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普陀山禾本科1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蒺藜草



全 文 :第 29卷 第 6期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l. 29 No. 6
2 0 0 9年 11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Nov., 2 0 0 9

文章编号:1001-3776(2009)06-0064-02

普陀山禾本科 1 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蒺藜草

胡冬冬 1,马丹丹 1,刘建强 1,欧丹燕 2,李根有 1*
(1. 浙江林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 普陀山园林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107)

摘要:报道了发现于普陀山的 1种禾本科植物——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inn.),为浙江属与种的地理分布
新记录。
关键词:蒺藜草;禾本科;分布新记录;普陀山;浙江
中图分类号:S765 文献标识码:A

A New Record of Gramineae in Zhejiang

HU Dong-dong1,MA Dan-dan1,LIU Jian-qiang1,OU Dan-yan2,Li Gen-you1*
(1. School of Forestry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China;
2. Putuoshan Landscape Institute of Zhejiang, Zhoushan 316107, China)

Abstract: Cenchrus echinatus Linn, a new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ecord of genus and specie of Gramineae is reported, discovered in Putuoshan,
Zhe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Cenchrus echinatus; Gramineae; new record; Putuoshan; Zhejiang

笔者最近在调查普陀山植物资源过程中,于百步沙采到 1种植物标本,形态比较特殊,经查阅相关文献[1~6],
确定其为禾本科的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inn.),为浙江属与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现特予报道。
蒺藜草 野巴夫草(禾本科)。
Cenchrus echinatus Linn. Sp. Pl. 1050. 1753;O. Kuntze, Rev. Gen. Pl. 2:765. 1891;Hinthc. et A. Chase in
Contrib. U. S. Nat. Herb. 18:356. 1917;Ohwi in Acta Phytatax. et Geobot. 5:184. 1936;Bor, Grass. Burm. Ceyl. Ind.
Pakist. 289. 1960;台湾的禾草 493. 图 141.1975;台湾植物志 5:535. 1978;中国植物志 10(1):375-376. 图
版 114:14-22. 1990—Cenchrus calyculatus auct. non Gavan;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16. 图 665,1959;
海南植物志 4:440-441. 图 1231. 197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175. 图 7180,1983.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粗壮。高可达 50 cm,基部膝曲或横卧地面并于节处生根,下部节间短且常具分枝。
叶鞘松弛,上部背面具密细疣毛,近边缘处有密细纤毛,下部叶鞘边缘多为宽膜质,无纤毛;叶舌短小,具长
约 1 mm的纤毛;叶片线形或狭长披针形,质较软,长 5 ~ 20(40)cm,宽 4 ~ 10 mm,上面近基部疏生长约 4 mm
的长柔毛或无毛。总状花序直立,长 4 ~ 8 cm,宽约 1 cm;花序主轴具棱,粗糙;刺苞呈稍扁圆球形,长 5 ~ 7
mm,宽与长近相等,刺苞背部着生粗细长短不等的刺与刚毛,下部的较细、较密,全部或上部具倒向短糙毛,
并具较密的细毛和长绵毛,刺苞中部以下连合,裂片披针形,边缘被长开展、较密的白色长纤毛,刺苞基部收
缩呈楔形,总梗短,密被白色纤毛,每刺苞内具小穗 2 ~ 4(6)枚,小穗椭圆状披针形,无柄;第一颖薄膜质,
收稿日期:2009-08-17;修回日期:2009-10-20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6C12059),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08103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子课题(2005DKA21403)
作者简介:胡冬冬(1984-),男,浙江舟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海岛植物开发应用研究;*通讯作者。

6期 胡冬冬,等:普陀山禾本科 1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蒺藜草.doc 65

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具 1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具 3 ~ 5脉;第一小花的外稃具 5脉,与小穗近等长,内稃
狭长,与外稃近等长;第二小花的外稃质地较厚,具 5 脉,包卷同质的内稃,先端尖,成熟时质地渐变硬;鳞
被缺如;花药长约 1 mm,顶端无毛;柱头帚刷状,长约 3 mm。刺苞熟时与总梗一起脱落。颖果椭圆状扁球形,
长 2 ~ 3 mm,背腹压扁,种脐点状。花期 6-7月,果期 8-9月。
所采集标本与中国植物志描述略有出入,植物志中提到蒺藜草上部叶鞘背部具密细疣毛,近边缘处有密细
纤毛,而普陀所采标本仅叶片正面有稀疏长毛,叶鞘、叶片背部及近边缘通常无毛,是否因采集时间较迟而毛
被脱落,有待进一步观察,其他描述与中国植物志一致。
浙江:舟山(Zhoushan),普陀山(Putuoshan),百步沙(Baibusha),alt.5~10m,沙滩草丛中。伴生植
物有绢毛飘拂草(Fimbristylis sericea)、砂钻苔草(Carex kobomugi)、矮生苔草(C. pumila)、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狭叶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ssp. Virgatum)、滨旋花(Calystegia soldanella)、夹
竹桃(Nerium oleander)、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等。Hu D. D.(胡冬冬)PT081068,2008-10-11。标本存
浙江林学院标本馆(ZJFC)。
分布于广东、台湾、海南、云南南部;日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美国、墨西哥、菲律宾、泰国、马
来西亚、尼日利亚、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本种为沙生植物,具由多数不育小枝愈合形成的坚硬球形刺苞,形同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极易识别。
蒺藜草具一定的饲用价值,抽穗前茎叶质地柔软,营养丰富,牛、羊极喜食,亦可喂兔、鹅及火鸡;但抽
穗后因花序具坚硬刺苞,牛、羊不再采食。
本种可入侵多种作物田,为有害植物和海关检疫对象。

参考文献:.
[1] 王景祥. 浙江植物志(第二卷)[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99-122.
[2] 郑朝宗. 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6-50.
[3] 陈守良. 中国植物志 10(1)[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75-376.
[4]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 海南植物志(第四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440-441.
[5] 耿以礼.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716.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