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全 文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6 年
收稿日期:2015-11-0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11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206);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建设工程开放课题(J13047-201410-12)
作者简介:廖彭莹(1984-),女,广西南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电话)13669688420(电子信箱)
gxlpy@163.com。
第 55卷第 8 期
2016年 4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5 No.7
Apr.,2016
2
1
1
Jan
18 期
9
Vol. 5 No.18
Sep
桑寄生科植物均为半寄生性植物,共有 65 属
1 300 余种,中国有 11 属 64 种 10 变种[1]。 目前,已
有关于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槲寄生、柚寄生、大苞
鞘花寄生、枫香槲寄生、椆树桑寄生的挥发油成分
的报道 [2-7],从中已检出部分功能性成分,如从桑寄
生 [2]中检出的苯甲醛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
行业 [8],从槲寄生 [3]中检出的柠檬烯是广泛使用的
香精香料添加剂,同时具有抗癌活性 [9],从柚寄生 [4]
中检出的樟脑有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可用于治疗
神经痛、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搽剂[10]等。
双花鞘花寄生,又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为桑寄
生科鞘花属植物双花鞘花(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
的带叶茎枝,分布于华南及云南、贵州等地,可祛风
湿、治疗风湿痹痛等证[11]。 研究表明,该植物的乙醇
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具有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12]。 本研究采用水蒸
气蒸馏法提取了双花鞘花寄生的挥发油,利用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检
索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分析,并鉴定了其中部
分化学成分的结构,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化
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
廖彭莹,莫树扩,林国华,李耀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双花鞘花(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寄生的挥发油组分,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分析,通过与计算机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部分
化学成分的结构,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表明,从双花鞘花寄生挥
发油中共分离出 65 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 41 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已鉴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
的 81.94%。化合物类型以萜类为主,含量较高的挥发油成分是 α-芹子烯(23.30%)和(4α R-trans)-十氢-
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亚乙基)-萘(21.07%)。
关键词:双花鞘花(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寄生;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0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8.043
GC-MS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s from
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 (Hance) Danser
LIAO Peng-ying, MO Shu-kuo, LIN Guo-hua, LI Yao-hua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s: The volatiles from 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s were then analyzed by GC-MS method. The structures of s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 databas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identified constitu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65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41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from volatiles of 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representing about 90.86% of the
total content. The main type of the volatiles was terpenoids,and th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α-selinene (23.30%) and (4α R-
trans)-decahydro-4α-methyl-1-methylene-7-(1-methylethylidene)-nephthalene(21.07%).
Key words: 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 volatiles; GC-MS
第 18 期
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
双花鞘花寄生 2011 年 6 月购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靖西端午药市,经广西中医药大学韦松基教授鉴
定为双花鞘花寄生,自然晾干后粉碎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分析仪器为美国 Agilent HP6890/5973N 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仪;油水分离器。 所用试剂乙醚、无
水硫酸钠等均为分析纯。
1.3 样品制备
称取双花鞘花寄生约 360 g,粉碎后用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 3 h,至油量不再增加,得到淡黄色具有特
殊香气的挥发油。 用乙醚萃取 3 次,乙醚液用无水
硫酸钠干燥,离心后取上清液用于进样分析。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HP-5MS 石英毛细管柱 (30 m×
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量 1 μL;
不分流;程序升温条件:柱温 60 ℃,维持 3 min,以
6 ℃/min 程序升温,先至 150 ℃,维持 2 min,再至
200 ℃, 维持 2 min, 然后以 8 ℃ /min 程序升温,至
250 ℃,维持 2 min,最后至 280 ℃,维持 3 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 EI,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
温度 230℃,接口温度 280℃,质量范围 50~550 amu。
2 结果与分析
样品按上述试验条件进行分析鉴定,得到双花
鞘花寄生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见图 1。 从该
植物挥发油中共分离出 65 个色谱峰, 对总离子流
图中的各峰进行质谱扫描,经计算机检索 NIST05a、
Wiley275 标准谱库并从中筛选出匹配度大于 90%
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 41 个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
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
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从双花鞘花寄生的挥发油成
分中鉴定的 41 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
量的 81.94%。 化合物类型包括脂肪族、芳香族及萜
类,以萜类为主(相对含量 78.98%)。 含量较高的挥
发油成分有 α-芹子烯 (23.30%)、(4α R-trans)-十
氢-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亚乙基 )-萘
(21.07%)、2-异丙烯基-4α,8-二甲基-1,2,3,4,4α,
5,6,7-八氢萘 (3.69%)、(+-)-5-表-十氢二甲基乙
烯基萘酚(3.33%)、β-桉叶醇(3.09%)、β-榄香烯
(2.74%)、蛇床烯醇(2.66%)、1-石竹烯(2.59%)和红
没药烯(2.01%)。
3 结论与讨论
与已经报道的桑寄生科植物挥发性成分比较,
本研究中大部分化合物类型以萜类成分为主,但共
有成分不多,与桑寄生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红没药
烯、1-石竹烯和萜品醇[2];与槲寄生共有的挥发性成
分有苯甲醛、壬醛、萜品醇、1-石竹烯和叶绿醇 [3];与
柚寄生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3,7-二甲基-
2,6-辛二烯-1-醇、荜澄茄油烯、榄香烯、1-石竹烯、
红没药烯、杜松烯、柏木脑和叶绿醇 [4];与大苞鞘花
寄生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松油醇、橙花醇、
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1-石竹烯、榄香烯、
红没药烯、桉叶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和
叶绿醇 [5];与椆树桑寄生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
醛、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壬醛、萜品醇、松
油醇、橙花醇、癸酸、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
1-甲醛、1,1,6-三甲基-1,2-二氢-萘、1-石竹烯、Z,
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烷三烯、2-异
丙烯基-4α,8-二甲基-1,2,3,4,4α,5,6,7-八氢萘、
红没药烯、柏木脑、杜松烯、桉叶醇和叶绿醇[6];枫香
槲寄生的挥发性成分以芳香族类化合物为主,共有
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和萜品醇 [7]。 与本研究结果
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中较常见的是苯甲醛、1-石竹烯
和叶绿醇,其余大部分化学成分各不相同。 其他桑
寄生科植物的挥发性成分仍有待进一步分离分析,
而挥发性成分能否成为不同种属桑寄生科植物的
重要化学指征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致谢: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中(壮)药化学
与质量分析实验室、广西高校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重点
实验室提供实验仪器及场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四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 霍 昕,高玉琼,杨乃嘉,等.桑寄生挥发性成分研究[J].生物技
术,2008,18(2):47-49.
[3] 高玉琼,刘建华,赵德刚,等.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研究[J].生物技
术,2005,15(6):61-63.图 1 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
5 10 15 20 25 30 35
保留时间//min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05
TIC:11062611.D
廖彭莹等: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 分析 4803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6 年
化合物
苯甲醛(Benzaldehyde)
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Methyl-4-(1-methylethenyl)-benzene]
壬醛(Nonanal)
萜品醇[(-)-Terpinen-4-ol]
松油醇(p-Menth-1-en-8-ol)
橙花醇[(Z)-3,7-dimethyl-2,6-octadien-1-ol]
2-甲基-3-苯基-丙醛(2-Methyl-3-phenyl-propanal)
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3,7-Dimethyl-2,6-octadien-1-ol)
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甲醛[4-(1-Methylethenyl)-1-cyclohexene-1-carboxaldehyde]
1,1,6-三甲基-1,2-二氢-萘(1,1,6-Trimethyl-1,2-dihydronaphthalene)
癸酸(Decanoic acid)
衣兰烯(Ylangene)
α-荜澄茄油烯(α-Cubebene)
β-榄香烯(β-Elemene)
1-石竹烯(l-Caryophyllene)
γ-榄香烯(γ-Elemene)
环苜蓿烯(Cyclosativene)
巴伦西亚橘烯(Valencen)
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烷三烯(Z,Z,Z-1,5,9,9-tetramethyl-1,4,7-cycloundecatriene)
塞瑟尔烯(Seychellene)
2-异丙烯基-4α,8-二甲基-1,2,3,4,4α,5,6,7-八氢萘;
(2-Isopropenyl-4α,8-dimethyl-1,2,3,4,4α,5,6,7-octahydronaphthalene)
大根香叶烯 D(Germacrene D)
α-芹子烯(α-Selinece)
(4α R-trans)-十氢-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亚乙基)-萘
[(4α R-trans)-decahydro-4α-methyl-1-methylene-7-(1-methylethylidene)-nephthalene]
红没药烯(Bisabolene)
1,2,4α,5,6,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
[1,2,4α,5,6,8α-hexahydro-4,7-dimethyl-1-(1-methylethyl)-naphthalene]
(-)-(-人参烯[(-)-(-Panasinsen]
杜松烯(Cadinene)
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
柏木脑(Cedrol)
(+-)-5-表-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5-Epi-neointermedeol]
蛇床烯醇(Selinenol)
白菖烯(Calarene)
β-桉叶醇(β-Eudesmol)
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1,6-Dimethyl-4-(1-methylethyl)-naphthalene]
3,7,11,15-四甲基 2,6,10,14-十六烷四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6,10,14-hexadecatetraen-1-ol)
6-异丙烯基-4,8α-二甲基-1,2,3,5,6,7,8,8α-八氢-萘-2-醇
(6-Isopropenyl-4,8α-dimethyl-1,2,3,5,6,7,8,8α-octahydro-naphthalen-2-ol)
3,5,6,7,8,8α-六氢-4,8α-二甲基-6-(1-甲基乙烯基)-2(1H)-萘酮
[3,5,6,7,8,8α-Hexahydro-4,8α-dimethyl-6-(1-methylethenyl)-2(1H)Naphthalenone]
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
贝壳杉-16-烯(Kaur-16-ene)
叶绿醇(Phytol)
分子式
C7H6O
C10H12
C9H18O
C10H18O
C10H18O
C10H18O
C10H12O
C10H18O
C10H14O
C13H16
C10H20O2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
C15H24O
C15H26O
C15H26O
C15H26O
C15H24
C15H26O
C15H18
C20H34O
C15H24O
C15H22O
C18H36O
C20H32
C20H40O
相对含量
%
1.39
0.30
0.14
0.60
1.38
0.19
0.54
0.64
0.12
0.27
0.28
0.14
1.25
2.74
2.59
0.52
0.21
1.14
1.21
1.04
3.69
1.07
23.30
21.07
2.01
0.25
0.71
1.26
0.21
0.28
3.33
2.66
0.44
3.09
0.20
0.17
0.26
0.18
0.31
0.26
0.50
表 1 双花鞘花寄生的挥发油成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保留时间
min
7.29
10.66
11.00
12.94
13.28
14.13
14.47
14.75
15.30
17.13
17.45
17.54
17.65
17.99
18.68
18.93
19.20
19.37
19.53
19.95
20.11
20.31
20.57
20.81
20.91
21.15
21.29
21.36
22.91
23.39
23.65
24.05
24.22
24.51
25.00
25.86
26.01
26.59
28.25
32.53
33.57
[4] 廖彭莹,卢汝梅,邵敏敏,等.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
体萃取法提取柚寄生的挥发性成分[J].时珍国医国药,2013,
5(1):1274-1276.
[5] 陈 睿,霍丽妮,廖艳芳,等.大苞鞘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135-137.
[6] 廖彭莹 ,陆盼芳 .椆树桑寄生的挥发性组分分析 [J].中药材 ,
2013,36(8):1277-1281.
[7] 沈 娟,杨俊和,杨燕军,等.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 GC—MS 指
纹图谱初步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11):17-18.
[8] 葛 欣,张惠良.甲苯选择氧化制苯甲醛[J].石油化工,1994(8):
544-549.
[9] 王伟江.天然活性单萜——柠檬烯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
剂,2005(1):33-37.
[10]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2] 陈 睿,霍丽妮,李培源,等.杉木双花鞘花寄生提取物自由基
清除能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625-3627.
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