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滇西南龙竹
竹材计量数表的编制①
何冬梅 张伏全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营林分院 )
摘要 本文根据调查材料 ,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编制了滇西南地区龙竹竹材的一元秆重 、 材积 、 秆高等计量
数表
关键词 龙竹 回归分析 滇西南
1
. 概述
龙 竹 (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g ig a n t e u s M u n r o )是
一种大型丛生的热性竹类 , 普遍栽培下亚洲{热
带 、 亚热带国家 , 是云南的主要竹种之一 , 在滇
西南地 区海拔 7 60 一 2 2 00 米的范围内都有栽培 ,
是该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和用途最广的丛生竹 , 其
面积比重 占该地区丛生竹的 6 0% 以上 。 龙竹是
巨秆型丛生热性竹种 , 其秆型高大 、 材质坚韧 ,
产量高 , 用途广泛 , 是 良好的材用竹种 , 可用于
建筑 、 造纸 、 编织等各个方面 。 材积表是各类资
源调查 、 规划设计 、 科学研究所必须的重要数
表 。 有关龙竹的计量数表 目前尚处于空缺状态 ,
编制龙竹的计量数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3
.
y = a + b
.
L n x
4
.
y = .a x -b
5
.
L n y = a幼 . x 一 1
6
.
a + b
.
x + e
.
L n x
7
.
y = a + b
.
x + e
.
x Z
8
.
a + b
.
L n x + e
.
( L n x ) 2
经由计算机处理 , 根据相关系数和回归标准
差的大小 , 结合龙竹的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的结
果 , 选择较好的回归式作为编表的回归方程 。
3
.龙竹计量数表的编制
2
. 编表材料和方法
为编制龙竹一元计量数表 , 分析竹材含水
率 , 在滇西南地区双江、 墨江等县调查了 1 68 块
龙竹样地 , 利用 2 51 株样竹资料 , 形成以胸径 、
秆高 、 材积 、 秆重 、 秆龄为数据组的编表样本数
据库 . 并取样进行了竹材气干含水率和绝干含水
率的分析 . 编表时选用 8 个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
库进行回归拟合 , 各回归方程式如下 :
1
.
y “ a + b . x
2
.
y = a十b .厂 ,
.3 1 龙竹秆龄与胸径 、 秆高 、 秆重 、 材积的关
系分析
竹类属禾本科竹亚科植物 , 无次生生长 , 新
竹形成后 , 其高度 、 粗度和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
其高 、 粗生长将在一年内完成 。 其产量的形成主
要决产于孕笋期笋芽分化的质量和笋期生长的效
果 , 因而龙竹的胸径 、 竹高 、 材积与秆龄无关 。
根据样竹资料单因数方差分析的结果 , 相同胸径
不同秆龄间其秆鲜重无显著差异 。 因此 , 在编制
龙竹一元计量数表时 , 可将不同秆龄的样竹材料
合并编表 。
.3 2 一元秆重表的编制
①我单位双江 、 墨江竹林基地项目组的 20 余位同志参加 了本文的外业调查 ; 编表过程中曾得到陈远材高级工
程师的指导 , 谨此致谢 口
一 4 2 一
胸径记为 D , j , 秆重记为 w o . (指秆的全
重 ) . 各回归方程的有关参数如下 :
1
.
W
。二一3 8 . 4 9 5 7 9 2+ 7 、 14 6 3 6 0 . D I . 3
R = 0
.
9 8 8 2 ; S = 2
,
2 1 6 6 ; S
: 二 0 . 15 15
2
· 汗 。 一 10 3 · 9 3 0 2 7 9 一 6 7 8 · 6 6 8 13 9 . D 几,
R = 0
.
9 3 0 6 ; S = 5
.
2 8 7 9 ; S
:
= 0
.
3 6 15
3
.
W
o “ 一 1 3 0 . 6 1 9 8+ 7 1 . 6 5 9 3 . L n D 一 3
R = 0
.
9 6 5 7 ; S = 3
.
7 5 2 5 ; S
:
= 0
.
2 5 6 5
4
·
W 。
R = 0
.
9 9 8 3 ;
= 0
.
2 7 3 8 1 2
.
D
2力 6 4 6 4 8
! j
S = 0
.
8 4 1 3; S
、
= 0
.
0 5 7 5
5
·
L n W 。 = 5
·
50 8 6 8 8 一 2 0 · 0 5 9 5 1 8 . D 几,
R , 0
.
9 8 2 9 ; S = 2
.
6 6 5 4 ; S
: ” 0 . 1 8 2 2
6
.
W
o , 8 7
.
0 7 9 7 8 0+ 1 6
.
3 8 20 2 1
.
D 一 3
一 9 5 . 4 15 8 8 3 . L n D 1 3
R = 0
.
9 9 8 7; S = o
·
7 5 10 ; S
: 气 0 . 0 5 13
7
, 牙 。 二 12 · 5 8 6 0 6 1 一 2 ·8 1 1 9 9 4 · D 一3
+ 。 . 4 6 5 2 4 2 .。
:
.
3
R = 0
.
9 9 9 2 ; S = 0
.
5 8 9 3 ; S
: = 0
.
0 4 0 3
8
.
W
o = 2 9 8
.
4 9 6 3 8一3 0 3
.
1 0 l l 0 6
.
L n D 一3
+ 8 1
.
2 2 4 0 4 6
.
(L n D I
.
3广
R = 0
,
9 9 7 8 ; S = 0
.
9 5 1 9 ; S
、
= 0
.
0 6 5 1
经分析比较 , 选择第 7 式 (二次抛物线方
程 ) 作为编制龙竹一元秆重表的回归方程 . 对龙
竹秆材重 (记为 w , ) 与秆全重的关系 , 也用上
述模型进行了拟合 , 结果以直线式为好 , 即 . :
W一 0 . 17 52 0 1+ 0 . 9 5 8 0 4 5 . w o
R = 0
.
9 9 8 8 : s = 0 6 7 2 1 ; S
: = 0
.
0 4 5 9 龙 竹一
元秆重表如表 1 .
.3 3 一元秆高 、 材积表的编制
.3 3
.
1 一元秆高表的编制
将胸径与秆高 (记为 H ) 的关系用前述 8
个回归式进行模拟 ,结果以第 7式为好 , 即 :
万 = 1 . 5 7 8 3 6 9 」一 1 . 5 3 13 2 0 . D 一 3
一 。:。 1 1。2 5
.
D
:
.
3
R = 0
.
9 9 0 5 ; S = 0
.
3 5 5 3 ; s
、
= 0
.
0 2 4 3 并 按 此
式编制了龙竹一元秆高表 , 详见表 1 .
3 3
.
2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胸径与空心材积的关系式仍 以第 7 式为好 ,
即:
V 。 一 o ·0 8 2 0 24 二 o · 0 2 0 8 , 4 . D
:
3
R = 0
.
0 9 9 6 2 ; S = 0
.
0 0 3 6 ; S
:
= 0
.
0 0 0 5
实际材积 (记为 vl ) 与空心材积的关系式
以第 l 式 (直线式 ) 为好 , 即 :
V 一= 0 . 0 0 7 9 9 5+ 0
.
3 2 2 0 5 5
.
V o
`
R = 0
.
9 9 32 ; S = 0 0 0 15 ; S
、
= 0
.
0 0 0 2
按上述关系式编制了龙竹一元空心材积 , 实
际材积表 , 见表 1 .
表 1 ` 龙竹一元材积 、 秆重 、 秆高表
胸径 秆全重 秆材重 W : 秆高 秆空心材积 秆实际材积
D : 3 (cm ) W
o (k g ) k g H y o V
1
m (m
3) (m
3
)
6
,
0 12 6 1 .2 2 10 4 0
.
0 24 2 8 0
.
0 158 1
6
.
2 13 2 12
.
8 10
.
6 0
.
0 24 6 6 0
.
0 159 3
6
.
4 13
.
8 13 4 10
.
9 0
.
0 2 52 0 0 0 16 11
6
.
6 14
.
4 14
.
0 1 1
.
2 0
.
0 2 58 9 0
.
0 1633
6
.
8 15
.
1 14
.
7 1 1
.
5 0 0 2 67 2 0
,
0 1660
7
.
0 15
.
8 15
.
4 1 1
.
8 0
.
0 2 77 1 0
.
0 169 1
7
.
2 16
.
6 16
.
1 12
.
0 0
.
0 2 88 4 0
.
0 172 8
一 4 3 一
续表 1
7
.
4 足 .7 4 1 6 .9 1 2 .3 0 03 1 0 2 0 . 01 769
7
.
6 1 8
.
3 1 7
.
7 1 2
.
6 0
.
3 1 5 0 6 0
,
0 18 15
7
.
8 19
.
1 18
.
5 12
.
9 0
.
0 3 3 14 0
.
0 18 66
8
.
0 20
.
1 19
.
4 13
.
1 0
.
03 4 87 0
.
0 19 22
8
.
2 2 1
.
0 20
.
3 13
.
4 0
.
03 6 75 0 0 19 83
8
.
4 22
.
0 2 1
.
3 13
.
7 0
.
0 3 8 78 0
.
020 4 8
8
,
6 23
.
0 22
.
2 13
.
9
、
0
·
04 09 5 0
.
02 118
8
、
8 24
.
1 2 3
.
3 14
.
2 0
.
04 3 28 0
.
0 2 193
9
`
0 25
.
2
`
24
.
3 14
.
5 0
.
04 5 76 0
.
0 22 73
9
`
2 26
.
3 2 5
.
4 14
.
7 0
.
04 83 8 0
.
02 3 57
9
.
4 27
.
5 2 6
.
5 15
.
0 0
.
0 5 1 16 0
.
0 24 4 7
9 6 28
.
7 2 7
.
7 15
.
3 0
.
0 54 0 8 0
.
02 54 1
9
.
8 30
.
0 2 8
.
9 15
.
5 0
.
0 57 16 .0 02 64 0
10
.
0 3 1
,
3 3 0
,
2 15
.
8 0
.
0 60 38 0
.
0 274 4
10
.
2 32
.
6 3 1
,
4 16
.
1 0
.
0 63 7 5 0
.
02 8 52
10
.
4 34
.
0 32
、
7 16
.
3 0
.
0 672 7 0
.
029 66
10
.
6 3 5 :4 3 4
.
1 16
.
6 0
.
0 70 94 0
.
0 30 84
10
.
8 36
.
8 3 5
.
5 16
.
8 0
.
0 74 76 0
.
0 320 7
1 1
.
0 38
.
3 p 6
.
9 17
.
1 0
.
0 78 73 0
.
0 33 35
1 1;2 39
.
8 3 8
.
3 17
.
3 0
.
0 82 8 5 0
.
0 34 67
; 1
.沐’ 4 1 . 4 3 9 . 8 17 . 6 0 . 0 87 11 0 . 0 36 0 5
1 1
.
6 4 3
.
0 4 1
.
3 1 7
.
9 0
.
0 9 153 0
.
0 37 4 7
1 1
.
8 44
.
6 4 2
.
9 18
.
1 0
.
0 96 10 0
.
0 38 94
12
.
0 4 6
.
3 4 4
.
5 18
.
4 0 100 8 1 0
.
0 4() 4 6
参考文献
1
. 陆洪灿等 澜沧江黄竹秆形 秆重和竹林结构
规律的研究 竹类研究 , 1956 4
一 4 一
2
. 钟义山等 最优拟合材积方程的探讨 中南林
业调查规划 , 19 9 1 2
3
.骆期邦等 立木材积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中南
林业调查规划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