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芒雀麦无性系组合评比试验



全 文 :无芒雀麦无性系组合评比试验
张鸿书 ,张希山 ,代连义 ,王志杰 ,祖丽菲亚 ,莎 丽 ,乌 兰 ,宋悦恒 ,李学斌
(新疆乌苏市草原站 ,新疆 乌苏 833000)
  摘要:历经 4年 ,对6个无芒雀麦无性系组合和对照奇台无芒雀麦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
无性系 104.1-2.4品系生长速度快 ,再生能力 、耐寒性和耐盐性强 ,产草量高 ,饲用品质好 ,有较明显的
植物学特征 ,达到了新品种的条件和育种目标 。
  关键词:无芒雀麦;无性系;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 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05)04-0057-004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
生根茎型中生上繁草。耐寒性强 ,在轻度盐碱土生长
良好 。营养价值高 ,是重要的栽培优良牧草 ,适宜青
饲 、刈制干草 、青贮和放牧[ 1] 。野生种在新疆广泛分
布[ 2] ,人工栽培适宜于降水量 300 mm 以上的地区 ,受
到牧民欢迎。试验是继参试的 91个无性系系统选育 ,
无性系鉴定 ,性状基本稳定后 ,遵照全国牧草品种审定
委员会颁布的标准进行的品系比较试验 ,目的是确定
优良品系 ,申报新品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
  试验地位于新疆乌苏市南部天山低山丘陵区的塔
布勒合特乡哈拉加平牧民新村 ,该地海拔 1 050 m 。大
陆性干旱气候 ,年均温 7.6 ℃,极端最高气温 42.2 ℃,
极端最低温度-41 ℃, ≥10 ℃年积温 3 685 ℃,夏季
和冬季均在 110 d 以上 , 春秋短暂 。年日照2 500 ~
2 800h ,生长季日照 1 600 ~ 1 800 h;年太阳总辐射 600
~ 648 kJ/cm2 。年均降水量 158.4 mm ,年均蒸发量
2 109.9 mm ,年均相对湿度 58%。每年春季长达 40 d
的 4级大风 ,对牧草的苗期生长危害很大 。土壤为灰
漠土 ,粉质 ,土层很薄 ,仅 20 ~ 40 mm ,下部为冲积砾卵
石 ,持水性差 ,总盐量 0.3%,pH 值 7.5 ~ 8.0。前作为
  收稿日期:2004-09-02 修回日期:2005-04-09
  基金项目:新疆科技厅项目“无芒雀麦新品种育种研究”
  作者简介:张鸿书(1944-), 男 , 天津市人 , 高级畜牧师 , 主
要从事牧草栽培育种工作。
一龄苜蓿地 。2000 年 4月 9 日施厩肥 ,整地 ,抢墒播
种。生长期内中耕除草 2 ~ 3次 ,灌溉 6 ~ 9次 ,每次割
草后追施尿素 150 kg/hm2 ,第 4 年划破草皮 1次 ,以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
1.2 材料
  参试的无芒雀麦无性系组合材料共 7个 ,即①17
-4 , ②36-1 , ③38-2 , ④104-3.4.6 , ⑤90-3 , ⑥51
-3.4 , ⑦104.1-2.4和对照 CK 奇台无芒雀麦 ,上述
材料均为 1998年采收的种子 。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 ,小区面积 2.8
m×1.8 m ,播种量 22.5 kg/hm2 ,行距 30 cm ,每个小
区种 8行 ,行长 2.8 m ,人工开沟条播。第 Ⅰ 、Ⅱ、Ⅲ重
复用于产草量试验 ,第Ⅳ、Ⅴ 、Ⅵ重复用于物候 、生长速
度和种子产量的观测和测定[ 3] 。产草量在始花期刈割
测定 ,留茬 3 ~ 4 cm ,取 1 000 g 混合草样 2份 ,室内风
干至恒重 ,测定干草率 、茎叶比和营养成分 。种子产量
在蜡熟期-完熟期测定 ,同时测定藁秆产量 。用常规
的方法测定分蘖力 、根系 ,在孕蕾期和始花期调查病情
和虫情指数 ,穗病率在蜡熟期调查 。
2 结果和讨论
2.1 物候期
  连续 4 年的观察表明 ,各无性系组合与对照的物
候期在年度间无显著差异 ,仅在播种的第 1 年因苗期
生长缓慢 ,7月 2日才进入拔节期 ,在以后的 3 年 ,7月
初已进入种子的蜡熟期或完熟期 。无性系组合①、⑦
57草原与草坪  2005年  第 4期  总第 111期DOI :10.13817/j.cnki.cyycp.2005.04.013
和 CK的拔节期 、孕穗期及抽穗期较其他无性系组合
晚 2 ~ 3 d ,但⑦在第 4年趋于一致。各无性系组合与
CK 的生育期天数 ,在同一年度无显著差异 ,但年度间
有一定的变化 ,表现为第 1年 114 d ,第 2年 82 d ,第 3
年97 d ,第 4年 96 d 。乌苏市生长季热量和光照丰富 ,
1年内可以完成 2个生育期和收获 2茬种子 , 4年试验
表明 ,年内的两个生育期在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
2.2 生长速度
  4年的观测表明 ,各无性系组合与 CK在播种的第
1年生长缓慢 ,第 2 、3年生长加快 ,第 4年生长速度减
缓。4年中无性系的组合⑥和⑦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均
接近和高于 CK ,是 2个生长速度较快的无性系组合 。
2.3 再生力
  除生长的第 1 年外 ,参试的无性系组合和 CK 在
其他 3年均能在始花期刈割 3 ~ 4次 ,表明具有较强的
再生力和再生强度。
  组合⑦在年生长的第 1年(2000),其再生草量占
全年总产草量的 86.2%,第 2年占 73.52%,第 3年占
68.34%,第 4年占 51.93%,居各组合和 CK的首位 。
它的日生长速度也居首位 ,生长第 1年的第 1 、2茬再
生草的生长速度分别为 2.07 和 1.55 cm/d;生长第 2
年的第1 、2 、3茬分别为 1.71 、1.65和1.08 cm/d ,也居
各组合和 CK 的首位 。
2.4 分蘖性
  在试验的 4年中 ,参试的 6个无性系组合和 CK
均表现有较强的分蘖力 ,单株分蘖力为 11.3 ~ 33.6
个 ,其中生殖分蘖 5.5 ~ 12.0 个 , 营养分蘖 10.0 ~
30.2个。组合⑥、④、⑦分别为 33.6 , 23.4 和 6.5个 ,
首居各组合的前列 ,而 CK 表现最差 ,仅 6个 ,生殖分
蘖仅 1个 。
2.5 根系
  无芒雀麦无性系各组合和 CK 的短根茎发达 ,多
分布在 0 ~ 15 cm 的土层中 。播种后的第 3年形成草
皮。生长的第 3年根茎的侵占半径分别为 , ①20.0 , ③
25.1 , ④22.5 , ⑤17.5 , ⑥25.5 , ⑦28.1 和 CK 21.5
cm ,组合⑦占首位 。
2.6 干叶率和干草率
  4年试验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组合和CK 的干叶率
均表现良好 ,随茬次的增加 ,干叶率逐步提高 ,其中⑦
表现尤为突出 ,连续 4年干叶率均居前列 ,第 2年的第
1 、2 、4茬 ,干叶率分别为 52%, 61%和 64%。各无性
系组合和 CK ,随茬次和年份的增加 ,干草率也呈现增
高的趋势 ,但幅度较小。
2.7 产草量
  在连续 4年的试验中 ,生长的第 1年刈割了 3次 ,
第 2年刈割了 4次 ,第 3和第 4年刈割了3次 。4年的
产草量数据(表 1)。
  无性系组合⑦表现突出 ,第 1 , 3和 4年的产草量
较对照分别增产 78.6%,38.2%和 33.7%,均居参试
组合和 CK 的首位;第 2 年位居第 2 , 较 CK 增产
31.1%,差异极显著 ,在产草量方面超过育种目标的
10%,是一个高产刈草型无性系组合。
  ⑥的表现也突出 ,第 2 年干草产量较 CK 增产
40.4%,差异极显著 ,居参试无性系组合的首位 ,第 3
年位居第 2 ,第 4年和播种当年分别位居第 3 、第 4 ,总
体上也是一个较好的丰产刈草型组合。
  组合④在播种的当年和第 2年产草量均位居第
3 ,较 CK 增产 20.6%和 20.3%,差异显著 ,生长的第 3
年较 CK 增产 14.9%,差异显著 ,因此 ,它也是一个较
好的丰产刈草型组合 。 ⑤在 4年中的表现尚好 ,第 4
年的产草量位居第 1 ,但其他年份产量的表现不稳定 。
2.8 营养价值
  根据营养成分分析(表 2),无性系组合⑦、⑥、④
和①的粗蛋白含量高 ,依次超过 CK 3.35%, 3.42%,
2.61%和 0.91%。表现最突出的是⑦,除了具有最高
的粗蛋白含量外 ,它在不同年份 、不同茬次上均表现出
粗蛋白高含量的稳定态势(表 3),2001年第 2 茬草超
过 CK 4.34%,第 3茬草超过 1.66%,2002年第 3茬
草超过 3.25%,表明它具有稳定的高粗蛋白含量的性
状 ,是有育种前途的优良无性系。
2.9 抗病和抗虫力
  在试验的 4年期间 ,孕蕾期和始花期均未发现较
严重的叶病 , 无性系各组合的病情指数分别为 , ①
2.68%, ③1.28%, ④0.96%, ⑤1.56%, ⑥0.64%, ⑦
1.08%和 CK 0.72%,其中 CK 的表现最好 ,组合④、
⑥和⑦叶很好 。试验的 4年中未发现有穗病的发生 ,
仅发现极个别的植株有顶疯病和麦角病。尤为可喜的
是未发现一穗无芒雀麦穗肿病(Aceria bromi),该病由
无芒雀麦瘤瘿螨侵入而致病 ,寄主专一 ,可造成种子减
产 30%以上 。
58 Grassland and Turf  (Quar terly)  2005  N o.4  (Sum No.111)
表 1 无芒雀麦无性系各组合饲草和种子产量比较 kg/hm2
年份 无性系组 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 种子产量 较对照增减/ % 排序
2000 ⑦ 67 393 14 941aA 125.7 -64.16 1/ 6
⑥ 36 910 9 591bB 284.3 -18.95 4/ 4
⑤ 47 599 12 219aA 77.1 -78.0 2/ 7
④ 43 380 10 089bB 347.1 -1.03 3/ 3
③ 32 724 9 186cB 378.6 +8.0 5/ 1
① 40 246 8 805cB 269.7 -23.1 6/ 5
CK 33 595 8 365cB 350.7 0 7/ 2
2001 ⑦ 90920 23 993aA 1418.0 +10.95 2/ 1
⑥ 91466 25 650aA 1272.0 -0.47 1/ 3
⑤ 80 940 20 023bA 702.6 -45.03 5/ 6
④ 83 232 22 177aA 1163.4 -8.97 3/ 5
③ 88 513 22 058aA 1224.6 -4.18 4/ 4
① 86 526 19 571bA 530.0 -58.53 6/ 7
CK 76 773 18 269cB 1278.0 0 7/ 2
2002 ⑦ 50 233 17 760aA 1 290.2 -10.37 1/ 6
⑥ 50 000 16 640aA 1 258 +3.44 2/ 4
⑤ 39 133 15 546aA 868.7 -25.58 3/ 7
④ 33 334 14 765aA 1 376.2 +13.15 4/ 1
③ 29 000 11 082cC 1 317.7 +8.34 7/ 2
① 37 733 12 766bB 1 291.0 +6.14 6/ 3
CK 36 467 12 849bB 1 216.3 0 5/ 5
2003 ⑦ 50 800 16912aA 442.0 +7.8 2/ 3
⑥ 49 733 15085aA 487.6 +18.9 3/ 1
⑤ 50 933 14681aA 467.0 +13.9 1/ 2
④ 46 620 13632cB 316.8 -15.41 5/ 6
③ 43 140 11919cB 400.0 -2.44 6/ 5
① 34 647 10048cB 306.8 -25.17 7/ 7
CK 47 133 12647bB 410.0 0 4/ 4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中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排序的分子为饲草产量的顺序 ,
分母为种子产量的顺序
表 2 无芒雀麦无性系各组合营养成分含量 %
组合 年份/茬次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灰分 总碳水化合物
① 2001/第 3 茬 6.23 16.10 2.48 29.69 10.24 66 , 83
③ 2001/第 3 茬 6.30 14.31 2.11 34.04 9.42 69.48
④ 2001/第 3 茬 6.37 17.71 2.70 31.77 10.09 65.07
⑤ 2002/第 2 茬 6.92 14.29 3.03 34.92 11.00 66.72
⑥ 2002/第 2 茬 6.80 18.52 3.26 32.85 11.20 62.46
⑦ 2002/第 2 茬 6.68 18.35 3.15 32.66 11.81 63.24
CK 2002/第 2 茬 6.62 15.10 3.32 32.32 11.22 65.70
59草原与草坪  2005年  第 4期  总第 111期
表 3 无性系组合⑦和 CK 不同茬次的营养成分含量 %
组合 年份/茬次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灰分 总碳水化合物
⑦ 2001/第 2 茬 6.39 19.44 2.65 31.34 11.15 63.41
⑦ 2001/第 3 茬 6.58 16.76 2.50 31.95 10.46 64.71
⑦ 2002/第 2 茬 6.68 18.35 3.15 32.66 11.81 63.23
CK 2002/第 2 茬 6.62 15.10 3.32 32.32 11.22 65.70
3 结论
  参试的无芒雀麦 6个无性系组合和 CK ,均能在新
疆乌苏市南部天山低山丘陵区的塔布勒合特乡哈拉加
平牧民新村良好生长 ,能刈割 3 ~ 4 次 ,或收种 2 次。
它们在物候期 、生育天数和抗病虫能力方面差异明显 ,
保持了原始群体早熟 、生育天数短和抵抗力强的特点。
  ⑦即 104.1-2.4在 4年的试验期中 ,各物候期的
生长速度均接近或高于 CK;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 、分
蘖能力和根茎的侵占能力均显著高于 CK 。4 年的干
草产量分别达 14 941 、23 993 、17 760 和 16 911 kg/
hm 2 ,居 6个无性系和 CK 之首或前列 ,第 1 、2 、4年与
CK 的差异极显著;种子产量与 CK 接近或超出。干草
的营养价值较高 ,粗蛋白含量高出 CK2.61个百分点。
  无性系组合⑦已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的育种目标 ,
有较明显的植物学特征 ,已具丰产刈草型无芒雀麦新
品种的基本特性 。
参考文献:
[ 1]  甘肃农业大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M] .北京:农业出
版社 , 1988.
[ 2]  安沙舟.新疆伊犁地区禾本科植物种质资源及其评价[ J] .
草原与草坪 , 2001 ,(2):15~ 19.
[ 3]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M] .北京:农业出版
社 , 1979.
Evaluate clone combination
of Bromus inermis in Wusu
ZHANG Hong-shu ,ZHANG Xi-shang ,DAI Lian-yi ,WANG Zhi-jie ,Zulifeiya ,
SHAli ,WUlan ,SONG Yue-heng ,LI Xue-bin
(Grass station o f X inj iang Wusu , Wusu 833000 , China)
  Abstract:6 varieties of Bromus inermis clone combinat ions w ere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 test during
2000 to 2004 in Wusu.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clone 104.1-2.4 is a good varie ty fo r it s fast g row ing , st rong
regeneration , be tter cold and salt endurance , and high yield , good quali ty as w ell.
  Key words:Bromus inermis;clone;comparative test
60 Grassland and Turf  (Quar terly)  2005  N o.4  (Sum No.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