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



全 文 :作者简介:王炳英(1974 - ) ,女,福建尤溪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收稿日期:2012 - 11 - 26
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
王 炳 英
(尤溪县林业局梅仙林业站,福建尤溪 365101)
摘 要:红哺鸡竹是从浙江引进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笔者对红哺鸡竹在尤溪引种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
果表明:红哺鸡竹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好、产量高、效益好,适宜在尤溪大力推广栽培。
关键词:红哺鸡竹;引种栽培; 生长效果; 分析
中图分类号 Q949. 71 +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731(2013)01 - 02 - 100 - 02
The Cultivation Growth Effect Analysis of Phyllostachys iridescens in Youxi County
Wang Bingying
(Fujian Province Youxi County Meixian Forest Station,Youxi 365101,China)
Abstract:Phyllostachys iridescens was imported from Zhejiang Province fine used for bamboo and wood bamboo,author of the
Phyllostachys iridescens in Youxi County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llostachys iridescens,breed is fast,strong adaptability,high yield,growth and good benefit is good,for in
Youxi County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Key words:Phyllostachys iridescens;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Growth effect;Analyse
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属禾本科竹亚科刚
竹属,又名红竹、红壳竹、红鸡竹、菜竹,秆高 8 ~ 12m,径可
达 10cm。笋箨淡红色,出土后为紫红色或红褐色,上部具
紫黑色斑点,光滑无毛,被白粉;无箨耳及遂毛;笋肉白至
黄白色,笋壁厚 0. 9cm,可食部分占 56%,哺头占 18%,箨
壳占 26%。竹材经晒耐用,可用作支架、晒衣竿、船篙、农
具柄等。笋肉肥厚、质脆味美。为优良的笋材两用竹。分
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地[1 - 3]。尤溪县于 1996 年
从浙江引进红哺鸡竹开始零星种植,2008 年进行扩大栽
培,通过对栽培的红哺鸡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红哺鸡竹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好、产量高,适宜在
尤溪大力推广种植。
1 引种地概况
引种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梅营村,地处东经
118°0739″,北纬 26°2128″,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
温 18. 9℃,最冷月平均气温 8℃,最热月平均气温 26. 5℃;
年均降雨量 1600mm,年均相对湿度 83%左右。引种地面
积 2hm2,海拔高 160m 左右,坡度 16°,坡向东北,土层厚
80 ~ 120cm,腐殖质层厚 10 ~ 20cm,母岩为花岗岩,土壤为
微酸性红壤,立地条件较好。
2 引种栽培概况
2. 1 引种林建立
2. 1. 1 林地准备 选择旱田造林,土壤的 pH 值在 4. 5 ~
7为宜,以土层较深厚、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
的土壤最为适宜。整地时应清除造林地的灌木、杂草、大
石块及树蔸,深度在 20 ~ 30cm。完成整地后,挖栽植穴,
规格为 80cm × 50cm × 40cm,挖明穴,表土和心土分开
堆放。
2. 1. 2 母竹选择 造林母竹选择第一盘枝在 1. 5m以下、
枝叶繁茂、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1 ~ 2a 生竹,
母竹的径级为 2 ~ 3cm,来鞭截留长度 15 ~ 20cm,去鞭 25
~ 30cm,留 3 ~ 5盘枝。
2. 1. 3 竹林营造 栽植时,先将表土填入穴里,然后将母
竹放入栽植穴,分层填土、压实,上面再覆盖一层松土,呈
馒头状,栽植后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并用木棒支撑,以防风
倒。栽植密度为 750 ~ 900株 /hm2。栽植时间以竹子生长
处于休眠期或基本处于休眠期时为好,一般在冬季、早春
或小阳春造林,成活率较高[4 - 6]。
2. 1. 4 抚育管理 每年春秋季各松土除草 1 次,旱期引
水灌溉 1 ~ 2次。结合施复合肥,采取沟施或穴施,施肥量
125 ~ 150kg /0. 067hm2[5]。同时要防止人为和牲畜损坏。
2. 2 引种地调查
2. 2. 1 成活率调查 造林当年 10 ~ 11 月,在引种地上、
中、下 3个部位各选择有代表性的 10m × 10m的固定样地
3个,对样地中的红哺鸡竹成活及死亡株数进行调查并计
算成活率,以检查其造林成果。
2. 2. 2 发笋数调查 统计固定样地中红哺鸡竹造林当年
00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13,19(01 - 02)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3.z1.067
及翌年的发笋数并分析,以研究旱田的不同部位对红哺鸡
竹发笋数的影响。
2. 2. 3 竹林生长调查 采取每木调查方法调查固定样地
中各年龄竹的胸径、竹高并计算平均值,以研究在尤溪引
种栽培中红哺鸡竹胸径、竹高的生长成效。
3 结果与分析
3. 1 造林成活率分析 调查并计算红哺鸡竹在旱田三部
位的造林成活率,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以看出,在旱田的
上、中、下各个部位种植,红哺鸡竹成活率均较高,平均成
活率达 98%,种在下部的成活率最高达 100%。说明红哺
鸡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宜在不同地类上栽植。不同部
位的成活率略有差异,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立地条件存在
差异,对造林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表 1 不同部位红哺鸡竹造林成活率
样地号 部位 成活率(%)
A1 上部 96
A2 100
A3 96
B1 中部 96
B2 96
B3 100
C1 下部 100
C2 100
C3 100
3. 2 造林当年和翌年发笋数分析 对固定样地中红哺鸡
竹造林当年和翌年发笋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部位造林当年和翌年发笋数
样地号 部位
发笋数(个 /0. 067hm2)
造林当年 造林翌年 平均
A1 上部 32 102 67
A2 42 98 70
A3 35 100 68
B1 中部 42 215 129
B2 44 228 136
B3 44 216 130
C1 下部 56 264 160
C2 54 270 162
C3 54 262 158
栽植当年红哺鸡竹平均发笋数为 45 株,翌年为 195
株。方差分析(表 3)表明:在旱田的不同部位栽植,红哺
鸡竹当年及翌年的发笋数均有极显著差异。栽植当年:F
= 32. 65 > F(0. 01) = 10. 9,翌年:F = 183. 4 > F(0. 01) = 10. 9。
三部位的红哺鸡竹发笋数存在显著差异。旱田下部发笋
数最 高,当 年 为 55 个 /0. 067hm2,翌 年 为 265 个 /
0. 067hm2;中部次之,当年为 43 个 /0. 067hm2,翌年为 220
个 /0. 067hm2;上部最低,当年为 36 个 /0. 067hm2,翌年为
100个 /0. 067hm2。发笋数在 3 个部位的差异主要是因为
3个部位的水土条件存在差异。
表 3 不同部位造林当年及翌年发笋数方差分析
发笋数 F值 F0. 01 F0. 05 差异程度
造林当年 32. 65 10. 9 5. 14 极显著
造林翌年 183. 4 10. 9 5. 14 极显著
3. 3 竹林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生长效果分析 调查固定
样地中红哺鸡竹栽植第 5年的胸径、树高,结果见表 4。
表 4 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生长状况
样地号 部位 平均胸径(cm) 平均竹高(m)
A1 上部 3. 2 8. 1
A2 2. 9 8. 2
A3 3. 1 8. 2
B1 中部 3. 7 9. 3
B2 3. 9 9. 2
B3 3. 9 9. 5
C1 下部 4. 5 10. 5
C2 4. 2 10. 2
C3 4. 3 10. 2
从表 4 中可知,栽植后第 5 年红哺鸡竹平均胸径达
3. 7cm,平均竹高达 9. 3m。通过方差分析,其结果表明:在
不同水土条件下,红哺鸡竹平均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
异,F = 5. 6,旱田下部竹林平均胸径最大,达 4. 3cm,中部
次之,为 3. 8cm,上部最小,为 3. 1cm;在不同水土条件下,
红哺鸡竹平均竹高生长表现出极显著差异,F = 19. 5。生
长在旱田下部的平均竹高最高,达 10. 3m,中部次之,为
9. 3m,上部最矮,为 8. 2m。红哺鸡竹胸径和竹高的生长随
着部位的上升呈现出下降的趁势[7]。旱田下部土壤肥力
较高,湿润疏松,透气性好,胸径和竹高生长较快。而中上
部水肥条件较差,土层较薄,润湿度较低,排气性较差,影
响胸径和竹高的生长。
表 5 不同坡位竹林平均胸径、平均竹高方差分析
生长因子 F值 F0. 01 F0. 05 差异程度
平均胸径 5. 62 10. 9 5. 14 显著
平均竹高 19. 5 10. 9 5. 14 极显著
4 小结
(1)红哺鸡竹适应性强,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栽植,
均保持较高的栽植成活率,适合于在旱田、山地[1]上栽植。
(2)红哺鸡竹繁殖快、生长好,特别是在水肥条件好
的旱田中下部,发笋量、胸径、竹高生长均较高。培育丰产
竹林,应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且排水良好的
地方栽植,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红哺鸡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一般是 1a 种、
2a养、3a成林、4a出效益、5a 达高产[8],适宜在尤溪旱田、
山地[1]大面积推广栽植。
参考文献
[1]方栋龙 . 红哺鸡竹山地引种栽培试验[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29(4) :33 - 36.
[2]游为贵,邹惠渝,林庆勋,等 . 明溪竹类图志[M]. 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1998.
[3]董军 . 红壳竹丰产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2006,129(3) :
32 - 33.
[4]金爱武,吴鸿,傅秋华等,竹笋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郑郁善,洪伟 . 毛竹经营学[M]. 厦门: (下转 120页)
10119 卷 01 - 02 期 王炳英 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
2. 3 不同退化梯度的光谱反射特征 从图 5 光谱的特征
可看出,重度退化草原的光合作用降低,对红光吸收减弱,
在近红外区反射减弱,比轻度退化的反射率降低了 25%;
重度退化的草原对红光的吸收大大减弱。通过“红边”可
以反映植被的健康状况,退化植被通常在可见光区反射率
升高而在近红外区反射率较健康植物降低。
图 4 退化草地光谱特征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高光谱与地面数据结合,分析了不同
草地类型、不同植物、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光谱特征,发现
了不同草地类型、退化程度的微弱光谱差异,为遥感在大
尺度上详细区分草地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植物的反射
光谱特征可反映出植物的生理生化特点,利用此特点可进
一步研究植物的组织、结构,植物的植被指数、光合有效辐
射、叶绿素含量等与植物光谱反射的相关关系,为利用高
光谱遥感进行草地植物研究奠定基础。
导数光谱分析有利于抑制土壤背景信息,同时可以
突出植被的“红边”特征,说明导数光谱在消除土壤等背
景影响、突出目标及消除同物异谱现象上具有很好的实用
性,能够提高草地植被类型的识别精度。可利用此特点进
行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估测。
参考文献
[1]赵忠,何毅,李青,等. 肃南、肃北草地类型及草地植物物种多样
性现状[J]. 草业学报,2010,19(5) :227 - 238.
[2]姜立鹏,覃志豪,谢雯. 基于单时相 MODIS数据的草地退化遥感
监测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07,29 (7) :39 - 43.
[3]钟城,何晓蓉,李辉霞. 遥感技术在西藏那曲地区草地退化评价
中的应用[J]. 遥感技术与用,2003,18 (2) :99 - 102.
[4]王艳荣,雍世鹏. 利用多时相近地面反射波谱特征对不同退化
等级草地的鉴别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 :406
- 413.
[5]娜日苏,苏和.内蒙古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3) :66 - 70.
[6]索安宁,王兮之,林勇,等.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退
化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J]. 遥感学报,2009,13(2) :291
- 299.
[7]洪军,葛剑平,蔡体久,等. 基于地形限制特征的泾河流域遥感
地表覆被分类[J]. 植物生态学报,2005 (6) :927 - 933.
[8]李会志,李新国,王影.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都河下游绿洲区土壤
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2010,1(83) :85 - 88.
[9]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张飞,等. 新疆干旱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提
取及实证分析[J].土壤通报,2007,38 (4) :625 - 630.
[10]范文义,杜华强,刘哲. 科尔沁沙地地物光谱数据分析[J]. 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32(2) :45 - 48.
[11]张芳,熊黑钢,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等. 新疆天山北坡常
见盐生植物端元尺度光谱特征及识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31(12) :3336 - 3341.
[12]宫鹏,浦瑞良,郁彬. 不同季相针叶树种高光谱数据识别分析
[J]. 遥感学报,1998,2(3) :211 - 217.
[13]邱宏烈,钟俊平,董新光,等. 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地区主要地
物的反射光谱特征[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 :17
- 21.
[14]Miller,J. R.,Hare,E. W.,Wu,Jiyou.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egetation Red Edge Reflectance. I. An Inverted - gaussian
Reflectance Model[J]. Int. J . RemoteSensing,1990,11:1755
- 1773.
[15]Boochs,F.,Kupfer,G.,Dockter K. Shape of the Red Edgeas Vital-
ity Indicater for Plants[J]. Int . J. Remote Sensing ,1990,11:
1741 - 1753.
[16]张文,张建利,陈功. 以高光谱植被指数研究草坪色泽[J]. 草
地学报,2008,16(5) :530 - 535.
[17]薛利红,曹卫星,罗卫红.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水稻产量预测
模型[J]. 遥感学报,2005,9(1) :100 - 105.
[18]浦瑞良,宫鹏. 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89 - 93.
[19]范燕敏 ,武红旗 ,靳瑰丽.新疆草地类型高光谱特征分析[J].
草业科学,2006,23(6) :15 - 18. ( 责编:施婷婷)
(上接 101 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6]恭映璧,许尚纯,戴炳树 . 笋用竹引种试验研究[J]. 湖南林业科
技,1997,24(4) :33 - 36
[7]方栋龙 .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
发,2009,23(2) :116 - 118
[8]林小梅 . 黄甜竹笋用林经营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
(5) :60.
[9]方栋龙 . 不同经营密度红哺鸡竹生长效果分析[J]. 西南林学院
学报,2009,29(1) :49 - 51. ( 责编:施婷婷)
02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13,19(01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