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1卷第 2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l.31, No.2
2009年 4月 ActaAgriculturaeUniversitatisJiangxiensis Apr., 2009
文章编号:1000-2286(2009)02-0264-06
江西齐云山长苞铁杉与福建柏
生长规律及种群特征研究
杨清培1 ,黄声亮2 ,余定坤 1 ,余远剑 1 ,凌丽香 1 ,徐红云 1
(1.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 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江西 崇义 341315)
摘要:在群落调查与树干解析的基础上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与福建柏两种珍稀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种
群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福建柏的胸径生长最符合一元幂函数方程外 , 其树高 、材积和长苞铁
杉的胸径 、树高 、材积生长过程都可用 Richards方程进行最佳拟合;(2)两珍稀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 “金字
塔”型;(3)两种植物的存活曲线趋于 Deevey-C型 , 且福建柏的曲线斜率大于长苞铁杉 ,说明前者早期死亡率
较后者高。这些结果为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种群生长 、种质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关键词:福建柏;长苞铁杉;生长规律;种群特征;齐云山
中图分类号:S791.170.2;S791.430.2 文献标识码:A
GrowthLawandPopulationCharacteristicsofTsuglongibracteata
andFokieniahoginsiinQiyunshanNaturalReserve, JiangxiProvince
YANGQing-pei1 , HUANGSheng-liang2 , YUDing-kun1 ,
YUYuan-jian1 , LINGLi-xiang1 , XUHong-yun1
(1.ColegeofForestry, JAU, Nanchang330045 , China;2.QiyunshanNaturalReserve, Chongyi341315,
China)
Abstract:Baesedoncommunityinvestigation, trunkanalysis, thegrowthlawofDBH, height(H)and
volume(V)andthepopulationcharacteristicsofTsugalongibracteataandFokieniahoginsiinQiyunshanNat-
uralReserve, JiangxiProvince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asfolows:(1)ExceptfortheDBHofF.hog-
insi, whichaccordedwithPowerFunction, theotherswerematchedtoRichardsFunction.(2)Theagestruc-
turesofthetworarespeciesshoweda“Pyrimid”type, indicatingthattheyaredevelopingpopulation.(3)The
survivalcurvesofthetwospeciesbelongedtoDeevey-Ctype, andtherateofcurveofF.hoginsiwasmore
steepthanthatofT.longibracteata, impicatingthatthemortalityoftheformerislargerthanthatofthelaterin
theyoungstage.Theseresultswerehelpfultotheprotection, regenerationandutilizationofthesetwospecies
andtheirstands.
Keywords:Fokieniahoginsi;Tsugalongibracteata;growthlaw;populationcharacteristics;Qiyunshan
NaturalReserve
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Cheng)和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Dunn.)HenryetThomas]都是
我国特有的珍稀裸子植物 ,其对于研究我国裸子植物系统发育 、古生态和古气候均具有重要价值[ 1 ~ 4] 。
收稿日期:2008-06-04 修回日期:2008-12-12
基金项目: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项目和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686)
作者简介:杨清培(1970-), 男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研究 , E-mail:Qingpeiyang@126.com。
DOI :10.13836/j.j jau.2009054
第 2期 杨清培等:江西齐云山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生长规律及种群特征研究
长苞铁杉属松科铁杉属 ,它是大果铁杉组(Sect.Hesperopeuce)分布于中国的唯一代表种类 ,被誉为第四
纪遗留的 “活化石 ”,在研究东亚 -北美植物区系和铁杉属系统分类等方面有 —定的科学意义 。它主要
零星分布于福建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南 、贵州等省(区)的局部地区[ 1 ~ 3] 。福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 ,是
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零星分布于浙江 、福建 、江西 、广东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云南等地 ,它在研究
柏科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 3, 4] 。日前 ,吴承祯 、林勇明等分别已对福建天宝岩长苞铁
杉的群落学 、种群学及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5 ~ 10] ,哀建国 、肖祥希等分别对浙江 、福建两地
的福建柏天然和人工林进行了分析 [ 11 ~ 13] ,但有关江西境内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的研究未见报道。
江西省齐云山区为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种群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分布面积广阔 ,
都是国内省内少见的 。因此 ,本文对这两种珍稀植物开展深入的群落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 ,试图了解二
者在这里的生长规律及种群发展特征 ,以期对我国珍稀植物的植物地理研究 、种质资源保护 、开发栽培
利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崇义县西北边缘地带 ,属罗霄山脉南端的诸广山区 ,座落在崇义县思
顺 、上堡两乡境内 ,地理位置为东经 113°55′~ 114°08′,北纬 25°44′~ 25°54′,西北长 22km,东西宽 14 km,
总面积为 18 870hm2。地势为西高东低 ,最高峰(即齐云山顶峰)为 2 061.3m,最低(香炉坝)为 450 m[ 14] 。
保护区属湿润型季风气候带 , 常年温暖湿润 , 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为 1 750 mm, 平均气温
17 ℃,绝对最高气温 38.8 ℃,最低气温 -8 ℃,年平均日照时数 1 374.8 h,年有效积温为 4 007 ℃。土
壤以山地黄红壤和黄棕壤土为主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但在海拔 1 200 m以上的地段却分布有面积
的马尾松 、杉木 、长苞铁杉 、福建柏林 、南方铁杉 、台湾松等针叶林 ,尤其是长苞铁杉与福建柏数量众多 、
分布较广 ,分别达到 27.06万株 、75.26万株和 608.50 hm2 、1 485.0 hm2(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
科学考察报告 , 2007)。
2 研究方法
2.1 群落调查
在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内 ,分别设置以长苞铁杉 、福建柏为优势种或伴生种的典型样地 6个 、5
块 ,共计长苞铁杉样地 4 500 m2(1个 1 600 m2 、1个 900 m2、2个 400 m2 、2个 600 m2)、福建柏样地
4 000m2(4个 900 m2 、1个 400 m2),并将二者样地分别分成 45个和 40个 10m×10 m小样方 ,然后对
群落中所有长苞铁杉 、福建柏的数量 、胸径 、树高及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 。
2.2 树干解析
选取生长正常的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 ,将树木伐倒并将树干按中央断面区分求
积法 ,以 2m区分段截取圆盘 ,带回实验室刨光打磨 ,并以 5 a为一龄阶距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并量测
各龄阶的直径总生长量[ 14, 15] ,最后用 SPSS统计学软件[ 16]对它们的胸径 、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进行数
学模型拟合 ,其中包括以下 4个经典方程 [ 14, 15] :
(1)一元幂函数方程:f(x)=axb;
(2)对数曲线方程:f(x)=a+blgx;
(3)Richards方程:f(x)=m(1-e-kx)b;
(4)苏玛克(Schumacker)方程:f(x)=ae-b/x。
式中:f(x)为函数 ,可分别代表胸径(cm)、树高(m)和材积(m3), x为年龄(a), a、b、k为不同参数 , e
为自然对数底数 。
2.3 静态生命表制作
一般树木的生长周期都较长 ,想在一个同种群内追踪所有个体的命运是不大可能的。因此 ,只有通
过特定时间点上观察种群内各个年龄组上的存活状况来推测种群时间上的动态过程 ,即静态生命表[ 17] 。
将调查所得长苞铁杉和福建柏的胸径数据代入到由树干解析得到的数学模型 ,计算得到各它们的
理论年龄 ,以每 10 a为 1个龄级 ,统计各龄级的个体数 ,编制出种群静态生命表 ,其制作方法见文献 [ 6,
17 ~ 19] ,并据此分析植物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
·265·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图 1 长苞铁杉(a)与福建柏(b)种群年龄结构
Fig.1 AgestructureofTsugalongibracteatandFokieniahodginsi
3 结果分析
3.1 树干解析及生长规律
根据解析资料 ,长苞铁杉与福建柏解析木年龄分别为 60 a和 55a。对它们胸径 、树高和材积的生
长过程进行多个回归方程进行拟合 ,并根据各自的生物学特点 ,最后筛选出一个准确性高 、通用性强的
理想数学模型[ 15] (表 1)。
表 1 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生长方程拟合结果
Tab.1 ThefunctionfittingresultsofgrowthofTsugalongibracteataandFokieniahodginsii
生长量 数学方程 相关系数
胸径(DBH)/cm 长苞铁杉 D=66.030(1-e-0.018x)2.109 R2 =0.998**
福建柏 D=0.261x1.013 R2 =0.990**
树高(H)/m 长苞铁杉 H=13.695(1-e-0.043x)1.520 R2 =0.996**
福建柏 H=17.968(1-e-0.074x)0.995 R2 =0.999**
材积(V)/m3 长苞铁杉 V=2.815(1-e-0.22x)5.546 R2 =1.000**
福建柏 V=1.660(1-e-0.006x)2.264 R2 =0.999**
注:此处相关系数 R2采用了 t分布检验 , **表示 99%置信区间内显著。
由表 1可知 ,长苞铁杉的胸径 、树高和材积生长均可用 Richards方程 f(x)=m(1 -e-kx)b进行拟
合 ,福建柏的胸径生长规律符合一元幂函数方程 f(x)=axb,而其树高与材积生长符合 Richards方程 f
(x)=m-(1-e-kx)b。由此 ,将年龄代入表 1数学方程 ,则可得到不同年龄的胸径 、树高与材积的生长
量 、连年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和生长率的理论值 ,也可通过胸径 、树高与材积反推长苞铁杉和福建柏的年龄。
3.2 年龄结构的分析
用树木的立木级来代表年龄[ 20, 21] ,即:Ⅴ级老树 , DBH≥22.5 cm, Ⅳ级壮树 , 7.5≤DBH<22.5 cm;
Ⅲ级小树 , 2.5≤DBH<7.5cm;Ⅱ级幼树 , DBH<2.5cm, H≥0.33m;Ⅰ级幼苗 , DBH<2.5cm, H<0.33m。
根据样方资料统计 ,样方内共计长苞铁杉 384株 ,平均 853.3株 /hm2。其中Ⅴ级老树 11株 , Ⅳ级壮
树 26株 , Ⅲ级小树 105树 , Ⅱ级幼树 86株 , Ⅰ级幼苗 156株 。数量上大小依次表现为:幼苗数量 >壮龄
数量 >老龄数量 ,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 [图 1(a)] ,齐云山长苞铁杉属增长型种群 。
福建柏群落样方内 ,共计福建柏 644株 ,平均 1 610.0株 /hm2。其中 , Ⅴ级老树 9株 , Ⅳ级壮树 17
株 , Ⅲ级幼树 96株 , Ⅱ幼树 98株 , Ⅰ级幼苗 424株。同样 ,数量上大小依次表现为:幼苗数量 >壮龄数
量 >老龄数量 ,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 [图 1(b)] ,齐云山福建柏属增长型种群。
可见 ,长苞铁杉和福建柏两珍稀植物在齐云山区 ,不但数量众多 、生长健壮 ,而且自然更新良好 ,为
两植物的就地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
·266·
第 2期 杨清培等:江西齐云山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生长规律及种群特征研究
3.3 静态生命表
根据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的样方调查资料 、胸径生长规律(表 1)与生存分析理论[ 6, 22] ,编制出两植物
种群的静态生命表(表 2 ,表 3)。
表 2 长苞铁杉种群静态生命
Tab.2 ThestaticlifetableofTsugalongibracteatpopulation
年龄级 年龄距 /a组中值 /a ax a′ lx lnlx dx qx Lx Tx ex Kx S(x) F(tx) f(tx) λ(tx)
1 0 ~ 10 5 224 227 1 000 6.908 551 0.551 725 1 334 1.334 0.801 0.449 0.551 0.011 2 0.025
2 11~ 20 15 111 102 449 6.107 246 0.548 326 609 1.356 0.794 0.203 0.797 0.005 1 0.025
3 21~ 30 25 44 46 203 5.313 110 0.542 148 283 1.394 0.780 0.093 0.907 0.002 2 0.023
4 31~ 40 35 5 21 93 4.533 53 0.570 67 135 1.452 0.844 0.040 0.960 0.001 0 0.026
5 41~ 50 45 10 9 40 3.689 22 0.550 29 68 1.700 0.799 0.018 0.982 0.000 5 0.028
6 51~ 60 55 4 4 18 2.890 9 0.500 14 39 2.167 0.693 0.009 0.991 0.000 2 0.022
7 61~ 70 65 3 2 9 2.197 5 0.556 7 25 2.778 0.811 0.004 0.996 0.000 2 0.056
8 71~ 80 75 0 1 4 1.386 0 0.000 4 18 4.500 0.000 0.004 0.996 0.000 0 0.000
9 81~ 90 85 1 1 4 1.386 0 0.000 4 14 3.500 0.000 0.004 0.996 0.000 0 0.000
10 91 ~ 100 95 1 1 4 1.386 0 0.000 4 10 2.500 0.000 0.004 0.996 0.000 0 0.000
11 101~ 110 105 2 1 4 1.386 0 0.000 4 6 1.500 0.000 0.004 0.996 0.000 0 0.000
12 111~ 120 115 1 1 4 1.386 4 1.000 2 2 0.500 0.000 1.000 0.000 0
表 3 福建柏种群静态生命
Tab.3 ThestaticlifetableofFokieniahodginspopulation
年龄级 年龄距 /a组中值 /a ax a′ lx lnlx dx qx Lx Tx ex Kx S(x) F(tx) f(tx) λ(tx)
1 0 ~ 10 5 529 529 1 000 6.908 870 0.870 565 725 0.725 2.040 0.130 0.870 0.003 3 0.025
2 11~ 20 15 68 69 130 4.868 92 0.708 84 160 1.231 1.230 0.038 0.962 0.001 2 0.032
3 21~ 30 25 27 20 38 3.638 21 0.553 28 76 2.000 0.805 0.017 0.983 0.000 5 0.029
4 31~ 40 35 3 9 17 2.833 8 0.471 13 48 2.824 0.636 0.009 0.991 0.000 3 0.031
5 41~ 50 45 4 5 9 2.197 3 0.333 8 35 3.889 0.405 0.006 0.994 0.000 1 0.022
6 51~ 60 55 0 3 6 1.792 2 0.333 5 27 4.500 0.406 0.004 0.996 0.000 1 0.033
7 61~ 70 65 2 2 4 1.386 0 0.000 4 22 5.500 0.000 0.004 0.996 0.000 0 0.000
8 71~ 80 75 2 2 4 1.386 2 0.500 3 18 4.500 0.693 0.002 0.998 0.000 1 0.050
9 81~ 90 85 1 1 2 0.693 0 0.000 2 15 7.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0 91 ~ 100 95 2 1 2 0.693 0 0.000 2 13 6.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1 101~ 110 105 0 1 2 0.693 0 0.000 2 11 5.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2 111~ 120 115 2 1 2 0.693 0 0.000 2 9 4.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3 121~ 130 125 0 1 2 0.693 0 0.000 2 7 3.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4 131~ 140 135 2 1 2 0.693 0 0.000 2 5 2.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5 141~ 150 145 1 1 2 0.693 0 0.000 2 3 1.500 0.000 0.002 0.998 0.000 0 0.000
16 151~ 160 155 1 1 2 0.693 2 1.000 1 1 0.500 0.000 1.000 0.000 0
注:表 2、表 3中 , x-龄级中值(单位为 a);ax-在 x龄级内出现的实际个体数;lx-在 x龄级开始时标准化存活个体数
(一般转化为 1 000);dx-从 x到 x+1龄级间隔期内标准化死亡数;qx-从 x到 x+1龄级间隔期间个体死亡率;Lx-从 x
到 x+1龄级间隔期间平均存活的个体年数;Tx-从 x龄级以后总的存活年数。即从x龄级到个体全部死亡 ,林木个体所
存活的年数;ex-进入 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寿命;Sx-存活率 , 即 x+1期存活个体数与 x期存活个体数之比;Kx-致死
力或消失率 , 即从 x到 x+1期受到的阻力。其各项都是相互关联的 ,可通过实测值 ax或 dx求得 , 其关系如下:lx=ax/a0
×1 000;dx=lx-lx+1;qx=dx/lx;Lx=(lx+lx+1)/2;Tx=∑∞x=1Lx;ex=Tx/lx;Kx=1nlx-1nlx+1;S(x)=P1P2P3…(Pi为存活
频率);F(x)=1-S(x);f(tx)=qxSx-1 /hx;λ(tx)=f(tx)/Sx(hx是第 x个间隔期的时间长度 ,即龄级宽度)。
从表 2、表 3可以看出 ,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的各龄级个体平均生存能力的期望(ex)呈现 “单峰型 ”,
即平均生存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然后逐渐减小。前者在第 8龄级(即 71 ~ 80a)达到最大值(4.50),后
者在第 9龄级(81 ~ 90a)时达到最大值(7.50)。表明经过环境筛作用后 ,生存压力减少带来种群个体
的生长活力 ,这说明他们的幼苗幼树一旦长成壮树后 ,则有最高的生命期望寿命 。其后 ,随着生理机能
衰退 ,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或人为破坏 ,其生存能力也逐渐降低了。
·267·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图 2 长苞铁杉(a)与福建柏(b)种群存活率(lx/1 000)、种群死亡率(qx)、生存率(Sx)与危险率函数 [ λ(tx)]曲线
Fig.2 Curveofsurvive(lx/1 000), mortality(qx), anddangerratefunctionofTsugalongibracteat(a)andFokieniahodgins(b)
3.4 存活曲线分析
以实际种群存活量(lx)或其对数值(lglx)为纵坐标 ,以年龄期 x或相对年龄(即以平均年均的百分
比 X)作横坐标 ,可得种群存活曲线 。按 Deevey对存活曲线分成 3种基本类型 ,即:A型存活曲线呈凸
型 ,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 ,在达到平均寿命时 ,几乎同时死亡;B型存活曲
线呈对角线型 ,表示各龄级具有相同的死亡率;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 ,表示幼体死亡率高 ,以后的死亡率
低而稳定[ 17] 。本文以用以存活量的千分数(lx/1 000)为纵坐标 ,以年龄期 x为横坐标作图 ,如图 2。
由图 2可以看出 ,齐云山区长苞铁杉与福建柏两种珍稀植物早期的死亡率均较高 ,以后死亡率逐渐
降低而趋稳定 ,故二者的存活曲线均属 C型 。同时 ,根据种群增长模型 [ 22] Nx=N0erx分别对长苞铁杉与
福建柏种群存活状况进行拟合 ,得到:
长苞铁杉:Nx=2 220.265e-0.798x, R2 =1.0;福建柏:Nx=7335.442e-1.993x, R2 =0.999。
经检验二者都达极显著水平 ,由此可见 ,虽二者存活曲线均属 C型 ,但又存在一定差别 ,福建柏存
活曲线斜率比长苞铁杉要大 ,说明福建柏在前期的死亡率要大于长苞铁杉。
3.5 死亡曲线分析
从生命表(表 2、表 3)与死亡率曲线(图 3)可以看出 ,在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种群生长过程中其死亡
率(qx)都出现了 “高 -低 -高”的特点。长苞铁杉从第 1龄级至第 7龄级死亡率分别在 55%左右 ,从第
8龄级至第 11龄级时为 0,第 12龄级后为 1.0;福建柏从第 1龄级至第 8龄级死亡率从 87.0%下降至
50.0%,从第 9龄级至第 15龄级为 0,第 16龄级后为 1.0。
这种变化的特点与致死力(Kx)相吻合 ,长苞铁杉从第 1 ~ 7龄级 ,福建柏从第 1 ~ 8龄级 ,其种群的
生存压力一直很大 ,种群致死力一直保持在 0.7 ~ 0.8,说明此阶段植株的死亡主要由环境胁迫造成。
随着年龄的生长 ,死亡率都陡然下降为 0。长苞铁杉出现在第 8龄级 ,福建柏出现在第 9龄级 。这可能
是因为经过种内竞争或种间竞争后 ,此时二者都进入到林冠上层 ,每个植株能充分享受阳光而不受遮荫
胁迫的原因 。
最后 ,两种珍稀植物的死亡率曲线都达到一个峰值 1.0。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二者达到一定年龄
后 ,生理机能开始退化 ,而出现老死 ,也有可能是病虫害或人为破坏。因为在保护区建立前 ,曾经有过
“拔大毛 ”式的盗砍盗伐现象 ,其中大径级优质木材几乎被砍伐一空 。当前没留下大龄级植株。
4 结论与讨论
(1)长苞铁杉与福建柏分别为我国Ⅲ 、Ⅱ级重点保护树种 ,其木材材质优良 ,用途广泛 ,是极佳的用
材树种 ,且树冠优美 ,也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树种 。江西齐云山区长苞铁杉的胸径 、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
符合数学模型:D=66.030(1-e-0.018x)2.109 , H=13.695(1-e-0.043x)1.520 , V=1.660(1-e-0.006x)2.264;福建
柏胸径 、树高与材积生长分别符合数学模型:D=0.261x0.013 , H=17.968(1-e-0.074x)0.995 , V=1.660(1-
e-0.006x)2.264。
·268·
第 2期 杨清培等:江西齐云山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生长规律及种群特征研究
(2)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种群的不但长势较
好 ,而且其成熟个体都能产生一定数量的 ,传播能力强 、萌发力高的种子 ,故群落中幼苗个体较多 ,天然
更新良好 ,其种群年龄结构都呈 “金字塔 ”型。说明齐云山是长苞铁杉与福建柏的重要的适应区域与
“避难所 ”。
(3)福建柏与长苞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都属于 Deevey—C型 ,说明两种珍稀植物早期的死亡率均
较高 ,以后死亡率逐渐降低而趋稳定 。同时 ,根据种群存活状况进行数学模型拟合 ,得到长苞铁杉模型:
Nx=2 220.265e-0.798x, R2 =1.0;福建柏模型:Nx=7 335.442e-1.993x, R2 =0.999与福建天宝岩[ 6]相比 ,死
亡斜率较之要小 ,说明齐云山比福建天宝岩更适合长苞铁杉生存 。另外 ,虽二者存活曲线均属 C型 ,但
又存在一定差别 ,福建柏存活曲线斜率比长苞铁杉要大 ,说明福建柏在前期的死亡率要大于长苞铁杉。
原因可能在于福建柏幼苗发育成长为小树 、中树和大树的过程中 ,需要更充足的阳光 。如果其所处的群
落郁闭度较大 ,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 ,因缺乏其生长所需的光照环境资源 ,故死亡率增高 ,使得有些群
落中的福建柏幼树的数量明显减少 ,甚至缺失 ,只有当一些自然的因素(如积雪 、病虫害和自然死亡)或
人为破坏使得一些大树死亡 、倒伏 ,并在群落中形成林窗时 ,林下的幼苗才有机会生长 ,并进入林冠层。
但尽管林中的荫蔽环境使得每年有大量的福建柏幼苗死亡 ,却又由于不断得到种子萌发 ,形成幼苗的补
充 ,因此其种群结构仍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
(4)虽然长苞铁杉在福建柏在齐云山区分布较为广泛 ,种群个体数量较大 ,但从全国来看 ,现存总
量上仍处于稀有濒危状态 。建议加强对缓冲区内长苞铁杉 、福建柏的保护和管理 。对多数生长于中山
较陡峻的山坡和山脊的群落而言 ,遭到破坏后却极难恢复 。而且 ,多数长苞铁杉群落 、福建柏群落中还
混生许多珍贵树种 ,应对这些群落应加以严格保护 ,禁止采伐 。对当前还保存着的 、处于保护区外的小
面积天然长苞铁杉林 、福建柏林或零星分布的大树 ,建议由当地政府给予保护 ,以维护好它们的遗传基
因资源 。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89.
[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1.
[ 3]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 4]林峰 , 侯伯鑫 ,杨宗武 , 等.福建柏属的起源与分布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8(5):22-26.
[ 5]吴承祯 , 洪伟 ,吴继林 , 等.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 [ 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0, 9(1):31-34.
[ 6]吴承祯 , 洪伟 ,谢金寿.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11(3):333-336.
[ 7]李淑芳 , 陈家绥 ,檀庆忠 , 等.长苞铁杉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 [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3, 30(3):31-33.
[ 8]林勇明 ,吴承祯 ,洪伟 ,等.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4, 12(6):552-556.
[ 9]闹显照 , 乔才元 ,朱国萍 , 等.长苞铁杉nrDNAITS区假基因化拷贝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 [ J] .激光生物学报 , 2007,
16(2):208-215.
[ 10]钟祥顺 ,黄海.长苞铁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4, 31(4):54-57.
[ 11]哀建国,丁炳扬 ,于明坚.凤阳山白然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J].西部林业科学 , 2005, 34(3):45-49.
[ 12]哀建国 ,丁炳扬 , 于明坚.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5, 22(2):133 -
138.
[ 13]肖祥希 ,杨宗武 , 卓开发 ,等.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8, 25(3):31-35.
[ 14]吴富桢.测树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 15]孟宪宇.测树学 [ M] .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
[ 16]卢纹岱.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 [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0.
[ 17]郑师章 ,吴千红 , 王海波 ,等.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与应用 [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0.
[ 18]苏建荣 ,张志钧 , 邓疆 ,等.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5, 15(6):651-656.
[ 19]胡喜生 ,洪伟 , 吴承祯 ,等.木荷天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 J] .广西植物 , 2007, 27(3):469-474.
[ 20]江西森林编委会.江西森林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 21]王伯荪 ,余世孝 , 彭少鳞 ,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 [ 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6.
[ 22]祝廷成 ,钟章成 , 李建东.植物生态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