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的特征及栽培技术



全 文 :书收稿日期:2012-08-21; 修订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No. 201107011) ;
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 No. 2012C12912) ;
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No. 2011C22054)
作者简介:沈宇峰( 1979-) ,男( 汉族) ,浙江德清人,现任浙江省中药研究
所工程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王志安( 1963 - ) ,男( 汉族) ,浙江杭州人,现任浙江省中
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
薏苡新品种“浙薏 1 号”的特征及栽培技术
沈宇峰,沈晓霞,俞旭平,任江剑,王志安*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目的 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薏苡新品种“浙薏 1 号”。方法 在收集和评价薏苡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质育种
材料,经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性状稳定的薏苡新品种。结果 育成了产量高,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抗倒伏,适应性
强的薏苡新品种“浙薏 1 号”,平均亩产 267. 1 kg,比对照增产 12. 8% ; 甘油三油酸酯平均含量 0. 803%,比对照高
21. 30%。结论“浙薏 1 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该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薏苡; 新品种; 选育; 特征; 栽培技术
DOI标识: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3. 03. 104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 2013) 03-0738-02
薏苡仁,又名薏米、六谷子,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 - jobi L. var. ma - 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
仁。其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
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1]。近年来的医疗科研实践表明,薏
苡仁在抗癌、降糖等方面都有疗效,例如萧娟等[2]运用薏苡仁注
射液联合羟喜树碱对抑制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明显;
张云霞等[3]研究发现薏苡仁醇提物对糖尿病患者有降糖疗效;
张涛[4]利用薏苡仁治愈了四肢拘挛患者。
近年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薏苡仁品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薏苡新品种,长期使用地方品种,致使不同
区域甚至同一区域的品种混杂较为严重,导致薏苡仁品质均一性
很差、病害增加,严重阻碍了薏苡种植业的发展,基于此,浙江省
中药研究所从收集薏苡种质资源,建立薏苡种质资源圃入手,经
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系,经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历经
7 年,成功育成薏苡新品种“浙薏 1 号”,该品种在产量、含量、抗
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于 2008 年 10 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认药 2008006)。
1 选育过程
根据制药企业和种植农户的需求,制定了产量高、甘油三油
酸酯含量高、株高 2 m左右、抗性好、籽粒饱满、不易倒伏、适应性
强的育种目标。
2002 年,收集 12 份薏苡种质资源,建立了资源圃,开展了不
同种质资源特征特性的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 1 个泰顺地方品
种,该品种表现相对较好,但是经过长年种植,种性不纯,在不同
产区,甚至同一产区的不同区域产出的薏苡,品质均一性较差。
当年收获了该品种 300 个单株的种子,作为品比试验材料。2003
年,开展品比试验,淘汰部分性状差异大的单株,其余植株均混收
种子。2004 年、2005 年,在浙江泰顺和淳安继续开展品比试验,
通过比较产量、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筛选出薏苡新品系,命名
为“浙薏 1 号”。2006 年、2007 年,在泰顺应加山村、泰顺董庄村
和淳安源塘村三地,以主栽品种作为对照,进行了两年大田区域
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薏 1 号”的各个性状表现均满足育种目
标的要求,平均亩产 267. 1 kg,比对照增产 12. 8 %;甘油三油酸
酯平均含量为 0. 803 %,比对照种高 21. 30 %。2010 版药典要求
为不小于 0. 50 %。
2008年“浙薏 1 号”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新品种认定(浙认药 2008006)。
2 “浙薏 1 号”的特性
2. 1 生物学特性
2. 1. 1 植物形态特征 “浙薏 1 号”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
物,茎秆粗壮直立,株高 2. 0 m 左右(1. 9 ~ 2. 1 m) ,多分蘖和分
枝。叶片长而宽,线状披针形,长 30 ~ 60 cm,宽 2 ~ 4 cm,先端渐
尖,基部近心形。叶片中脉粗厚而下面凸起。叶鞘光滑,叶舌质
硬,长约 1 mm。总状花序腋生成束,常下倾,长 5 ~ 10 cm,具总
梗。雌小穗长 7 ~ 10 mm;总苞软骨质,念珠状,孵形,具明显的沟
状条纹,约与小穗等长;第 1 颖具 10 数脉,第 2 颖舟形;第 1 外稃
略短于颖,内稃缺;第 2 外稃稍短于第 1 外稃,具 3 脉,内稃与外
稃相似而较小,具 3 枚退化雄芯,雄蕊具长花柱,柱头分离。无柄
雄小蕊长 6 ~ 8 mm,颖草质,第 1 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
宽之翼,先端纯,具多数脉,第 2 颖舟形,具多脉;外稃与内稃均为
膜质;雄蕊 3 枚,花药黄褐色,长 4 ~ 5 mm。有柄雄小蕊与无柄雄
小蕊相似,较小或退化。颖果较大,花果期 7 ~ 10 月。“浙薏 1
号”种子,具果壳灰白色、光亮、薄壳,长 0. 8 ~ 1. 1 cm,宽 0. 6 ~
0. 7 cm。
2. 1. 2 生长习性“浙薏 1 号”喜光照,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
适宜在向阳、湿润、土壤肥沃且稍粘的土地中种植。喜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的气候,海拔 300 ~ 700 m,年平均气温 16 ℃左右,平均
相对湿度 80 %左右,年降雨量约 2 000 mm,年日照时间约 2 000
h。
2. 1. 3 生育期“浙薏 1 号”生长期为 190 天左右,4 月初育苗,5
月中旬移栽,6 月中旬开始拔节,8 月中旬拔节完毕,8 月底开始
开花,花期至 9 月底,9 月中旬开始灌浆,10 月底 11 月初成熟,
可以进行采收。
2. 2 农艺性状 两年三地区域试验中,每年每个地点各取“浙薏
1 号”和对照种 10 个单株,测量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 DPS 数
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除株高相似外,“浙
薏 1 号”各项性状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产量,“浙薏 1
号”平均亩产达到 267. 1 kg,比对照提高 12. 8 %。
2. 3 有效成分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苡甘油三油酸酯含
量。实验条件如下:色谱柱:美国 Supelco DiscoveryC18(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乙腈 -二氯甲烷(66:34) ;流速:0. 8 ml /
min;检测器:SEDEX75 蒸发光散射检测仪器;柱温:25 ℃;ELSD
·837·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年第 24 卷第 3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3 VOL. 24 NO. 3
书参数:漂移管温度 60 ℃;空气载气压力 4. 1 bar。进样量:10 μl。
由表 2 可知,在 2006 年、2007 年区域试验中,“浙薏 1 号”甘油三
油酸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高达 21. 29 %。
表 1 “浙薏 1 号”与对照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品种
株高 /
cm
分蘖 /

叶长 /
cm
叶宽 /
cm
茎秆直径 /
mm
产量
(kg /667m2)
浙薏 1 号 198. 7a 14. 0a 53. 3a 4. 6a 12. 4a 267. 1a
CK 192. 0a 10. 7b 45. 7b 4. 3b 11. 7b 236. 6b
表 2 甘油三油酸酯含量比较
年份 品种 甘油三油酸酯含量(%)
2006 年 浙薏 1 号 0. 829a
CK 0. 669b
2007 年 浙薏 1 号 0. 776a
CK 0. 654b
2. 4 丰产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运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两年
三地品种区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在 2006 年、2007 年的区域试
验中,三地的“浙薏 1 号”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高 12. 4 %和
13. 2 %,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定性方面,“浙薏 1 号”的变异
度也比 CK 更低,综合评价该品种,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
应性强的新品种(见表 3 ~ 4)。
表 3 区域试验产量对照
年份 种植地 品种
产量
(kg /667m2)
较 CK增产
(%)
年均增产
(%)
2006 年 应加山村 “浙薏 1 号” 274. 4 12. 8 12. 4
CK 243. 2
董庄村 “浙薏 1 号” 268. 6 14. 8
CK 233. 9
源塘村 “浙薏 1 号” 251. 7 9. 5
CK 229. 9
2007 年 应加山村 “浙薏 1 号” 277. 0 14. 5 13. 2
CK 241. 9
董庄村 “浙薏 1 号” 273. 5 14. 1
CK 239. 7
源塘村 “浙薏 1 号” 257. 0 10. 9
CK 231. 7
表 4 品种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品种
丰产性参数
产量 效应
稳定性参数
方差 变异度
适应地区 综合评价
“浙薏 1 号”267. 5670 14. 7780 19. 7960 1. 6630 E1 - E3 很好
CK 238. 0110 - 14. 7780 19. 7960 1. 8690 E1 - E3 较差
2. 5 适宜种植区域及推广应用情况 该品种适应性较广,适宜在
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山地、水田、旱地种植,泰顺、淳安等地,已累
计推广“浙薏 1 号”10 000 亩以上。
3 栽培技术要点
3. 1 选地和整地 选择向阳、土壤肥沃、有排灌条件的水田、旱
地、山岙平地种植,土壤质地宜为壤土或黏壤土。前作收获后应
及时进行了耕翻,耕深 20 ~ 25 cm,翻耕后,整平耙细,做畦或做
垄,畦宽 1. 5 ~ 2 m,挖 20 ~ 30 cm深的灌水沟。
3. 2 种子播前处理 将种子装入箩筐内,先用冷水浸泡 12 h,再
转入 90 ℃左右水中浸泡 6 ~ 8 s,立即取出摊开散热,冷却阴干后
即可播种。
3. 3 栽种方式 清明节前后播种,用整畦撒播法。亩播种 2 ~ 3
kg,落籽均匀。播种 30 ~ 40 d后,幼苗高 25 ~ 30 cm时,可进行移
栽,每穴栽 1 ~ 2 株,株行距为 60 cm × 80 cm。
3. 4 田间管理
3. 4. 1 施肥
3. 4. 1. 1 基肥 播种前每亩施 2000 ~ 2 500 kg 厩肥、50 kg 过磷
酸钙,铺施畦面,然后翻入土。
3. 4. 1. 2 籽肥 播种时,亩施 1 500 ~ 2 000 kg焦泥灰,施入穴中。
3. 4. 1. 3 苗肥 分 3 次进行,分别在叶龄 2 片、苗高 4 ~ 7 cm 和
叶龄 6 ~ 8 叶时进行,亩施稀薄人粪尿 750 ~ 1 000 kg或硫酸铵 10
kg,可结合除草、间苗进行。
3. 4. 1. 4 穗肥 苗高 45 ~ 50 cm、叶龄 10 ~ 11 叶时,亩施稀薄人
粪尿 1 000 ~ 1 250 kg或 10 ~ 15 kg硫酸铵、6 kg过磷酸钙和 10 kg
硫酸钾或氯化钾。
3. 4. 1. 5 粒肥 在开花期,亩施 10 kg硫酸铵,同时用 14 kg过磷
酸钙或 6 g 0. 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喷雾追肥。
3. 4. 2 中耕除草 第 1 次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要求中耕浅,
除草净,并追施苗肥。第 2 次中耕除草在苗高 40 ~ 45 cm 时进
行,浅松土,除净杂草,并施穗肥。第 3 次中耕除草结合培土进
行,在苗高 50 ~ 55 cm,尚未封行前进行,并追施粒肥。
3. 4. 3 摘脚叶 茎秆基部的叶片称脚叶,在薏苡拔节停止后,摘
去第 1 分枝以下的脚叶和无益分蘖,有利于株间通风、透光和散
热,促进茎秆粗壮,防止植株倒伏,提高产量。
3. 4. 4 排灌水 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植株正常生长都
要求有充足水分;拔节期为防止倒伏必须严格控制水分;果实成
熟前 10 天将水排干,利于收获。
3. 5 采收与加工 10 月底 11 月初,选择晴天,收割后脱粒,然后
晒干过烘干,含水量低于 15%以下,即可包装入库。
4 讨论
“浙薏 1 号”分蘖数比对照多 30. 8 %,有利于增加单株薏苡
仁的产出,更长、更宽的叶片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增加光合
产物的合成和积累,而粗壮的茎秆,具备较强的抗倒伏性,可大大
减轻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综合以上优势,使得“浙薏 1 号”产量
显著高于对照,增幅高达 12. 8 %。
“浙薏 1 号”的选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极大的改变了
种质混杂,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符合制药企业和种植农户
的需求,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薏苡仁日益增长的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54.
[2] 萧 娟,王亚珍,甄严杰,等.薏苡仁注射液联合羟喜树碱治疗老年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1,31(21) :4092.
[3] 张云霞,张丽微,孙晶波.薏苡仁醇提物的降糖作用研究[J]. 中国
中医药杂志,2007,5(8) :65.
[4] 张 涛. 重用薏苡仁治疗四肢拘挛[J]. 中医杂志,2011,52(23) :
2057.
·937·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3 VOL. 24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年第 24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