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全 文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
Vol.35 No.3
Mar.2010
收稿日期:2009-09-17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No:J50401)经费的资
助。
作者简介:管铭(1985-),男 ,汉族 , 安徽庐江人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
植物学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通讯联系人:郭水良
文章编号:1674-6139(2010)03-0125-06
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管铭 1 ,裴立1 ,郭水良 1 ,沈国辉2
(1.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上海 201106)
摘 要:假稻属的李氏禾(Leersia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铬超富集植物。 研究以其同属植物假稻(Leersia
japonica)为材料 , 测定了假稻对铬(Cr3+)的富集能力及其在模拟铬污染的实验条件下的光合 、生理和根系形态
学指标。结果发现:(1)在 0 ~ 40 mg· L-1的 Cr3+浓度范围内 ,假稻根茎和叶中铬的含量随铬质量浓度的提高
而升高 ,在培养液中铬浓度为 40mg· L-1时 ,根茎中铬含量高达 2 292.00 mgLkg-1 , 其生物富集系数为 57.30;
(2)浓度为 10 ~ 40mg· L-1的 Cr3+处理对假稻的叶绿素 a和 b含量 、胞间 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LS)和净
光合速率无明显影响;(3)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呈单峰型 ,在 20 mg· L-1的 Cr3+时假稻叶片脯氨酸含量
达到最高;(4)随着 Cr3+浓度的升高 ,假稻根系的根尖数表现出升高的趋势 , 而根表面积(相对于对照组)也表
现出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 ,假稻的根茎对 Cr3+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 且对 Cr3+有较强的耐受性 , 这种耐受
性有其光合生理和根系形态学上的基础 ,说明假稻在净化铬(Cr3+)污染的水体环境上很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假稻;铬;富集;光合;生理;根系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B
OnBioaccumulationandEnduranceofLeersiaJaponicatoChromium
GuanMing1 , PeiLi1 , GuoShuiliang1 , ShengGuohui2
(1.ColegeofLifeandEnvironmentalSciences, ShanghaiNormalUniversity200234, China;
2.Agricult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searchInstitute,
Shangh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Shanghai201106, China)
Abstract:LeersiaHexandraisoneoftheCr-hyperaccumulatorsdiscoveredinChina.Leersiajaponicaisaspeciesbelong-
ingtothesamegenus.Inhydroponicexperimentalcondition, weexaminedthebioaccumulationcapacityofL.japonicatochromi-
um, andits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androotmorphology.Wefoundthat:(1)CrconcentrationinrhizomeandleaveofL.
japonicaincreasedfrom0 to40 mg· L-1 chromium(Cr3+), reaching2 292.00mgLkg-1 withabioaccumulationof57.30inrhi-
zomewhentreatedwithCr3+ at40 mg· L-1.(2)therewaslitleinfluenceofchromiumfrom10 to40 mg·L-1 onphotosynthe-
sis, contentsofchlorophylaandb, intercelularCO2 concentrationandstomatallimitationofL.japonica;(3)theprolinecontent
inleavesvariedfromlowtohigh, thentolowwhentreatedwithCr3+from10to40 mg.L-1 , withapeakat20 mg·L-1.(4)the
tipnumberandrootsurfaceofL.japonicaincreasedwiththechromiumconcentration.TheaboveresultsindicatethatL.japonica
couldsignificantlyaccumulatechromiumandhasstrongertolerancetochromium, anditcouldbeappliedinthephytoremediation
ofCr-contaminatedsoilandwater.
Keywords:leersiajaponica;chromium;bioaccumulation;photosynthesis;physiological;rootmorphology
  从上个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
染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粗略统计 ,在过去的 50年中 ,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
Cr2.2×104 t、Cu9.39×105 t、Pb7.83 ×105 t和 Zn
1.35×106 t,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 ,致使世界各国土
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1] ,中国土壤的重金属
污染也十分严重 [ 2] 。因此 ,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已成
为环境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的领域 ,有关植物修复技术
的研究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而与传统的
处理方式相比 ,植物修复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 ,处理
设施简单 ,适合大规模的应用 ,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
保持 ,对环境扰动小 ,具有美学价值等特点。
·125·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管铭等·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Vol.35 No.3
Mar.2010
目前已发现的超积累植物有 400多种 [ 3-4] ,广
泛分布于植物界的 45个科 ,超积累植物占大约不到
被子植物的 2%, 其中属于镍超积累植物有 317
种 [ 5] ,已报道的 Zn超积累植物只有 18种[ 6] 。研究
较多的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芸苔属 、庭
芥属以及遏蓝菜属[ 7] 。中国在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
起步相对较晚 ,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到目前
为止 ,关于中国境内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资源报道
较少 ,仅见杨肖娥等在浙江衢州市发现锌超积累植
物 ———东南景天(SedumalfrediH)[ 8] ;韦朝阳等在
湖南石门发现砷超积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
(PteriscreticaL.)[ 9] ;陈同斌等在中国境内首先发
现砷超积累植物 ———蜈蚣草 (PterisvitataL.)[ 10] ;
薛生国等在湖南省湘潭锰矿污染区发现的锰超积累
植物———商陆(PhytolaccaacinosaRoxb)[ 11] ;刘威等
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宝山矿区发现的镉超积累植
物 ———宝山堇菜 (Violabaoshanensis)[ 12] ;魏树和等
从杂草中筛选出镉的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nig-
rumL.)[ 13] 。
张学洪等[ 14-15]发现假稻属的李氏禾 (Leersia
hexandra)为重金属铬的超富集植物 ,有可能用于铬
污染的植物修复。但是 ,李氏禾在中国仅分布于海
南 、广东 、广西和台湾 、福建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而
同属的假稻(Leersiajaponica)也为多年生植物 ,在
中国广泛分布于上海 、江苏 、浙江 、湖南 、湖北 、山东 、
四川 、贵州 、广西 、河南 、河北 、陕西 、贵州等地 ,多见
于湿地和田边 [ 16 -20] 。假稻是一种典型的水生和湿
生杂草 ,近年来 ,该种在上海等局部地区的湿地沟
塘 、水田环境的发生量在增加 ,但是目前尚没有关于
假稻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研究报道。
有研究报道 ,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 ,植物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而脯氨酸质量分数显
著增加 [ 21-22] 。所以研究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植物抗
逆生理 ,能够指示目标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适
应能力 。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模拟 Cr污染环境下假稻不
同部位 Cr含量 ,以及光合 、抗逆生理和根系形态学
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阐明:假稻对 Cr的生物富集能
力以及假稻对铬污染环境的抗逆能力及其可能的生
物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 2008年 10月中旬从上海松江区开阔向阳的
水稻田边和沟塘边(31.082°N, 121.232°E)采集假
稻材料 ,植株洗净后移栽于光照培养箱(RGX型智
能人工气候箱 ,上海华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 ,采
用 1 /2Hoagland营养液培养 ,控制植物生长环境(12
h:12 h光暗周期 , 25℃白天 /20℃晚上 ,相对湿度
65%-75%)预培养 15d。
1.2 铬(Cr3+)处理
假稻从野外移植 15d后 ,选取生长相对一致的
假稻植株移植到容积为 2.5 L的塑料桶中培养 ,塑
料桶中盛营养液 2 L,每盆选取 6-8株植株。实验
用 CrCl3进行处理 ,设定对照组和铬质量浓度为 10
mg· L-1 、20mg·L-1 、40 mg·L-1共 4个处理 ,每个
处理 6个重复 。每 3 d更换一次营养液 ,并保持营
养液中铬质量浓度恒定 。处理 10 d后分别测定假
稻叶片和根茎部位 Cr3+、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 、光
合作用参数以及根形形态指标。
1.3 测定方法
1.3.1 不同部位铬含量测定
处理 10d后收集全株 ,用去离子水冲洗 3次 ,
将根茎和叶分离 。然后用烘箱在 105℃下杀青 30
min,再在 80℃下烘干 4h。然后将植物样粉碎并称
取 2.0g置于锥形瓶中 ,加入 20 ml浓硝酸和 4 ml
高氯酸后低温加热硝解 ,至锥形瓶中硝解液体积减
至 2 ml~ 5 ml时 ,加入 10 ml去离子水 ,再加热 10
min~ 15 min,最后移入 25ml比色管中 ,并用 0.2%
的硝酸稀释至刻度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Var-
ian700)测定样品中的铬含量。
1.3.2 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GFS-3000,
Walz)测定 Cr3+不同处理浓度下假稻叶片的净光合
速率(Pn)、胞间 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
藤速率(E),测定时间为 9:30-11:00时 ,测定设定
叶面有效辐射为 1 000 μmol· m-2· s-1 ,叶室温度
为 25℃,空气相对湿度为 70%, CO2浓度为 420μmol
· mol-1(假稻所在的培养箱中的 CO2浓度)。测定
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 3个典型植株 ,以顶部以下第
1片完全展开的叶为测量部位 。
1.3.3 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测定
按 Arnon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 23] ,采用磺基水杨
酸法测定脯氨酸含量 [ 24] 。
1.3.4 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
每个处理随机选择 3棵假稻的植株测定根系形
态指标 。应用根系扫描仪获得根系扫描图 ,再用
WinRHIZO软件分析获得根尖数和根表面积指标 。
实验数据用平均值 ±标准误差表示 ,应用 SPSS
15.0软件对数据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
·126·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管铭等·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Vol.35 No.3
Mar.20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假稻不同部位铬的含量
不同质量浓度铬处理下 ,假稻根茎和叶中的铬
含量以及对铬的生物富集系数见表 1。随着铬质
量浓度的升高 ,假稻根茎中的铬含量从 304.89 mg
· kg-1 DW增加到2 292.00 mg· kg-1 DW,其生物
富集系数从 30.49上升到 86.60,在 20 mg· L-1处
理浓度下达到最大;叶片中铬含量也随着铬质量
浓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 ,在 20 mg·L-1和 40 mg·
L-1处 ,铬含量基本相等 ,但是叶片对铬的生物富
集系数远小于根茎 。
表 1 假稻不同部位铬的含量
Cr处理浓度
(mg· L-1)
假稻中 Cr含量
(mgLkg-1 DW) 生物富集系数
根和茎 叶 根和茎 叶
CK ND* ND — —
10 304.89 ± 28.61A 6.92 ± 2.81A 30.49 ± 2.86A 0.692 ± 0.281A
20 1 731.92 ± 261.65B 13.75 ± 1.01B 86.60 ± 13.08B 0.688 ± 0.051A
40 2 292.00 ± 221.97C 12.92 ± 0.51B 57.30 ± 5.55A 0.323 ± 0.013A
  (数值是平均值 ±标准误差 Valuesaremeans±standarderors
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Thediferentle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tp< 0.05;*ND=notdetectable)
2.2 铬处理对假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2.2.1 铬对假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图 1反映了 Cr的 3种处理浓度和对照假稻叶
片在1 000 μmol·m-2 s-1下的净光合速率 。随着铬
质量浓度的升高 ,假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
比均有所下降 ,但是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
2.2.2 铬对假稻叶片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
(Gs)、胞间 CO2浓度(Ci)的影响
Cr不同处理浓度下假稻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
导度的变化如表 2所示 。随着铬质量浓度的升高 ,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在
铬质量浓度为 20 mg· L-1时 ,两者均降到最低 ,其
中蒸腾速率为 1.16 mmolm-2 · s-1 , 气孔导度为
47.50mmolm-2 s-1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关性分
析表明 ,对照组及不同质量浓度铬胁迫下假稻的气
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呈显著相关(R=0.953),表明随
着气孔导度的降低 ,假稻的蒸腾速率下降。与对照
组相比 ,随着铬质量浓度的升高 ,假稻叶片胞间 CO2
浓度明显升高 。
图 1 Cr处理前后假稻的净光合速率变化
处理前:df=11, MSE=3.681, F=0.024, P=0.995;
处理后:df=11, MSE=2.064, F=0.292, P=0.830
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表 2 铬处理下假稻叶片的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 CO2浓度
生理参数 铬浓度(Cr:mg· L-1)
Ck 10 20 40
df MSE F P-value
蒸腾速率
E(mmolm-2 s-1)
1.79±
0.01A
1.69±
0.02B
1.16±
0.01C
1.75±
0.03A 11 0.003 244.446 0
气孔导度
Gs(mmolm-2 s-1)
77.01±
0.66A
73.71±
0.82B
47.50±
0.56C
77.60±
1.29A 11 4.604 270.289 0
胞间 CO2浓度
Ci(mmol.mol-1)
292.28±
0.74A
293.82±
1.59A
306.13±
0.86B
302.13±
0.62C 11 6.299 41.854 0
  (表里的数值是平均值±标准误差 Valuesaremeans±standarderors
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Thedifferent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erencesatp< 0.05)
2.3 铬处理对假稻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重金属铬不同质量浓度胁迫对假稻叶绿素含量
的影响见图 2。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的含量除在 Cr
处理浓度为 20 mg· L-1时高于对照外 ,其他各处理
·127·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管铭等·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Vol.35 No.3
Mar.2010
均低于对照 ,但无显著性差异。显然 ,铬不同质量浓
度胁迫对假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
从图 3可以看出 ,铬胁迫下假稻叶片中的脯氨
酸含量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的过程。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1.71μg·ml-1 ~ 3.08 μg
· ml-1。在营养液铬的质量浓度达到 20 mg· L-1
时 ,脯氨酸含量达到最大值 3.08 μg· ml-1 ,为对照
的 180.6%。培养液铬的质量浓度达到 40mg·L-1
时 ,脯氨酸含量降至 2.81μg·ml-1 ,但仍高于对照 ,
为对照的 165.1%。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分析显
示 ,各处理浓度间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铬处理的各浓度之
间的脯氨酸含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
图 2 Cr处理后假稻叶绿素含量变化
(Chla:df=11, MSE=3.823, F=3.731, P=0.061;
Chlb:df=11, MSE=3.013, F=2.048, P=0.186)
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图 3 Cr处理后假稻脯氨酸含量变化
(df=11, MSE=0.147, F= 7.995, P=0.009)
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2.4 铬处理对假稻根系形态的影响
如图 4所示 ,铬胁迫 10天后 ,假稻根尖数均随
铬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对照组 10 mg· L-1 、
20 mg· L-1和 40mg·L-1处 ,假稻根尖数迅速增加
为处理前的 113.6%、131.4%、175.4%和 195.8%。
总之 ,在不同的铬质量浓度处理中 ,随着质量浓度的
增加 ,假稻根尖数目也在增加。
图 4 Cr处理后假稻根尖数变化
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处理前:df=11, MSE=17 381.58, F=1.178, P=0.377
处理后:df=11, MSE=7 349.42, F=6.05, P=0.019
图 5 铬处理对假稻根表面积的影响
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df= 11, MSE= 4.680 , F=13.57, P=0.002
由图 5看出 ,随着铬质量浓度的升高 ,假稻根表
面积下降值在下降 ,在 40 mg· L-1处下降到最小
值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 ,其他各处理组根的相对表
面积均有所增加。铬浓度越高 ,增加的越明显 。对
照组与 10 mg· L-1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 ,而 10 mg
·L-1、20mg· L-1和 40 mg· L-1之间均达到显著
差异。本实验的材料培养过程中 ,假稻对照组根表
面积出现下降 ,这可能是与培养箱光照条件和营养
液种类或浓度有关 ,所以使用各处理组根表面积的
下降值来比较 。
3 讨论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植物对
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来降低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
的浓度或降低重金属毒性 。由于该方法效果好 ,易
于操作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
究的热点之一 [ 25] 。
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超积累植物都是陆生的 ,
大部分为多年生木本植物 ,植物生长慢 ,生物量小 ,
·128·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管铭等·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Vol.35 No.3
Mar.2010
且多为莲座生长 ,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 ,不适合大面
积污染土壤修复 [ 26] 。而在中国境内发现的铬超富
集植物假稻属植物李氏禾为多年生植物 [ 15] ,本实验
中的假稻与李氏禾同属假稻属。假稻是湿地 、沟塘 、
水田的重要杂草 ,在上海嘉定局部区域形成优势种
群 ,有惊人的无性繁殖能力 ,地上匍匐茎和地下根状
茎是假稻向四周扩散蔓延的主要载体 ,生长极为迅
速 。本实验结果表明假稻根茎中铬含量最高达到
2 292.00mg· kg-1 , 根茎对铬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
其最高生物富集系数为 86.60。依据 Baker和
Brooks[ 27]提出的参考值 ,铬超积累的临界含量是植
株地上部的含量达到 1 000mg· kg-1。目前发现的
对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的地上部分叶片的铬含量平
均达到 1 786.9 mg· kg-1 , 生物 富集系数 达
517.86[ 15] ;在津巴布韦发现的菊科 Dicomaniccolif-
eraWild和玄参科裂口花属植物 SuterafodnaWild,
其铬的含量分别为 1 500 mg· kg-1和 2 400 mg·
kg-1[ 28] 。假稻根茎中的铬高达 2 292.00 mg· kg-1 ,
此浓度下的生物富集系数也达 57.30,说明假稻也
具有超积累植物的某些特征 。但是重金属元素能否
向地上部分 ,特别是向叶片部分的迁移能力也是超
积累植物的重要标准之一 。从这方面考虑 ,假稻对
铬的富集效率不及李氏禾 ,但是考虑到假稻可高密
度生长 ,单位面积中地下根茎和地上匍匐茎的生物
量大 ,又适合生长于潮湿和水生环境中 ,便于拔除 ,
因此利用假稻来吸收 、净化环境中的铬元素仍具有
潜在的应用前景 。
测定表明 ,在 0 mg· L-1 ~ 40 mg· L-1的铬处
理浓度范围内 ,假稻的叶绿素 a、b含量均没有显著
变化 ,甚至在铬 20 mg· L-1时 ,叶绿素含量略有增
加 ,这可能是叶绿素合成系统对 Cr胁迫的一种激应
性反应;净光合速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没有达到显著
水平;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除了在 Cr20 mg· L-1处
理下出现明显的下降外 ,在 Cr0 mg· L-1、10 mg·
L-1和 40 mg· L-1两个处理浓度下均没有明显的差
异 。至于为什么在 Cr20 mg· L-1处理下假稻叶片
会出现这种变化 ,有可能是材料上的原因。前人研
究表明 ,对环境重金属元素敏感的种类 ,在重金属胁
迫环境下 ,其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叶
绿素含量等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 29-30] 。因此 ,从以
上这些生理指标测定发现 ,假稻对 Cr有较强的耐受
能力。
通常认为 ,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的因子包括气孔
限制和非气孔限制 。Farquhar和 Sharkey认为 ,胞间
CO2浓度值的大小是评判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
依据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值同
时下降时 ,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为气孔限制;相反 ,如
果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伴随着胞间 CO2浓度值的
提高 ,说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非气孔限制 [ 31] 。
本试验结果表明 ,铬处理 10 d后 , 3个水平的铬处理
使假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所降低 ,并伴
随着胞间 CO2浓度的升高 ,表明铬处理对假稻光合
作用的限制可能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说明假稻
有其他的生物学机制调节着光合作用来适应重金属
Cr污染的环境。
植物在几乎所有的逆境下都会在体内累积脯氨
酸 。脯氨酸累积是由脯氨酸合成酶的活化 、生物降
解的抑制以及参与合成的蛋白质的减少而产生
的 [ 32] 。脯氨酸作为一种亲和性渗透调节物质 ,其在
抗逆中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
衡 ,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 ,保护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
稳定性 。脯氨酸积累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生理适
应 [ 33] 。本研究表明各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
高 ,都高于对照组 ,且当铬的质量浓度达到 20 mg·
L-1时 ,脯氨酸含量达到最大值 ,反映假稻能够通过
脯氨酸的积累来适应 20mg·L-1的 Cr污染 ,但当 Cr
的浓度进一步上升时 ,脯氨酸的积累能力开始下降 ,
但是下降的并不非常显著 ,表明假稻植株对 mg·
L-1的 Cr胁迫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植物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是根系过滤作
用 ,其机理主要是植物根系对水中重金属的吸收和
巨大的表面积对重金属的吸附。田晓锋等曾报道 ,
重金属镉通过抑制根长的延长 ,减小根表面积和根
体积抑制了根的纵向生长 ,又通过抑制根尖的发生
和降低根系分叉数抑制了根系在横向方面的扩
展 [ 34] 。本试验研究结果却表明 ,随着铬质量浓度的
升高 ,假稻根尖数表现出显著性增加 ,根表面积呈现
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重金属铬胁迫 ,能促进
假稻根系通过增加根尖的发生来增加根系的生物量
和根的表面积 ,从而增强根系的过滤作用去除营养
液中的重金属铬。这可能就是假稻对重金属铬耐受
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假稻属的假稻(Leersiaja-
ponica)根茎对重金属 Cr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达到
·129·
第 35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管铭等·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Vol.35 No.3
Mar.2010
了铬超积累植物在吸收能力上的标准;模拟 Cr污染
条件下假稻光合 、生理与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表明
该种对重金属 Cr又有很强的耐受能力。虽然 Cr向
叶片的迁移能力较弱 ,但是考虑到野外假稻群体地
下根状茎和匍匐状地上茎生物量大 ,生长迅速 ,又是
生于水体和湿地环境中的分布广泛的杂草 ,使其在
净化重金属 Cr污染的水体和湿地环境中很有应用
前景。
参考文献:
[ 1] SinghOV, LabanaS, PandeyG, etal.Phytoremedi-
ation:Anoverviewofmetalliciondecontaminationfromsoil[ J] .
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 2003, 61:492-495.
[ 2]王新 , 周启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过程 、效应及修
复 [ J] .生态科学 , 2004, 23(3):278-281.
[ 3]聂发辉.关于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 J] .生态环境 ,
2005, 14(1):136-138.
[ 4]刘小梅.超富集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 J] .农业环境科学报 , 2003, 22(5):636-640.
[ 5] BakerAJM, BrooksRR.Terestrialhigherplantswhich
accumulatemetalicelements-areviewoftheirdistribution, ecology
andphytochemistry[J] .Biorecovery, 1989, (1):81-126.
[ 6] BrooksRR, LeeJ, ReevesRD, eta1.Detectionofnick-
eliferousrocksbyalysusofherbariumsepciesofindicatorplants
[ J] .JGeoehemExplor, 1977, (7):49-57.
[ 7]邢前国 , 潘伟斌 , 张太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
复技术 [ J] .生态科学 , 2003, 22(3):275-279.
[ 8] YangXiaoe, LongXinxian, NiWuzhong, eta1.Sedum
alfrediiH:AnewZnhyperaccumulatingplantfirstfoundinChi-
na[ J] .ChineseScienceBuletin, 2002, 47(19):1634-1637.
[ 9]韦朝阳 ,陈同斌 ,黄泽春, 等.大叶井口边草 -一种新
发现的富集砷的植物 [ J] .生态学报 , 2002, 22(5):777-778.
[ 10] WeiChaoyang, ChenTongbin, HuangZechun, eta1.
ArsenichyperaccumulatorPterisVitataL.anditsarsenicaccu-
mulation[ J] .ChineseScienceBuletin, 2002, 47(11):902-905.
[ 11]薛生国 ,陈英旭 ,林琦 ,等.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积
累植物商陆 [ J] .生态学报 , 2003, 23(5):935-937.
[ 12] LiuWei, ShuWensheng, LanChongyu.Violabaos-
hanensis:aplantthathyperaecumulatescadmium[ J] .Chinese
ScienceBuletin, 2004, 49(1):29-32.
[ 13] WeiShuhe, ZhouQixing, WangXin, eta1.Anewly-
discoveredCd-hyperaccumulatorSolanumnigrumL[ J] .Chi-
neseScienceBulletin, 2005, 50(1):33-38.
[ 14] ZhangXuehong, LiuJie, HuangHaitao, eta1.Chro-
miumaccumulationbythehyperaccumulatorplantLeersiahex-
andraSwartz[ J] .Chemosphere, 2007, 67:1138-1143.
[ 15]张学洪 ,罗亚平 ,黄海涛 , 等.一种新发现的湿生铬
超积累植物:李氏禾 [ J] .生态学报 , 2006, 26(3):950-953.
[ 1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9-10.
[ 17] WuZhengyi, RavenPH, HongDeyuan, eds.Floraof
China[ M] .Beijing:SciencePressandSt.Louis:MissouriBotan-
icalGardenPress, 2006:182-185.
[ 18]上海科学院.上海植物志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 , 1999:738.
[ 19]林泉.浙江植物志 [ 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3:174-175.
[ 20]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 [ M] .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 , 1977:213-214.
[ 21]周守标 ,王春景 ,杨海军 ,等.菰和菖蒲对重金属的胁
迫反应及其富集能力 [ J] .生态学报 , 2007, 27(1):281-287.
[ 22]张超兰 ,陈文慧 , 韦必帽 , 等.几种湿地植物对重金
属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 J] .生态环境 , 2008, 17(4):1458
-1461.
[ 23]张志良 ,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M] (第三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70.
[ 24]张志良 ,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M] (第三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8-260.
[ 25] ReevesRD, BakerAJM.Metal-accumulatingplants.
[ C] //RaskinIandEnsleyBDeds.PhytoremediationofToxic
Metals:UsingPlantstoCleanUptheEnvironment.NewYork:
JohnWiley&Sons, 2000:193-229.
[ 26] EbbsSD, KochianLV.Phytoextractionofzincbyoat
(Avenasativa), Barley(Hordeumvulgare), andIndianmustard
(Brassicajuncea)[ J] .Environmentalscience& technology,
1998, 32:802-806.
[ 27] BakerAJM, BrooksRR, PeaseAJ, eta1.Studieson
copperandcobalttoleranceinthreecloselyrelatedtaxawithin
thegenusSilenceL.(Caryophyllaeeae)fromZaine[ J] .Plant
andSoil, 1983, 73:377-385.
[ 28]韦朝阳 ,陈同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
术研究进展 [ J] .生态学报 , 2001, 21(7):1196-1203.
[ 29]孙光闻 ,朱祝军 , 方学智等.镉对小白菜光合作用及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5, 11
(5):700-703.
[ 30]唐茜 ,李晓林 , 朱新钰等.铅 、铬胁迫对茶树生育的
影响研究 [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21(1):156-173.
[ 31] FarquarGD, SharkeyTD.Stomatalconductanceand
photosynthesis[ J] .AnnualReviewofPlantPhysiology, 1982,
33:317-345.
[ 32]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 2001:430-436.
[ 33]汤章城.逆境条件下植物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
意义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84(1):15-21.
[ 34]田晓锋 , 魏虹 , 贾中民等.重金属镉(Cd2+)对梧桐
幼苗根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08, 33(2):93-98.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