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陕南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全 文 :2012 年 第 9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2 ,Vol .32 .No .9
!!!!
!
!
!!!!
!
!

研究
报告
旋 心 异 跗 萤 叶 甲 [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最早由 Fairmaire 在 1878 年命名,俗称
玉米旋心虫、 玉米钻心虫、 玉米蛀虫, 属鞘翅目
(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 主要以幼虫钻
蛀玉米根茎为害。1958 年魏鸿钧就已报道该虫在晋
南为害玉米。 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山东、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
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西藏、陕西;国外
分布于朝鲜、越南、老挝及泰国。 寄主有玉米、粟、紫
苏、白苏、冬凌草、野蓟等[1-3]。 2008 年本课题组在陕
西发现旋心异跗萤叶甲为害丹参。 主要以成虫取食
丹参叶肉,在局部地块发生严重,对丹参生长造成
严重影响,并且有发展蔓延趋势[4]。为更好地了解该
虫在陕南丹参地的生活习性,为科学有效防治提供
陕南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
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陈 川
1
, 文耀东
2
, 杨美霞
1
, 李兴权
3
(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2; 2.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陕西 西安 710003;
3.陕西省山阳县植保站,陕西 山阳 726400)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陕
西山阳 1 年发生 1 代。以卵在土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 5 月底开始孵化,6 月底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 7 月中、下旬,
发生盛期为 8 月上旬至下旬,8 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 278.6、48.5、6.4 d 及
22.9 d。 同时,对其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活动规律及取食为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关键词: 丹参; 旋心异跗萤叶甲;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43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820(2012)09-0005-03
收稿日期:2012-04-23; 修订日期:2012-05-28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K17-06);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7DF03);陕西省科学院应用基础
研究项目(2009K-13)
作者简介:陈川(1969- ),男,湖南龙山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防治研究。 E-mail:hnchch@hotmail.com。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pophylia flavovirens
in south Shaanxi
Chen Chuan1, Wen Yaodong2, Yang Meixia1, Li Xingquan3
(1. Shaanxi Institute of Zoology, Xi’an Shaanxi 710032,China; 2. Shaanxi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Xi’an Shaanxi
710003, China; 3.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Shanyang, Shanyang Shaanxi 726400, China)
Abstrac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 on Salvia mihiorrhiza Bge. were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flavovirens reproduced annually and overwintered as egg in
soil in Shanyang. Overwinter eggs hatched at the end of May and the mature larve pupates at the end of June. Adult emer-
gency occurred in mid-to-late of July and high occurrence period was from early August to late August. Adult oviposited
and overwinterred in early August. The average development period of egg, larve, pupa and adult were 278.6 days, 48.5
days, 6.4 days and 22.9 day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mating behavior,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A. flavovirens were observed.
Key words: Salvia mihiorrhiza Bge.; 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 morphology; life histo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5· ·
2012 年 第 9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2 ,Vol .32 .No .9
参考,特对旋心异跗萤叶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与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山阳县, 地处秦岭南
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 境内平均海拔 1 100 m,年平均气温
13.1 ℃,无霜期 207 d,年平均降水量 709 mm,属亚
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 十里
铺镇位于山阳县城东,地处县河上游,属浅山河谷地
形,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山高 600~1 800 m,耕地面
积 1 108 hm2,山坡地占总面积 80%。土壤以白沙土、
红沙土、红斑土为主,其次为黑沙土。 气候属于暖温
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又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气温 12.1 ℃,年均降
雨量 671~865 mm,无霜期 195~214 d。 农作物以小
麦、玉米、蔬菜、中药材为主。
1.2 试验方法
采用野外定点调查与试验地室内饲养观察相结
合的方法研究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生物学特性。 在
十里铺镇沿河流域两岸丹参种植地设 3个野外定点
观察点,5~10 月上、中、下旬各调查 1 次,11 月至翌
年 4月每月调查 1~2次。 并从野外采集该虫进行室
内饲养观察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1-2,5]
2.1.1 卵 卵椭圆形,长约 0.7 mm,宽约 0.5 mm,表
面光滑。 初产时淡黄色,后呈黄色,部分为褐色。
2.1.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7~12 mm, 体黄色,11
节。头褐色,每节体背具黑褐色斑点,中间的斑较大,
两侧生 2小斑, 斑上有刚毛, 尾部半椭圆形或扁平
状,背面中部凹下,黄褐色,上生细毛。前胸背板及臀
板黄褐色,尾节腹面有 2个突起。
2.1.3 蛹 裸蛹,长约 7 mm,黄色。
2.1.4 成虫 雄虫体长 3.9~6.1 mm, 平均约 4.7
mm,宽 1.5~2.1 mm;雌虫体长 5.9~6.8 mm,平均约
6.4 mm, 宽 1.8~2.6 mm。 触角丝状,11 节, 基部 4
节,黄褐色,其余黑褐色。体长形,全身被短毛。头后
半部小盾片黑色;上唇黑褐色;头前半部、前胸和足
黄褐色,中、后胸和腹部黑褐至黑色;鞘翅金绿色,
有时带蓝紫色。 复眼大。 雄虫触角长,几乎达翅端;
雌虫触角伸至鞘翅中部。前胸背板倒梯形,前、后缘
微凹,后角刚毛空位于后角之前,表面具细密刻点,
中央微凹,两侧各有 1 个较深凹窝。小盾片舌形,密
布小刻点和毛。鞘翅两侧近于平行,翅面刻点密。后
胸腹板中部明显隆起,雄虫更甚,似奶牛乳房。雄虫
腹部末节腹板顶端中央呈钟形凹洼, 爪双齿式,雌
虫爪附齿式。
2.2 生活史
该虫在山阳 1 年发生 1 代。 以卵在土内越冬。
越冬卵翌年 5 月底开始孵化,6 月底开始多在土壤
表面以下 1~2 cm 处化蛹。 成虫始见于 7 月中、下
旬, 发生盛期为 8 月上旬至下旬,8 月上旬开始产
卵越冬。 旋心异跗萤叶甲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
均发育历期分别为 278.6、48.5、6.4 d 及 22.9 d (表
1、2)。
2.3 生物学特性
2.3.1 为害习性 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主要以成虫
聚集为害,取食丹参植株叶肉。为害严重时叶片仅剩
叶脉,整个植株干枯,焦黄,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丹参
的正常生长。 该虫尤其对丹参长成型老龄叶片为害
重,而对幼嫩叶片为害轻;周围有玉米或谷子的丹参
地块受害重;连作地块受害重。旋心异跗萤叶甲成虫
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唇形科植物。
2.3.2 活动规律 成虫善飞,速度较快;成虫主要白
天活动,活动盛期 06:00~10:00 以及 18:30~21:30;
有假死性。
2.3.3 产卵习性与交配行为 产卵盛期为傍晚及晚
上;卵单粒散产或堆产,每堆 2~40 粒。 卵多产在土
表的缝隙、枯枝落叶下。 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雌虫、
雄虫一生均可多次交配;交配于 17:00以后渐多,一
直可持续到深夜;交配时,雄虫爬到雌虫背上,用足
虫态
观察个体数量
(头)
历期
(d)
平均历期
(d)
卵 100 268~302 278.6
幼虫 20 41~56 48.5
蛹 20 4~9 6.4
成虫 20 18~28 22.9
表 1 陕南山阳地区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
各虫态发育历期
6· ·
2012 年 第 9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2 ,Vol .32 .No .9
(上接第 33 页)年度间除草效果不稳定,天气条件、土
壤墒情对化除效果都有干扰。在土壤墒情好的田块,
封闭效果好,而在秋旱年份及土壤墒情差的田块,效
果往往较差。 此外,一些药剂如乙草胺等,对小麦出
苗率有一定影响[5],生产上应慎用。 早春补除是对前
期未除草田块或防除失败田块的补救, 技术得当可
以达到除草效果, 但毕竟杂草已对小麦生长已经形
成一定危害。因此,播前灭生除草和苗期茎叶处理是
确保单季籼型杂交稻与小麦轮作麦区麦田无草害的
化除技术关键。
参考文献:
[1] 韦永保 . 广德县稻茬麦田杂草危害现状、演替趋势与化
除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26-28.
[2] 韦永保 . 单季籼型杂交稻与小麦轮作区麦田禾本科杂
草出土规律调查[J]. 杂草科学,2011,29(4):40-41.
[3] 韦永保,梁树成 . 单季籼型杂交稻与小麦轮作区冬小麦
田对精恶唑禾草灵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禾本科杂草防
除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75-77.
[4] 韦永保 . 小麦田恶性阔叶杂草老鹳草防除技术试验研
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68-69.
[5] 胡长安 . 45%田普 CS 防除冬小麦田杂草试验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27-128.
时间
(年)
1~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12 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2008 + + + + + +
(· · ·) (· · ·) (· · ·)
20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2 陕南山阳地区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年生活史
注:·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 )越冬态。
抓住雌虫鞘翅左右摇晃几次(多为 2~3 次),如雌虫
允许,则可顺利交配,每次交配 1~3 次;如雌虫不愿
意交配,则打开鞘翅,并向上翘起,使雄虫无法达到
交尾的目的,雄虫就飞离。
3 讨论
旋心异跗萤叶甲近年来在玉米、中药材上均有
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 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加
强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笔者初步观
察的结果与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为了解
和防治该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生产发展,对
该害虫有必要深入研究, 特别是有关其取食范围、
分布区域、传播方式、成灾机理、防治新方法等有待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农业昆虫(上册)[M]. 北
京:农业出版社,1986:598-599.
[2] 魏鸿钧 . 为害玉米的新害虫——玉米旋心虫 [J]. 昆虫
知识,1958(5):220-221.
[3] 丁征宇,马新丽,陈爱琴,等 . 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发生规
律与防治策略[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7):16-17.
[4] 陈川,李兴权,文耀东,等 . 为害丹参的新害虫——旋心
异跗萤叶甲[J]. 植物医生,2010,23(4):27-28.
[5] 虞佩玉,王书永,杨星科 .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 54 分册)
鞘翅目叶甲总科 (2)[M]. 北京 : 中国科学出版社 ,
1996:108.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