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泡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泡核桃( Juglans sigillata)又名漾濞核桃、茶核桃、
铁核桃,系胡桃科( Juglandaceae)胡桃属( Juglans)植
物。 种植较广泛,主要分布于云南〔 1〕 、贵州、四川西
部等,生长于海拔1300~3300 m山坡或山谷林中〔 2〕 。
核桃取仁后的副产物即为核桃壳,其质地坚硬,常被
作为废物弃掉或焚烧,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其
利用价值极低。 为使这一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它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取得了
一定成果,如制造活性炭〔 3-5 〕 、作为新能源燃料〔 6 〕 、
制造眼镜、手表等零件的清洗和抛光材料〔 7 〕 、作为
滤料、堵漏材料、有机稀释肥、抗聚剂〔 8 〕 、催化热解
制取氢气〔 9〕 、制备木材胶粘剂〔 10〕 、制造颗粒填充聚
氯乙烯基复合材料可改善材料的隔声性能〔 11 〕等应
用。 并发现核桃壳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提取物
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12 〕 、木醋液有抑菌作用〔 13 〕
等。 本实验对核桃壳的提取物HTKD、HTKE、HTKF
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并测定
了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 ( MIC) 和最低杀菌浓度
( MBC) ,以期进一步开发核桃壳的药用价值,拓展
其应用前景。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仪器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博迅实
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电热恒温培养箱( 萧山永
发电器有限公司沪南实验仪器厂) , 隔水式恒温培
养箱( 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恒科学仪器有
限公司) ,SW-CJ-2FD型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 苏州
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1.2 实验试药 MH( A)培养基、MH( B) 、沙氏琼脂
培养基、液体沙氏琼脂培养基、琼脂粉等均由北京
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绿脓杆菌、痢
泡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张海珠,马 媛,周 萍*
(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 摘要] 目的:研究核桃壳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核桃壳不同提取物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测定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
度。 结果:核桃壳提取物对8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结论:核桃壳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关键词] 泡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
[ 中图分类号] R917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672-2345( 2012)09-0038-03
Preliminary Study of In Vitro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Juglans sigillata Shell
ZHANG Haizhu, MA Yuan,ZHOU Ping*
(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 Dali University, Dali,Yunnan 67100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 effect of Juglans sigillata Shell extract in vitro. Methods: Micro dilu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s from Juglans sigillata shell 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illus
dysenter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Proteus mirabilis,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typhi, Candida albicans in vitro.
The indexes of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were measured. Results:
Extracts exhibited sterilization or antibacterial effect to 8 strains of bacteria. Conclusion: All different solvent abstracts of Juglans
sigillata sigillata shell showed obvious antibaeteria effects.
〔 Key words〕 Juglans sigillata shell; extracts; in vitro antimicrobial test
大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1卷 第9期 2012年9月
Vol.11 No.9 Sep. 2012
38
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
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均由大理学院基础
医学院病原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泡核桃采集自云南
省大理州漾濞县,由大理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周浓副
教授鉴定为胡桃科( Juglandaceae)胡桃属( Juglans)
植物泡核桃( Juglans sigillata) 。
2 实验方法
2.1 泡核桃提取物原液的配制 泡核桃壳经10%
NaOH浸泡24 h后,用冰醋酸调pH为中性,加2、4、6
倍乙醇沉淀得到HTKD、HTKE、HTKF提取物。 精密
称取HTKD、HTKE、HTKF组分,用蒸馏水溶解,配制
成浓度为250 mg/mL、333.3 mg/mL、200 mg/mL的药
物原液,灭菌后备用。
2.2 供试菌混悬液的制备 将6种细菌菌落 ( 遵循
少量多次的原则)置于约2 mL生理盐水中,混匀,与
0.5麦氏比浊管比对, 相同后用液体肉汤/沙氏培养
基稀释3次,使含菌量约为0.5×106 CFU/mL,作为供
试菌混悬液。
2.3 核桃壳提取物MIC和MBC的测定〔 14〕
2.3.1 MIC的测定 将三种组分药物原液用试管稀
释法进行倍比稀释为10管,过滤后,按浓度从低到
高的顺序依次吸取100 μL加入到96孔板的相应孔
中,再向此些孔中加入100 μL菌液( 浓度为0.5×106
CFU/mL) ,置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 15〕 。 板中
可用肉眼观察到有浑浊的孔表示有细菌生长,每行
最后一个澄清的孔中的药物稀释浓度即为该药物
的MIC。
2.3.2 MBC的测定 取MIC测定中无细菌生长孔中
的混合液各100 μL注入琼脂培养基, 用涂布法展
开,放入37 ℃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以菌落数不超
过5个的平板所对应的小试管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
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 MBC) 。
2.4 对照实验 空白对照:200 μL液体培养基,药
液和菌液均不加;阴性对照:液体培养基100 μL加
稀释后最小浓度的药液100 μL,不加菌液;阳性对
照:液体培养基100 μL,加相应的菌液100 μL,不加
药液。
3 结果
3.1 核桃壳HTKD、HTKE、HTKF三种组分的抗菌实
验结果 ( 表1~3)
表1 核桃壳HTKD组分的抗菌实验结果
注:“ +”表示有细菌生长,“ -”表示无细菌生长。
表2 核桃壳HTKE组分的抗菌实验结果
注:“ +”表示有细菌生长,“ -”表示无细菌生长。
表3 核桃壳HTKF组分的抗菌实验结果
注:“ +”表示有细菌生长,“ -”表示无细菌生长。
3.2 核桃壳HTKD、HTKE、HTKF三种组分的MIC及
MBC ( 表4~5)
1 2 3 4 5 6
细菌染色浓度( mg/mL) 100 50 25 12.5 6.25 3.125
绿脓杆菌 G- - - - + + +
痢疾杆菌 G-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 - + +
白色念珠菌 G+ + + + + + +
伤寒杆菌 G- - + + - - +
枯草杆菌 G+ + + + + + +
变形杆菌 G- - - + + - +
大肠杆菌 G- - + + + + +
1 2 3 4 5 6
细菌染色浓度( mg/mL) 125 62.5 31.25 15.625 7.813 3.906
绿脓杆菌 G- - - + + + +
痢疾杆菌 G-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 + + +
枯草杆菌 G+ - - + + + +
变形杆菌 G- - - + + + +
大肠杆菌 G- - + + + + +
伤寒杆菌 G- - + + + + +
白色念珠菌 G+ + + + + + +
1 2 3 4 5 6
细菌染色浓度( mg/mL) 166.7 83.33 41.66 20.83 10.415 5.208
绿脓杆菌 G- - - - + + +
痢疾杆菌 G-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 - + +
白色念珠菌 G+ + + + + + +
枯草杆菌 G+ + + + + + +
变形杆菌 G- - - - - - +
大肠杆菌 G- + + + + + +
伤寒杆菌 G- - - - - - +
张海珠,马 媛,周 萍 泡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第 11 卷总第 105 期
39
表4 核桃壳提取物对8种细菌的MIC
表5 核桃壳提取物对8种细菌的MBC
4 讨论
本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泡核桃壳提取物
HTKD、HTKE、HTKF组分进行MIC、MBC的测定,对
了解泡核桃壳提取物有无抗菌作用、 抗菌效果如
何、确定用药剂量和研究抗菌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泡核桃壳HTKD、HTKE、HTKF
三种组分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
珠菌等8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
作用。 虽然此实验呈现了一定的结果,但是体外抗
菌实验的环境与体内不同,所以这些提取物还需要
进一步通过动物体内实验来证明其抗菌作用,进而
为开发核桃壳的抗菌药用价值奠定基础。
近年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逐渐增
多,这些细菌的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但细菌
较少对抗菌中药产生耐药,研究和开发抗菌中药对
解决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6〕 。本实验研究
的泡核桃壳具有来源广泛、费用低等优点,对其进
行抗菌成分及机理的研究,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设
定客观的评价标准,为其今后在临床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 参考文献]
〔 1〕 黄俊杰,柏斌.大理核桃基地面积达35万公顷〔 J〕 .中国果
业信息,2009,26( 8) :48.
〔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 M〕 .1版.北
京:科学出版社,1979:31-32.
〔 3〕 汪文祥,公伟伟,高朋召.源于核桃壳的生物形态多孔炭
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J〕 .陶瓷学报,2010,31( 3) :463-
467.
〔 4〕 信欣,何歆,崔钶,等.核桃壳炭化吸附废水中Cr( Ⅵ)的性
能研究〔 J〕 .环境工程学报,2010,4( 10) :2273-2277.
〔 5〕 李秀玲,赵朝成.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恶臭气体
的研究〔 J〕 .环境科技,2009,22( 6) :32-34.
〔 6〕 金曼.低碳经济背景下山核桃壳炭的推广利用〔 J〕 .科技创
新导报,2010,36:72.
〔 7〕 马玉兰.浅论核桃的使用价值〔 J〕 .青海农牧业,2007,1
( 89) :36.
〔 8〕 张利波,彭金辉,范兴祥,等.核桃壳综合利用技术的现状
〔 J〕 .化工通讯,2003,37( 2) :21-25.
〔 9〕 张蕾,张磊,舒新前,等.核桃壳催化热解制取氢气〔 J〕 .吉
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 2) :287-291.
〔 10〕 郑志峰,邹局春,刘本安,等.核桃壳液化产物制备木材
胶粘剂的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2007,28( 4) :1-3.
〔 11〕 俞未明,朱春燕,高磊,等.核桃壳颗粒填充聚氯乙烯基
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
( 5) :497-501.
〔 12〕 王维亭,赵专友,周则卫,等.核桃壳提取物对大鼠急性
心肌缺血作用的影响〔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
( 5) :386-388.
〔 13〕 尉芹,马希汉,郑滔.核桃壳木醋液的制取、成分分析及
抑菌试验〔 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7) :276-279.
〔 14〕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1:1658.
〔 15〕 范青生,马振亚.防腐抑菌中药的微量快速筛选法研究
及其应用〔 J〕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 2) :114-117.
〔 16〕 乔海霞,甄攀,李秀娟,等.吴茱萸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
初步研究〔 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6( 1) :27-29.
[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10ZC137)
[ 收稿日期] 2012-08-29 [ 修回日期] 2012-09-10
[ 作者简介] 张海珠,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研究.
*通信作者:周萍,教授.
( 责任编辑 李 杨)
细菌
核桃壳提取物
HTKD HTKE HTKF
绿脓杆菌 G- 62.5 41.66 25
痢疾杆菌G- 125 83.33 25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62.5 20.83 12.5
枯草杆菌G+ 62.5 / /
变形杆菌G- 62.5 10.415 50
大肠杆菌G- 125 / 100
伤寒杆菌G- 125 10.415 100
白色念珠菌G+ / / /
细菌
核桃壳提取物
HTKD HTKE HTKF
绿脓杆菌 G- 15.625 10.415 6.25
痢疾杆菌G- 31.25 10.415 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31.25 5.208 6.25
枯草杆菌G+ 31.25 41.66 50
变形杆菌G- 15.625 5.208 12.5
大肠杆菌G- 62.5 41.66 25
伤寒杆菌G- 15.625 2.604 12.5
白色念珠菌G+ 62.5 41.66 50
大理学院学报总第 105 期 医学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