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四星椰象及其在加拿利海枣上的危害
高泉准 1 刘长明 2 谢惠英2 林文超 2 庞 金 1 王宏毅 1*
(1.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厦门 361012 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州)
*通讯作者 E-mail:wanghy@xinciq.gov.cn
收稿日期:2009-03-04
摘要 2000年在厦门市首次发现四星椰象(DiocalandrafrumentiFabricius)危害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HortexChabaud)。 2005年经过对福州 、泉州 、厦门和漳州 4个城市市区的加拿利海枣的疫情调
查 ,又发现该虫在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加拿利海枣上发生危害。这是我国继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ferugi-
neusOliv)之后又一种在棕榈科植物上发生危害的外来危险性害虫。
关键词 四星椰象 加拿利海枣 为害习性
中图分类号 S436.8
四星椰象(DiocalandrafrumentiFabricius, Four
-spotedcoconutweevil)也称椰花二点象 ,隶属鞘
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隐颏象
亚科 (Dryophthorinae)的二点象属 (Diocalandra
Faust), 是危害椰子 (Cocosnucifera)、非洲油棕
(Elaeisguineensis)及其他棕榈科多种植物的重要
害虫 。四星椰象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
国家和地区 ,日本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我国的台
湾地区早有该虫的分布 [ 1, 2] 。据报道 , 1995年发现
该虫危害海南岛的椰子 [ 3] , 2000年首次发现危害
厦门市的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Hortex
Chabaud)。这是我国继红棕象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之后又一种棕榈科植物上的外来
危险性害虫。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 ,寄主植物和
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该虫的生存 , 一旦该虫大发生 ,
可能对我国包括加拿利海枣在内的棕榈科植物造
成严重危害。
1 四星椰象在福建省加拿利海枣上的危害情况
2005年经过对福州 、泉州 、厦门和漳州 4个城
市市区的加拿利海枣的疫情调查 ,除厦门市外 ,又
发现四星椰象在泉州市和漳州市加拿利海枣上发
生危害。
四星椰象在厦门加拿利海枣上普遍发生 ,发生
面积 、发生量和虫口密度都很大 ,已造成部分加拿
利海枣死亡。在厦门机场附近 、筼筜湖周边最为严
重 , 90%以上的加拿利海枣都发现该虫危害 ,单株
虫口密度达上百头 ,厦门种植加拿利海枣的地方几
乎都有该虫发生。
四星椰象在漳州加拿利海枣上的发生情况仅
次于厦门 ,泉州也有少量发生 ,福州目前尚未发现
该虫。
2 四星椰象的寄主与分布
2.1 寄主
四星椰象的寄主为:可可 、椰子 、非洲油棕 、棍
棒椰子(Mascarenaverchafelti)、大王椰子(Roysto-
nearegia)、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罗比
亲王海枣 (Phoenixloureiri)及 Areca属 、Borassus
属 、Elaeis属 、Nypa属 、Sorghum属等棕榈科植物 。
在澳大利亚主要危害可可 、椰子和加拿利海枣;在
台湾地区主要危害棍棒椰子 、大王椰子及罗比亲王
海枣[ 1] 。
2.2 分布
四星椰象的分布范围较广 ,在非洲大陆 、东南
亚 、东亚 、太平洋岛国 、澳洲都有分布 。因寄主植物
适宜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其分布与寄主植
物分布范围一致 , 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包括:日本 、新加坡 、印度 、斯里兰卡 、泰国 、马来西
亚群岛 、印度尼西亚 、中国台湾 、马达加斯加 、东部
非洲 、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
北部以及厄瓜多尔[ 1] 。
3 四星椰象在加拿利海枣上的危害习性
四星椰象在福建厦门的加拿利海枣上 1年发
生 3 ~ 4代 ,世代重叠 ,危害高峰期在 9 ~ 10月 。雌
虫交尾后 1 ~ 4d即在加拿利海枣叶鞘筒边缘或叶
鞘表面以口器钻一小洞产卵于其中 ,或直接将卵产
于叶柄伤口 、裂缝中 。卵期 4 ~ 9d。孵化的幼虫在
—31—
2009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 Vol.23No.5
叶鞘内柔软多汁部位潜行取食 ,可纵向或横向移
动 ,切断水分及养分运输 ,导致叶片黄化;如果幼虫
潜行部位接近叶柄下方 ,叶柄在遭遇强风时容易折
断。危害初期叶鞘外表面仅有钻孔及流脂现象 ,中
期外部叶片开始黄化 。幼虫期 56 ~ 70d,老熟幼虫
潜行至叶鞘周边干燥部位 ,藏身于纤维碎屑中化
蛹 ,裸蛹 ,无蛹室 ,蛹期 10 ~ 12d。羽化时 ,鞘翅先变
淡褐色 ,随后身体变长 ,颜色慢慢加深 ,直到显示出
成虫体色 ,羽化过程约需要 1d时间完成;最后以口
器钻开叶鞘内面表皮 ,穿孔而出。
4 四星椰象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 5 ~ 6mm,体宽 1.3 ~ 1.7mm,颜色
呈赤褐色至黑褐色 ,体表具刚毛;前胸背板上有明
显的三角形暗色斑块 ,斑块中央颜色较浅;鞘翅上
有明显的 4个黄色的斑块 ,排成前后两排 ,前排两
个较大 ,后排两个较小(图 1:A、B)。前足胫节在基
部 1/4处向内稍扩展 ,前足基节间距小于中足基节
间距 ,跗节 3二叶状(图 1:C)。触角棒被绒毛部分
的长几乎等于宽 ,占整个触角棒的 1/3至 1/4(图
1:D)。鞘翅较腹部短 , 腹部末端外露 (图 1:E)。
腹部第 1 ~ 2节腹板节间缝不明显(图 1:F);臀板
近基部无中纵沟 , 上有一列松散的刚毛带(图 1:
G)。
幼虫:最大体长为 9.0mm,最大体宽 3.0mm,
头部最宽 1.3mm。头部淡黄色 ,后方有一个透明的
表面内突 ,边缘暗褐色;头盖背面刚毛 2、4和前额
的刚毛 1细小 ,内侧隆线不明显(图 2:A),上唇 、下
颚和下唇形态见图 2的 B、C、D。前额骨片前面的
中臂不明显 ,后臂长 ,尖锐 。身体亚圆柱形 ,腹部Ⅱ
~ Ⅵ 节背面有 4个折皱 ,表皮有细微刚毛覆盖 ,唯
独下列部位刚毛较长:下颚腹面 4根刚毛(图 2:
C),背面 7 ~ 8根刚毛(图 2:D);前胸背板 7根刚
毛;腹部 Ⅱ /Ⅲ侧背面有 2根刚毛 ,足区有 6根刚
毛;腹部 Ⅷ背后部有 1根刚毛;腹部 Ⅸ 背后部有 2
根刚毛 。腹部Ⅱ /Ⅲ和腹部 I~ Ⅵ 上的少数气门刚
毛的端部钝 。气门梨形 ,除腹板 Ⅷ气门尾向外 ,其
他气门大小相似 ,背向 。腹板Ⅸ在后缘没有凹陷。
蛹:裸蛹 , 雄蛹长约 6.6 ~ 6.8mm, 雌蛹长约
6.5 ~ 7.3mm。喙有刚毛 3对;腹部第 9节背面和
腹面各有 1对突起的肉瘤 ,肉瘤上各着生刚毛 1
根;足的每一节端部各有刚毛 1根。
卵:长椭圆形 ,白色 ,长约 0.9 ~ 1.0mm。
图 1 四星椰象成虫形态特征
A.雌成虫(背面观) B.雌成虫(侧面观) C.前足胫节 D.跗节 3
E.触角 F.腹部腹板 G.臀板 (比例尺:1bar=1mm)
图 2 四星椰象幼虫形态特征
A.幼虫头部(背面观) B.上唇 C.下颚和下唇(腹面观) D.下颚
(背面观) (仿 Zimmerman和 Morimoto[ 4] )
5 讨论
本文首次报道四星椰象在我国大陆危害加拿
利海枣。加拿利海枣是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棕榈类
绿化苗木的新宠 , 它耐寒 、耐暑 、耐盐碱并且耐贫
瘠 ,我国热带 、亚热带及温带为适栽地区 。加拿利
海枣植株高大雄伟 ,形态优美 ,树干粗壮 ,叶顶丛
生 ,羽片密而伸展 ,大型羽状叶片向四方开张 ,形态
如苏铁 ,非常引人注目 ,富有热带风情 ,是最具观赏
价值的羽状叶棕榈植物 。福建省近年来在城市栽
种了大量的加拿利海枣作为行道树或景观树 ,一旦
—32—
2009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 Vol.23No.5
受到四星椰象危害 ,对城市景观和生态会造成严重
破坏 。如果扩散至其它棕榈科植物 ,后果更加严
重。对于该害虫在我国的扩散和危害需要提高
警惕 。
参考文献
1 吕秀霞, 任立 , 张润志.危险性害虫椰花二点象及其近缘种的鉴
别.中国森林病虫 , 2003, 22(6):1~ 4.
2 陈仁昭.两种新记录害虫 DiocalandrafrumentiFabr.及 Daphnis-
neri.台湾省立屏东农业专科学校农专学报 , 1973, 14:65~ 70.
3 覃伟权.椰花四星象甲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规律的研究.植物
保护 , 2002, 28(2):27~ 28.
4 ZimmermanEC.Australianweevils.CSIROAustralia, 1993, 3:97
~ 102.
海南省发现有害生物 ———扶桑绵粉蚧
徐 卫 1 付海滨 2 龙琼华 1 蒋林蓉 1 赵 刚 1 邹细万 1 韩玉春 1
(1.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海口 570311 2.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收稿日期:2009-04-21
2009年 3月 ,植物检疫人员在对三亚的温室兰
花园进行害虫调查时 ,发现园区内的扶桑树上布满
了粉蚧 ,采集后鉴定并将雌成虫分别送沈阳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 、北京林业大学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确
认送检粉蚧标本为危险性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
扶桑绵粉蚧(英文名:mealybug)是一种危害园
林 、水果 、大田作物的害虫。该虫 1898年采自美国
并定名[ 1] ,但是直到 1992年才在除美国以外的其
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美洲 、加勒比海 、厄瓜多尔等
地发现其发生危害 ,调查记录显示该虫在新大陆分
布比较普遍 [ 2] 。 2002年智利在人参果 (Solanum
muri-catum)上发现该虫危害 [ 3] , 2003年阿根廷 、
2005年巴西 [ 5] 、2008年尼日利亚 [ 6]相继发现该虫。
1991年 ,在美国发现该虫危害棉花 , 2005年以来巴
基斯坦 、印度等地棉花上该虫暴发成灾 ,给当地棉
花种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7, 8] 。我国于 2008年
在广州市个别地段的园林绿化树扶桑上首次发现
该虫 ,立即引起农业部 、国家质检总局等管理部门
的高度重视 , 2009年 2月 3日农业部 、国家质检总
局联合发布的第 1147号公告中将此虫列入 《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第 436
种检疫性有害生物 [ 9, 10] 。
此次是扶桑绵粉蚧在海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 该
虫寄主范围广 、原产地及现在的发生分布区域与海
南气候具明显相似性 ,而且该虫可严重危害棉花(包
括 Bt棉花和非 Bt棉花)等作物 。海南有多种适合该
虫繁殖的寄主植物 ,同时海南是棉花等作物的南繁
基地。为防止扶桑绵粉蚧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减
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建议尽快查明扶桑绵粉蚧在海
南地区的分布和危害情况 ,要加强扶桑绵粉蚧的监
测 ,研究海南地区发生的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及
消长规律 ,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
致谢 感谢北京林业大学武三安教授对标本的复
核确认鉴定 。
参考文献
1 TinsleyJD.NotesonCoccidaewithdescriptionsofnewspecies.Ca-
nadianEntomologist, 1898, 30:317 ~ 320.
2 Ben-DovY.ScaleNet, Phenacoccussolenopsis.2004.htp://198.
77.169.79/catalog/pseudoco/Phenacoccussolenopsis.htm.
3 LarainSP.Insectandmitepestincidenceonsweetpepinos(Sola-
nummuricatumAit.)cultivatedintheIVRegion, Chile.Agricultura
Technica, 2002, 62(1):15~ 26.
4 GranaradeWilinkMC.NewrecordsandhostplantsofPhenacocus
forArgentina(Hemiptera:Pseudococcidae).Revistadelasociadad
EntomologicaArgentina, 2003, 62(3 /4):80~ 82.
5 CulikMP, GulanPJ.Anewpestoftomatoandotherrecordsof
mealybugs(Hemiptera:Pseudococcidae)fromEspiritoSanto, Brazil.
Zootaxa, 2005, 964:1 ~ 8.
6 AkintolaAJ, AndeAT.Firstrecordof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
ley(Hemiptera:Pseudococcidae)onHibiscusrosa-sinensisinNi-
geria.AgriculturalJournal, 2008, 3(1):1~ 3.
7 FuchsTW, StewartJW, Minzenmayer.FirstrecordofPhenacocus
solenopsisTinsleyincultivatedcotonintheUnitedStates.1991.
8 HodgsonC, AbbasG, JalalArifM.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
(Sternorrhyncha:Coccoidea:Pseudococcidae), aninvasivemealybug
damagingcotoninPakistanandIndia, withadiscussiononseasonal
monphologicalvariation.Zootaxa, 2008, 1913:1 ~ 35.
9 武三安 ,张润志.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
蚧.昆虫知识 , 2009, 46(1):159~ 162.
10 马骏 ,胡学难 ,刘海军 ,等.广州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植物检
疫 , 2009, 23(2):35~ 36.
—33—
2009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 Vol.23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