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20110913(0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3581)
[第一作者] 张宏伟,硕士,副教授,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及质量
研 究, Tel: 020-61648256, E-mail: zhwjyl @
fimmu. com
[通讯作者] * 马骥,博士,教授,从事中药鉴定与资源研究,E-
mail:majilx@ yahoo. com. cn
·资源与鉴定·
岭南草药尖尾芋和海芋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张宏伟,郭微,马骥 * ,莫志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摘要] 目的:建立尖尾芋和海芋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方法,为药材鉴别、质量标准制定及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资
料。方法:在植物地理学考察和原植物鉴定的基础上,以叶形态-脉序图谱法观察尖尾芋和海芋叶的形态与各级脉序。结果:
尖尾芋和海芋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尖尾芋叶片宽卵状心形,叶基心形或圆形,先端骤尖,侧脉 5 ~ 8 对,侧脉整体走向为斜向上方
并且向中肋靠拢;海芋叶片阔卵形,叶基耳形,先端短尖,侧脉 9 ~ 12 对,侧脉整体走向趋于向左右两侧延伸。结论:叶形态-脉
序图谱可作为尖尾芋和海芋的主要鉴别特征之一,用于其药材识别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关键词] 尖尾芋;海芋;叶形态-脉序图谱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2)08-0129-04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s of Leaf Vena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t
and Alocasia macrorrhiza
ZHANG Hong-wei,GUO Wei,MA Ji* ,MO Zhi-xi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identify leaf ve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ocasia cucullatat and A.
macrorrhiza. Method: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LMVP (leaf morphological-venation pattern for identification
Chinese herbs)was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Result: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ucullatat and A. macrorrhiza is
as follows:A. cucullatat:leaf blade is oval-cordate,leaf base cordate or round,leaf apice cuspidate,lateral veins
5-8,inclined up and close to the central;A. macrorrhiza:leaf blade is broad-ovate,leaf base auriculate,leaf
apices mucronate,lateral veins 9-12,tend to the left or right side extens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leaf
morphological-venation patter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cucullata and A. macrorrhiza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quality standard.
[Key words] Alocasia cucullatat;Alocasia macrorrhiza;leaf morphological-venation pattern
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全世界约 70 种,分布于
热带亚洲。在我国有 4 种,产长江以南。其中以尖
尾芋和海芋分布最为广泛,且具有生长快、易栽培,
既有药用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等特点[1]。《中华本
草》、《中药大辞典》及一些地方药志对海芋和尖尾
芋的民间药用情况和毒副作用都有记载,主要用于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2]。海芋属植物叶茂盛而花
形独特,也常用来作观赏,栽培于庭院或药圃。
尖尾芋和海芋同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亲缘
关系相近,在植物形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也存在诸
多相似性。但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种,二者又有着各
自在遗传基因、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多
方面的差异。因为尖尾芋和海芋均为有毒民间草
药,且在岭南分布广泛。为充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在对其地上部分进行系统生药学研究的基础上,采
用叶形态-脉序图谱法[3]对尖尾芋和海芋的叶片进
·921·
第 18 卷第 8 期
2012 年 4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8,No. 8
Apr.,2012
DOI:10.13422/j.cnki.syfjx.2012.08.053
行对比分析,为药材鉴别、质量标准制定及深层次开
发利用提供新的资料。
1 材料及方法
1. 1 植物 尖尾芋样品和海芋样品采自南方医科
大学药圃,经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用植物鉴
定教研室马骥教授鉴定,尖尾芋为天南星科 Araceae
海芋属植物尖尾芋 Alocasia cucullata Lourv,海芋为
同属植物海芋 A. macrorrhiza (L.)Schott。样品于
2010 年 9 月 7 日至 2011 年 5 月 28 日分批采集,样
品选取方法参照何报作等[3],充分注意到取样的随
机性及干燥叶与新鲜叶的对比。
1. 2 仪器与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药材检定通
则”[4],借助 Nikon coolpix 4500 数码相机、多功能对
光透视仪、量角器等,观测实验材料,拍摄,记录观察
结果。然后 进行比较,筛选出稳定、区别明显的
特征。
2 结果
2. 1 尖尾芋、海芋植物基源与分布 见表 1,图 1,2。
表 1 尖尾芋和海芋植物基源与分布的主要区别点
区别点 尖尾芋 海芋
习性 中型草本,株高通常 15 ~ 60 cm 大型草本,0. 5 ~ 1. 5 m
地上茎 直径 3 ~ 6 cm,常成丛生长 直径 10 ~ 30 cm,常单一生长
叶柄 长 25 ~ 30 cm 中部至基部扩大成鞘 长 60 ~ 90 cm,基部扩大成鞘
叶片 长 15 ~ 40 cm,宽 10 ~ 18 cm,全缘,侧脉 5 ~ 8 对 长 30 ~ 90 cm,宽 20 ~ 60 cm,边缘波状,侧脉 9 ~ 12 对
花序柄 常单生,长 20 ~ 30 cm 2 ~ 3 枚丛生,长 12 ~ 60 cm
肉穗花序 长约 10 cm 长 10 ~ 17 cm
产地与分布 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在海拔
2 000 m 以下的山坡、溪谷、湿地或田边呈星散状分布
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区,在海拔 1 700 m 以下的林缘或河谷林下常成片生长
图 1 尖尾芋植株
图 2 海芋植株
2. 2 叶形态———脉序图谱 见表 2。
2. 2. 1 尖尾芋 叶片宽卵状心形,叶基心形或圆
形,先端骤尖,二级脉 5 ~ 8 对,对生或互生,一般除
基部一对二级脉分支外,其余二级脉直行无分支。
其中下部 2 对由中肋基部出发,下倾,然后弧曲上
升,二级脉整体走向为斜向上方并且向中肋靠拢。
从叶基部往上至叶端,二级脉与主脉夹角的变化幅
度由 70°至 10°的锐角呈过渡变化,三级脉有分叉或
呈不规则网状;距叶缘 1 ~ 2 mm 处有完整而光滑的
边脉,在其内侧还可见由二级脉末梢形成的边脉
(图 1,3)。
2. 2. 2 海芋 叶片阔卵形,叶基耳形,边缘波状,先
端短尖,二级脉 9 ~ 12 对,对生或互生,一般除基部
一对二级脉分支外,其余二级脉直行无分支。靠近
基部叶脉较粗,向上渐狭;二级脉整体走向趋于向左
右两侧延伸。从叶基部往上至叶端,二级脉与主脉
夹角的变化幅度由 80°至 30°的锐角呈过渡变化,三
级脉延伸处几乎平行到达叶边缘,少分叉,不成网
状。距 叶 缘 1 ~ 2 mm 处 具 完 整 而 光 滑 的 边
脉(图 2,4)。
3 讨论
关于叶形态-脉序图谱研究方法,在古植物学
和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资料较为丰富。20 世纪 70
年代 Hickey(1973)、Wolfe(1975)等人就有专著问
·031·
第 18 卷第 8 期
2012 年 4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8,No. 8
Apr.,2012
表 2 尖尾芋和海芋叶形态———脉序的主要区别点
区别点 尖尾芋 海芋
叶形 宽卵状心形 阔卵形
叶基 心形或圆形 耳形
叶端 先端骤尖 先端短尖
二级脉 5 ~ 8 对,与主脉夹角由 70 度至 10 度的锐角呈过渡变化 9 ~ 12 对,与主脉夹角由 80 度至 30 度的锐角呈过渡变化
二级脉整体走向 斜向上方并且向中肋靠拢 趋于向左右两侧延伸
三级脉 有分叉或呈不规则网状 几乎平行到达叶边缘
边脉 距叶缘 1 ~ 2 mm 处有完整而光滑的边脉,在其内侧还
可见由二级脉末梢形成的边脉
距叶缘 1 ~ 2 mm 处有完整而光滑的边脉
图 3 尖尾芋叶片脉序及叶缘(左下部)
图 4 海芋叶片脉序及叶缘(左下部)
世。从 1979 年开始,我国学者喻诚鸿等对华南地
区 90 科 300 余属近千种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态-
脉序展开研究,特别是对这一研究所涉及的术语和
方法做了很好的归纳、整理和规范化[5]。李浩敏在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工作期间,观察、描述了金缕梅
科 29 属 60 余种叶的形态与脉序,在属级水平上探
讨了它们的演化趋势与分类学问题[6]。中国樟科
植物脉序的研究及其在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为
199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任毅等对
独叶草二叉分枝脉序中网结脉和盲脉的形态学研
究[8]认为:植物叶的形态-脉序特征较为稳定,且具
有类群特异性,在确定植物亲缘关系和进化水平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关叶形态-脉序图谱在中草药鉴别方
面的应用也有一些报道。例如:杧果叶同伪品扁桃
叶的形态及脉序图谱的鉴别、鬼针草与易淆品白花
鬼针草叶的形态及脉序图谱的鉴别等[3,9],叶在植
物的生长期中,较花的存在周期更长。虽然,其形态
特征受到环境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异,但基本的形
态-脉序特征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叶形态-脉
序成为识别植物以及叶类或全草类中药的重要依据
之一。尖尾芋和海芋在药材的显微结构方面具有较
大相似性,采用叶形态-脉序图谱法,从两者叶脉走
向、夹角、侧脉数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较容易找
到它们之间的区别点。上述实验及文献资料均提
示:叶形态-脉序图谱,类似于人的指纹,具有高度的
特异性和遗传的稳定性。在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
和中药鉴定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叶形态-脉序图谱法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在整个单子叶植物的类群中,天南星科的叶脉
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不为平行脉,而呈现网状脉
序。目前国内有关叶形态-脉序的研究报道均为双
子叶植物。尖尾芋和海芋的叶形态-脉序类型与喻
诚鸿所归纳总结的 5 种双子叶植物的主要脉序类
型[10]都不能完全吻合。由于对单子叶植物叶形态-
脉序的研究数量极为有限,还不能做出更深入的探
讨。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充研究的种类,并尽可能多
地借鉴国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而说明,中医药研究
非常需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从多层次、多学科、多
因素、多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11-12]。环境条件不仅
可以影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影响中草药
的生长习性和形态构造[13-15]。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第 13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委员会 . 中华本草 . 第
8 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79.
[3] 何报作,曾静,韦郃,等 . 鬼针草与易淆品白花鬼针草
叶的形态及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J]. 中国中药杂
·131·
张宏伟,等:岭南草药尖尾芋和海芋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志,2009,34(20) :2559.
[4]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240,附录 18.
[5] 陈泽濂,吴七根 .双子叶植物的叶脉特征在植物分类
学上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1993(增刊) :34.
[6] 李浩敏 .金缕梅科(广义)的叶结构及分类[J]. 植物
分类学报,1988,26(2) :96.
[7] 齐书莹,高文淑 . 1990 年度植物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J].植物学报,1991,33(4) :323.
[8] 任毅,胡正海 .独叶草叶二叉分枝脉序中网结脉和盲
脉的 形 态 学 研 究[J]. 植 物 分 类 学 报,1996,34
(6) :569.
[9] 何报作,韦郃,梁慧,等 . 杧果叶同伪品扁桃叶的形态
及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J]. 广西医学院学报,2005,
8(3) :90.
[10] 喻诚鸿,陈泽濂 .华南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的宏观结构
资料 I.术语与方法[C]. 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
研究所集刊,1986:83.
[11] 姜廷良 . 疗效,中药发展提高的核心 [J]. 中国实验
方剂学杂志,2008,14(1) :1.
[12] 贺福元,邓凯文,罗杰英,等 . 中药四性研究现状与设
想[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8) :72.
[13] 赵曼茜,吕金嵘,杨光,等 . 土壤无机元素对赤芍无
机元素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09,15(10) :38.
[14] 李君,陈随清,李雪菊 . 生态因子对山茱萸开花习性
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 :87.
[15] 程若敏,梁晓乐,陈少容,等 . 药用银花环境因子特性
研究概 况[J]. 中 国 实 验 方 剂 学 杂 志,2011,17
(3) :232.
[责任编辑 邹晓翠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
《中国中药杂志》2012 年征订启事
《中国中药杂志》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药学术期刊。创刊于
1955 年 7 月,是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术刊物。《中国中药杂志》全面反映我国中医科研最高学术水平,主要报道该
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路,内容包括栽培、资源与鉴定、炮制、药剂、化学、药理、不良反应、临床等。设有专论、综
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医药领域各级管理部门、研究院
所、大专院校、企业以及医院等从事医药科研、管理、生产、医院制剂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中国中药杂志》现为半月刊,128 页,2012 年定价每期 30 元,全年 24 期定价为 720 元。国内刊号 11 - 2272 /R,国际刊号
1101 - 5302。
本刊现已全面实现网络编辑办公,如欲投稿或联系本刊、获取本刊各种信息动态请登录中国中药杂志网站 www. cjcmm.
com. cn 或 www.中国中药杂志 . com。
联系电话:稿件查询 010 - 64045830 转 602;主任电话 010 - 64058556;资源与栽培栏编辑:010 - 64048925;制剂栏编辑:
010 - 64040392;化学栏编辑:010 - 64040113;药理栏编辑:010 - 84022522;临床栏编辑:010 - 64059766;电子杂志制作发行及
网上维护:010 - 64030625。
·231·
第 18 卷第 8 期
2012 年 4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8,No. 8
Ap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