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雷竹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率研究



全 文 :第28卷第2期
2014年4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8No.2
Apr.,2014
 
  收稿日期:2013-12-01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C16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31300520)
  作者简介:李松(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
  通讯作者:柳丹(1978-),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研究。E-mail:liudan7812@aliyun.com
雷竹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率研究
李 松1,柳 丹1,吴家森1,叶正钱1,王佳颖2,陈俊任1,彭丹莉1,晏闻博1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 临安311300;
2.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浙江 舟山316000)
摘要:通过水培和土培实验,分析雷竹在铅胁迫下对铅的吸收、富集、转运能力及其光合水平变化和超微结
构表征。结果表明,叶、茎、根在水培铅含量为100μmol/L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 706,3 710,26 388
mg/kg;在土培铅含量为1 200mg/kg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3,101,595mg/kg;通过观察雷
竹叶绿素荧光结果发现,Y(Ⅱ)与ETR值降低,说明铅胁迫抑制雷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电子传递的能力,
但是对植物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铅胁迫下雷竹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现低浓度的
铅对植物组织破坏不明显,高浓度的铅使雷竹部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膜消失或部分断裂,片层结构模糊
不清。
关键词:雷竹;重金属;植物修复;富集;叶绿素荧光;透射电镜
中图分类号:X53;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14)02-0175-05
Effects of Lead Stress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Phyt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LI Song1,LIU Dan1,WU Jia-sen1,YE Zheng-qian1,
WANG Jia-ying2,CHEN Jun-ren1,PENG Dan-li 1,YAN Wen-bo1
(1.Zhejia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Zhejiang A &F 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
2.Agriculture,Forestry and Marine Fisheries Bureau of DingHai District,Zhoushan City,Zhoushan,Zhejaing316000)
Abstract:Through hydroponics and soil culture experiments,the absorption,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ca-
pacity under lead(Pb)stress were studied,and the photosynthesis levels and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 concentrations reached to the maximum
of 6 706,3 710,26 388mg/kg in leaves,stems and roots at the Pb content of 100μmol/L in hydroponics;as
wel as 63,101,595mg/kg in leaves,stems and roots at the Pb content of 1 200mg/kg in soil culture exper-
iments.Through observing Phyllostachys praecoxchlorophyl fluorescence,it was found that the values of
Y(Ⅱ)and ETR decreased,which indicated that Pb stress inhibits photosynthetic product formation and elec-
tron transfer capacity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while the impact was not significant on plant biomas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ultrastructure levels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by TEM under Pb stress,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damage was not obvious on plant tissue under low levels of Pb.However,under high
levels of Pb the part of the cel wal deformed,and the chloroplast membrane disappeared or ruptured partial-
ly,and the lamelar structure blurred.
Key words:Phyllostachys praecox;heavy metal;phytoremediation;accumulation;chlorophyl fluorescen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长期的工矿企业排污和农业过量施肥,使得土壤污染逐渐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环境危害之一[1]。目前,我国
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逐渐扩大,表现出由城郊向农村延伸、由局部到区域的污染态势[2]。铅是一种对人类有剧
毒的重金属,会破坏人体的身体机能同时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3];同时,铅本身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很难被原
位清除。因此,针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环境扰动少、修复成本低且
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植物修复技术,特别是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成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个研究热点[4]。但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4.02.033
由于大多数超积累(富集)植物本身较低的生物量,使得其在应用领域逐渐陷入瓶颈。而竹类植物则兼具草本
及木本的先天生长优势,具备快速生长与高生物量的特点,其最大特点是根系发达、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在重
金属污染环境下,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本文通过水培-土培的实验方法,对其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和
修复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区设在浙江农林大学智能温室(30°19'N,119°35'E),供试土壤采自浙江农林大学的非污染土(农田土)
与天台的污染土(天台土)。农田土pH为5.88,有机质47.4g/kg,碱解氮86.8mg/kg,有效磷12.0mg/kg,
速效钾125.0mg/kg,全铅27.15mg/kg,有效态铅2.82mg/kg;天台土pH为7.0,有机质38.2g/kg,碱解氮
186.8mg/kg,有效磷20.5mg/kg,速效钾38.7mg/kg,全铅3305.84mg/kg,有效态铅403.98mg/kg。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供试植株为生长在基质中的雷竹幼苗,待苗长出8片真叶后选择分枝较低、枝叶茂盛、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的幼苗移栽入盆。首先用自来水洗干净,分根修剪后,挑选大小一致、生长健康的幼苗移入配制好溶液的黑色
小桶中,小桶规格为37cm×17cm×15cm,塑料桶上覆盖穿有六孔的聚氯乙烯板,每桶3株。选用1/2Yoshi-
da营养液培养,每桶营养液2L,隔5d更新营养液1次,用1mol/L NaOH及 HCl调节营养液pH至5.8,保
持24h通气。营养液培养28d后,对雷竹幼苗使用不同浓度铅进行处理,以Pb(CH3COO)2·3H2O形式加
入,浓度分别为25,50,100μmol/L,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5d更换一次处理液,处理30d。
土培幼苗的筛选与水培一致,以20cm×12cm×12cm的塑料桶作为培养容器,每桶土壤1.5kg。试验设
CK(对照农田土)、600mg/kg Pb自配农田土、1200mg/kg Pb自配农田土、天台污染土。自配农田土是将相
应量的Pb(CH3COO)2·3H2O配成溶液,与土壤混合均匀,土壤经过半年的放置,经风干、磨细后过5mm筛。
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时间为56d。
1.3 待测试样的预处理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采用土壤农化常规分析法[5]。重金属含量测定:将收获的样品先用去离子水
冲洗干净,再将根浸入20mmol/L EDTA溶液中交换15min,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吸干植株表面的水分,
分根、茎、叶3部分称量鲜重,烘干至恒重,分别测定干物质量。称取烘干、粉碎后的样品,每个样品称量0.3g,
加入到5ml的浓硝酸中,消煮完成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然后采用美国varian SPECTR AA-220
原子吸收仪测定Pb,所有药品及试剂均为优级纯或基准试剂。每个植株选取1~2片完全展开的叶子,采用德
国 Walz公司的 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仪进行荧光参数测定。各参数数值均由选定模式下系统自
动计算生成。水培试验结束时,取中等大小叶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JEM-1230,Japan,JEOL company)[6]。
1.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分析数据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SPSS V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V13.0进
行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差异显著法(LSD),对雷竹在不同浓度铅中的反应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
  注:同组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下同。
图1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雷竹生物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培条件下不同铅浓度对雷竹生物量的影响
在温室条件下对雷竹进行不同铅浓度的水培处理,如图1
所示。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植株根、茎、叶的生物
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根的生物量鲜重随着铅浓度的递增产
生不同程度的增加,与CK相比提高了28%~42%,说明一定
的铅浓度会促进根系的生长。与CK相比较叶生物量基本没
有变化,最低为CK的97%,最高增加了12%。茎的生物量出
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可能是在低浓度下铅稍微抑制了茎
的生长,随着铅浓度的提高又促进了茎生物量的提高。
2.2 水培条件下铅胁迫对雷竹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反映了在光照条件下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情况下的实际原初光能捕获效
率,表示光化学反应消耗的能量比例。从表1可知,铅处理水平下雷竹叶片Y(Ⅱ)的下降,说明铅胁迫抑制了
67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8卷
表1 不同Pb供应水平对雷竹QP、Y(Ⅱ)、ETR的影响
Pb2+浓度/
(μmol·L
-1)
QP  Y(Ⅱ) ETR
0  0.9596b 0.5615a 24.2879a
25  0.9756a 0.3869b 16.8995b
50  0.9768a 0.4267b 18.6310b
100  0.9768a 0.4267b 18.6310b
光合产物的形成,但不同浓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推
断,只是较低地抑制了光合产物的形成。叶绿素荧光光化学
猝灭系数(QP)是对PSⅡ原初电子受体 QA氧化态的一种量
度,代表PSⅡ反应中心开放数目的比例,反映了PSⅡ天线色
素捕获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雷竹在铅的胁迫下,QP
有所升高,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SⅡ的电子传递效
率ETR在不同铅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与Y(Ⅱ)较一致,铅胁迫
下ETR降低,从中可推断铅胁迫抑制了电子传递的能力,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注:[A]为CK;[B]为25μmol/L铅;[C]为50μmol/L铅;
[D]为100μmol/L铅。放大倍数:A=2μm,B=1μm,
C=1μm,D=1μm。缩写标注:CW 细胞壁;Ch叶绿
体;SG淀粉粒;V液泡;N细胞核。
图2 雷竹叶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图
图3 不同Pb供应水平下雷竹叶、茎和根中的Pb含量
2.3 水培条件下铅胁迫下雷竹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雷竹叶片细胞透射电镜图如图2所示。从对照的透射电
镜图片可以看到,铅处理后,从叶片海绵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可
以发现,雷竹体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受害症状。在25μmol/L
铅水平胁迫下,相比对照而言,其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和细胞壁
基本保持规则形状,叶绿体膜仍然基本完整并保持连续,叶绿
体中层片结构基本清晰。上述症状表明:叶肉海绵组织细胞
并没有受到严重铅毒害作用影响,其细胞壁、叶绿体等器官仍
基本保持完好没有受到显著伤害。叶肉海绵组织细胞结构在
100μmol/L铅胁迫条件下:细胞壁形状发生变形;细胞质膜多
处断裂,不连续;细胞质膜包裹着的细胞内含物浓缩,离开细
胞壁;叶绿体形状尚可见,但叶绿体膜消失或部分断裂,片层
结构模糊不清,叶绿体的严密结构被破坏,内囊体变得松散、
模糊。
2.4 水培条件下铅在雷竹各器官内的积累与分布
由图3可以看出,雷竹叶、茎、根中的Pb含量在Pb水平
为100μmol/L时达到峰值6 706,3 710,26 388mg/kg。根茎
叶中的Pb含量随着水培溶液Pb含量水平提高而呈梯度增
加。茎中的Pb含量从25μmol/L提高到50μmol/L时Pb含
量增加不明显,仅仅提高了23%;其后茎中的Pb含量明显增
高。叶中的Pb含量在25μmol/L时候含量仅有323mg/kg;
当Pb供应水平为100μmol/L时,与50μmol/L对比叶部Pb
含量迅速提高了135%。从铅含量数据看出雷竹达到了超积
累(富集)植物的效果。在Pb供应水平为25μmol/L时,雷竹各器官Pb含量表现为根>茎>叶,而Pb供应水
平为50μmol/L与100μmol/L时,则表现为根>叶>茎。根部的含量是最高的,生长在铅锌尾矿的S.cannabina
根部铅浓度是地上部的30倍[4],在铅处理为100μmol/L时雷竹根部的铅浓度分别是叶和茎的3.9倍与7.1倍。
图4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雷竹生物量的影响
2.5 土培条件下不同铅浓度对雷竹生物量干重的影响
对温室培养的雷竹进行不同铅浓度土培试验,进行生物
量干重的测定。得出的结果如图4所示,600mg/kg处理下根
茎叶的生物量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雷竹的总生
物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CK比较,在600mg/kg
增加了5%,随后在1 200mg/kg减小了30%。铅处理的雷竹
茎生物量均低于对照CK,范围为CK的54%~73%,说明铅
浓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茎部的生长。在600mg/kg铅
胁迫条件下,根部的生物量相比对照提高了26.7%;在1 200
mg/kg铅胁迫条件下,根部的生物量相比对照降低了24%,说
明低浓度的铅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相类似Liu D等研究表明,对于根系,在0.2mol/L Pb/0.1mol/L IAA复
合处理下,富集生态型和非富集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部干重分别相比对照增加了36.3%和33.3%[7]。
771第2期       李松等:雷竹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率研究
2.6 土培条件下不同铅处理下雷竹对铅的积累量和转运系数
表2 不同铅浓度下雷竹对重金属铅的富集与分布
处理
铅质量分数
叶/
(mg·kg-1)
茎/
(mg·kg-1)
根/
(mg·kg-1)
地上部
积累量/
(mg·plant-1)
根部积
累量/
(mg·plant-1)
转运
系数
0  27.68  34.53  55.42  0.062  0.06  1.03
600  57.96  56.48  253.3  0.125  0.304  0.41
1200  63.60  101.04  595.95  0.122  0.45  0.27
混合土 28.70  34.45  113.88  0.04  0.094  0.43
  由表2可知,在土培铅含量为
1 200mg/kg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
集量分别为63,101,595mg/kg。随
着Pb处理水平的提高,地上部与根部
的铅积累量明显提高,在铅浓度为
1 200mg/kg时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值
0.572mg/plant。当处理浓度为600
mg/kg与1 200mg/kg时,地上部的
铅积累量分别为0.125,0.122mg/plant。从表2中可以看到,铅处理浓度为1 200mg/kg与600mg/kg相比,
植物地上部的铅含量是升高的,但从图4可看到,生物量是降低的,所以最终导致积累量反而降低的结果。而
根部积累量1 200mg/kg是600mg/kg的1.48倍。当土壤中的铅浓度为600mg/kg时,转运系数为0.41,而
当浓度为1 200mg/kg时,转运系数为0.27,因此,随着铅浓度的提高抑制了铅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
3 讨 论
3.1 铅胁迫下对植物耐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铅处理条件下雷竹均能正常生长,根生物量鲜重的增加,说明铅胁迫会一定程度促
进根系的生长。不同处理条件下各组织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雷竹对生长介质中的铅具有极强的耐性。
相对于雷竹,植物紫茉莉、紫花玉簪、鸭跖草、马蔺、石碱花、石竹、波斯菊、福禄考随溶液中Pb浓度的增加,植
物的干重均有所降低[8],说明Pb胁迫使植株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土培条件下,雷竹根、茎、叶的生物
量干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在600mg/kg铅处理下,叶和根部的生物量比对照还要高,说明低浓度
的铅促进了叶和根的生长。类似的,桤木在红壤与铅锌矿砂介质中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单株生物量在8.70
~8.94g之间,与对照相比,铅锌矿砂中地上部的生物量有0.4g的减少,根系则分别增加0.3g和0.2g;紫
穗槐在污染介质有较好的生长,在铅锌矿砂中根系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7.4%[9]。由以上结果可以推
断出:对于雷竹等植物,一定的铅胁迫会促进植物根的生物量的增加。雷竹的重金属浓度都高于植物正常铅值
0.5~10mg/kg和毒害浓度30~300mg/kg的限制。雷竹在1 200mg/kg的铅污染土壤上,与对照相比较生
物量变化不显著,可见雷竹具备进行铅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可能,但母竹的胁迫实验尚需进一步证明。
雷竹光化学淬灭QP升高,反映PSⅡ中开放的反应中心比例和参与CO2 固定的电子增加,表明雷竹利用
光能的效率升高;ERT与Y(Ⅱ)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能把所捕获的光能较
高效地转化为生物化学能。这个也间接地反映了雷竹的生物量变化不显著。雷竹在不同浓度铅处理下部分细
胞壁虽然有所变形,叶绿体部分片层结构变模糊,但细胞结构的存在性还是不错的。以上结果与植物的生物量
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具有相关性。
3.2 铅胁迫下对雷竹各组织器官铅含量的影响
雷竹叶、茎、根中的Pb含量在Pb水平为100μmol/L时达到试验峰值,分别为6 706,3 710,26 388mg/
kg。有研究表明,紫茉莉通过根系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将植物吸收的Pb大部分积累在根部,阻止Pb向地上部
分运输,有效的保护了植物地上部分[10]。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随着铅处理浓度的提高,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
铅含量都随着铅处理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11],这与本试验中雷竹的情况是一致的。根部的含量在
各浓度铅处理下一直高于茎和叶的含量,相对于其它组织器官,铅更容易在根部富集。因为根部的生长对于植
物非常重要,根部与土壤直接接触,吸收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供应植物的生长,所以根部的生长直接影响植
物其它组织的生长情况[12]。不同重金属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根部的重金属含量大于地上部,这说明供试植物对
Pb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吸收的Pb主要积累在根部,这与Pb在环境中的移动性较低有关[4]。
3.3 土培铅胁迫下雷竹对铅的积累量和转运系数
随着Pb处理浓度的提高,地上部的铅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根部在铅浓度为1 200mg/kg时铅积累量
是600mg/kg的1.48倍。密毛白莲蒿的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随着铅浓度的增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
降的趋势,即在铅浓度为400mg/kg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当处理浓度达到600mg/kg时,地上部铅含量反而有
所下降,可能是由于高浓度铅处理破坏了植物细胞结构,抑制了土壤中铅向地上部分的富集和转运[13]。由于
根部直接与土壤重金属接触,所以重金属的流动性、重金属的固定吸收都由根部的性能决定。根部的重金属积
87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8卷
累量大于地上部,呈现出高效利用重金属和限制进入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移动性,来提高植物的忍耐性[14]。
植物不同组织对重金属的吸收不一样,研究结果显示根系组织能积累更多的重金属,表明重金属进入高等
植物后,其迁移能力被有效的限制。雷竹的转运系数从0.41下降为0.27,转运系数的下降,说明随着铅浓度
的提高抑制了铅从雷竹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密毛白莲蒿转运系数随着铅浓度增大而降低,铅浓度从200
mg/kg到400mg/kg的提高,抑制了铅从根部到地上部的转移[13]。随铅胁迫浓度增加,高羊茅的转运系数增
大,处理500mg/L的转基因高羊茅的转运系数为0.25,相比0,100,200mg/L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处
理1 500mg/L最高,达到0.66[15]。密毛白莲蒿与雷竹的转运系数随着铅浓度的提高降低,而高羊茅情况相
反,说明植物对铅的胁迫会产生不同的机理反应。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会出现排斥和积累两种适应策略。在
本研究中,雷竹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根部,可能雷竹在Pb胁迫下选择了根部积累策略。植物的不同器官
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能力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当土壤中的铅浓度过高时,雷竹通过根系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有
效态铅并积累于根部,阻止铅进一步向地上部运输,从而减少对地上部组织的伤害。本实验中的雷竹虽然未能
完全符合超富集植物的定义,但其对铅的富集能力、耐受能力、生长能力证明它能快速大量转移土壤中的铅。
4 结 论
(1)不同浓度铅处理条件下,铅胁迫抑制了雷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电子传递的能力;在TEM下观察,部分
雷竹叶片的细胞壁与叶绿体遭到破坏。雷竹在土培条件下生物量虽然稍有降低,但不同处理条件下生物量差
异不显著,而且生长正常,表明雷竹具有极强的铅耐性。
(2)雷竹具备高效吸收铅的能力,叶、茎、根在水培铅含量为100μmol/L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 706,
3 710,26 388mg/kg;在土培铅含量为1 200mg/kg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3,101,595mg/kg。
(3)在土培条件下,随着铅浓度的提高,根部的铅积累量明显提高,地上部的铅积累量少量增加;转运系数
从0.41降低到0.27,说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大,抑制了铅从根部到地上部的转移,减少对地上部的毒害,从而保
护雷竹的正常生长。
雷竹虽然不是超积累植物,但是雷竹具备独特的生物性能、繁殖能力、以及适应性优于木本植物,使其在污
染土壤的修复上具有巨大的潜力。雷竹体内是否具有人们所提到的植物螯合肽、金属结合蛋白等物质,雷竹的
耐毒性能是否与其他的竹类植物在耐毒机理上有无异同点等,需要深入的探索;同时,雷竹母竹在大田试验下
与超积累植物和速生乔木相比,是否具备推广意义,都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史文娇,岳天祥,石晓丽,等.高风险重金属污染土壤识别研究方法综述[J].土壤,2012,44(2):197-202.
[2] 杭小帅,王火焰,周健民.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与调控[J].土壤通报,2013.44(1):245-251.
[3] Maric M,Antonijevic M,Alagic S.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for using some wild and cultivated plants as hyperaccu-
mulators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ution Research,2013,20(2):1181-1188.
[4] Shi X,Zhang X,Chen G,et al.Seedling growth and metal accumulation of selected woody species in copper and lead/zinc
mine tailing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23(2):266-274.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Islam E,Liu D,Li T,et al.Effect of Pb toxicity on leaf growth,physi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in the two ecotypes of Elsholt-
zia argyi[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4(1):914-926.
[7] Liu D,Li T,Yang X,et al.Enhancement of lead uptake by hyperaccumulator plant species Sedum alfredii Hance using
EDTA and IAA[J].Bu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7,78(3):280-283.
[8] 李翠兰,邵泽强,王玉军,等.几种花卉植物对铅富集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4):127-134.
[9] 施翔,陈益泰,王树凤,等.3种木本植物在铅锌和铜矿砂中的生长及对重金属的吸收[J].生态学报,2011.31(7):1818-
1826.
[10] 薛生国,朱锋,叶晟,等.紫茉莉对铅胁迫生理响应的FTIR研究[J].生态学报,2011,31(20):6143-6148.
[11] Liu D,Li T,Yang X,et al.Lead induced changes in the growth and antioxidant metabolism of the lead accumulating and
non-accumulating ecotypes of Sedum alfredii Hance[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8,50(1):1-12.
[12] Sánchez-CalderónL,Ibarra-Cortés M,Zepeda-Jazo I.Root Development and Abiotic Stress[J]Adaptation,2013:135-168.
[13] 罗于洋,赵磊,王树森.铅超富集植物密毛白莲蒿对铅的富集特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37-40.
[14] Islam E,Yang X,Li T,et al.Effect of Pb toxicity on root growth,physi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in the two ecotypes of
Elsholtzia argyi[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7(3):806-816.
[15] 赵汝,韩烈保,曾会明.铅胁迫下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2):54-60.
971第2期       李松等:雷竹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