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假稻生物学特性与化学防治技术初探



全 文 :2013 年第 6 期 707
收稿日期:2013-03-18
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项目 (nycytx-01)
作者简介:孙会锋 (1978 -) ,男,浙江海盐人,主要从事植农作物测报防治工作。
文献著录格式:孙会锋,朱晓群,姜春育,等 . 假稻生物学特性与化学防治技术初探 [J]. 浙江农业科学,2013 (6) :707 - 708.
假稻生物学特性与化学防治技术初探
孙会锋,朱晓群,姜春育,李月明
(浙江省海盐县土肥植保站,浙江 海盐 314300)
摘 要:研究假稻的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草甘膦单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精喹禾灵能显著
提高对假稻的防治效果,草甘膦 +精喹禾灵混配剂比草甘膦单剂在假稻的防治上用量低,效率高。
关键词:假稻;生物学特性;产量影响;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3)06-0707-02
假稻 [Leersia Japonica (Makino)Hond] 为禾
本科假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生于湿地和田边。
海盐地区由于长期推广稻-麦免耕、浅耕栽培制度,
水稻栽培管理粗放,加上缺乏有效的选择性药剂防
治该杂草,假稻已成该地区稻田新型的恶性杂草之
一,与水稻争水争肥,影响水稻生长,造成水稻不
同程度的减产。
1 生物学特性
1. 1 生长规律
海盐地区越年生假稻茎基分蘖节腋芽及根状茎
随着天气回暖,在气温稳定通过 10 ℃开始萌动,
逐渐长出新苗。假稻植株下部贴地生长,上部向上
斜生;叶披针形,叶鞘粗糙;节绿色或紫色,密生
倒毛,伏地生根,腋芽分化可形成独立的新生株;
地下根状茎横行于浅土层中,顶端可形成新生株。
4 - 5 月假稻大量出苗,7 - 10 月上旬迅速生长、蔓
延和繁殖。成株株高 65 cm 左右,花期 10 月中旬
至 11 月,成穗率低,部分花秆在节处弯折,12 月
遇霜冻,地上部分逐渐枯死,地下根系越冬,生长
缓慢。
1. 2 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封行前假稻以横向生长为主,茎节伏地形
成新的植株;水稻封行后以向上生长为主。假稻具
有很强的分蘖能力,10 月底水稻收割,稻田中的
假稻已处于穗花期,根基部仍继续分蘖生长。假稻
茎秆较柔弱,在水田中依附水稻植株向上生长,株
高在 117. 5 cm 左右,与种植水稻品种高度相关。
假稻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被机械翻耕切割的根茎
10 ~ 15 d 能形成新的再生株。水稻成熟期调查表
明,翻耕单季稻田中假稻的平均密度由 2010 年的
65. 9 根·m - 2增加到 2011 年的 182. 1 根·m - 2,增
加了 77. 69%。
调查结果 (表 1)表明,当假稻密度超过
200 根·m -2时水稻产量开始明显下降;超过 300 根·
m -2时,水稻产量减少 53. 85%;超过 400 根·m -2时
水稻减产达到 66. 46%,同时水稻出现倒伏现象。
表 1 假稻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假稻密度 / (根·m - 2) 667 m2水稻产量 / kg
0 433. 36
0 413. 36
18 460. 02
20 408. 69
98 400. 02
205 355. 35
314 195. 34
440 142. 01
2 化学药剂防治
海盐地区目前推广的水稻除草技术无法防治假
稻,该杂草对 5%嘧啶肟草醚乳油和 20%双草醚可
湿性粉剂均不敏感。为此作者进行了水稻播前假稻
的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2. 1 材料与方法
2. 1. 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 5 种:A 为 30%草甘膦水剂 (浙江
新安化工) ;B 为 10. 8%精喹禾灵乳油 (山东侨昌
化学) ;C 为 5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 (浙江黄岩鼎
正化工) ;D 为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江苏镇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3.06.023
708 2013 年第 6 期
江江南化工) ;E 为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江
苏快达农化)。
施药器械采用农邦 WBS16 型手动喷雾器。
2. 1. 2 试验方法
试验设 12 个药剂处理和清水对照 (CK) (表
2) ,小区面积 30 m2,共计 13 个小区,不设重复。
每 667 m2用药液 75 kg 均匀喷雾。第 1 次施药时越
年生假稻已生长 2 个月左右,茂盛且已形成密实的
群落;14 d 后施第 2 次药。
第 2 次药后 35 d各小区 3 点取样,每点 0. 11 m2,
调查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并计算鲜重防效。
2. 2 结果与分析
第 1 次施药后 14 d 目测,处理 1,3,7,11,
12 的假稻只表现为不同程度颜色变化和生长抑制,
防治效果不理想。
表 2 表明,第 2 次施药后 35 d,各处理平均鲜
重 防 效 依 次 为 67. 64%, 58. 94%, 84. 17%,
52. 24%,63. 22%,40. 69%,85. 80%,65. 33%,
23. 04%,45. 82%,71. 97% 和 73. 44%。其中处
理 3 和 7 平均鲜重防效超过 84%,明显高于其他
处理;处理 11 和 12 平均鲜重防效 71% ~ 74%;
其他处理平均鲜重防效均低于 70%。药剂防治 1
次的处理 2,4,5,6,8,9,10 平均鲜重防效均
低于药剂防治 2 次的处理 1,3,7,11,12,即 2
次施药防治效果好于 1 次施药防治效果。
表 2 2 次施药后 35 d 各处理假稻的鲜重防效
处理
代号
除草剂种类与 667 m2用量
第 1 次 第 2 次
鲜重防效 /
%
1 A 300 mL A 400 mL 67. 64
2 - A 800 mL 58. 94
3 A 100 mL + B 40 mL A 200 mL + B 40 mL 84. 17
4 - C 210 g 52. 24
5 - C 280 g 63. 22
6 - D 200 mL 40. 69
7 A 200 mL + B 50 mL A 100 mL + B 50 mL 85. 80
8 - A 300 mL + B 80 mL 65. 33
9 - E 200 mL 23. 04
10 - A 600 mL 45. 82
11 A 500 mL A 100 mL 71. 97
12 A 400 mL A 200 mL 73. 44
CK - - 0
处理 3,7 和 8 使用的药剂均为草甘膦 + 精喹
禾草灵。处理 7 和 3 草甘膦总使用量相同,处理 7
比处理 3 精喹禾草灵总用量多了 25%,但平均鲜
重防治效果仅增加 1. 94%,2 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差
异不大。处理 8 一次施药,用药量与处理 3 相同,
最终平均鲜重防效仅为 65. 33%,明显低于分 2 次
施用的处理 3。
草甘膦单剂处理防治效果与施药次数、剂型、
工艺和有效成分用量有关。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草甘膦 +精喹禾灵混配剂
对假稻地下根茎防效调查。2011 年使用本地区推
广的常规除草技术,水稻成熟期稻田中假稻密度为
181. 2 根·m - 2,2012 年水稻播前使用草甘膦 + 精
喹禾灵混配剂,水稻成熟期稻田中假稻密度为
26. 72 根·m - 2,比 2011 年密度下降了 85. 23%。
证明草甘膦精 +喹禾灵混配剂对假稻地下根茎有很
好的防效。
2. 3 小结
假稻对草甘膦单剂有一定的耐药性,在草甘膦
单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精喹禾灵能显著提高对假稻的
防治效果。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 2 次施
药法,即 667m2第 1 次用 30%草甘膦水剂 100 mL +
10. 8%精喹禾灵乳油 40 mL,第 2 次用 30%草甘膦
水剂 200 mL + 10. 8%精喹禾灵油 40 mL,能有效防
除假稻;如生产时间紧,则一次性施用 30% 水剂
300 mL + 10. 8%精喹禾灵油 80 mL。假稻具发达的
地下根茎,在防治时应用足水量,提高对其地下根
茎的防效。
3 讨论
陆保理等[1 - 3]报道假稻种群对韩天乐、农美利
等选择性除草剂具有很强的耐药性。海盐县与上市
海接近,通过对海盐地区假稻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药
效试验,作者认为该地区的假稻与上海地区的应属
同一种类。另外,作者通过翻耕使假稻地下根茎暴
露于地表,造成不利于不定芽的越冬环境,在一定
程度上能削弱假稻的生长势,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假稻的防治问题。在当前缺乏选择性除草剂的情况
下,水稻播前施药是防治假稻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陆保理,沈国徽,王玉香,等 . 假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除
草剂的敏感性测定 [J]. 上海农业科技,2009,25 (1) :
109 - 114.
[2] 刘焕禄,刘亦学 . 稻田杂草李氏禾的危害及防除对策
[J]. 天津农业科学,2000,6 (4) :38 - 40.
[3] 黄元炬,朴万德,张子丰,等 . 农美利防除水稻直播田李
氏禾效果及安全性 [J]. 杂草科学,2005 (1) :32 - 34.
(责任编辑:张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