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薏苡黑穗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全 文 :西江月 2014年6月·第31卷 第六期农技服务
【摘要】通过对贵州薏苡种植区黑穗病不同时期发生情况调查,
结合文献资料对黑穗病的病原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病规律
进行介绍,分析黑穗病对薏苡危害加重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
黑穗病防治的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薏苡;黑穗病;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薏苡又叫薏米、薏仁米、六谷子,禾本科(gran neae)薏苡属
(coix),药、食兼用,一年生或多年生C4草木植物[1.2],营养丰富,
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18.7﹪,一般在 17﹪左右,远比
米、面高,堪称“禾本科作物之王”[3.4],且品质优良;脂肪酸含量
11.74﹪,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富含VB1,110㎎
/100g,还含大量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含量最多的是磷、镁、铜、
铁、锌、锰等。此外,薏苡还含有药用价值很高的薏醇和B-Y两
种谷甾醇,这些特殊成分是薏苡具有抗癌作用的奥秘所在。薏
苡是贵州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地方农民经济收入和国家财税
增收的一条渠道。长期以来,薏苡种植区黑穗病普遍发生,且有
加重趋势,尤其以连作发病更为明显,严重影响到薏苡的产量
和质量。于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际生产经验,提出相应的
防治对策,以为薏苡产区农户有效防治黑穗病危害提供参考依
据。
1、薏苡不同生育时期黑穗病发生情况
表1 薏苡不同生育时期黑穗病发生情况
0:表示没发现黑穗病和病株
+:发现带黑穗病病株,面积不大
++:发现带黑穗病病株及籽粒带病,面积不大
调查结果表明(表1),贵州几个薏苡主产区海拔在 880~
1250m 之间,种植水平基本相同,都在 4~5 月种植,期间除草
1~2次,在分蘗和开花期各施肥一次。在苗期(4月初到5月中
旬)一般没有黑穗病的发生,其原因是病原菌在种子表面、土壤
中和病残株上越冬,温度条件不适宜孢子萌发,4~5月温度较
低,20℃左右,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6~30℃。分蘗至开花期
(5月中旬到8月中旬)都有发现病株,在这个时期,温度、湿度
都适宜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侵入薏苡植株,主要感染茎和叶片,
茎感染黑穗病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容易析断,叶感染黑穗病
后,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不规则的瘤状体。进入成熟期,除
茎、叶感染外,籽粒也感染;叶片感染,在叶片或叶鞘上形成单
一或成串紫红色瘤状突起,后变褐呈干瘪状,内生黑粉状物,破
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籽粒感染,在籽粒表面形成黑色或褐色
菌丝,并入侵子房,收获后感染其它未带病种子,来年继续传
播。
2、黑穗病病原形态特征
Ustilago coicis Bref.叫薏苡黑粉菌又名黑穗病,属担子菌
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真菌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有
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是本亚门的主要特征。菌丝较发达,
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也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活形成菌根,
通过菌丝断裂爆炸而放射担孢子。孢子呈卵圆形至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黄褐色,密生小刺或瘤,大小7~12×6~10.5um,壁厚,
冬孢子散生,萌发时产生具隔的初生菌丝,从初菌丝的1个菌
胞上顶生或侧生出担孢子,担孢子发芽产生次生担孢子,严重
危害禾本科作物。
3、黑穗病危害症状
薏米黑穗病主要为害茎、叶、穗,有时也危害幼苗[5],种子
一般在收获时感染。种子感染黑穗病后,常膨大成球形或扁球
形,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即为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感染黑
穗病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容易析断;叶感染黑穗病后,叶片
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不规则的瘤状体,当植株长到9~10片
叶时,穗部进入分化期后,叶片开始显症,多表现在上部 2~3
片嫩叶上,在叶片或叶鞘上形成单一或成串紫红色瘤状突起,
后变褐呈干瘪状,内生黑粉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子
房染病,受害子房膨大为卵圆形或近圆形,顶端略尖细,部分
隐藏在叶鞘里,初带紫红色,后渐变暗褐色,内部充满黑粉状
孢子,外有子房壁包围。染病株主茎及分蘖茎的每个生长点都
变成一个个黑粉病疱,病株多不能结实而形成菌瘿[6]。苗期一
般不显症状。
贵州薏苡黑穗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 周 祥 1 周 蓉 2 马臣丰 1 谢惠珏 1 雷朝云 1 敖茂宏 1
(1.贵州省亚热带作物 -生物质能源研究所;2.兴义市马岭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兴义 562400)
作者简介:周祥(1965—),男,贵州省亚热带作物 -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土壤和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黔农科院院专项([2010]012号)资助;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ny(2013)3021号资助)。
土肥植保
·140·
西江月2014年6月·第31卷 第六期 农技服务土肥植保
4、黑穗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土壤中和病残株上越冬,
春季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厚垣孢子萌发形成菌丝,
侵入薏苡幼苗,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6~30℃,最低温度
10℃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侵入的菌丝也不断发展生长,并入
侵到植株的维管内,分布到植株的每个分枝和小穗内。因此,菌
丝从一点侵入,即能造成植株全株发病。当菌丝侵入子房或顶
部叶片后,破坏组织,由菌丝的发育而形成厚垣孢子,成为肿大
的褐疤致使果实变黑形成黑穗,厚垣孢子成熟后形成黑粉,黑
粉散出后,经风传播到种子或土壤中越冬,来年继续入侵植株。
5、黑穗病发生原因
5.1 种子带病
种子带病率高是导致薏苡黑穗病发生的首要原因,调查发
现,薏苡种植户对健株留种的观念淡薄,留种较为随便,导致种
子带病率提高,成为下年发病的主要病源。
5.2 不恰当施用有机肥
薏苡种植户在底肥施用上,常把未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机肥
(农家肥:猪、牛、马粪等)直接施用,给病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
长环境,黑穗病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3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大面积连年种植,为薏苡黑穗病的侵染循环创造了有利的
外部条件,薏苡收获后,不少种植户因未能及时将地晒干,把弃
置于田间的枯、残茎叶集中烧毁,为来年病害提供了大量菌源;
受山区条件限制,大多数种植户只能采用传统的锄、锹耕作,不
易对田块进行深翻,田间菌源未能得到有效深埋;为追求产量,
薏苡种植密度大,田间通气性差,湿度大,偏施氮肥等因素,也
促进了病菌的发生、扩展和蔓延。据薏苡黑穗病的发病特点,应
以预防为主,有的种植户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直到
发生病害,才采取措施,最后防效差,达不到防治目的。
5.4 薏苡种植户素质低、黑穗病防治缺乏科学性
贵州薏苡种植区多属少边穷地区,种植户素质低,对薏苡
黑穗病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和预防方法比较落后。在大
田调研时发现,种植户前期播种时对种子有相当部分不对种子
进行处理,中期发现病株也不及时拨出,薏苡收获后就再不管
地,从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危害较重时才进行防治,很难
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6、黑穗病综合防治方法
防治薏苡黑穗病首先应培训种植户,让他们认识到黑穗病
危害重的严重性,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坚持农业防
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有效降低薏苡黑穗病的
危害程度。
6.1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恶化菌源生存环境,减少中间寄主,尽可能
减少菌源;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才能下地,严禁施用带菌瘿的农
家肥,减少菌源;幼苗期侵染,尽量缩短出苗时间,减少病源侵
染的机会,达到避病目的,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提
高播种质量,促进幼苗快出土,如催芽播种或适期浅播等;发病
地减少氮肥用量,进入发病期以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病株
随时拨出,拨出时期越旱越好,后期发现病株,割除病瘤,用塑
料袋或筐运出地头,集中烧毁或深埋;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
植,保证田间空气通畅,降低田间湿度,不予菌源留下生存环
境,减少菌源感染,合理增施磷、钾肥,提高薏苡抗病能力。发病
重的地区,要建立无病留种田,在无病株上采种,减少种子带病
量。及时彻底清园,薏苡收获后,收集病株残体和枯蒌茎叶集中
烧毁,以减少田中菌源量,从而降低发病率。
6.2 物理防治
6.2.1 种子处理,将要播种的种子,播种前 1~2d, 放入
90~100℃沸水中浸种10~12秒,捞出凉干,这样可100%杀灭种
子带的菌源,既简单又有效。
6.2.2在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时,拔开芽鞘下1~1.5㎝土层,
晒10~15天,防效达50%~70%,且可增产10%以上。另外,发
现病株随时拨出,拨出时期越旱越好。
6.3 化学防治
6.3.1土壤处理。在薏苡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泼
浇,可杀灭土壤90%以上的菌源。
6.3.2种子处理。用1:1:100倍式波尔多液浸种24~72小
时,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0.5%拌种,防治效果达100%。
【参考文献】
[1]黄亨履, 陆平, 朱玉兴等.中国薏苡的生态型、多样性及利用价值[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4~8.
[2]中国医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984~985.
[3]陈清硕.多用途的高产作物 -薏苡[J].农村科学,1984(12):2~3.
[4]陈建国,陈重明.禾本科药用植物概述[J].植物杂志,1991(3):8.
[5]费增丰,林贤在,郑晓康等. 薏苡黑穗病发生和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
推广,2004(1):59.
[6]吴荣华,庄克章,唐汝友等.薏苡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作物杂志,
2009(3):82~83.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