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全 文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1 9 9 2, 9 ( z ) : 1 3 3~ 1 4 3
1 0粼 , , Za l o f Z无e i i a n g F o , e s t r刀 C o l l e g e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胡超宗 张建明 胡明强
(浙江林学院 , r洛安 3 2 1 3 0 0 )
摘 要 雷竹是一种优 良的笋用竹种 。 本文总结报道 了雷竹形态特征 、 出土生长、
杆形生长 、 才支叶生长 、 花的生长发育、 结实和种实的特性 , 并根据 雷竹生物学特性 ,
相应提 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
关键词 雷竹 ; 生物学特性 ; 笋用竹
中图分类号 5 7 9 5 . 7 0 1 , 5 6 4 4一 2
雷竹 ( P h夕l l o s t a c几夕 s p , a e c 6 x f . p r 。口 e g n a l i s C h e n e t Y a o ) 属中小型 散 生竹类 , 分布
和栽植于浙江 、 江苏 , 江西 、 福建 、 湖南等省已引种栽培。 它有出笋早 、 笋期长 、 笋味美 、
产量高 、 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 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 进行雷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 其目的是
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习性 , 为合理经营竹林和提高竹笋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概况与方法
1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临安县临天乡吴马村竹园 , 位于浙江西北部 , 约 30 0 1 4 ’ N , 1 1 9 0 4 3 ’ E , 属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为 1 5 . 8℃ , 年降雨量为 1 40 0 m m 左右 ; 林地地势平坦 , 位于山
谷地带 , 砂壤质 、 微酸性的土壤 , 适于雷竹生长 。
1
.
2 试验方法
1
.
2
.
1 按照统计分析要求和客观条件 , 在同一山谷地带随机选择土壤和经营条件相近 的 样
地 4块 , 面积 95 ~ 2 30 m Z , 调 查其立竹密度和林分结构特征 。
1
.
2
.
2 笋期调查 , 以 3 d 为 1个观察单元 , 以笋尖露出地面为标准 , 统计出笋数 , 然后分析
其出笋的规律性。
1
.
2
.
3 竹秆高生长测量 , 从 3 月 10 日开始分 5 个时期选留母竹 , 每期间隔 5 ~ 7 d , 各选出
笋时间相近的幼笋 5 ~ 7 株 , 以地面为基点 , 每天 7 : 0 , 18 : 30 两次测量幼竹的昼夜生长量 。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 建立数学模拟方程 , 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 。
1
.
2
.
4 枝叶花果生 一民的观测 , 选取生长良好的雷竹各 4 株 , 采用量测 、 观察 、 解剖 、 分析的
方法 , 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结构特征 。
1
.
2
.
5 气象资料取自离样地 3 k m 处的临安县气象站 。
收稿 日期 : 19 9 1一 1 0一 2 8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9卷
2 结果与分析
2
.
1 雷竹的形态特征
雷竹为刚竹属植物 , 竹秆梢部微弯曲 , 冠幅窄 , 呈锥形 。 秆由若干节组成 , 高 5 ~ g m ,
眉围 8 ~ 2 7c m , 节 间短 , 节下略缩 , 中下部肿胀 , 相邻的节成微 “ Z ” 字形屈曲 ; 幼秆深绿 ,
色 , 薄被白粉 , 节紫褐色 , 算环下有一圈较厚的白粉 , 以后逐渐变成黑垢 ; 老秆深绿色或黄
褐色 , 通常有黄褐色不规则的粗短纵条纹 ; 秆环与捧环均中度隆起 。 竹秆上部每节着枝 2 枚 ,
1 枚大而长 , 1 枚小而短 , 斜上伸展 , 先端平展或微下垂 ; 竹秆着枝一侧具有一凹沟 ; 侧枝
基部微呈三棱形或近四方形 , 枝环突起 ; 小枝长 4 一 7 c m , 着叶 5 ~ 6片 , 也有 2 ~ 4 叶。
叶片呈带状被针形 , 先端渐尖 , 叶缘有 微 锯 齿 , 长 6 . 0一 17 . 0 c m , 宽 0 . 8一 2 . 2 c m (或 长
10
· 。~ 21 . O c m , 宽 1 . 2~ 3 . s c m ) , 叶正面深绿色 , 背面淡绿色 , 换叶时呈棕色 , 叶背有白
色短绒毛 , 平行脉 , 主脉明显 , 有次脉 3 ~ 5 对 ; 叶柄短 , 约长 2 ~ 4 m m ; 叶 鞘 长 3 . 1~
4
.
7 c m
, 棕黄色或灰绿色 , 无毛 , 鞘口有灰白缝毛数条 , 易脱落 ; 叶舌圆弧形 , 直立坚韧 ,
高 1 ~ 3 r Q r 。 , 棕色 。 一般适度采收的笋呈圆锥形 , 先端尖至钝尖 , 基圆钝 , 筹薄而无毛 ,
先端出土部分往往呈紫褐色 、 米黄色或黄绿色 , 带黑褐色斑纹 , 筹耳捧叶皆未发育成熟 。 发
育后 , 笋释棕褐色至紫褐色 , 具褐斑 ; 无释耳和肩毛 ; 筹舌中度发育 , 先端略拱凸 , 缘生较
短细毛 , 捧叶带状被针形 , 外翻 , 强烈皱褶。 笋期 2 月15 日至 4 月 27 日。
2
.
2 , 竹出土生长的规律
2
.
2
.
1 出笋阶段的划分
据 1 9 9 1年对临安吴马村竹林观察 , 竹笋自 2 月 15 日开始出土至 4 月2字日停止 。 笋期前后
历时 72 d . 以观察单元发笋数占笋期发笋总数 P “ 5 %为界限 , 将整个笋期划分为 : 初期 :
2 月 1 5日至 3 月 1 0日, P < 5 % , 历时 2 4 d , 出笋 1 9 5 6 0 株 / h m Z , 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1 6 . 9 7% ,
平均每天发笋量为 81 5株 / hm “ , 平均单株笋重 138 9 ; 盛期 : 3 月 1 1日至 4 月 3 日 , P > 5 % ,
历时 24 d , 出笋 73 ” 5株 / h m “ , 占全期出笋总数的 6 4 . 2 0% , 平均每天 3 08 3株 / hm Z , 平均单株
笋重 2 1 0 9 ; 末期 : 4 月 4 日至 4 月2 7日 , P < 5 % , 历时 2 4 d ; 出笋 2 1 6 9 0 株 / h m Z , 占全
期发笋总数的 1 8 . 83 % , 平均每天发笋数 9 04 株 / h m “ , 平均单株笋重 140 9 .
由此可知 , 出笋量较集中地出现在 3 月 n 日至 4 月 3 日这 24 d 内 , 也就是竹笋产量形成
的重要阶段 。 在此期间应留养足够的母竹外 , 连同初 、 末期的竹笋均可挖掘食用。
2
.
2
.
2 发笋数量随时间的分布
据调查统计 , 出笋数量分布见图 1 , 各观察单元发笋数很不一致 , 高的单元可达 1 2 6 9 6
株 / h m “ , 占全期出笋数的 1 1 . 02 % , 低的单元仅 2 26 株 / h m “ , 只 占全期出笋数的 0 . 19 % . 为寻
求时间与发笋数量的关系 , 将观测时间的累积值与出笋数之间作因子相关分析 , 结果表明 :
出笋高峰出现在 3 月 23 日至 3 月 25 日这一观测单元 。 在高峰期以前 , 各单元发笋数与时间序
呈正相关 , : = 。 . 9 6 5 2 , 以后呈负相关 , : = 一 0 . 9 6 1 9 , 出笋数量随时 间的 分布 为 正 态分
布 。 但在各观察单元中 , 出笋量受气象因子影响而产生波动。 如 3 月 1 日至 3 月 13 日 , 平均
气温为 8 . 67 ℃ , 平均 出笋数为 8 19 7株 /hm Z ; 3 月 14 日至 3 月 16 日 , 平均气温降至 6 . 87 ℃ , 发
笋数为 6 0 9 9株 /h m 、 而 3 月 17 日至 3 月 19 日 , 气温升至 10 . 0 ℃ , 出笋数也上升到 9 1 24 株 /
2 期 胡超宗等 :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 3亏
h m
“ . 在此期间 , 出笋数呈上升阶段 , 但受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局部波动 , 平均每降低 .1 0 ℃
减少出笋 6 4~ 7 5株 /h m 2 .
们川日曰
r
|
门|
!!
tl月r心`,es、rwe,.s卜ll!1刃

l
|.护
l
ùO人习八e门了九bl勺J气
(沐ù公众冲添续珠书
扫1 」
1 2 3 4
2 月 1 5 日
8 9 1 0 ;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咬
时间 ( 3d ) · 选月 2 7 口
图 1 各观察单元 出笋数随时间的分布
F 19
.
1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n u m b e r s o f b a m b o o s h o o t s e a m e u p o u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a n d t h
e t im
e
现对每个单元的出笋量进行方差分析 , 不同观察单元的出笋数 均 比尸值 等 于 2 . 1 1 ,
万。 : 。。 = 1 . 6 1 , F 。 ; 。 : = 2 . 1 2 , 达 “ = 。 . 0 1极显著水平。 经多重比较和 q 检 验 可 知 : 以 3 月20
日至 3 月 25 日发笋量最多 , 达到 1 2 2 8 8株 / h m “ , 显著高出平均数 4 80 2 株 / h m Z , 盛期的出笋
数显著高于初期和末期 。 样地 间差异 F = 0 . 18 , F 。 . 。。 = 2 . 76 , 不显著 。
2
.
2
.
3 母竹与发笋数的关 系
据各样地竹林结构调查结果 , 工 , 五样地 , 2 ~ 4 年生的母竹仅占 3 0 . 。%一 3 7 . 0% , 8 年
生以上占 1 5。 0% ~ 26 . 0% , 竹林处于老化 , 平均每株母竹发笋量较低仅有 4 . 0~ 4。 6支 , 兀 ,
砰样地 , 2 ~ 4 年生母竹各占4 3 . 4% , 6 4 . 3% , 8 年生以上的母竹各占17 . 2% , 1 . 0% , 竹林
相对较年轻 , w 号样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达到 1 0 . 8株。 2 , 3 , 4 , 5 , 6 二 2 5 , 2 5 , 2 0 , 2。 ’ 10 结
构 , 是雷竹林较为理想的结构。
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 , 竹冠交叉程度大 , 叶片互相遮蔽严重 , 工样地 3 1 2 80 株 / h m Z , 下
层部分叶片自下而上 , 由内向外开始枯落 , 单株叶量减少 , 光合效果降低 , 地力消耗量大 ,
平均每株母竹发笋 4 株 。 调查结果表明 , 雷竹的立竹密度以 12 0。。~ 1 5 0 0 0株 / h m Z较好 , 可
以获得较高的竹笋产量 。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9 卷
2
.
3 , 竹秆形生长节体
2
.
3

1 竹笋— 幼竹的年生长在留养母竹时期内 , 先后分 5 次 ( 3 月 10 日 , 14 日, 20 日 , 27 日 , 4 月 5 口 ) , 每次间隔期
7 d 左右 , 选取笋体大小基本相同的竹笋各 5 一 7 株 , 共 30 株竹笋 , 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测量
样竹高度 , 并进一步换算成昼 、 夜、 日生长量 。 不同时间出土竹笋的生长规律是 : 3 月 10 日
出土的竹笋高生长历时 65 d , 总生长 量 7 4 6 4 c m , 平均生长量 i l . 48 c m / d , 3 月 14 日出土
的竹笋高生长历时 62 d , 总生长量 8 16 . 80 c m , 平均生长量 1 3 . 17 c m / d , 3 月 2 0 日出土的
竹笋高生长历时 5 6 d , 生长量为 8 12 . 10 c m , 平均 14 . 5 1 c m / d ; 3 月 27 日出土的竹笋高生长历
时续g d , 生长量 6 3 4 . 3 0 e m , 平均 1 2 . 9 5 e m / d , 4 月 5 日出土的竹笋高生长历时 3 9 d , 生长
量 5 9 9 。 9 0 e m , 平均 1 5 . 3 9 e m / d .
按竹笋一幼竹生长的速度 , 可将雷竹秆形高生长过程分为 4 个阶段 : 初期、 上升期、 盛
期和末期 。 初期是竹笋出土以后 , 基部萌发根系 , 高生长非常缓慢 , 历时 4 ~ 24 d , 平均 15
d 左右 , 一般每天的生长量为 2 ~ 4 c m . 3 月 10 日出土的竹笋的初期为 24 d , 历 时 最长;
随竹笋出土时间的推迟 , 初期所经历的时间也逐渐缩短 , 直至 4 月 5 日出土竹笋 的 初 期 为
4 d
。 这是由于 3 月10 日出土的竹笋生长前期气温尚低 , 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缓慢所致 , 随时
间的推移 , 温度逐渐升高 , 细胞分裂加快 , 初期所需时间也逐渐缩短 。
竹笋经初期生长 , 根系大量萌发 , 生理代谢活动逐渐活跃 , 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 进入竹
笋生长的上升期 。 各不同时间出土的竹笋出现上升期的时间大致相同 , 约在 4 月 5 日左右 ,
历时 7 ~ g d , 日生长量为 10~ 2 0 e m .
盛期是竹笋生长最旺盛时期 , 根系继续伸长 , 基部几个竹节的秆捧开始脱落 , 竹笋高生
长呈快速上升趋势 , 到了生长高峰 , 一昼夜生长量可达 3 5 c m 左右 , 最大可达 50 c m 以上 。
高生长到一定时 间 , 竹笋上部枝条开始伸展 , 高生长速度由快变慢 , 但仍有较高的生长量 。
盛期高生长历时 15 ~ 20 d , 平均每天生长量 20 ~ 30 c m . 各不同时间出土的竹笋盛期生长基
本一致 , 约从 4 月 14 日至 4 月 30 日为止 。
自 4 月3 0日开始 , 各个时 间出土的竹笋高生长相继进入生长末期 , 幼竹枝条迅速伸展 ,
而高生长速度则显著下降 , 最后停止 。 笋筹全部脱落 , 幼竹顶部稍弯曲 ,直到全竹枝叶长齐 ,
竹叶几乎同时展开 , 形成新竹 。 末期生长历时 12 ~ 14 d , 日生长 量 7 ~ 12 c m . 5 月 15 日以
后 , 幼竹高生长基本停止 , 幼竹秆形生长即趋完成 。 但不同出土时间长成的幼竹 , 其竹高和
胸 围存在一定的差异 (见表 1 ) .
表 1 不同出土时间长成的幼竹的粗度与离度
T
a b l
e
T h
e h e i g h t i n e r e m e n t
a n d D B } { i n
e r e m
e n t o f t h e y o u n g L亡 1 b a m b o o s c a m e
u P o u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
出 土 时 间 幼 竹 高 度 ( c m )
3 月 10 日 7基6 . 4
3 月 1 4日 8 1 6 . 8
3 月 2 0 H 8 1 2 . 1
3 月 27 口 6 3透. 3
4 月 5 日 5 9 0 . 9
幼 竹 胸 围 ( c m )
2期 胡超宗等 :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由此可见 3 月 1 4卜!至 3 月 20 日出土 一民成的幼竹既高又粗 , 留养新母竹应选留这些幼竹 ,
对今后竹笋产量及竹笋个体重均有好处 。
2
.
3
.
2 竹笋一幼竹 日生长节律及数学模拟
2
.
3
.
2
.
1 日生长节律 在雷竹秆形高生长过程中 , 昼夜生长呈 “ 昼慢夜快 ” 的规律 , 各个时间
出土竹笋的平均夜总生长量为 4 8 . 8 c m , 占竹秆总生长量的 6了. 5 2% , 每夜平 均 生 长 量 为
9
.
I c m
, 最大值为 35 . 6 c m , 昼总生 一长量为 23 3 . I c m , 占竹秆总生长量的32 . 48 % ,昼平均生
长量 4 . 4 c m , 最大值为 z了. o e m .
虽昼夜生长速率不同 , 但两者的变化随时间的分布十分一致 , 由图 2 的昼夜生长曲线可
看出 , 出现波峰波谷的时间非常吻合 , 两者的相关系数 , 二 0 . 9 4 1 1 .
1 4 / 3
图 2
F 19
.
2 G r o w t h
3 1 / 3 30 / 4
日 /月
3 月 14 日 出土竹笋昼夜 口生长曲 线
1 4 / 5
C U r V e S o f b
a m b o o
s
h
o o t s e a m
e u P o u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a t M a r c h 1 4 d u r i n g d a y
, n i g h t a n d w h o l e d a y
图 2 的 日生 一长曲线可见 , 幼竹竹秆 日生长量也遵循 “ 慢一快一慢 ” 的规律进行。 在整个高
生长期间 , 日平均生 长量 1 3 . 5 c m , 标准差 a : 二 10 . 57 , 变异系数 v 、 = 0 . 7 8 3 0 , 说明 各日生
长量值离散度很大 。 日生长量高于平均值的天数集中出现在 4 月 10 日至 5 月 8 日之间 , 最大
值出现的时间在 4 月 17 日至 4 月 25 日之间 。 日生长量高于平均值的天数约占全生长天数的一
半 , 其余的日生长量均低于平均值 。
2
.
3
.
2
.
2 日生长节律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日生长量和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 , 采用合适的数
学模型 , 模拟雷竹的高生长进程 , 以程式化探讨生长节律 。
由图 3 可以看出 , 雷竹高生长曲线呈 “ S ” 形 , 因此采用 L o g is七ic 方程 、 幂函 数 方程 、
指数生长律方程等 3 种经验式进行拟合 , 结果表明以 L o g i s t ic 方程效果较好。 L o ig st ic 方
程式为 :
h
= k / ( 1 +
a e 一 ’ ` )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9 卷
其中 h 为相对累积生长量百分数 , 即截止某一 日的累积生长量占全期生长量的百分比 , `
为生长天数 , a , b 为方程系数 , 己 为自然对数底 , 无为研究对象的极限容 纳 数 , 即 当 t” co
时 , h 二 .k
ē次è半嘲洲有舞
时间 ( d )
图 3 3 月 1 4 日 出土竹笋生长方程拟合图
F 19
.
3 F i t
o f g r o w t h e q u a t i o n o f b
a m b o o s h o o t s e a m e u p o u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a t M a r
.
1 4
K 值由下式可求出 :
二 _ Z P ; P ZP 3 一 P : 2 ( P , + P 。 )
上、 一一一二孟 一二二一~ 一-一二二 -二 -一 - 一尸 1尸 3 一 尸犷
其中 P ;尸 2P 3 分别为生长曲线的始点、 中点和终点的累积生长量 占全期生长量的百分 比 。
将数据代入方程进行拟合 , 得出各不同时间出土竹笋的 L o ig 3 t ic 方程如下 :
3 月 1 0日 1 0 2

9 2
“ ’ = F燕孙而 ,了丁而万万了` ) - 了 = 0。 9 9 4 2
3 月 1 4日 h Z 1 0 4

8 8
1 + e ( 5
·
1 1 6卜 o · 1 2 7 。 * ) 了 = 0

9 9 3 5
3 月 2 0日 1 0 2 。 6 3n 3 = 石万不丽丽 ,丽而不 ) 犷 = O。 9 9 8 9
3 月2 7 日 h ` = 1 0 1

3 2
1 + e ( `
·
2 1 7 卜 D · 1 8 3 7 * ) 了 = 0

9 97 1
4 月 5 日 h s = 1 0 0 。 7 0
1 + e ( 4
·
6 2 8 1 一 o · 2 3 1 2 , )
了 = 0 。 9 8 9 5
各方程经 F 检验 , 均达极显著水平 , 表明方程与实测值之间符合程度较高 , 可用回归方
程推测实际值。
2
.
3
.
3 高生长与 .气象因子的关系
根据每 日的温度、 降水量与雷竹高生长的 日生长量进行多元回归 , 得出温度 、 降水与高
生长的关系 。
气温x( : ) , 降水 (x : )与生长量 (妇 , 各组样本单元数 。 , 选用线性回归拟合 :
2期 胡超宗等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y二 b。 +乙,万 : + 乡: 丫 2 , 由 r : , = 艺 ( x , 一 无) ( y , 一歹)训 万( x 、 一 牙) “ 艺 ( g : 一歹) “
得出 : 。 : : 。 2 : : : 建立矩阵 :
、` l
!
`
1
1了.,`é自`八ó`工n`犷1,几,` J` .O工.`了r自Un自1ù场朴九/!1.
一R
击 , 。 , S 。 R 。 , , S 。 R n , , _ , , _ . , 一 、求得 b: = 一书生 , 共些 , b: 二 一华 · 钾乞 , b。 二 歹一 b( 潇: + b厉: ) ,’ ` 一 ’ ” 一 ` 5 1 ’ R o 。 ’ 一 ` S : R 。。 ’ 一 `
各不同时间出土的竹笋日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为 :
3 月 1 0日 万: = 一 7 . 6 2 6 5 + l . 3 7 1 9 x : + 0 . 1 3 5 9 x 2
3 月 1 4日 封2 = 一 7 . 6 6 8 8 + 1 . 5 1 4 Z x : + 0 . 0 2 8 2x 2
3 月 2 0日 刀3 = 一 9。 6 4 8 1 + 1 . 7 0 2 3x : + 0 . 0 2 6 g x :
3 月 2 7日 夕` = 一 5 . 2 2 8 8 + 1 . 2 4 6 4 x , + 0 . 0 1 1 4 x 2
4 月 5 日 万5 = 3 . 3 95 0 + 0 . 8 1 8 3尤 : 一 0 . 1 4 1 7 x 2
经检验 , 除 4 月 5 日的回归方程外 , 其余都达到 F = 3 . 15 的极显著水平 。
根据复相关系 数一丫犷镖…, 偏相关系数 九 j = R o s了 R 。 oR j j , 偏回归系数 “」= 一奋
R
。 ; ,
、 你 ~
. ,~ 一 、 。 , , , , S ;~书匕 , 标准回归系数 好 = 西; · 长七
R 0
’ 护` ” ’一
~
2 ” ~ ~
一 ` 一 ’ 凡
由标准回归系数 bj ` 比较可知 , 气温对生长量的影响较大 , 由图 4可见 , 高生长 与温度
十分密切 , 尤其在盛期高生长节律变化与气温节律变化非常一致 。 在 4 月 10 日至 5 月 8 日这
段时间内 , 高生长高峰出现 5 次 , 气温高峰也出现 5 次 , 且两者出现高峰的时间基本相同。
进入高生长末期后 , 气温持续上升 , 而高生长量却逐渐下降 , 两者的相关性已很不明显 。 降
雨量对生长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分条件的改变 , 使湿度增大 , 有利于竹子生长 , 但在春雨绵
绵的春季 , 水分基本上能得到满足 。 温度对高生长的影响 , 据观察所知 , 并非瞬 息起 到 变
化 , 高生长的出现均在升温的第 2天 , 细胞内物质要在高温作用一定时间后才表现出活性。
就一天而言 , 白天高于夜间 , 由于温度的滞后作用 , 夜间生长量大于白天。
2
.
4 , 竹枝叶生长规体
.2 .4 1 枝条生长规律
当雷竹秆形生长高峰期过后 , 下部秆粹渐次干缩脱落 , 枝条自下而上开始抽枝 , 并逐次
展开 。 雷竹枝条开始展开到结束所需时间 , 因光照 、 温度 、 土壤条件而有所差异 , 一般约需
15 ~ 2 5 d
. 在生长初期 , 枝条生长极为缓慢 , 每日生长量只有 i ~ 2 c m , 当枝条生长进入高峰
期 , 每 日平均生长量可达 6~ 10 c m , 高者可达 15 c m , 高峰期过后 , 生长逐渐缓慢 , 平均每
日生长量只有 1~ 2 c m . 雷竹枝条生长规律也遵循 “ 慢一快一慢 ” 的规律 ,全期生长量约为65 ~
1 5 8 e m
, 平均 日生长量约 3~ 7 e m .
雷竹每个枝条的侧枝抽发 , 也遵循“ 慢一快一慢” 的规律 , 侧枝日生 长 量 测定 结 果 见
表 2。
2

4
。 要 竹叶的生长
卷一。一八日)嘲腔锐
一、 、、90876的43加1一构川刻l州司l叫列引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T.lseI,4e月l
月Jwe.
ll
刁I)jlj1
ùē脚以约丫
A— 生长曲线 B — 气温曲线 C — 降水曲线 .IrJ
/,Ié

l
日扫州1川1

!
!…卜l卜`|胜卫L450353邪2巧150
(e。)半喇州
1 4 / 3
图 4
3 1 / 3 3 0 / 4 1 4 / 5
日 /月
3月 14 日出土竹
F 19
.
4 C o r r e l a t io n b e t w e e n
t h e g r o u n d a t M a r
.
笋高生长与温度 、 降雨量相 关关 系图
h主g h g r o w t h o f b a m b o o s h o o t s e a m c u p o u t o f
2 4 a n d a l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s w e l l a s p r e e l P it a t i o n
T a b l e
表 2 , 竹各侧枝 日生长量表 c( m )
D a i l y i
n e r e m
e n t o f e v e r y l a t r e压 1 b r a n e h o f L o i b a m b o o
小 枝 号 先 端
日 期 一—— —— —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 — 一 -—1 0 1 1 1 2 第 1片叶5月 1 3门5月 1 4日 3 . 9针状叶4 . 1叶片展开
雷竹的展叶过程就全竹来说 , 上下枝条几乎同时展开 , 而对某一枝条来说 , 则遵循自下
而 _ L的规律进行 , 当下面侧枝的叶子 已全部展开 , 上面侧枝的叶子还在分化和伸长之中。 由
于顶端优势的作用 , 枝顶第 l 片叶子往往首先展开 。 雷竹展叶到结束历时约需 1 5~ 2 1 d 。
雷竹每年换叶 1 次。 一般在春季的 2 月底或 3 月初叶芽就开始发育 , 到 6 月初新叶基本
长成 。 竹叶的生长过程 , 需经历 4个时期 。 叶芽分化期 : 由枝顶或其侧芽分化出叶原基 , 再
分裂 、 分化形成叶柄和叶鞘的原始体 。 3 月初 , 平均气温 6 . 0 ℃左右时叶芽开始分化 。伸长期:
在 3 月中下旬 , 已分化的叶原体细胞增大、 伸长 , 逐渐形成针状叶 , 经 2~ 3 d 生长 , 针状叶
长至 3~ 4 c m , 膨大成筒卷式 , 叶子逐渐展开 , 进入幼叶阶段 。 功能期 : 从 5 月下旬 至 6 月
初 , 叶片完全展开 , 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 同时叶片继续增大加厚生长 , 由长 3 . 5~ 4 . 2 c m ,
宽。 . 7~ 0 . 9 c m 倒卵形的幼叶 , 长至宽 0 . 8~ 2 . 2 c m , 长 6 . 0 ~ 17 . o c m , 带状被针形的功能
叶 , 历期达数月之久 。 衰老期 : 细胞内原生质逐渐破坏 , 叶片 , 叶鞘开始自下而上枯黄 , 叶
柄与叶梢间形成离层 , 叶片脱落 。 经观察调查 , 雷竹每月都有小量落叶 , 而以 5~ 6月落叶数
2期 胡超宗等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量最多 , 达 60 %以上 。 此时也是换叶的高峰期。
2
.
5 雷竹竹花的生长发育
雷竹进入生殖生长后 , 营养叶的发生受到抑制 , 小枝的顶芽或侧芽的生长点 , 内部由叶
芽的生理状态转向形成花芽的生理状态 , 度过花芽分化临界期 , 成为花的分生组织 , 继而发
育成花芽 , 形成花穗 , 直至花的开放。
根据解剖分析 , 可把雷竹花芽的形态分化分为 : 花芽分化始期 、 雄蕊出现期 、 雌蕊出现
期、 花的生长发育 4 个时期。 花芽分化始期 : 形成内外捍片和鳞被 , 并逐渐发育成 资 0 . 5~
1
.
s c m 的被针形花芽 ;随着平均气温升到 7 . 0 ℃左右 , 花芽通过质变产生雄蕊 , 呈深绿色 ; 雄
蕊长到 0 . 3~ o . s c m 时 , 进入雌蕊分化期 , 发育成子房。 在此期间 , 花药与内外释片优先生
长 , 子房 、 花丝生长缓慢 。 当花药长到 1 . 。~ 1 . 2 c m , 并逐渐变成黄绿色至淡黄 色 , 生长变
缓 , 竹花进入发育成熟期 。 颖片吸水膨胀 , 内外俘片微张 , 花药和柱头伸出择外 , 成熟的花
药下端开裂成小口 , 花粉散出 。 若 以花药伸出俘外为开花的特征 , 一般竹花在上午开放数量
较多 , 经 15 个花穗的竹花进行观察测定 , 花药从俘片包围中露出到花药全部伸出花外约需 10
~ 2 4 h
, 而到花丝伸出 , 花药开裂散出花粉 , 约需48 h 。
雷竹的花为颖花 , 穗状花序 , 1 年中有 4~ 5月 、 9~ 10 月两次盛花期 ,在其他季节竹花零
星开放 , 为长花期竹种 。 花穗着生于有叶小枝的下部或枝顶 , 长约 3 . 0~ 6 . 0 c m , 每穗含花
多 1~ 3朵 , 也有 4~ 5朵 , 但大多只有 1~ 2朵发育 ; 每花有内外挥各 1 枚 , 外择多脉 , 长 2 . 2~
2
.
8 c m
, 无毛 , 内俘背面 2脊 , 长2 . 。~ 2 . 3 c m , 无毛 , 先端为 2 刺尖头 ; 每 花 具雄 蕊 3
枚 , 花药淡黄色 , 2 室 , 线形 , 长 1 . 。~ 1 . 4 c m , 花丝白色 , 长 2 . 。~ 3 . 3 c m ; 雌蕊 1 枚 ,
子房圆锥形 , 有柄 , 淡黄色 , 长约 0 . 2~ 0 . 3 c m , 花柱白色丝状 , 细长 , 柱头 3 裂 。 经 过 I
一 K l 涂片的多次观察 , 雷竹的花粉败育率较高 , 在 l 个小穗上 , 顶端 1~ 2朵花 一 般能 发育
开花 , 其他的 即为败育。 雷竹全株开花后 , 并不立即死亡 , 而在着生小穗的枝条 _ L孕育着新
的花芽 , 进行第 2 次第 3 次开花 , 持续时间可达 2一 3 a . 第 2 次 、 第 3次开的花 , 花朵变小 ,
发育不良 , 一般不能结实 , 最后竹秆由于竹叶落尽而枯死 。
雷竹林开花一般为零星发生 , 大多在当年或 2年生的新竹 , 开花率为 10 % ~ 20 % , 在开
花竹林中 , 每年照样出笋 , 而且产量依然很高 。
2
.
6 , 竹的结实和种实特性
雷竹具有结实能力 , 但因授粉不 良和其他原因 , 结实极少 。 据 1 9 9 1年对临安吴马雷竹园
的开花竹调查分析 , 把竹冠等分成上 、 中、 下 3部分 , 竹冠上部枝条具有花穗 2 51 个 , 平均每
个花穗 5 个小穗 , 每个小穗 1 . 5朵花 , 共有花 1 8 83 . 0朵 ,得种子 51 粒 , 结实率为 2 . 71 % ; 中部
枝条 27 8个花穗 , 有花 2 08 5 . 0朵 , 得种子 89 粒 , 结实率为4 . 27 % ; 下部枝条共有 2 91 个花 穗 ,
有花 2 2 8 3 . 。朵 , 得种子 75 粒 , 结实率为 3 . 24 % . 对 51 株开花竹的抽样调查 , 小枝上有不 同程
度虫害现象 , 有 36 株被危害 , 危害率占开花竹的 7 0 . 6 0% . 在 4~ 5月 , 陆续调查解 剖 8 73 朵不
同发育时期的竹花 , 花蕊被蛀食的为 4 45 朵 , 占开花总数的 5 1 . 0 % . 可见雷竹结实率较 低 与
成虫产卵于花内 , 若虫 、 幼虫蛀食花蕊 , 使子房或花药枯萎 , 而丧失生命力有一定关系 。
雷竹的种实为颖果 , 长圆形 , 宽 1 . 2~ 2 . 2 c m , 长 0 . 7 ~ 1 . I c m , 外表面光滑 , 先端收
缩 , 具针状长嚎 , 约 一氏0 . 4~ o . 6 c m , 中部横切面近圆形 , 千粒重为 12 . 8 9 .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9 卷
3 问题讨论
雷竹大发展已有 1 0余年 , 在原产地有将雷竹称为 “ 细叶 ” 雷竹 , 与另一种称为 “ 宽叶 ”雷竹
的略有区别 。 其不同点有 : 前者较后者出笋早 , 笋期长 , 前 者 2 月 15 日出 笋 至 4 月 27 日 终
止 , 历时72 d . , 后者 3 月 10 日出笋至 4 月 30 日结束 , 历时 s ld . 出土笋捧颜色 , 前者呈紫褐色
或米黄色 , 后者多黄色或棕黄色 。 秆算前者棕褐色 , 紫褐色斑较密 , 常连成 片 , 后 者 棕 黄
色 , ·具有细碎的紫褐色斑点。 幼秆前者薄被白粉或不见白粉 , 捧环下的白粉圈较厚 , 后者密
被白粉 , 粹环下白粉圈很厚 。 老竹秆前者通常有黄褐色纵条纹 , 后者不常有。 枝条前者先端
斜展或平展 , 后者先端下垂 。 竹叶前者细 , 长 6 . 。~ 17 . 0 c m , 宽 0 . 8~ 2 . 2 c m ; 后者宽 , 叶
长 1 0 . 0~ Z z . o e m , 宽 2 . 2~ s . s e m . 竹农喜种植雷竹 ( “ ha 叶 ” 雷竹 ) 。
雷竹笋期从 2 月 15 日至 4 月 27 日 , 其中 3 月 1 日至 4 月 3 日为出笋高峰期 , 尤 以 3 月 14
日至 3 月 20 日出土的竹笋个体为大 , 留养长成的新竹秆高径粗 , 质量好 。 为了保证竹林的更
新复壮 , 应在出笋高峰期做好留笋养竹工作 , 留足一定数量的新母竹 , 使竹林密 度 保 持 在
1 2 0 0 ~ 1 5 0 0株 / h m 2 .
. 雷竹笋芽的萌发 、 出土及秆形生长与热量因素密切相关 , 特别是竹笋出土与秆形生长尤
为 明显 , 但并非瞬息就产生效果 , 需经一定时间作用细胞内物质活性才会增加 , 选择朝南向
阳种植地十分必要。
挖笋是笋用竹林的经营目的 , 根据雷竹笋期出土生长的规律 , 初期 、 末期笋 宜 全 部 挖
除 , 盛期笋选留粗大 · , 无病虫害的足够数量的培育成新母竹 , 其余竹笋也可挖掘食用 。
雷竹开花一般为零星发生 , 大多数发生在当年或 2 年生的竹上 ,开花率为 10 % ~ 20 % . 这
可能是大量挖笋 , .养分补给不够及时 , 使 C /N 失调所致 。 在开花雷竹林中 , 每年照样出笋而
且产量依然较高 。 对于开花竹 , 一般连竹莞挖除 , 加强肥培管理 , 使竹鞭不断产生新的组织
和新的器官 , 提高竹子的生命力 , 使竹林复壮更新 , 抑制生殖生长 。 在留养母竹时 , 对笋头
发红的竹笋通常不予留养 , 有经验的竹农认为此类竹笋留养成新 母 竹 , 60 % ~ 70 %要 发 生
开花 。
雷竹具有结实能力 , 但结实极少 , 种实发芽率也不高 , 在雷竹种源紧缺价格昂贵的情况
下 , 采用培育实生苗而后种植是值得一试的 , 对竹林的更新复壮 , 防止新造竹林继续开花均
有好处 。
2 期 胡超宗等 :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H uC ha o z o n g( h Ze j ia n gFo r e s tr yCo l l
e ge
,
L i n
,
a n 3 1 2 3 0 0
,
P RC )
,
Z h a n g
J i a n m i n g
,
H u M i n g q i a n g

S t u d y o n B i o fo g i c a l C h a r ac t e r i s t l e s o f L e五Bam b o o
.
1
.
2入e j玄a 月 9 OF r 。 OC l l . , 1 9 9 2 , 9 ( 2 ) : 1 3 3~ 1 4 3
A加 t r a ct : L e i b a m b o o 15 a g o o d b a m bo o s P e e ie s u s e d f o r b a m b o o s ho o t s -
T h i s P a P e r r e P o r t s the s h a P e f e a t u r e s a n d t h e g r o w t h o f L e i b a m bo o a f t e r
e o m i n g u P o u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a n d t h e g r o w t h 二o f i t s s t a l k s , b r a n e h e s a n d
le a v e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de 晚 lo Pme n t
`
o f i t 3 f l o we
r s
,
f r u i t 3 a n d
s e e d s
.
A n d i t a ls o P r e s e n t s t he m e
a s u r e s o f m a n a g i n g a n d e u l t i v a t i n g L e i
b a m b o o a e e o r d i n g t o i t s
’ `
b i l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K e y w o r d s : L e i b a m b o o ( hP 百l lo s t a hc g s p r a e c ox f . p r e 沙 e夕n a l矛5 C h e n e t Y a o ) :
b i o l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e s : s ho
o t

P r o d u e i n g b a m b o o
1 9 91 年我院科研工作取得好成绩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 9 9 1年我院科研工作实现了“ 八五 ” 计划头一年的开门红 。 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 , 年度科研经费总额创历史最高记录 。
过去 , 我院科研经费以单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计划拨给为主 , 只有少部分教
师积极主动向外争取 , 因此科研经费少 , 科研项目很难挤入 “ 省级队” 和 “ 国家队” , 也就制约
了我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等级水平 。 19 9 1年由教师积极向外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在学校总科研
经费中占了较大的比重 , 经费来源得到了较大改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共
5 项 。
2
. 获奖科研成果多。
1 9 9 1年共有 9 项成果获省 、 厅级科技进步奖 , 其中 5 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 4 项获浙
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奖 。
3
。 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工作已成为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 并取得明显成绩 。
4
. 一个院党政领导重视科学技术、 全院师生积极开展科技活动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 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1 9 9 1年我院召开了首届科技工作会议 , 会议制定了我院“ 八五 ” 期间科研规划 , 并表彰了
15 名院科技先进个人 , 奖励了26 篇优秀学术论文 , 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师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
极性。

(凌申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