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剪股颖属植物遗传分化及系统关系的分子标记研究



全 文 :剪股颖属植物遗传分化及系统
关系的分子标记研究
张道远1 , TAKAMIZO T adashi2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2.日本国立畜牧草地研究所遗传育种部 ,日本 栃木 3292793)
摘要:剪股颖属植物形态变异大 、倍性复杂 、种间易于杂交 , 导致异名多 、分类混乱。 本研究采用 4 种分子标记技
术 , 对包括匍茎剪股颖 、巨序剪股颖及红顶草在内的 7 种剪股颖 , 共 58 个个体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谱带清晰程度及多态性 , 筛选出 9 个 RAPD 引物 、2 个 SSR引物 、5 个 ISSR引物及 1 个 SCAR 标记 , 并建立了
最适的 PCR反应条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距离法对 7 种剪股颖植物进行系统树分析 , 并用靴带检验法计算内部
分支的支持率。启发式搜索得到的简约树和由 UPGMA 方法得到的表征树近乎相同 , 其中 , 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
构成单系类群并得到 100%的置信支持。红顶草显示了匍茎剪股颖特异性特征谱带 , 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匍茎剪股
颖的遗传分化 , 支持将红顶草视为匍茎剪股颖一个变种的观点。对匍茎剪股颖与巨序剪股颖间的遗传分化进行了
探讨。
关键词:剪股颖属;系统关系;匍茎剪股颖;巨序剪股颖;红顶草
中图分类号:S543. 903;Q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6)03-0100-07
*  剪股颖属(Agrost is),俗称 Bentgrass , 隶属禾本科(Poaceae),早熟禾亚科(Pooideae),早熟禾超族(Poodae),
燕麦族(Aveneae)[ 1] 。世界有 220余种 ,中国有 29种 10变种[ 2] 。剪股颖属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易
于种间杂交 ,倍性复杂(x=7 , 2n=14 , 16 ,21 ,28 , 35 ,42 , 56 ,以及非整倍体)。
剪股颖属是一个异名复杂 、分类较混乱的属。例如 ,匍茎剪股颖(A. stoloni f era)是典型的四倍体植物(2n=
4x =48), 易于与不同倍性的近缘种杂交 ,包括 A. canina , A. capi llaris , A. castel lana , A. gigantea , A. merten-
sii及 A . v inealis等种类[ 3] 。此外 ,其表型受环境影响大 ,导致其分类混乱 、异名众多 。匍茎剪股颖的异名包括
A. alba var. palustris 、A. alba va r. stoloni fera 、A. stoloni f era var. compacta 、A. stoloni f era var. palustris和 A.
mari time
[ 4] 。六倍体巨序剪股颖(A. gigantea)(2n=6x=42),也有异名复杂的现象 ,它的异名包括 A. stoloni f-
era sp. gigantea 、A. gigantea或 A. alba sp. gigantea[ 4] 。与匍茎剪股颖和巨序剪股颖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种红顶
草(A. alba),或被称为匍茎剪股颖的变种 A. stoloni f era var. stoloni f era ,或被认为是匍茎剪股颖的异名 。由复
杂的异名可见 ,匍茎剪股颖 、巨序剪股颖及红顶草三者有密切的系统学关系 。
由于剪股颖属植物倍性复杂 、表型可塑性大 、种间易于杂交 ,仅仅依靠表征性状进行分类已不能解决分类学
疑难问题 ,需要引入更强有力的 、先进的 、稳定的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剪股颖属植物系统学研究 。
目前 ,已有若干种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剪股颖属植物研究 ,包括用同工酶技术[ 5 , 6] 、RAPD 标记[ 7] 和 RFLP 标
记[ 8]区分匍茎剪股颖的变种和品种 ,用 AFLP 技术检测四倍体 、六倍体剪股颖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 4 , 9] ,用
新近发展的 SCA R标记识别匍茎剪股颖[ 10] 。然而 ,分子标记技术多限于匍茎剪股颖品种的鉴定 ,用于系统学研
究的标记少 ,涉及到的种类也少 ,仅 Vergara和 Bughrara[ 4]用 A FLP 技术做了剪股颖 14个种的聚类和遗传分化
分析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匍茎剪股颖 、巨序剪股颖及红顶草三者系统学关系也未见报道 。
本研究采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RA PD , SSR , ISS R和 SCAR 分子标记), 对匍茎剪股颖 、巨序剪股颖和红
顶草等 7个种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学关系进行研究 ,旨在为剪股颖属植物系统关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为剪股颖属
100 - 106
6 /2006
   草 业 学 报   
   ACTA PRATACULT URAE SIN ICA   
第 15 卷 第 3 期
Vo l. 15 , No. 3
*收稿日期:2005-02-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学者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道远(1973-),女 ,安徽肖县人 ,副研究员,博士。E-mail:Daoyuanzhang@163. net
植物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植物材料
供试材料为匍茎剪股颖 、巨序剪股颖 、红顶草 、日本剪股颖(A. nipponensis)、多形剪股颖(A. dimorpholem-
ma)、华北剪股颖(A. clavata)、燕麦剪股颖(A. avenacea),种植在直径 15 cm 的花盆中 ,土壤为灭菌土 , 并放置于
温室中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表 1 供试材料及采集地
Table 1 List of Agrostis species and sample location
种名 Species 产地 Locali ty 个体数 No. plants 注释 Remark
匍茎剪股颖 A. stoloni fera 商业购买种子 C ommercial Seed 5 匍茎剪股颖 Creeping bentgrass
红顶草 A. alba 商业购买种子 C ommercial Seed 3
巨序剪股颖 A. gigan tea 日本岡山县 Okayama pref. of Japan 10 红顶草或小糠草 Redtop
日本剪股颖 A. n ip ponensis 日本岡山县 Okayama pref. of Japan 10
多形剪股颖 A. dimorpho lemma 日本岡山县 Okayama pref. of Japan 10
华北剪股颖 A. clavata 日本岡山县 Okayama pref. of Japan 10
燕麦剪股颖 A. a venacea 日本岡山县 Okayama pref. of Japan 10
1. 2 试验方法
1. 2. 1 DNA提取 DNA 提取用日本国立畜牧草地研究所遗传育种部常用的“DNA 简易提取法” 。步骤如下:
在微离心管中放入 0. 1 ~ 0. 2 g 新鲜样品 ,加入 750 μL 提取液 ,用带有钢钻头的细胞破碎仪(homogenizer ma-
chine)进行细胞破碎。65℃水浴中放置 1 h后 ,加入700μL 氯仿 ,充分混匀 ,离心5 min。上清液转移至干净小管
中 ,加入异丙醇 500μL 并轻微翻转混匀 ,可见丝状 DNA 出现 ,离心 5 min 沉淀 DNA 。用 95%及 70%的酒精进
行 DNA 纯化后 ,将离心沉淀的 DNA 溶于 50 μL 0. 1 mol /L TE缓冲液中 ,为后续 PCR扩增使用 。DNA的质量
用 1. 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并用分光光度计(M icro tube Mixer TMW-4836 , Iw aki Glass Co. )检测
DNA 含量 。
1. 2. 2 RAPD标记 对从 Operon公司(Operon Co.)订购的 100个 RAPD引物(OPS 1 ~ 20 ,OPI 1 ~ 20 , OPT 1
~ 20 ,OPM 1 ~ 20 ,OPY 1 ~ 20)及 Go lembiew ski等[ 7] 描述的数个引物中筛选出 9个可产生清晰谱带且多态性高
的引物 ,分别是 OPS6 ,OPI11 ,OPT11 ,OPM18 ,OPM19 ,OPY1 ,715 ,732 ,743。
PCR反应液为 10 μL ,组分及浓度为:1 μL 10×Ex T aq buf fer , 0. 2 μmo l/L 引物 , 0. 2 mmo l /L dA TP 、
dGTP 、dCTP 、dT TP , 1. 5 U /μL Taq DNA 聚合酶 (Takara Co. , Japan)以及 2 ~ 5 ng 的模板 DNA 。PCR扩
增程序为:94℃3 min;94℃1 min ,40℃2 min ,72℃2 min ,共 40个循环;72℃8 min。PCR扩增在 9700型扩增
仪(AB applied Bio systems Co. )上进行。
1. 2. 3 SSR /ISSR 标记  选择 2 个 SSR 分子标记 , BarCoR(ATCTTGCG TCTGTG TT TG TGCG)、BarCoF
(GCG TG TT TGTGTCTGCGT TCTA)及 5个 ISSR 分子标记 808 ,812 ,818 ,823 ,841[ 11] 。
PCR反应液组分及浓度同上 。PCR扩增程序为:95℃3 min;94℃45 s , 50℃ 45 s , 72℃45 s ,共 35个循
环;72℃7 min。
1. 2. 4 SCAR 标记 Creeping 700是一种识别匍茎剪股颖的分子标记 。本研究所用的引物及扩增条件参考文
献[ 10] 。
1. 2. 5 电泳 电泳在 1. 2%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 。在含有 0. 5 μg /mL 的溴乙锭(ethidium bromide)中显色 20
~ 30 min ,用 Gel Doc 1000(Bio-Rad Co. )凝胶分析仪照相 。
101第 15 卷第 3 期 草业学报 2006 年
1. 3 数据分析
凝胶谱带用 Gene Imag IR 4. 0 软件进行分析 ,并辅以人工判别。根据谱带的有无 ,将每个多态位点标注为1
或 0。本研究共选取 11个分子标记 , 96个多态位点进行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用 PA UP 软件[ 12] 的最大似然法和
最小进化法进行 。在最大似然法分析时 ,利用启发式(Heuristic)搜索法 ,并选择 TBR( t ree-bisection-reconnec-
tionbranch-sw apping)计算方法;在最小进化法分析时 ,用 UPGMA 方法 。利用1 000次的靴带重复检测置信度 ,
2种分析方法分别构建树状分支图。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选择 9个 RA PD 引物 , 2个 SSR 引物及 5个 ISSR引物用于剪股颖遗传分化及系统关系研究 。Go-
lembiew ski
[ 7] 记载的 8条引物只有 715 ,732和 743三个引物可在不同的剪股颖植物中产生清楚的谱带。不同引
物所检测的位点数目不同 , RA PD及 SSR引物可检测到 9 ~ 15个多态位点 , ISSR可检测到 6 ~ 10个多态位点 ,
但谱带较 RAPD产生的谱带清晰。
当用 Creeping 700作为引物时 ,产生 3条极为特殊的谱带 ,其中的 2条谱带仅出现在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所
有个体及巨序剪股颖的 7号泳道的个体中(图 1);另一谱带仅出现在所有红顶草和巨序剪股颖个体中 ,但不出现
在匍茎剪股颖中 。当增加退火温度至 65℃时 ,同样用 Creeping 700作为 SCA R标记 ,在所有匍茎剪股颖和红顶
草个体以及巨序剪股颖的 1个个体中(图 2),出现 1条明亮的 、可重复的 、分子量约 700 bp的谱带。
根据最大简约法分析 ,对数据矩阵用搜索法得到一个多数原则一致性最简约树(majo ri ty-rule consensus
t ree)。该树(图 3)步长为 146 ,一致性指数 CI=0. 650 。Bootstrap检验的概率值标在分支下方括号内 ,分支上方
标注了各步的最大分支长度。一致树共有 3个大的分支 ,其一分支由华北剪股颖- 日本剪股颖 -燕麦剪股颖 -
多形剪股颖 4个种组成 ,得到 50%的置信支持;另一个分支由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组成 ,并得到 100%的置信支
持;第 3分支由巨序剪股颖构成 ,连接上述 2分支 。经似然法计算 ,得到如表 2 所示的距离矩阵 ,其中 ,匍茎剪股
颖和红顶草的遗传距离最短(调整的步长距离=6),而匍茎剪股颖和华北剪股颖的遗传距离最远(调整的步长距
离=61)。
采用距离矩阵法的原理 ,经 PA UP 分析 ,得到 UPGMA 表征树(图 4),其最小进化指数(minimum evo lution
score)=1. 469 76。UPGMA 表征树具有与多数原则一致性最简约树(图 3)相似的拓扑结构 ,除了第 1分支有微
小的位置变化。此外 ,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再次紧密聚合在一起 ,并由巨序剪股颖与第 1分支进行连接 。
图 1 Creeping 700 作为引物时 11个剪股颖个体产生的 RAPD 谱带模式
Fig. 1 RAPD banding patterns of primer Creeping 700 on 11 Agrostis DNAs
 1~ 3号泳道为匍茎剪股颖 , 4~ 8号泳道为巨序剪股颖 , 9~ 11号泳道为红顶草。上部及中部箭头所示为仅出现在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所有个体及
一个巨序剪股颖个体中的谱带 ,下部箭头所示出现在所有红顶草和巨序剪股颖个体中 ,但不出现在匍茎剪股颖中的谱带 , M 为标准分子量
 Th ree plants of S . stoloni fera(lanes 1 - 3), f ive of A. g ig antea(lanes 4- 8) and th ree of A. a lba (lanes 9 - 11). Arrow s indicate species-speci fic ,
st rong and rep rodu cible RAPD bands th at w ere amplif ied in S. stoloni f er (upper and m iddle arrow) an d bands pres ent in A. g ig antea and A. alba but
abs ent in S . stoloni f er (bot tom arrow). M indicates EZ precision molecular mass standard w ith the second bright ban d indicat ing 700 bp
102 AC TA PRATACULTURAE SINICA(Vo l. 15 , No. 3) 6 /2006
图 2 Creeping 700 作为特异性识别匍茎剪股颖的 SCAR标记时产生的一条清晰而稳定的谱带
Fig. 2 Banding pattern of SCAR primer Creeping 700 amplifying a single and reproducible band specif ically for A. stoloni f era
 红顶草 (泳道 15 , 16)和巨序剪股颖 的 1个个体(泳道 2)也可产生这条谱带。其他的剪股颖植物为华北剪股颖 (泳道 7 , 8),多形剪股颖(泳道 9
和 10),燕麦剪股颖(泳道 11和 12)以及日本剪股颖(泳道 13和 14)。M 为标准分子量
 A. a lba (lanes 15 and 16) and a genotype of A. gigantea (lane 2) also showed S . sto lon i f era speci fic band. Other Agros tis species indicated are A .
clava ta (lanes 7 and 8), A. d imorp holemma (lanes 9 and 10), A. avenacea(l anes 11 and 12), and A. nipp onen sis(lanes 13 and 14). M indicates EZ
precision molecular m as s standard wi th the s econd brigh t band indicating 700 bp
3 讨论
3. 1 匍茎剪股颖与红顶草的系统学关系
匍茎剪股颖与红顶草的系统学关系始终是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由于形态上的诸多相似
性 ,使得两者被认为是种与变种的关系 。本研
究用所选择的引物 , 不管是 RAPD引物 、SSR
引物或者 ISS R引物 ,进行剪股颖属植物遗传
分化及多态性分析表明 ,匍茎剪股颖与 A. alba
有着近乎相同的谱带模式 ,而其余种的差别较
大;此外 , Creeping 700 是匍茎剪股颖的特异性
识别分子标记 ,在匍茎剪股颖及其变种 、品种或
杂交种中都会出现一条明亮的 、可重复的 、分子
量约 700 bp的谱带[ 10] ,在本研究中 ,红顶草的
所有个体也出现匍茎剪股颖特异性特征谱带
(图 2);另外 ,基于 PAUP 分析所构建的系统
树 ,无论用似然法还是距离法 ,匍茎剪股颖与红
顶草都紧密聚为一支而构成单系类群 ,并且得
到 100%的置信支持。所有这些证据都说明两
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
那么 ,红顶草是否就是匍茎剪股颖的一个
图 3 剪股颖属植物多数原则一致性最简约树
Fig. 3 The single most 50% majority-rule consensus
tree of Agrostis species
 该树步长为 146步 ,一致性指数为 0. 650。分支上的数值表示最大分支步长 ,
分支下的数值表示靴带检验 1 000次重复的置信度
 T he t ree wi th b ranch length=146, CI (Con sisten cy index)=0. 650. Number
of b oots trap replicates =1 000 , Numbers ab ove branches indicated maximum
pos sible b ranch length , numbers below branch in b racket indicated bootst rap val-
ues
异名 ,本研究发现 ,红顶草也存在不同于匍茎剪股颖的遗传分化 。当用 Creeping 700进行 SCA R标记分析时 ,红
顶草的所有个体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谱带 ,该谱带仅出现于巨序剪股颖的所有个体中 ,而匍茎剪股颖却没有这个特
征谱带。此外 ,当用 ISSR8引物进行扩增时 ,匍茎剪股颖的所有个体均有一个分子量约为 1 200 bp的谱带而红
顶草不具有 ,所有红顶草的个体都显示分子量约为 600 bp的谱带 ,而匍茎剪股颖不具有;当用 ISSR1 进行扩增
时 ,也出现类似的情况。说明红顶草的确存在着不同于匍茎剪股颖的遗传分化 。
对更多的匍茎剪股颖及红顶草个体(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 ,可能会有助于明晰两者的系统学关系 ,但就本研
究的多分子标记证据及两者相似的形态特征而言 ,更倾向于支持红顶草是匍茎剪股颖一个变种的观点。
103第 15 卷第 3 期 草业学报 2006 年
表 2 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
Table 2 The distance matrix of 7 Agrostis species
种名 Species 1 2 3 4 5 6 7
巨序剪股颖 A . gigan tea - 66 75 37 42 68 49
匍茎剪股颖 A . stoloni fera 45 - 75 84 46 9 77
华北剪股颖 A . cla va ta 40 61 - 34 43 45 70
红顶草 A . alba 26 9 32 - 68 77 39
多形剪股颖 A . dimorp holemma 31 44 33 23 - 43 52
燕麦剪股颖 A . aveancea 55 60 43 30 46 - 41
日本剪股颖 A . nipponensi 26 33 26 30 27 28 -
 注:对角线之上数字表示为遗传距离 ,对角线之下数据表示为调整的步长距离。
 Note:Num bers above diagonal indicated pat ri st ic distances , numbers below diag onal indicated adjusted ch aracter dis tances.
3. 2 匍茎剪股颖与巨序剪股颖的遗传分化
巨序剪股颖中的 1个个体具有匍茎剪股颖
的特异性谱带(图 1 , 2),推测该个体可能是匍
茎剪股颖和巨序剪股颖的杂交后代 。事实上 ,
早有报道证明四倍体的匍茎剪股颖易与六倍体
的巨序剪股颖发生种间杂交[ 13] 。早在 1956
年 , Jones [ 14 ~ 16]就研究了匍茎剪股颖和巨序剪
股颖杂交种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分 , 他认为六倍
体 的 巨 序 剪 股 颖 染 色 体 组 成 为
A 1A 1A 2A 2A 3A 3 ,其中 A 1A 1 来自于 A. canica ,
而 A 2A 2A3A 3可能来自于匍茎剪股颖 , 或者
A 1A 1A 2A 2来自于另一个重要的剪股颖类群
A. capi l laris ,其中 A 2A 2 染色体的来源尚不确
定。Vergara等[ 4] 用 AFLP 标记对 2个来自不
同地区的巨序剪股颖类群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
图 4 剪股颖属植物 UPGMA表征树
Fig. 4 The single UPGMA tree of Agrostis species
 该树最小进化值=1. 469 76 ,靴带检验 1 000次重复
 T he t ree wi th minimum evolu tion score =1. 469 76 , num ber of bootst rap rep-
licates =1 000
这 2个类群不聚在一起 ,推断巨序剪股颖(USA)具有来自于 A. capi llaries的 A 1A 1A 2A 2 组分 ,而巨序剪股颖
(Turkey)具有来自于匍茎剪股颖的 A 2A 2A3A 3 组分 。同时 ,巨序剪股颖(T urkey)可能具有另一个 A3A 3 染色体
组分贡献者 ,即与其紧密聚类在一起的 A. transcaspica。在本研究中 ,巨序剪股颖的 1个个体拥有匍茎剪股颖的
特异性谱带 ,说明该个体的基因组分中可能包含来自于匍茎剪股颖的 A 2A 2A 3A 3组分;而该个体同时拥有巨序剪
股颖其他个体所显示的谱带 ,并且其他个体的谱带模式几乎完全相同 ,说明巨序剪股颖中的所有个体均分享
A 1A 1 组分 。除了共有的 A 1A 1 组分外 ,巨序剪股颖其他个体的染色体组分来源尚不明确 ,有待于深入研究 。
匍茎剪股颖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草坪草[ 17] ,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近年来 ,各种类型的转基因匍茎剪股颖
面世[ 18] ,该种是风媒传粉植物 ,极易与包括巨序剪股颖在内的其他相关种发生种间杂交 ,具有通过基因渐渗而改
变其他野生种的基因组分 、使它们获得转基因优势而成为杂草的潜在可能性。据报道 ,匍茎剪股颖最大的基因流
距离可达 21 km[ 19] 。因此 ,对匍茎剪股颖的基因流进行监控 ,对生态安全及转基因后代建成的群落稳定性进行
评估和分析有重要意义。
3. 3 分子标记技术在剪股颖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剪股颖属是一个问题大属 ,仅仅依靠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学研究有很大困难 ,有必要结合分子证据进行综合分
析。本研究中 ,RAPD 、SSR及 ISSR标记都产生了谱带清晰 、多态性程度高的现象 ,说明用这 3 种分子标记进行
104 AC TA PRATACULTURAE SINICA(Vo l. 15 , No. 3) 6 /2006
种间的系统学研究完全可行。当研究种下关系时 , AFLP 标记可提供更多和精确的多态性状 ,此外 , AFLP 技术
也可用于识别基因型 、构建连锁图谱及监测基因渐渗[ 4 , 9] 。当涉及到种特异性分析时 , SCAR 标记是首选。
SCA R标记仅对特殊种 ,如 Creeping 700仅对匍茎剪股颖产生一条清晰而易于识别的谱带 ,其他种却不会产生这
种谱带 ,除非与该种发生了基因交流。SCA R标记技术易于操作 ,节省物力和时间 ,并且可根据需要设计一系列
SCA R标记 ,用于分类混乱种的识别和系统学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 1]  徐柱. 世界禾草属志[ M] .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9.
[ 2]  杨永昌. 禾本科剪股颖属[ A] . 中国植物志(第 9卷 , 第三分册)[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 3]  Watrud L S , Lee E H , Fairbro the r A , et a l. Evidence for landscape-lev el , pollen-media ted gene flow fr om gene tically modified
creeping bentgr ass w ith CP4 EPSPS as a marker[ J] . Pro 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 f
America , 2004 , 101(40):14533-14538.
[ 4]  Vergara G V , Bughrara S 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etraploid creeping bentg rass and Hexaploid Redtop bentg r ass geno-
types by AFLP and their use in turf gr ass breeding[ J] . Crop Science , 2004 , 44:884-890.
[ 5]  Wilkinson J F , Beard J B. Electrophore tic identification of A grostis palustris and Poa pratensis cultiv ars[ J] . Cr op Science ,
1972 , 12:833-834.
[ 6]  Warnke r S E , Douches D S , Branham B E. Re lationships among creeping bentg rass cultivar s based on iso zyme po lymo rphisms
[ J] . Crop Science , 1997 , 37:203-207.
[ 7]  Golembiew ski R C , Danneber ger T K , Sw eeney P M . Potential o f RAPD marke rs fo r us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eeping bent-
g rass cultivar s[ J] . Cr op Science , 1997 , 37:212-214.
[ 8]  Caceres M E , Pulipilli F , Piano E , et al . RELP marke rs are an ef fective too l fo r the identification o f c reeping beng trass
(Agrostis stoloni f era L.) cultivar s[ J] . G enetic Resar ch o f Crop Evo lution , 2000 , 47(4):455-459.
[ 9]  Vergara G V , Bughrara S S. AFLP ana ly ses of g ene tic div ersity in bentg rass[ J] . Crop Science , 2003 , 43:2162-2171.
[ 10]  Scheef E A , Michael D , Casler , et al. Development o f species-specific SCAR markers in bentg rass[ J] . Crop Science , 2003 ,
43:345-349.
[ 11]  Hassel K , Gunnarsson U . The use of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 ts(ISS R) in bry ophy te population studies[ J] . L indberg ia ,
2003 , 28:152-157.
[ 12]  Sw offo rd D L . PAUP:Phy lo genetic Ana ly sis U sing Par simony , ver. 4. 0b[ M] . Sinauer:Massachuse tts , 2000.
[ 13]  Davis W E. The breeding affinitie s o f some British species of Agrostis[ J] . British Ag riculture Bulletin , 1953 , 5:313.
[ 14]  Jones K . Specie s differentia tion in Agrostis I. Cy tological r elationship in Agrostis canica[ J] . Journal o f Genetic , 1956 , 54:
370-376.
[ 15]  Jones K . Speice s differentia tion in Agrostis I I. The significance of ch romosome pairing in the te traploid hybrids of A grostis
canina subsp Montana Ha rtmn. , A. tenuis Sibth. and A. stoloni f era L . [ J] . Journal of Genetic , 1956 , 54:377-393.
[ 16]  Jones K . Specie s differentia tion in A grostis III. Agrostis gigantea Ro th and its hybrids w ith A. tenuis Sibth and A. stoloni f-
era L. [ J] . Journal o f Genetic , 1956 , 54:394-399.
[ 17]  陈平 , 席嘉宾 , 郭伟经 , 等. 高温胁迫下粤选 1 号匍匐剪股颖新品系的生理效应研究[ J] . 草业学报 , 2004 , 13(2):79-83.
[ 18]  张振霞 , 杨中艺 , 储成才. 禾本科牧草与草坪草转基因研究进展[ J] . 草业学报 , 2004 , 13(6):92-98.
[ 19]  Kar tesz J T . Synthesis of the No rth American Flora[ A] . In:Kartesz J T , Meacham C A . Bio ta o f Nor th America P rogr am
[ C] . The US:Unive rsity o f Nor th Carolina Press , Chapel Hill , Ver sion , 1985. 2003.
105第 15 卷第 3 期 草业学报 2006 年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of Agrostis based on multi-molecular marker evidence
ZHANG Dao-yuan1 , TAKAM IZO Tadashi2
(1. Xinjiang Ecology and Geog raphy Research Institute , th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 ,
Urumqi 830011 , China;2. Department of Fo rage Crop Breeding , Nat ional Insti tute of
Livesto ck and G rassland Science , Nishinasuno Tochigi 3292793 , Japan)
Abstract:Agrostis is a problemat ic g enus because of dif ficulties in morpho 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These are
largely subjected to envi ronmental inf luences and have resulted in many synonymous species and uncertainties in
phylo genetic rela tionships. Furthermore , Agrostis are normally outcrossing species and exhibit many ploidy
levels , resulting in many inte rspecif ic hybrids.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 ty and relat ionships between Agros-
ti s , fif ty-eight plants represent ing 7 Agrostis species , including A. stoloni f era , A. alba , and A. gigantea , were
investig ated using multi-mo lecular markers. Nine RAPD primers , tw o SSR primers , five ISSR primers and one
SCA R marker w ere selected and opt imal PCR prog rams we re perfo rmed. Bo th maximum parsimony analy sis
wi th heuristic search and U nw 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 ith Arithmetic Mean(UPGMA) dendrog rams clear-
ly dist inguished three lineages. O ne , consisted of four native Agrost is species of Japan , a second included two
species (A. stoloni fera and A. alba), and the thi rd consisted only o f A. gigantea. A. stoloni fera and A. alba
which fo rmed a monophy letic g roup and w as suppo rted by a 100% st rong boo tst rap value. A. alba presented
several unique A. stoloni f era specie s-special bands so we suppor t the opinion that A. alba is a variety o f A.
stoloni fera. Possible gene tic dissimilarities be tw een A. stoloni f era and A. gigantea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Agrost is;phy logeny ;A. stoloni fera;A. gigantea;A. alba
106 AC TA PRATACULTURAE SINICA(Vo l. 15 , No. 3) 6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