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醉翁榆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全 文 :醉翁榆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郑朝贵 (安徽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 ,滁州 239012)
汪美英 张庆秀 (安徽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滁州 239012)
  摘要:本文在对醉翁榆生境特点 、分布状况 、群落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保护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保护醉翁榆的对策。
关键词:醉翁榆 ,生境特点 ,群落特征 ,保护对策 ,琅琊山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lmus gaussenii and I ts Conservation Measures /Zheng Chaogui(Geography Department of
Chuzhou Teacher′s Col lege , Chuzhou 239012), Wang Meiying , Zhang Qingxiu(Biological Department of Chuzhou Teacher′s College ,
Chuzhou 239012).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 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 stics of habitat , distribution , communi ty of Ulmus gaussenii ,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f ront questions and the measu res of the conservat ion of this endemic plant species.
Key words:U lmus gaussenii , ecological characterist ics , communi ty characterisics , conservat ion measures , Langya mountain
  本文系安徽省教委科研课题(98G L055)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1999-04-09  
  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为我国特有的种子植
物 ,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于
1955年发现并命名的 ,仅分布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
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醉翁亭附近 ,现已被《中国植物红
皮书》收载 ,并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
录。醉翁榆在榆属的分类和种质保存上具有重要价
值 ,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基因保存上具有一
定的意义。近年来 ,由于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
的影响 ,醉翁榆的分布范围 、植株数量正逐渐缩减 ,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将面临绝灭的危险 。
为此 ,笔者近年来对醉翁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
1 醉翁榆的生境特点
醉翁榆主要分布在醉翁亭附近 ,海拔 70m 处 ,
多沿溪涧沟谷生长 ,山麓坡地有寒星分布。分布区
内 ,岩石为寒武纪厚层石灰岩 ,露头较多;土壤为残
余碳酸盐黄棕壤 ,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土层深浅不
一 ,局部地段受坡积影响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较
高 ,结构良好。本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湿
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寒夏热 ,四季分明 ,年均温
15.2℃,极端最低温-23.8℃,绝对最高温 40.2℃,
年均降水量 1045.4mm , 相对湿度 75%, 无霜期
215d ,有利于醉翁榆的生长发育。
2 醉翁榆的分布状况
调查发现 , 醉翁榆分布区沿醉翁亭前溪沟呈
N E-SW 向条带延伸 ,长约 500m ,宽由溪沟向两旁山
坡各约 100m 。分布区内植株分布不均 ,多表现为丛
状或小片状 ,其中母树主要分布在醉翁亭前溪边 ,目
前只剩 3株 ,其高度分别为 32m 、28m 、25m ,对应的
胸径分别为 91cm 、69cm 、48cm ,树龄 200 年以上;幼
树多在溪沟两旁坡麓地带呈星散状分布 ,高度不足
3m ,生长于其它树种林下 ,发育状况不良。
3 醉翁榆的群落学特征
醉翁榆所处的群落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群落层
次大体上可划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 。据样
方调查统计 ,在乔木层中生长的植物有 8种 ,分别为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 铜 钱 树 (Paliurus
hemsleyana)、 朴 树 (Celtis tetrandra subsp.
sinensis)、黄 檀 (Dalbergia hupeana)、华 瓜 木
(Alangium chinense)等。其中栾树高 13m , 胸径
6cm ,层盖度 40%;青檀高 6m ~ 13m ,胸径 4cm ~
7cm ,层盖度 25%~ 40%;柏木高 7m ~ 12m , 胸径
7cm ~ 17cm , 层盖度 8%~ 32%;黄连木高 8m ~
15m ,胸径 10cm ~ 21.6cm ,层盖度 20%~ 40%;铜
钱树高 5.5m ~ 12m ,胸径 2.5cm ~ 12cm , 层盖度
6%~ 30%;朴树高 5m ~ 18m ,胸径 4cm ~ 30cm ,层
盖度 7%~ 30%;黄檀高 16m ,胸径 15cm ,层盖度
10%;华瓜木高 8m ,胸径 10.5cm ,层盖度 10%。
在灌木层中生长的植物约 18种 ,分别为山胡椒
(Lindera gluca)、菝葜(Sm ilax china)、圆叶鼠李
(Rhamnus globosus )、 老 鸦 柿 (Diospyros
rhombifolia)、醉翁榆 、扁担木(Grewia bi loba var.
parv i f lora)、琅琊金银木(Lonicera fragrantissima
subsp.phyl locarpa)、白榆(U .pum ila)、一叶荻
(Securinega su f frut icosa)、茶条槭(Acen ginnala)、
竹 叶 椒 (Zanthoxylum planispinum )、 酸 枣
(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us)、柘树(Cudrania
·204·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M arket 1999 15(4) ·生物资源·
tricuspidata)、构树(Broussonet ia papyri fera)、中华
胡 枝 子 (Lespedeza chinensis)、 茅 莓 (Rubus
parvi foliu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盐肤木
(Rhus chinensis)等 。其中较常见的有山胡椒高
2m ,层盖度 20%~ 60%;酸枣高 1.5m ~ 4m ,层盖度
10%~ 40%;醉翁榆高 0.8m ~ 2m ,层盖度 40%~
90%;菝葜高 0.9m ~ 1.2m ,层盖度 20%;柘树高
0.6m ~ 2m ,层盖度 15%;老鸦柿高 1.8m ,层盖度
50%;扁担木高 3.5m , 层盖度 5%;构树高 1m ~
1.5m , 层盖度 2%;琅琊金银木高 0.7m , 层盖度
5%;中华胡枝子高 0.6m ~ 0.8m ,层盖度 2%;白榆
高1.6m ,层盖度 2%;一叶荻高 1.3m ,层盖度 2%;
茶条槭高 1.2m ,层盖度 2%;竹叶椒高 0.9m ,层盖
度 2%;茅莓高 0.3m ~ 0.4m ,层盖度 5%。
在草 本 层 有 18 种 植 物 , 分 别 为 野 菊
(Dendranthema indicum )、 爵 床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山蚂蝗(Dcsmodium podocarpum ssp.
oxyphyl lum)、茜草(Rubia cordi folia)、梓 木草
(Lithospermum zol lingeri)、 荩 草 (Arthraxon
hispidus)、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phy lla)、高茎紫
苑(Aster procerus)、禾叶麦冬(L .gram inifolid)、鹅
观草 (Roegneria kamoji)、野 胡 萝 卜 (Daucus
carota)、芒(Miscanthus sinensis)、委陵菜(Potenti lla
chinensis)、艾 蒿 (Artemisia vulgaris)、狗尾 草
(Setaria viridis)、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ssp.
munda)、心 叶堇 菜 (V.cordi folia)、盾 果 草
(Thyrocarpus sampsonii)等 。其中较常见的有野菊
高 0.3m ,层盖度 10%~ 15%;爵床高 0.3m ,层盖度
8%~ 10%;荩草高 0.2m ,层盖度 5%~ 10%;梓木
草高 0.2m ,层盖度 5%~ 8%;茜草高 0.3m ,层盖度
5%~ 10%;芒高 1.0m , 层盖度 12%;委陵菜高
0.8m ,层盖度 2%;艾蒿高 0.7m , 层盖度 2%。此
外 ,群落中还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络
石 (Trachelospermum jasm inoides )、 野 葡 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南蛇
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 鸡 矢 藤 (Paederia
scanclens)、铁线莲(Clematis f lorida)等层间植物 。
4 保护醉翁榆面临的问题
醉翁榆主要分布在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
区醉翁亭周围 ,这里一年四季游人如潮 ,致使其生境
被破坏 ,污染日益严重 。溪旁土层深厚 ,水 、肥 、气 、
热条件好 ,为醉翁榆最适宜生境 ,但由于游客的攀爬
践踏 ,亭门前原有的 4株母树已有一株死亡 ,醉翁榆
幼苗无法生长 。因此 ,目前醉翁榆的分布已转移到
醉翁亭两则的山坡上 ,但由于基土层薄 、土壤贫瘠 、
水分缺乏 ,醉翁榆生长发育不良 ,种群更新缓慢 。此
外 ,由于管理不善 ,植被破坏严重 ,生境日趋恶化 。
5 保护醉翁榆的基本对策
5.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开
展醉翁榆保护价值 、灭绝后果及相关保护法规的宣
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同
时 ,依据有关的法规 ,制定具体的保护条例 ,加强巡
查 ,严惩重罚违法违章者。
5.2 建立保护小区 、保护点
在醉翁亭两侧 ,醉翁榆集中分布地分别建立一
个醉翁榆保护小区 ,严禁一切闲人入内。同时 ,对醉
翁亭门前溪边仅存的 3棵母树分别设立防护栏 ,编
号挂牌 ,作为醉翁榆种质资源的保护点进行重点保
护 。
5.3 开展醉翁榆的生物学 、生态学研究
在保护区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实验区 ,
开展醉翁榆生态需求 、生长习性 、种群结构 、林分更
新 、群落演替及植物区系等一系列生物学 、生态学研
究工作 ,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 ,并进行长期定点监
测 ,找出醉翁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限制性生态因子 ,
使保护措施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5.4 开展醉翁榆的繁殖研究与异地引种实验
为了使醉翁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防止醉翁榆
物种的灭绝 ,必须积极开展醉翁榆有性繁殖 、无性繁
殖与快速繁殖等技术研究。同时 ,选择生境条件类
似的地点进行引种和驯化实验 ,尽快育苗造林 ,在就
地保护的基础上 ,争取做到异地保护 。
6 参考文献
1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2 ~ 5卷).合肥:安徽科技出
版社 , 1992
2 傅立国 ,金鉴明等.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92
3 宋朝枢 ,徐荣章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89
4 吴金清 ,赵子恩等.三峡库区湖北段川明党参的生境特征及保护
对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1998 ,(1):37~ 41
5 明 军 ,廖卉荣.对节白蜡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植物
资源与环境 , 1998 ,(3):19~ 22
6 葛继稳 ,雷耘.湖北省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就地保护的研究.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2):214~ 219
·205·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M arket 1999 15(4) ·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