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掌握的程度。课后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3.2 采用循序渐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由于双语教学还处
于尝试阶段 , 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医学史教育是审美
教育的依托 [ 4] 。比如 , 王清任的 《医林改错 》体现出纠正前人错
误的质疑美 , 众多医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展示出的贡献美与道德
风尚美等。因此 , 在讲课的过程中 , 我们采用渗透式双语授课 ,
带领学生深入发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 ,重点攻克医
学英语专业词汇 , 讲授重要的概念的时候 , 先用中文讲一遍 ,然后
慢速用英语讲授 , 使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英语专业词汇 , 学会如
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 课程结束的时候用中英两种语言作简
要总结。在讲课的过程中选用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 , 多媒体 ,图
片 、模型等均可以选用 ,将抽象的英汉语言描述转变成为生动的
形式 , 如在讲述医药学的起源时 , 先给学生讲授重点 、难点知识 ,
而后向学生展示图片的同时用英语强调讲过的内容。必要时可
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相关的英汉文献。
3.3 作业的布置 对于每一章节的作业 , 要求学生采用中英文
对照的方式完成 , 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 同时锻炼英文
写作能力。其次是英文文献资料的阅读 ,由老师根据课程教学内
容提供一定数量的英文参考文献 ,学生阅读并针对文献部分内容
进行评论 , 以英文方式写成小论文 , 讲完每一章后鼓励学生将自
己感兴趣的医家学术思想写成小的文章 , 通过专题讨论 、课程小
论文交流等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4 采用灵活的考试方法 笔者认为:医学史考试采用双语方
式较好 , 其中一些题目采用中文形式 ,另外一些题目用英文形式 ,
既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考核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
应用能力。题目的设计可以灵活多样 ,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
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讲药物学家李时珍时 ,可以让学
生谈一下 《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中的贡献及其对自己的启发
(Pleaserelatethecontributionofmedicinalherbsdetailedoutlinein
themedicalfieldanditsinspirationtoyou.), 全程授课结束后可以
了解一下学生对 《中国医学史》的总体把握情况(Whatsyour
gai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historylearning?)考试形式采用
书面考试与口语考试相结合。在进行成绩分析时 ,应该把考试成
绩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和笔记记录情况全部考虑进去 ,使得学生
在双语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绩才能够得到公正的反应 , 学生
双语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继续得以发挥。
3.5 寓学于乐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辩论培养学生们的勇气和
自信心 , 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 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组织
中国医学史相关的名词术语英译大赛 , 医学史英文作品比赛等。
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 internet来拓展视野。另外 , 还可以利
用高质量的英文医学史书籍与杂志。最后 ,充分发挥学校中的外
国留学生 , 就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开展中外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 ,
增加学习兴趣 ,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4 小结
总之 , 笔者在医学史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但是双语教学也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 比如 , 同一个教学班上的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适合双语教学的理想教材 , 有些同
学对于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通过不断改善教学理念与模式 , 积
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师生密切配合等多种途径 , 进一步开创
中国医学史双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 1 ] 陈发俊.医学史教学方法之管见 [ J] .医学与社会 , 2003, 12
(16):64.
[ 2 ] 何宣化.中国医学史中优秀内涵的现实意义 [ J] .贵阳中医学院学
报 , 2006, 28(5):4.
[ 3 ] 罗 杨 ,等.实施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J].西昌学院学
报 , 2006, 18(4):152.
[ 4 ] 王雅丽.中国医学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 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
2005, 1:82.
资源开发
收稿日期:2008-06-04; 修订日期:2008-12-03
作者简介:唐德英(1967-),女(彝族),云南景洪人 ,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协和医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研究员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用
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工作.
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箭根薯的研究进展
唐德英 1 ,何明荣 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2.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综述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箭根薯的研究近况 , 探讨了箭根薯的概况 、化学成分 、应用价值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栽
培技术 、种质保存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珍惜濒危; 箭根薯; 化学成分;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9)07-1831-03
箭根薯 TaccachantrieriAndre又名老虎须 、黑蝴蝶 、蒟蒻薯 、
长须果等 , 为箭根薯科箭根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本科共有 2属
三十余种 [ 1] , 我国有 2属 6种 [ 2] , 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阴凉湿润
的环境中。该种是箭根薯科的重要代表植物 ,是研究本科植物系
统发育的重要对象 ,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 同时该植物又有
多方面的药用价值 , 且其株形优美 , 株高适中 , 花色花形都很奇
特 , 花期又长 ,非常适合作室内观赏植物 ,是集观叶 、观花 、药用于
一体的珍稀植物。目前 , 该种处于渐危状态 , 天然更新不良 ,野外
幼株日渐稀少 , 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植物 [ 1] 。现对其概况 、
化学成分 、应用价值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栽培技术 、种质保存等
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 ,以利于这一珍惜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合
理开发利用。
1 箭根薯概况
1.1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叶茎生 , 5 ~ 10余枚 ,
叶片绿色 , 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 , 先端骤狭渐尖 ,基部钝圆 ,
叶柄与叶片近等长 ,暗绿色;花葶由叶腋抽出 ,暗绿色 , 花序顶生 ,
总苞 4枚 , 互交对生 ,外轮 2枚卵形 、披针形 ,紫绿色 , 内轮 2枚宽
卵形至团扇形 , 绿色 ,小苞片 16枚或更多 ,淡绿色 , 须状 , 下垂 , 长
10 ~ 30 cm, 伞形花序有花 5 ~ 18朵 ,花梗长 2.5 ~ 3.5 cm, 花被片
6片 , 排成二轮 ,内轮 3线状披针形 , 外轮 3三角形 , 雄蕊 6枚 , 紫
色 , 花丝极短 , 花药盔状;子房 1室 , 胚珠极多数。 柱头 3, 花瓣
状 , 果 3棱状纺锤形 ,顶端围以宿存的黑色花被片。种子肾形 , 褐
色 , 有多条弧形纵肋纹 [ 3] 。
·183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9VOL.20NO.7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7期
1.2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箭根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热带以至
中亚热带南缘。年平均气温 16 ~ 24℃,极端种地气温 -6 ~ 5℃;
年降水量 1 200 ~ 2 347 mm, 旱季(11月 ~ 翌年 4月)雨量 145 ~
50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80%以上 [ 4] 。生于海拔 170 ~ 1 300 m
的热带雨林林下 、水边 、山谷阴湿处 [ 5] 。 在西双版纳常集中生于
海拔 500 ~ 700 m的热带或南亚热带雨林的阴湿处 [ 6] 。箭根薯为
林下阴生植物 , 在 70% ~ 90%庇荫条件下能生长发育 , 开花结
实。喜温暖湿润 , 也能度过漫长的热带旱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生长迅速 , 在低于 15℃及干旱的情况下生长缓慢 [ 4] 。
箭根薯花果期 4 ~ 11月 , 成年植株每年开花结实 , 植株抽生
7片叶后开始抽生第 1个花穗 , 成年植株每年抽生 4个花穗 , 每
次抽花间隔 50d,小花开放需 3 d,整个花穗开放需 30 ~ 35 d,成
年植株年结果十余个 ,果依次成熟 , 果实为具 3条纵棱的纺锤形
的肉质浆果 , 每果含种子数十至百余粒 [ 2] 。 鲜种子含水量为
11.54%±0.46%,千粒重(5.83±0.07)g[ 7] 。
1.3 资源现状 箭根薯主产我国海南的三亚 、保亭 、万宁等市
县;广西的百色 、河池 、巴马等市县;云南西双版纳州 、普洱地区 、
屏边等地;西藏墨脱和黔南等地。印度东北部 、泰国 、老挝和越南
也有分布。现状渐危 [ 4] 。致危原因其一是箭根薯自身的原因 ,
即其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条件比较特殊 ,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充
足的光照 , 而热带雨林林下均存在着光亮处比较干燥 ,湿润处又
比较阴暗的矛盾 , 在自然条件下 ,种子成熟进入土壤后 ,若得不到
充足的水分和光照 , 短时间内就会丧失发芽能力;其二是外界的
因素 , 一方面箭根薯果实成熟和半成熟时极易被鼠 、蚂蚁等动物
寻食 , 另一方面其生境被人为地破坏 ,如不合理地毁林开荒 ,不合
理地林下土地利用 , 使大片森林及依赖森林环境的箭根薯消失 ,
林内 “凉湿效应”向 “干暖效应”变化的趋势使水热条件恶化 ,在
一定程度影响了其野外种子的萌发和种群的自然更新;另外由于
其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引起人为的滥采乱挖 ,进一步加重该物
种的濒危态势 [ 7] 。
2 化学成分
周俊等 [ 8]从箭根薯根茎分离得到甾体皂苷元:薯蓣皂苷元
-3-β -O-α-L-吡喃鼠李糖基 -(1※ 2)-[ O-α-L-吡
喃鼠李糖基 -(1※ 3)] -O-β -D-吡喃葡萄糖苷{diosgenin
-3-β -O-α-L-rhamnopyranosyl-(1※ 2)-[ O-α-L-
rhamnopyranosyl-(1※ 3)] -O-β -D-glucopyranoside}、豆甾
醇(stigma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in)。 Yokosuka[ 9]从箭根薯
根茎中分离得到二芳基庚酯 、二芳基庚酯糖苷 、甾族糖苷等 ,从箭
根薯根茎的甲醇提起物中分离得到 3个新的 C28-甾醇寡糖苷 ,
将其命名为 taccasterosidesA~ C(1 ~ 3)。新化合物 taccastero-
sidesA为(24R, 25S)-3β -[ (β -D-吡喃葡糖基)氧 ]麦角甾
-5-烯 -26-酸 O-β -D-吡喃葡糖基 -(1※4)-O-β -
D-吡喃葡糖基 -(1※ 4)-O-β -D-吡喃葡糖基 -(1※ 2)
-O -[ O-β -D-吡喃葡糖基 -(1※ 4)-β -D-吡喃葡糖
基 -(1※ 6)] -β -D-吡喃葡糖基酯 , 分子式 C70H116O8。 Tac-casterosidesB为(24R, 25S)-3β -[ (β -D-吡喃葡糖基)氧 ]麦
角甾 -5-烯 -26-酸 O-β -D-吡喃葡糖基 -(1※ 4)-O-
β -D-吡喃葡糖基 -(1※ 2)-O-[ O-β -D-吡喃葡糖基
-(1※ 4)-β -D-吡喃葡糖基 -(1※ 6)] -β -D-吡喃葡糖
基酯 , 分子式 C64H106O33 , TaccasterosidesC为(24R, 25S)-3β -[ (β -D-吡喃葡糖基)氧 ]麦角甾 -5-烯 -26-酸 O-β -D-
吡喃葡糖基 -(1※ 4)-O-β -D-吡喃葡糖基 -(1※ 2)-O
-[ O-β -D-吡喃葡糖基 -(1※ 4)-β -D-吡喃葡糖基 -
(1※ 6)] -β -D-吡喃葡糖基酯 ,分子式 C58H96O28。
3 应用价值
3.1 药用价值 以其根状茎入药 , 味苦 、性凉 , 具清热解毒 、理气
止痛 、凉血散瘀的功效 , 用于治疗胃肠溃疡 、肠炎 、痢疾 、肝炎 、高
血压病 、消化不良 、疟疾 、肺炎 、疮疡肿毒 、烫伤 、烧伤等 [ 10] 。箭根
薯傣语 “咪火哇”, 意为味苦似野牛胆 , 性凉 , 清火解毒力强而得
名 , 傣医药中以根 、鲜叶入药 , 全年可采 , 切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入水塔和风塔 , 并认为其具有清火解毒 、消肿止痛 、排脓生肌 、止
咳化痰的功效 ,治疗 “兵洞飞暖龙”(疮疡肿毒)、“拢达儿”(腮腺
炎 、颌下淋巴结肿痛)、“脓杆农内”(乳腺肿痛)时 , 取根适量 , 磨
汁外擦患处 ,或鲜叶适量 , 捣烂包敷患处 , 治疗 “拢沙龙唉 、接火”
(风热所至咽喉肿痛 、咳嗽痰多)时 , 取根 15 g, 切片 , 开水泡服 ,
当茶频饮 ,治疗 “拢谢短 、斤档斤匹” (腹部刺痛 、食物中毒)时 ,
取根适量 ,磨汁内服 [ 11] 。箭根薯是傣族名验方 “雅叫哈顿散”的
主要药用植物之一 ,雅叫哈顿散具有清热解毒 、止痛止血的功效 ,
用于感冒发热 、喉炎 、胸腹胀痛 、虚劳心悸 、月经不调 、产后流血
等 , 是西双版纳傣族常用药 , 已被《中国药典》所收录 [ 12] 。此外 ,
傣医药的咪火旺和水鸡仔(处方名)也来源于箭根薯植物 [ 2] 。本
品全株有毒。中毒轻者出现腹泻 、呕吐 , 严重者则肠粘膜脱落 , 引
起大量出血。可按解毒的一般原则进行处理 [ 13] 。
3.2 观赏价值 在自然界中 , 植物的花瓣色彩十分丰富 , 赤 、橙 、
黄 、绿 、青 、蓝 、紫 , 可谓应有尽有 ,但黑色花瓣的植物却颇为稀少 ,
箭根薯便是极为少见的一种。箭根薯株形潇洒大方 , 株高适中 ,
色绿翠旺 , 作室内装饰或中庭植物 , 有一番特殊而略带神秘的韵
味。花形独特 , 小苞片线形长长地下垂如虎须 , 尤为优美;两轮交
互对生的总苞片紫黑色 ,其形与色均如一只展翅的黑蝴蝶 , 观赏
价值极高 ,在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 , 箭根薯作为大温室
里的重点参展花卉 ,大放异彩 , 倍受广大中外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
获得金奖。据王俊云报道 , 箭根薯鲜切花保鲜 , 普通水只能插
2d, 花茎就会弯曲变形 ,新研制成功的箭根薯专用保鲜剂在 20 ~
25℃条件下 , 可使瓶插期达到 15d, 从而延长了观花期 , 并且满足
了长途运输需要。浙江花卉网(2005-08-31)报道:云南元江藏健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箭根薯鲜切花种植面积已达 10亩 , 月产鲜花
3 000 ~ 4 000支 /亩 , 鲜切花在新加坡 、香港售价可达 12元 /支。
并选送箭根薯种子 3g, 搭载神舟 6号载人宇宙飞船飞向太空 , 进
行航天育种研究。
4 栽培技术
4.1 组织培养研究 何惠英等 [ 14]用箭根薯成熟种子为材料 , 培
育出无菌幼苗 , 再用幼叶 、叶柄进行试管繁殖。经实验得出:无菌
种子接种在萌发培养基 MS+6-BA1mg/L(单位下同)+NAA0.1
上 , 约 1个月萌发 ,但萌发率低。萌发两个星期可长成 1 ~ 2片叶
的小苗 ,将叶片剪成 0.5 cm×0.5 cm的小块 , 叶柄长 0.5 cm的
小段接种到不同 2, 4-D浓度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 50d左
右产生愈伤组织 ,在 MS+6-BA1 +2, 4 -D1.5+KT0.2培养基
上最好 ,诱导率为 55.6%;将愈伤组织接种到不同 6-BA浓度的
丛芽诱导培养基上 , 20 d左右愈伤组织开始分化丛芽 , MS+6 -
BA0.5+NAA0.5对丛芽的增殖和小苗的生长都较好 , 在继代培
养中叶片上能长出没有经明显愈伤组织阶段的细小丛芽;继代过
程中 , 培养基加入 50 g/L的香蕉对小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但能增
加繁殖倍数;待增殖芽长约 3 cm时 , 将其切下转至生根培养基
1/2 MS+NAA0.5上 , 15 d后开始生根 ,继续培养 1个月 , 小苗高
可达 6 ~ 7 cm, 具数白色条的根 ,展开叶片 3 ~ 4片 , 将生根苗移栽
至河沙与肥土比为 1∶ 1的基质中 , 静风条件下 , 成活率可达
80%。唐德英等 [ 15]用野生盆栽箭根薯刚展叶时的叶柄作外殖体
进行组织培养 ,在 MS+6-BA1+NAA0.2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上培养 7 d后 ,叶柄节段开始膨大 ,两端切口处更为明显 , 15 d出
现绿色凸起 , 30 d后形成较大颗粒突起物;愈伤组织在 MS+6-
BA1 ~ 2+NAA0.2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 , 30 d左右可分化数
个不定芽 ,同时愈伤组织可增殖 2 ~ 3倍;将 3 ~ 4 cm的不定芽切
下转接到 1/2 MS+6 -BA0.5+NAA1的生根培养基上 , 30 d时
小苗已有 ~ 5条根 , 经炼苗后移栽至经过曝晒 、洗净的河沙中 , 成
活率可达 90%以上。高燕等 [ 16]用野生箭根薯的茎尖作外殖体 ,
进行组培试验 , 结果表明:MS+6-BA1+NAA0.5, MS+6 -BA
0.4+NAA0.05和 1/2 MS+NAA0.5+AC0.2%分别是对其诱导
培养 、增殖和生根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幼苗茎炼苗后 ,移栽到腐
·1832·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7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9VOL.20NO.7
殖土∶珍珠岩 =2∶1的混合基质上 , 30d后成活率达 95%;继代
过程中 , 1 ~ 2代愈伤组织的分化率 、增殖率 、成苗率低 ,愈伤组织
受褐化的影响 , 幼苗生长缓慢 , 3 ~ 4代愈伤组织增殖和生长状况
明显好转 , 增殖率 、成苗率随着代次的增加而增加 ,但在 9代以后
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4.2 种子萌发 、贮藏与种质保存 文彬 [ 7] 、何慧英等 [ 5]用 2000
年 9月初采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种子以 1%琼脂为萌发基质
就温度 、光照和土壤水分对箭根薯种子萌发影响及贮藏条件进行
了研究 , 结果表明 ,温度和光照是影响箭根薯种子萌发的重要因
素 , 箭根薯种子是需光性种子 ,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在周期性
光照条件下 , 20 ~ 35℃都可以萌发 , 最适萌发温度为 25 ~ 30℃,
每天光照 14h, 15 ~ 35℃条件下都能萌发 , 发芽率无明显差别 ,但
萌发速率却有很大差别;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没有
显著影响;箭根薯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 , 在土壤含水量
为 40% ~ 100%的条件下均能萌发 , 但以 60% ~ 70%为佳 , 低于
30%时种子极少萌发。通过室温常规 、室温干燥 、高温高湿 、低温
高湿 、4℃和 -18℃ 6种不同贮藏条件试验 ,结果表明 , 室温常规
贮藏的种子其含水量从 11.54%降至 9.01%,并随着大气湿度的
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 发芽率在 6周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均保持在 80%以上 , 然后下降 ,到 8周后发芽率仍保持在 60%以
上;室温干燥贮藏的种子 , 其含水量稳步下降 , 4周后降至 5%以
下 , 但发芽率在 14周后均保持在 80%以上;高温高湿贮藏的种
子 , 其含水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发芽率在第 4周明显降低 ,
至第 14周时仅为 31%;低温高湿贮藏的种子 , 其含水量变化与
高温高湿贮藏的种子相类似 , 但发芽率在前 4周内变化不大 ,第
8周时显著降低 , 到第 14周时仅 12%;在 4℃和 -18℃条件下贮
藏半年的种子的发芽率均没有下降 , 保持在 90%以上 , 贮藏 1年
时 , 在 4℃下贮藏的种子的发芽率仍没有下降 , 而在 -18℃条件
下贮藏的种子的发芽率则明显下降至约 70% ~ 80%, 15个月约
为 40%。因此认为 , 箭根薯种子耐干燥 、耐低温和耐贮藏 , 可以
用种质库常规保存技术实现长期保存种质资源。此外 ,组织培养
技术的发展为种质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 , 何慧英 [ 14]于 1988年开
始进行箭根薯的组织培养和离体保存工作 ,将组培苗作为离体材
料保存在 15℃的条件下 ,用普通培养基半年继代一次。在培养
基中加入生长抑制剂 、降低保存温度可延长继代间隔时间 , 减缓
小苗的生长速度 , 成功有效地进行箭根薯的种质资源保存。并且
在对箭根薯种子保存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 ,不同来源地和不同采
集时间的种子发芽率不同。张远辉等 [ 17]用 4℃条件下保存 1年
的陈种和新种 , 就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 、光照条件几个因素对箭
根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试验设
置为用 70, 60, 50, 40℃的温水及冷水分别对陈种和新种浸泡 8,
16, 24, 32, 40, 48 h, 以直播为对照 , 将种子各播入装有基质的盆
内 , 覆盖薄土(0.2cm);光照条件试验设置为陈种和新种浸种 24
h,播种在不覆土 、覆盖薄土(0.2 cm)、覆盖厚土(1 cm)、不覆土
加光 4种不同播种方式上。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 ,
陈种 60℃温水浸泡 24h、70℃温水浸泡 8h, 为最佳浸种效果 ,发芽
率分别为 73%和 72%, 比对照高出 33%和 32%;对提高新鲜种
子发芽率的处理是 60℃温水浸泡 24h, 50℃温水浸泡 48 h, 70℃
温水浸泡 24h,发芽率分别为 73%, 69%, 69%,比对照高出 70%,
66%, 66%;未经处理的新鲜种子发芽率低 , 仅有 3%, 而贮藏 1
年后的种子发芽率可提高到 40%, 试验中发现不经任何处理的
种子 , 播种四十多天才开始发芽 , 60d左右发芽较多 , 90 d后丧失
发芽力 , 说明箭根薯种子具有轻度休眠 , 发芽慢 ,采用温水处理可
打破新鲜种子的休眠 , 因而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均有所提
高。光照条件试验表明 , 在覆盖薄土的条件下发芽效果最好 ,发
芽率最高 ,陈种为 75%, 鲜种为 68%,过强和过暗的萌发条件都
不能使种子很好的萌发。
4.3 栽培管理 箭根薯可通过种子 、分株 、切茎和组培 4种繁殖
方法 , 目前主要采用种子繁殖 , 高燕等 [ 2]将种子直接播种在以沙
∶腐殖土 =1∶1为基质的苗床上育苗 , 苗床用塑料拱棚保温保
湿 , 荫蔽度为 50%,播种 15 d后种子开始萌发 , 45 d后发芽率可
达 90%。待小苗抽生 4 ~ 5片叶后 , 将小苗带土移栽至排水良
好 、土壤肥沃的园地 ,浇水遮荫。箭根薯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种植
密度约为 37500株 /hm2。栽培基质要求疏松透气 , 垄墒种植 , 植
后浇足定根水 , 保持基质湿润。箭根薯生长快 , 移栽 15d后即可
施肥 , 由于花果期较长 , 宜在 4月份施一次有机肥 , 5, 7, 9月各追
施尿素水肥一次 , 6 ~ 8月各追施复活肥一次 , 10月结合松土施一
次有机肥。冬季干旱 ,应定期浇水 ,保持基质湿润。箭根薯无严
重病虫害 , 主要有小螺蛳和蜗牛啃食叶柄 、叶片 ,可用 800 ~ 1 000
倍的杀虫剂防治 ,在低温干旱季节易感染褐斑病 , 喷施杀菌剂农
药有较好的防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箭根薯作为研究本科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对象 ,
不仅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同时又是集药用 、观叶 、观花于一
体的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植物 , 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进一步
对其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对箭根薯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
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贺善安.中国珍惜植物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 2 ] 高燕 ,白燕冰 ,赵云翔.箭根薯人工栽培及其发展前景 [ J].热带农
业科技 , 2003, 26(2):37.
[ 3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 6卷 [ 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5:827.
[ 4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惜濒危植物 [ M] .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 , 1989:324.
[ 5 ] 何慧英 ,文彬 ,殷寿华.箭根薯种子发芽试验 [ J] .中南林学院学
报 , 2003, 23(4):120.
[ 6 ] 钟志权.美丽的 “黑蝴蝶 ”—蒟蒻薯 [ M].中国热带农业 , 2004,
1:36.
[ 7 ] 文 彬 ,何慧英 ,杨湘云 ,等.箭根薯种子的贮藏与萌发 [ J] .植物
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2, 11(3):16.
[ 8 ] 周 俊.滇产箭根薯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植物学报 , 1983, 25
(6):568.
[ 9 ] 肖苏萍摘译.蒟蒻薯根茎中新的 C28-甾醇寡糖苷 taccasterosides
-A~ C[ 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2005, 27(6):362.
[ 10]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天然药物图鉴 ,第 1卷 [ M] .昆明:云南科
技出版社 , 2003:190.
[ 11] 林艳芳 ,依 专 ,赵运红.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 [ M] .昆明:云南民
族出版社 , 2003:662.
[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627.
[ 13]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000:222.
[ 14] 何惠英 ,兰芹英 ,张艳军.箭根薯的试管繁殖 [ J] .广西农业生物科
学 , 2002, 21(2):108.
[ 15] 唐德英 ,李学兰.蒟蒻薯的组织培养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39(4):348.
[ 16] 高 燕 ,白燕冰 ,赵云翔.箭根薯茎尖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 J].热带
农业科技 , 2006, 29(3):11.
[ 17] 张远辉 ,周双云 ,张丽霞.箭根薯种子萌发研究初报 [ J].福建热作
科技 , 2003, 28(4):47.
·1833·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9VOL.20NO.7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