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6-1126 (2006)01-0012-02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 “十五” 林业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唐庆兰 , 女 , 广西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黄寿先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唐庆兰1 , 黎海利1 , 黄寿先1 , 于光实2 , 周传明1 , 梁机1 , 黄奥舟2
(1.广西大学林学院 , 南宁 530005;2.广西苍梧县林业局 , 苍梧 543100)
摘 要:对 87 株大叶栎 (Castanopsis f issa)初选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种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 , 种子长 、 宽与子代苗高 、 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
子代苗高 、 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 、 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的
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子长 、 种子宽 、 千粒重对子代的苗高 、 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大叶栎;种子性状;变异;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722.3 文献标识码:A
  大叶栎 (Castanopsis f issa), 又名黧蒴栲 , 闽
粤栲 , 裂斗椎 , 乌叶子 , 壳斗科栲属常绿大乔木 ,
分布于福建 、广东 、 云南 、广西及贵州 、湖南 、 江
西南部 , 大体为北纬 27°以南 。大叶栎对立地条件
要求不严 , 生长快 、 萌芽力强 , 是优良水源涵养林
和主要防火林带树种之一 , 其木材是人造板的良好
原料[ 1-3] , 也可作为造纸原料[ 4] , 目前广西已把
其作为优先开发的速生乡土树种之一。树木种子形
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是植物分类学上的一种重要
性状 , 在林木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价值[ 5] 。本文
对大叶栎初选优树种子变异及其与子代苗期性状相
关进行研究 , 以了解大叶栎种子性状变异规律和对
苗期生长影响 , 为大叶栎遗传改良服务 。
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种子于 2003年 12月采自 87株初选优树 。
这些优树均选自苍梧县六堡镇较好的连片面积较大
的林分 , 林龄在 5 ~ 8年 , 林分地形地貌相似 , 相
对高度差异不大 , 大环境差异不明显。
1.2 方法
1.2.1 种子性状测定方法
从 87棵初选优树中每株随机抽取 30粒种子用
电子卡尺测量其长度 、 宽度 , 精确到 0.01 mm;
各优树种子按十字对角取样法测定种子千粒重;
2003年 12月 12日进行沙藏 , 2004年 1月 12日统
计发芽率 。
1.2.2 子代苗高 、地径测定
苗期试验地设在广西大学林学院苗圃 , 108°
21′E 、 22°49′N 。热量丰富 , 雨量充沛 , 夏长冬短 ,
干湿季明显 , 属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
21.6℃, 最冷月 (1月)平均 12.8℃, 最热月 (7
月)平均 28.2℃。年均降雨量 1 304.2 mm , 平均
相对湿度为 79%。圃地地势平坦 , 属第四纪红土
赤红壤 , 土层深厚 , 肥力中等 , 酸性 , 排水良好。
苗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6次重复 , 苗床
两端设保护行 。于 2004 年 1 月 14 日播种 , 2005
年 1月用直尺测定苗高 , 精确到 0.1 cm , 用电子
卡尺测定地径 , 精确到 0.01 mm 。
1.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用 SAS 软件[ 6] 和 SPSS 软
件[ 7]进行 , 采用双因素无交互作用线性模型以小
区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及苗期性状变异
大叶栎初选优树种子及苗期性状变异 (见表
1)。结果表明 , 初选优树种子千粒重变异幅度最
大 , 变异系数高达 22.64%, 变幅 611 ~ 2 276 g ,
平均 1 281 g ;其次是发芽率 ,变异系数为 11.51%,
第 35 卷 第 1 期
2006 年 3 月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Vol.35 No.1
Mar.2006
变幅 59%~ 98%,平均 82%;种子长 、宽 、长宽比的
变异系数相对 较小 , 分别为 8.71%、 9.09%、
7.76%。初选优树子代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亦很
大 ,分别为 34.69%、30.41%,苗高最大值 41.9 cm ,
最小值仅为 8.4 cm ,相差 33.5 cm;地径最大 9.34
mm ,最小仅为 1.46 mm ,相差达 7.89 mm 。
表 1 初选优树种子及苗期性状变异
项目 长/ mm 宽/ mm 长宽比 千粒重/ g 发芽率/ % 苗高/ cm 地径/ mm
平均值 14.23 12.32 1.16 1 281 82 19.6 3.19
标准差 1.24 1.12 0.09 290.02 9.44 6.8 0.97
变异系数 (%) 8.71 9.09 7.76 22.64 11.51 34.69 30.41
最大值 17.64 15.81 1.43 2 276 98 41.9 9.34
最小值 10.67 9 0.84 611 59 8.4 1.46
极差 6.97 6.81 0.59 1 665 39 33.5 7.89
2.2 种子和苗期性状方差分析及遗传力估算
初选优树种子及苗期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见表 2), 家系间种子长 、种子宽 、 种子长宽比均
存在极显著差异 , 体现了家系间存在的异质性。
苗高与地径家系间生长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
平 , 说明家系间遗传分化显著 , 其中苗高受强度遗
传控制 , 家系遗传力高达 0.856 , 地径受中等遗传
控制 , 家系遗传力达 0.436。
表 2 初选优树种子及苗期性状方差分析 、 遗传力的估算
性状 F Pr>F 遗传力
种子长 52.68 <0.0001
种子宽 30.68 <0.0001
种子长宽比 34.4 <0.0001
苗高 6.94 <0.0001 0.856
地径 1.77  0.0001 0.436
2.3 性状间相关分析
初选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间以及与子代苗高 、
地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见表 3), 大叶栎种子长 、
种子宽 、 种子千 粒重之间 呈极显 著正相关
(0.584** 、 0.711**、 0.792**), 而这三个性状
与发芽率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 发芽率与种
子长 、 宽只有微弱负相关 (-0.068 、 -0.019),
与千粒重也只有微弱的正相关 (0.091)。
种子长与子代苗高呈显著正相关 (0.268*),
与子代地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0.343**);种子
宽与子 代苗高 、 地径均 呈极显 著的正 相关
(0.358** 、 0.367**);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 、
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0.304**、 0.325**);
种子长宽比与子代苗高 、 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
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种
子长 、种子宽 、千粒重对子代苗高 、 地径生长有明
显影响。
表 3 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项目 种子长 种子宽 长宽比 千粒重 发芽率 子代苗高 子代地径
种子长  1
种子宽  0.584**  1
长宽比  0.401** -0.502**  1
千粒重  0.711**  0.792** -0.166 1
发芽率 -0.068 -0.019 -0.076 0.091  1
子代苗高  0.268*  0.358** -0.099 0.304** -0.128 1
子代地径  0.343**  0.367** -0.041 0.325** -0.02 0.641** 1
**相关系数达到 0.01 的显著水平;*相关系数达到 0.05 的显著水平。 (下转第 33页)
13第 1 期         唐庆兰 , 黎海利 , 黄寿先 , 等: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苗木高径比是反映苗木品质的综合指标 , 高径
比小的苗木粗壮 , 其根系比较发达 , 造林成活率较
高 , 是苗木分级参考指标。处理 A 、 B 、 C 、 D的
高径比较大 , F 处理和 G 处理最小 。A 、 B 、 C 、
D 、 E 、 F 、 G 处理苗木的高径比分别为:124.61 、
121.0 、 117.23 、 105.64 、 94.57 、 74.2 、 72.2。
4 小结与讨论
(1)不同育苗基质对苗高 、地径 、 生物量 (叶
干重 、 茎干重 、 根干重和总干重)生长影响显著 ,
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2)综合权衡苗木高 、径生长 , 高径比 , 生物
量 (根干重 、单株总干重)等指标 , 从苗木质量和
基质取材难易 , 经济效果等角度考虑 , 认为选择 D
处理 (即 “黄心土 75%+锥表土 25%”)为最好 ,
其次是 A 处理 (即 “黄心土 75% +火烧土
25%”);B处理育苗综合效果虽然最好 , 但由于红
锥林表土受资源限制 , 不提倡大量使用 。添加一定
比例的煤灰和木糠的处理育苗效果最差 , 不宜使
用。
(3)该试验育苗基质采用黄心土 、表土 、 火烧
土等为主要材料 , 还存在一些问题 , 如通气透水性
能较低 , 重量较大 , 苗木根系发育往往不理想 , 而
且运输成本较大 , 造林效率低 , 因此 , 今后应研究
开发一些高效 、轻质和经济的容器育苗基质。
我们现在正利用泥炭土和树皮粉等作为辅助材
料 , 进一步对珍优阔叶树种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
进行试验研究 。
红锥为与外生菌根共生树种 , 育苗时接种合适
的菌根菌 , 能显著提高苗木质量 , 本试验利用红锥
林表土育苗效果最好 , 也证明这一点 。但红锥林表
土资源有限 , 不能大规模用于育苗。因此 , 急需研
究利用人工接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 M]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76.
(上接第 13页)
3 小结
(1)大叶栎家系间种子长 、宽 、长宽比 、种子
千粒重及发度率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 变异系数分
别为 8.71%、9.09%、7.76%、22.64%、11.51%。
(2)优树 1年生苗子代苗高 、地径变异分析 ,
家系间差 异极显著 差异 , 变异系 数分别为
34.70%、 30.51%。家系苗高 、地径遗传力分别为
0.856 、 0.436 , 说明苗高受强度遗传控制 , 地径受
中等遗传控制 , 具有选择潜力 。
(3)大叶栎初选优树种子的 5个主要性状 , 除
种子发芽率外 , 其余 4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
系;除种子长宽比和发芽率外 , 其余 3个性状与子
代 1年生的苗高 、地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水平 , 且都呈正相关关系 , 说明种子长 、 种子宽和
种子千粒重对苗高和地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1] 张凌宏 , 邱斌.黧蒴栲树种的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
湖南林业科技 [ J] 2003 , 30 (4):95~ 96.
[ 2] 廖涵宗 , 张春能 , 刘春华等.黧蒴栲人工林生长量的
研究.林业科技通讯 [ J] .1994 (5):15~ 17.
[ 3] 张忠义 , 张凌宏 , 颜立红.黧蒴栲引种调查初报.湖
南林业科技 [ J] .2002 , 29 (1):71~ 74.
[ 4] 詹怀宇 , 岳保珍 , 张旭坊 , 等.黎蒴栲纤维形态及制
浆漂白性能的研究.广东造纸 [ J] .1998 (2):1 ~ 4.
[ 5] 任华东 , 张小华.樟树种子性状产地表形变异研究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 22 (3):370 ~ 375.
[ 6] 黄少伟 , 谢维辉.SAS 编程与林业试验数据分析[ M]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
[ 7] 余建英 , 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M] , 2003.
33第 1 期              黎 明 , 郭文福:红锥容器苗基质试验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