CK (59. 0 ± 7. 9)abAB (91. 0 ± 11. 2)abAB (122. 9 ± 15. 8)abAB (60. 9 ± 4. 5)abAB (83. 3 ± 4. 1)cdefgBCD (105. 8 ± 7. 3)efgCDE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 ±标准差”。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 01)。
由表 2 中 S0 指标 t1、t2、t0 参数的差异性情况可
以看出:不同无性系的 t1 变化,在 4 月 27 日—5 月 6
日(嫁接后 51 ~ 60 d) ,前后相差 9 d;与 CK 的 t1 相
比(5 月 5 日) ,CSD01 延后 1 d,CHB02、CSD08、
CSD11、CSD06、CHB03、CHB01、CSD07 七个楸系提
早 0 ~ 5 d,均与 CK无显著差异;其它 5 个楸系提早
6 ~ 9 d,均与 CK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无性系的 t2
变化,在 6月 20 日—7 月 15 日,前后相差 25 d;与 CK
的 t2 相比(7 月 8 日),CHB03 楸系延后 7 d,CHB02、
CSD01、CSD11、CSD06、CSD08、CSD03、CHB01、CSD07 八
个无性系分别提早 0 ~9 d,与 CK无显著差异;其它 4
个无性系提前 13 ~18 d,与 CK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
同无性系的 t0 变化,在5月25日—6月7日,前后相差
13 d;与 CK的 t0 相比(6 月 6 日),CHB03 楸系延后 1
d,CHB02、CSD01、CSD11、CSD08四个楸系提早 0 ~5 d,
其间无显著差异;其它 8个楸系则提前 6 ~12 d,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由表2中H指标 t1、t2、t0 参数的差异性情况可以
看出:不同无性系的 t1 变化,在 5 月 3 日—5 月 8 日,
前后相差 5 d,分别较其 S0 的 t1 晚 2 ~9 d;与 CK的 t1
相比(5月 7日) ,除 CSD01 延后 1 d 外,其它 12 个楸
系均有所提早,但仅提早 1 ~ 4 d,且仅有 CSD04 楸系
提早显著。不同无性系的 t2 变化,在 6 月 16 日—7
月 2日,前后相差 16 d,分别较其 S0 的 t2 早 2 ~13 d;
与 CK的 t2 相比(6 月 21 日) ,CSD05、CSD13、CSD09
三个楸系提早 0 ~5 d外,其它 10个楸系均有所延后,
延后时间为 1 ~ 11 d,其中 CSD07、CSD08、CHB02、
CHB03四个楸系延后 6 ~ 11 d,与 CK 差异显著。不
同无性系的 t0 变化,在 5 月 27 日—6 月 3 日,前后相
差 7 d,分别较其 S0 的 t0 提早或延后,延后最多 2 d,
而提早最多 8 d;与 CK 的 t0 相比(5 月 29 日) ,
CHB03、CHB02二个楸系分别延后 4、5 d,与 CK差异
显著,而其它 11个楸系则与 CK无显著差异。
由于 t1、t2、t0 的上述差异性,致使不同无性系的
t产生相应的差异。对参试无性系 S0 和 H 二指标
的 t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显著性水平
(p值)分别达 8. 27 × 10 -7和 3. 82 × 10 -11,均达极显
著差异水平。由表 3 可见:不同无性系 S0 指标的 t
变化,在 53 ~ 76 d,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达 6.
79% ~ 20. 39%;与 CK 的 t 相比(64 d) ,除 CHB03
楸系延长12 d和CSD09楸系短11 d,与CK差异显著外,
其它11个楸系均与 CK无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 H指
标的 t变化,在40 ~59 d,分别较其 S0 指标的 t短 4 ~19
d,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达 10. 42% ~20. 92%;与 CK
的 t 相比(45 d),CSD06、CSD03、CSD07、CHB02、CSD08、
CHB03六个楸系长7 ~14 d,与CK差异显著;其它7个楸
系与 CK差异不显著。
由于无性系苗木 S0 和 H的 T与 t的比值,分别
平均为 2. 074 4、2. 075 5,仅受 m 取值范围(0. 796 3
~ 0. 997 3)的影响,分别变化在 2 . 073 4 ~ 2. 076 9
和 2 . 073 5 ~ 2. 077 9,变异系数仅分别为 0 .
038%和 0. 046%,因此,不同无性系的 T 变化趋势
83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3 卷
与其 t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对参试无性系 S0 和 H
二指标的 T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显著
性 p值分别达 7. 96 × 10 -7和 3. 81 × 10 -11,均达极显
著差异。由表 3 可见:不同无性系 S0 指标的 T 变
化,在 110 ~ 157 d,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达 6.
77% ~20. 39%;与 CK的 t 相比(133 d) ,除 CHB03
楸系延长 24 d和 CSD09 楸系短 23 d,与 CK 差异显
著外,其它 11 个楸系均与 CK 无显著差异。不同无
性系 H指标的 T变化,在 83 ~ 122 d,分别较其 S0 指
标的 t短 9 ~ 39 d,在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达 10.
40% ~ 20. 88%;与 CK 的 T 相比(93 d) ,CSD06、
CSD03、CSD07、CHB02、CSD08、CHB03 六个楸系长
15 ~ 29 d,与 CK 差异显著;其它 7 个楸系与 CK 差
异不显著。
综合无性系间 S0 和 H的 t1、t2、t0、t、T的差异性
可以看出:CHB03 楸系具有 t1 偏中、t2 和 t0 最晚、t
和 T最长的特点;CHB02 楸系具有 t1、t2、t0 均偏晚、t
和 T偏长的特点。
表 3 不同无性系苗木 t和 T的差异性
无性系
S0
t /d T /d
H
t /d T /d
CHB01 (60. 1 ± 10. 2)bcB (124. 6 ± 21. 1)bcB (48. 5 ± 6. 2)bcdeBCD (100. 7 ± 12. 9)bcdeBCD
CHB02 (63. 9 ± 11. 1)bB (132. 5 ± 23. 0)bB (53. 8 ± 5. 8)abAB (111. 7 ± 12. 1)abAB
CHB03 (75. 8 ± 15. 5)aA (157. 3 ± 32. 1)aA (58. 7 ± 6. 8)aA (121. 7 ± 14. 2)aA
CSD01 (58. 7 ± 11. 3)bcB (121. 7 ± 23. 3)bcB (45. 4 ± 5. 0)defCDE (94. 3 ± 10. 4)defCDE
CSD03 (63. 4 ± 9. 3)bB (131. 6 ± 19. 4)bB (52. 1 ± 8. 0)bcABC (108. 1 ± 16. 7)bcABC
CSD04 (58. 5 ± 6. 2)bcB (121. 4 ± 12. 9)bcB (49. 8 ± 7. 2)bcdBCD (103. 3 ± 14. 9)bcdBCD
CSD05 (54. 9 ± 10. 7)bcB (113. 9 ± 22. 1)bcB (46. 7 ± 6. 6)cdeBCDE (97. 0 ± 13. 7)cdeBCDE
CSD06 (61. 2 ± 10. 4)bcB (127. 0 ± 21. 6)bcB (52. 0 ± 5. 4)bcABC (107. 9 ± 11. 2)bcABC
CSD07 (60. 3 ± 9. 3)bcB (125. 1 ± 19. 3)bcB (52. 7 ± 9. 6)abcABC (109. 4 ± 19. 9)abcABC
CSD08 (59. 0 ± 9. 9)bcB (122. 3 ± 20. 6)bcB (54. 9 ± 11. 5)abAB (113. 8 ± 23. 8)abAB
CSD09 (52. 9 ± 3. 6)cB (109. 8 ± 7. 4)cB (40. 0 ± 5. 6)fE (83. 0 ± 11. 7)fE
CSD11 (62. 5 ± 11. 1)bB (129. 6 ± 22. 9)bB (50. 2 ± 7. 2)bcdBCD (104. 1 ± 15. 0)bcdBCD
CSD13 (58. 1 ± 10. 4)bcB (120. 5 ± 21. 5)bcB (43. 2 ± 5. 8)efDE (89. 6 ± 11. 9)efDE
CK (63. 9 ± 11. 2)bB (132. 6 ± 23. 3)bB (44. 9 ± 8. 8)defCDE (93. 3 ± 18. 3)defCDE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 ±标准差”。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 01)。
3. 2. 2 生长速度参数的差异性
Hmax、Htm、HTm为 3 个重要的生长速度参数。
由于参试无性系苗木 S0 与 H 的 Htm分别为其 Hmax
的 85. 79%和 85. 93%(变异系数分别为 0. 164%
和 0. 086%)、HTm分别为其 Hmax的 67. 93%和 67.
95%(变异系数分别为 0. 032%和 0. 009%) ,此系列
比值仅受 m 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异极小,因此,在无
性系间的差异性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参试无性
系间的差异性分析表明,S0 和 H 的 Hmax、Htm、HTm,
在无性系间的差异性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由表 4
可见:不同无性系苗木 S0 的 Hmax、Htm、HTm均以
CHB03、CHB02、CSD06、CSD03 四个楸系较 CK 稍有
降低,降低幅度为 8. 88% ~ 13. 84%,均与 CK 无显
著差异;其它 9 个楸系则较 CK降低显著或极显著。
不同无性系 H 的 Hmax、Htm、HTm均以 13 个楸系显著
或极显著低于 CK,降低幅度为 16. 60% ~ 44. 58%,
这主要与 CK的 H生长量最高、t 和 T 较短,而不同
楸系 H生长量较低或 t和 T较长密切相关。
表 4 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速度参数的差异性
无性系
S0
HTm/cm2·d - 1 Hmax /cm2·d - 1 Htm/cm2·d - 1
H
HTm/cm·d - 1 Hmax /cm·d - 1 Htm/cm·d - 1
CHB01 (0. 097 ± 0. 024)bcdBC (0. 143 ± 0. 035)bcdBC (0. 122 ± 0. 030)bcdBC (3. 305 ± 0. 547)cdefCDE (4. 863 ± 0. 804)cdefCDE (4. 180 ± 0. 692)cdefCDE
CHB02 (0. 111 ± 0. 021)abAB (0. 164 ± 0. 031)abAB (0. 141 ± 0. 026)abAB (3. 077 ± 0. 388)efgDEF (4. 529 ± 0. 571)efgDEF (3. 891 ± 0. 492)efgDEF
CHB03 (0. 112 ± 0. 023)abAB (0. 164 ± 0. 033)abAB (0. 141 ± 0. 029)abAB (3. 468 ± 0. 246)cdeBCDE (5. 104 ± 0. 362)cdeBCDE (4. 383 ± 0. 312)cdeBCDE
CSD01 (0. 094 ± 0. 026)bcdBC (0. 138 ± 0. 038)bcdBC (0. 119 ± 0. 032)bcdBC (3. 634 ± 0. 480)bcdBCD (5. 348 ± 0. 706)bcdBCD (4. 598 ± 0. 608)bcdBCD
CSD03 (0. 106 ± 0. 023)abcdAB (0. 155 ± 0. 033)abcdAB (0. 133 ± 0. 029)abcdAB (3. 429 ± 0. 384)cdefCDE (5. 046 ± 0. 565)cdefCDE (4. 335 ± 0. 487)cdefCDE
CSD04 (0. 089 ± 0. 022)cdeBC (0. 131 ± 0. 033)cdeBC (0. 113 ± 0. 028)cdeBC (3. 211 ± 0. 555)defCDEF (4. 725 ± 0. 817)defCDEF (4. 060 ± 0. 703)defCDEF
CSD05 (0. 089 ± 0. 021)cdeBC (0. 130 ± 0. 031)cdeBC (0. 112 ± 0. 027)cdeBC (3. 059 ± 0. 640)efgDEF (4. 501 ± 0. 941)efgDEF (3. 869 ± 0. 810)efgDEF
CSD06 (0. 108 ± 0. 021)abcAB (0. 158 ± 0. 030)abcAB (0. 136 ± 0. 026)abcAB (3. 132 ± 0. 351)efDEF (4. 609 ± 0. 516)efDEF (3. 960 ± 0. 444)efDEF
CSD07 (0. 097 ± 0. 025)bcdBC (0. 143 ± 0. 037)bcdBC (0. 123 ± 0. 032)bcdBC (3. 003 ± 0. 482)fgEF (4. 420 ± 0. 709)fgEF (3. 797 ± 0. 611)fgEF
CSD08 (0. 088 ± 0. 018)deBC (0. 129 ± 0. 027)deBC (0. 111 ± 0. 023)deBC (2. 663 ± 0. 596)gF (3. 919 ± 0. 877)gF (3. 367 ± 0. 757)gF
CSD09 (0. 075 ± 0. 014)eC (0. 111 ± 0. 020)eC (0. 095 ± 0. 017)eC (4. 003 ± 0. 559)bB (5. 891 ± 0. 822)bB (5. 067 ± 0. 708)bB
CSD11 (0. 095 ± 0. 019)bcdBC (0. 140 ± 0. 027)bcdBC (0. 120 ± 0. 023)bcdBC (3. 069 ± 0. 460)efgDEF (4. 516 ± 0. 677)efgDEF (3. 881 ± 0. 583)efgDEF
CSD13 (0. 100 ± 0. 022)bcdAB (0. 148 ± 0. 033)bcdAB (0. 127 ± 0. 028)bcdABC (3. 704 ± 0. 646)bcBC (5. 451 ± 0. 950)bcBC (4. 687 ± 0. 818)bcBC
CK (0. 122 ± 0. 030)aA (0. 180 ± 0. 043)aA (0. 155 ± 0. 037)aA (4. 801 ± 0. 845)aA (7. 065 ± 1. 243)aA (6. 075 ± 1. 073)aA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 ±标准差”。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 01)。
93第 10 期 乔杰,等:楸叶泡桐嫁接无性系苗期生长优良品种选择
3. 2. 3 生长量参数的差异性
生长量参数包括 3 个生长时期的生长量(H1、
Ht、Hf)和最大生长量(A) ,尤以 A 和 Ht 更为重要,
无性系间 A的差异情况如前所述,因此仅对 Ht 予以
分析。由于参试无性系苗木 S0 和 H的 Ht 分别为其
A的 60. 88%、60. 93%,受 m 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异
系数仅分别为 0. 109%、0. 034%,因此,Ht 与 A二参
数在无性系间的差异性趋势也具有高度一致性。由
表 5 可见,不同无性系苗木 S0 和 H的 Ht 值,分别变
化在 5. 039 ~ 10. 452 cm2、178. 202 ~ 265. 906 cm,在
各无性系内的变异幅度分别达 18. 97% ~34. 00%、9.
31% ~19. 81%,无性系间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与 CK的 S0 的 Ht 值相比,CHB03 楸系高 6. 51%,
CHB02、CSD03 二个楸系分别低 8. 81%、14. 85%,与
CK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其它楸系较 CK低 16. 36% ~
48. 65%,与 CK 间的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与 CK
的 H的 Ht 值相比,CHB03 楸系低 3. 66%,其间的差
异不显著;其它楸系低 15. 93% ~32. 98%,与 CK间
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无性系间的 A
和 Ht 的差异性可以看出,CHB03 楸系具有 S0 和 H
生长量均高的特点,CHB02、CSD03 二个楸系具有
S0 生长量较高的特点。
表 5 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量参数的差异性
无性系
S0
H1 /cm2 Ht / cm2 Hf / cm2
H
H1 /cm Ht / cm Hf / cm
CHB01 (0. 716 ± 0. 180)defCDE (7. 275 ± 1. 810)deCDE (3. 959 ± 1. 005)defCDE (21. 989 ± 3. 603)cdeCDE (201. 475 ± 34. 796)bcdBC (107. 16753 ± 18. 799)bcdBC
CHB02 (0. 887 ± 0. 170)abcABC (8. 949 ± 2. 187)bcABC (4. 862 ± 1. 259)bcABC (22. 208 ± 2. 692)cdeCD (208. 255 ± 25. 587)bcBC (111. 343 ± 13. 858)bcBC
CHB03 (0. 924 ± 0. 148)abAB (10. 452 ± 2. 269)aA (5. 818 ± 1. 395)aA (26. 261 ± 1. 803)bB (256. 174 ± 25. 688)aA (138. 149 ± 15. 036)aA
CSD01 (0. 707 ± 0. 197)defCDE (6. 958 ± 2. 365)deCDEF (3. 760 ± 1. 341)defCDEF (23. 249 ± 3. 331)cdBC (208. 542 ± 33. 268)bcBC (110. 399 ± 18. 082)bcBC
CSD03 (0. 783 ± 0. 191)cdeBCDE (8. 356 ± 1. 716)bcdBCD (4. 595 ± 0. 938)bcdBCD (23. 725 ± 2. 200)cBC (223. 538 ± 29. 140)bB (119. 648 ± 16. 738)bB
CSD04 (0. 649 ± 0. 187)efgDEF (6. 581 ± 1. 806)eDEF (3. 579 ± 0. 978)efDEF (21. 433 ± 3. 855)cdeCDE (200. 656 ± 39. 746)bcdBC (107. 246 ± 21. 779)bcdBC
CSD05 (0. 611 ± 0. 144)fgEF (6. 051 ± 1. 378)efEF (3. 276 ± 0. 760)fgEF (19. 544 ± 3. 861)efDE (178. 202 ± 34. 234)dC (94. 689 ± 18. 159)dC
CSD06 (0. 809 ± 0. 157)bcdABCD (8. 208 ± 1. 557)cdBCD (4. 463 ± 0. 857)cdeBCD (21. 844 ± 1. 863)cdeCDE (204. 468 ± 19. 039)bcdBC (109. 270 ± 10. 477)bcdBC
CSD07 (0. 725 ± 0. 190)defCDE (7. 361 ± 2. 035)deCDE (4. 005 ± 1. 131)cdefCDE (20. 899 ± 3. 461)defCDE (197. 586 ± 37. 073)bcdBC (105. 842 ± 20. 566)bcdBC
CSD08 (0. 651 ± 0. 145)efgDEF (6. 464 ± 1. 478)efDEF (3. 500 ± 0. 816)fgDEF (18. 592 ± 3. 127)fE (178. 445 ± 30. 645)dC (95. 907 ± 16. 800)cdC
CSD09 (0. 516 ± 0. 120)gF (5. 039 ± 1. 038)fF (2. 718 ± 0. 549)gF (22. 802 ± 3. 619)cdCD (201. 140 ± 33. 001)bcdBC (106. 077 ± 17. 566)bcdBC
CSD11 (0. 724 ± 0. 154)defCDE (7. 447 ± 1. 790)cdeCDE (4. 062 ± 1. 007)cdefCDE (20. 629 ± 2. 779)defCDE (192. 784 ± 28. 681)cdBC (102. 999 ± 15. 793)cdBC
CSD13 (0. 713 ± 0. 144)defCDE (7. 237 ± 1. 526)deCDE (3. 938 ± 0. 856)defCDE (22. 456 ± 4. 117)cdCD (201. 112 ± 39. 221)bcdBC (106. 428 ± 21. 080)bcdBC
CK (0. 980 ± 0. 282)aA (9. 813 ± 2. 830)abAB (5. 322 ± 1. 546)abAB (29. 430 ± 2. 612)aA (265. 906 ± 27. 722)aA (141. 013 ± 15. 664)aA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 ±标准差”。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 01)。
3. 3 泡桐无性系的苗期选择
时间参数选择 t1、t2 和 T(t1、t2 的均值和差数,
即为 t0 和 t) ;生长速度参数选择 Hmax、HTm(Hmax、Htm
同为速生期生长速度参数,且其变化趋势高度一
致) ;生长量参数选择 A、Ht 和年末测定的 S1. 3;苗木
质量参数选择年末测定计算出的高径比(α)和苗干
削度(β) ;共选择出 17 个生长和质量参数,作为系
统聚类的参数。选择采用最远距离系统聚类方法、
各指标均值为 1 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和平方欧氏距离
计算方法,对 13 个楸系和 CK 进行系统聚类。聚类
结果(见图 1)表明:13 个楸系和 CK 可分为 4 类。
第 1 类为 CHB03 和 CK,第 2 类为 CHB02、CSD03 和
CSD06,第 3 类为 CHB01、CSD01、CSD04、CSD05、
CSD07、CSD08、CSD11、CSD13,第 4 类为 CSD09。由
表 6 可见:第 1 类(仅指 CHB03) ,具有速生期和生
长期长、生长速度高(S0)或较高(H)、生长量大、高
径比和削度适中的特点,为速生类楸系,可作为苗期
优良无性系;第 2 类 3 个楸系,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
较长、S0 生长速度和生长量较大、高径比低的特点,
为较速生类,可作为备选的苗期优良无性系;第 3 类
8 个楸系,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和生
长量较低(S0)或低(H)、高径比较低的特点,为慢生
类楸系;第 4 类楸系,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短、S0 生
长速度低而 H 生长速度高、生长量低(S0)或较低
(H)、高径比高、削度小的特点,也属慢生类楸系。
图 1 不同无性系苗木的生长聚类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参试的 13 个楸叶泡桐无性系和对照无性系嫁
接苗的基部断面积(S0)和高(H)生长过程,均可用
04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3 卷
Richards方程准确描述。其 A、k、m三个拟合参数和
求解出的生长时间参数(速生期开始时间(t1)、速生
期结束时间(t2)、速生点(t0)、速生期(t)、生长期
(T) )、生长速度参数(最大连日生长量(Hmax)、速生
期平均连日生长量(Htm)、生长期平均连日生长量
(HTm) )、生长量参数(最大生长量(A)、速生期生
长量(Ht) ) ,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
水平。
表 6 4 类楸叶泡桐无性系苗木的主要生长和质量参数
类别
S0
t /d Hmax /cm·d - 1 Ht / cm T /d HTm/cm·d - 1 A / cm
H
t /d Hmax /cm·d - 1 Ht / cm T /d HT / cm·d - 1 A / cm
S1. 3 /
cm2
β /
cm·m -1
α /
cm·cm - 1
1类 76 0. 164 10. 452 157 0. 112 17. 193 59 5. 104 256. 174 122 3. 468 420. 584 8. 295 0. 990 90. 84
2类 63 0. 159 8. 504 130 0. 108 13. 971 53 4. 728 212. 087 109 3. 212 348. 100 5. 356 1. 195 82. 49
3类 59 0. 138 6. 922 122 0. 094 11. 368 49 4. 718 194. 850 102 3. 206 319. 784 4. 513 1. 055 84. 17
4类 53 0. 111 5. 039 110 0. 075 8. 272 40 5. 891 201. 140 83 4. 003 330. 019 4. 340 0. 689 101. 16
综合不同无性系间 S0 和 H 二指标各参数的差
异性分析结果,CHB03 楸系的各参数除了 H 生长速
度参数显著低于 CK外,其生长量参数和 S0 生长速
度参数均与 CK 无显著差异,而其生长时间参数显
著优于 CK(S0 的 t和 T分别长 12 d 和 24 d、H生长
的 t和 T分别长 14 d和 29 d) ;CHB02 楸系具有 t和
T较长、S0 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较高的特点;CSD03 楸
系具有 S0 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较高的特点。
选择 S0 和 H生长的 t1、t2、T、Hmax、HTm、A、Ht 等
和 S1. 3、高径比和苗干削度等 17 个生长和质量参
数,对参试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将 13 个楸系分为
4 类。其中:第 1 类为 CHB03 楸系,S0 和 H 生长量
分别达 17. 19 cm2(地径 4. 68 cm)、420. 58 cm,具有
速生期和生长期长、S0 生长速度高、生长量大、高径
比和削度适中的特点,为速生类楸系,可作为苗期优
良无性系;第 2 类为 CHB02、CSD03 和 CSD06 楸系,
S0 和 H 生长量分别达 13. 97 cm
2(地径 4. 22 cm)、
348. 10 cm,具有速生期和生长期较长、S0 生长速度
和生长量较大、高径比低的特点,为较速生类,可作
为备选的苗期优良无性系。
采用就地嫁接的方式培育楸系苗木,其 S0 的
t1、t2 分别变化在 4 月 27 日—5 月 6 日、6 月 20 日—
7 月 15 日(其 D0 的 t1、t2 分别变化在 4 月 3 日—4
月 15 日、5 月 31 日—6 月 14 日) ,H的 t1、t2 分别变
化在 5 月 3 日—5 月 8 日、6 月 16 日—7 月 2 日,S0、
D0 和 H的速生期仅分别为 53 ~ 76、50 ~ 71、40 ~ 59
d。而常规的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在同类地区的
径、高速生期分别开始于 5 月下旬—6 月上旬、6 月
中下旬,分别结束于 8 月上中旬、8 月上旬,持续时
间分别为 61 ~ 79、40 ~ 50 d[9]。二者相比,前者具有
高、径速生期早和径生长速生期短的特点。因此,应
根据其速生期调整水肥管理措施。
楸叶泡桐因资源所限,尚无充足的种根用于繁育
苗木,采集优树当年生枝条嫁接不失为一种加快资源
繁育的有效途径。因其生长速度与本地兰考泡桐和
诸多杂交无性系相比,相对缓慢,是否可通过选择优
良无性系和利用抗性强(抗旱、抗寒、抗丛枝病)、根系
发育好、亲和力强的砧木嫁接,达到提高光合反应能
力、促进生长的目标,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蒋建平.泡桐栽培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32 -
33.
[2] 李芳东,乔杰,王保平,等. 中国泡桐属种质资源图谱[M].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8.
[3] 常德龙,黄文豪,张云岭,等. 4 种泡桐木材材色的差异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8) :102 - 104,112.
[4] 张云岭,常德龙,崔俊昌,等.不同种源泡桐木材全干密度差异
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4) :82 - 84,88.
[5] 黄文豪,常德龙,唐玉红,等.四种泡桐材抗劈力研究[J].国际
木业,2014(1) :8 - 11.
[6] 常德龙,张云岭,胡伟华,等.不同种类泡桐的基本材性[J].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8) :79 - 81.
[7] 傅大立,杨绍斌,丛培生,等.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3) :301 - 306.
[8] 魏安智,杨途熙,张晴,等.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动态分析研究
[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1) :68 - 78.
[9] 孟伟,杨超伟,夏莘,等.基于 Richards函数的泡桐无性系年生
长节律[J].浙江林业科技,2014,34(5) :26 - 31.
[10] 张建国,段爱国.理论生长方程与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6 - 47.
[11] 王保平,李吉跃,文瑞钧,等. 修枝接干对泡桐年生长节律影
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4) :11 - 15.
[12] 李淑花,申初联.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时空特征[J].
森林工程,2006,22(1) :5 - 7.
14第 10 期 乔杰,等:楸叶泡桐嫁接无性系苗期生长优良品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