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皖北地区铃兰引种生物学特性与生境适应性评价



全 文 :皖北地区铃兰引种生物学特性与生境适应性评价
李东林 1,崔亮亮 1,刘 刚 2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31;2亳州利辛县现代农业生态园,安徽亳州 236714)
摘 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了铃兰的引种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生境适应性;采用连续多年栽培与观察,测定记载
物候期、植物学特征指标变化,分析铃兰生长不同模拟生境特点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铃兰引种地与生长地环境存在差异影响其生
物学特性指标变化,不同生境间铃兰适应性存在差异,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较好的生境为向阳面+水杉(雪松)。
关键词:铃兰;生物学特性;生境适应性
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百合科铃兰属多年
生宿根草本植物[1],我国多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在园林
绿化、室内观赏和作为药用植物应用范围广。马成亮、
田洪等对铃兰繁殖栽培技术方面曾进行研究,总结了
生产管理技术要点[2,3,4];程志国、袁秀云等对铃兰、百合
等其它宿根植物在不同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铃兰
在引入地生长良好,可作为园林地被绿化植物应用
[5,6,7];房晓君用遮荫方法对铃兰生理生态学方面进行初
步研究,30%遮荫处理效果较好[8]。为丰富皖北地区植
物资源,提高铃兰利用价值,本项目研究皖北地区铃兰
引种生物学特性和不同生境的适应性,为合理确定生
产管理技术和提高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于 2011 年 11 月 ~2014 年 7 月主要在安徽省
利辛县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进行,部分在校内外实验实
训基地进行。铃兰引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温带季风
气候(表 1),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气候温和,光照充
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夏雨集中。常见的
灾害性天气有旱涝、大风、冰雹、干热风、低温、霜冻等。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
南风。
1.2 方法
采用铃兰多年生根状茎分株繁殖,每 5~7d 浇水 1
次,萌芽期、现蕾期各施复合肥 1次。在不同地点连续
进行 3年进行观测,生长发育过程中选择发育正常的
植株进行指标测定,2~3d 观测 1 次,特殊天气随时观
测并记录数据。设置铃兰生长不同生境(表 4),生长过
程中进行常规管理,利用对适应性指标进行定量赋值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性
通过对铃兰引入地多年观察,铃兰植物学特性如
表 2。
2.2 铃兰生长发育物候期
铃兰物候期研究采用目测调查法,生长发育周期
主要包括萌芽期、休眠期、开花结果期,各时期又划分
为不同阶段(见表 3)。铃兰从 3 月中旬出苗展叶开始
至 4月中旬开花期,全生育期短,根据不同生育时期确
定生产管理措施非常重要。物候期是过去和现在各种
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
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表 1 引入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
生长地区 纬度 /?°?? 气候 年均气温 /℃ 无霜期 /d 年均日照时数 /h 年均降水量 /mm 地形 土壤
引入地 北纬32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 6~12 180~220 2000~2300 700~900 平原地带 砂浆黑土、黄潮土
原产地 北纬 43 温带大陆性季风 4~9 130~200 1900~2200 500~1000 山地、丘陵 棕壤、褐土、黑土
表 2 铃兰植物学特性
指标 形态特征
叶 多 2 枚,稀 3 枚,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形,
长 10~16cm,宽 6~8cm,平行叶脉,无叶柄和托叶。
花 总状花序偏于一侧,5~8 朵,基部花先开放,花乳白色,花型钟
状边缘 6 浅裂。
果 圆球形浆果红色,种子扁平数量少。
根 无明显主根,须根长 10~20cm,数量多。
茎 根状茎,在地表下横走,具潜伏萌芽,节间短。
表 3 铃兰生长发育物候期
日期(月 - 日) 物候期 观测内容
8-22 萌芽期 芽开始出现
10-18 休眠期 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枯死
3-15
展叶期
叶片展开初期 新叶出现未展开
3-24 叶片盛展期 80%叶片平展
5-23 叶片变色期 30%叶片开始发黄
6-26 叶片枯萎期 叶片变黄枯死
3-29
开花期
花蕾形成期 花蕾膨大伸出叶鞘
4-03 开花初期 30%的花完全开放
4-09 开花盛期 70%的花完全开放
4-19 开花末期 10%花色变暗逐渐脱落
5-28
结果期
果实形成期 受精后形成幼果
6-11 果实变色期 果实开始变色
6-21 果实成熟期 果实呈现红色
良种推荐 现代园艺 2015 年第 3 期
輨輮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5.05.023
2.3 铃兰不同生境适应性指标差异
鉴于不同生境特点,不同生境对铃兰适应性指标
差异显著(表 4)。水杉、雪松组成的生境植株成活率高
(>75%),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生长势强,
观赏性好,对气候、土壤和逆境适应性好。相反,遮荫严
重的生境植株生长势弱,易出现植株早衰、弱苗、病苗
等症状。
2.4 铃兰不同生境适应性综合评价
表 4 铃兰不同生境适应性指标差异
生境类型
成活
率 /%
生长

萌芽

观赏

土壤适
应性
抗逆

向阳面 + 水杉 + 铃兰 81.3 良好 良好 良好 中等 良好
向阳面 + 雪松 + 铃兰 77.2 良好 良好 中等 一般 中等
向阳面 +栾树 +檵木 +铃兰 64.4 中等 良好 中等 一般 中等
背阴面 + 水杉 + 铃兰 46.6 差 一般 差 中等 一般
背阴面 + 香樟 + 铃兰 33.5 差 差 差 一般 差
表 5 铃兰生境适应性指标分值
指标
级别(分值) 权
重强(5分) 良好(4分) 中等(3分) 一般(2分) 差(1分)
成活率 >95% 75%~95% 55%~75% 40%~55% <40% 0.15
生长势
营养和生殖生长旺盛,
无病虫害。
植物粗壮,生长旺盛,
少量不良症状出现。
生长速度稍慢,生长量
小,有生理障碍出现。
生长速度慢,叶面积小,植
物较矮,常出现不良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易感染病虫
害,后期停止发育或死亡。
0.2
萌芽力
芽出现时间早,数量多,
质量好,萌发成株能力
强。
芽出现时间早,数量
一般,萌发成活率高,
后期生长旺盛。
芽出现晚,数量少,移
栽后生长发育良好。
芽出现晚,休眠期长,数量
少,生长势弱。
芽萌发困难,质量差,抗性
差,生长势差。
0.1
观赏性
植株高,株型优美,叶面
积大,绿期和花期长。
植株高,叶片大,绿期
和花期稍短。
植株冠幅小,叶片小,
花小数量少,花期短。
叶面积小,株型紧凑,绿期
短,开花困难。
植株矮,抗性差,生长迟缓
或停止,易早衰或死亡。
0.15
土壤适
应性
酸性至中性,对土壤类
型和质地要求不严格。
pH过大影响生长,要
求土壤质地疏松透
气,养分丰富。
酸性,要求土壤富含有
机质等其它养分,疏松
排水良好。
酸性或弱酸性,土质疏松,
有机质丰富,养分含量高。
对土壤要求较严格,碱性或
粘性土质生长不良。
0.15
抗逆性
耐寒,耐弱光,耐湿,抗
病虫害力强。
耐寒,喜弱光,喜湿,
抗病虫害力一般。
耐寒怕高温,喜弱光忌
强光,抗病虫害力一般。
耐寒,耐阴性和耐湿性差,
抗病虫害力稍差。
对逆境生长适应性差,易发
病虫害。
0.25
表 5 铃兰不同生境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
生境类型 综合分值 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
向阳面 + 水杉 + 铃兰 26 1 良好
向阳面 + 雪松 + 铃兰 23 2 良好
向阳面 +栾树 + 檵木 + 铃兰 21 3 中等
背阴面 + 水杉 + 铃兰 11 6 差
背阴面 + 香樟 + 铃兰 9 7 差
2015 年第 3 期 现代园艺 良种推荐
铃兰生境适应性综合评价采用一级数学模型,主
要步骤为:(1)建立不同生境适应性指标集合 U={u1,
u2,...,un}={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2)建立适应
性评价集合V={v1,v2,...,vm}={强,良好,...,差}。(3)综
合评价[910]。对U集合各指标采用赋值方法赋予不同权
重(表 6),可表示为 U 集合上的子集 A=(a1,a2,...an),
令 ai+ a2+...+an =1。则最终综合评价模型为 B=A.R,综
合评价排序结果如表 6。
3 小结与讨论
植物引种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扩大植物资源
体现多样性的一种方法,对于铃兰引种还需要后期深
入研究其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生态变化规律,通过人
为措施进行调控使其正常生长。植物生境受植物本身
和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
的适宜生境。因此,铃兰在不同地区进行园林绿化观赏
和生产管理时可根据实际因素灵活应用。适应性较好
的生境要求低温弱光,土壤弱酸性至中性,理化性质良
好,养分丰富。
(收稿:2014-12-08)
参考文献:
[1]黄春辉,夏宜平.铃兰-优良的园林观赏宿根花卉[J].中国花卉园
艺,2009,(6):38-39.
[2]马成亮.铃兰的栽培及利用价值[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3):24.
[3]田洪,于翠兰,张宝国.铃兰的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1997,(5):28.
[4]娄凤菊,连立峰等.铃兰栽培与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9):
22.
[5]程志国.野生宿根花卉铃兰生态适应性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9,
(3):54-55.
[6]袁秀云, 张仙云等.河南百合科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及观赏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09,(7):2935-2936.
[7]夏定雷,宋玉霞,张岩等.14种园林地被植物在银川地区的引种栽
培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0,(4):7-9.
[8]房晓君,王奎玲等.铃兰耐阴性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11:36-38.
[9]刘龙昌,尚富德等.植物品种综合评价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3,(1):15-17.
[10]张静.作物—地域多种组合中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权重配置方
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1SQRL194ZD).
作者简介:李东林(197 - ) ,男,皖利辛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园林
(艺)植物生产与生理生态学研究。
輨輯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