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生长动态的研究



全 文 :第 25卷第 2期 家 畜 生 态 Vol. 25 No. 2
2004年 5月 Ecology o f Domestic Animal M ay 2004
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生长动态的研究
郭 孝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 ] 在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中 ,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差异
性 ,在一年内 ,二者生物量的动态均呈双峰曲线 ,峰期分别位于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后期。地
上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到成熟期 ,地下生物量增长最快在分蘖期到拔节期。
[关键词 ] 无芒雀麦 ;紫花苜蓿 ;混播 ;生长动态
[中图分类号 ]  S81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5228( 2004) 02-0029-03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 ,应用
最多的优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也是世界草地建设
中最重要的豆科与禾本科牧草 ,二者的混播为最广
泛和最理想的草种组合。目前 ,我国在草地建设中也
广泛地采用二者的混播 ,解决了饲料不足和用于环
境的改良。本文在河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紫
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牧草的生长动态 ,进一步摸
清其生长规律 ,更好地为草业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主要设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牧
草试验田内进行 ,该地位于郑州市北郊 ,处于 34°16′
~ 34°58′N和 112°42′~ 114°14′E范围内 ,海拔 79
m ,为温带落叶林气候。 年平均气温 14. 4℃ , 7月份
平均气温 27℃ ,最高气温 39. 5℃ ; 1月份平均气温
1℃ ,最低温度 - 25℃ ,≥ 10℃的积温为 4 800℃ ;年
平均日照时数 2 400 h,年平均降水量 640 mm ,且主
要集中在 7~ 9月 ,无霜期 210 d,土壤为潮土 ,质地
为中壤 ,肥力中等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约为 1. 15% ,
pH值为 8~ 8. 5。此外 ,在博爱县以及尉氏县等地设
立了牧草研究的定期观察点。
1. 2 研究材料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种子来自中国农科院草
原研究所 ,经过测定种子用价为 90%以上 ,符合播
种要求。由于无芒雀麦竞争力强 ,混播的时候能影响
到豆科牧草的生长 ,所以混播的时候要适当增加豆
科牧草的播种量 ,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播种量分
别是 7. 5 kg /hm2和 11. 25 kg /hm2 ,条播、播行为 25
~ 30 cm,播深为 3~ 4 cm。为了保证其一致的生长
属性 ,三年内没有额外施肥和灌溉 ,保证土壤肥力一
致性。混播后 8~ 10 d内出苗 ,观察记载从第二年返
青开始 ,研究二年生草地的生长动态。
1. 3 研究方法
地上生物量的取样采用收获法 ,地下生物量的
取样采用壕沟法 ,取样面积为 1 m2 ,地下取深 50
cm ,重复 4~ 5次 ,地上样品为优良牧草与杂草两部
分 ,地下部分的原状土样经过双层纱布袋浸泡后反
复冲洗 ,然后再用 0. 25 mm的土壤筛过滤 ,将人工
牧草和杂草的活根检出来。将地上和地下各样品放
在 80℃的烘箱内烘干 ,或者将样品置于布袋内 ,在
阳光充足和干燥的气候下阴干和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地上生物量的动态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混播草地 (以下简称为
混播草地 )在第 2年返青后 ,混播牧草、杂类草 (主要
为藜科、毛茛科、大戟科和菊科的杂草 )的生物量及
总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曲线 (见表 1) ,就混播
牧草而言 ,最小值在 3月 5日 ,从分蘖期到拔节期生
物量增加缓慢 ,生长强度为 5. 51 gDM /m2· d,从抽
穗期到完熟期 ,生物量增加迅速 ,生长强度为 11. 92
gDM /m2· d(见表 2) ,完熟期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842. 72 gDM /m
2· d。 此后 ,生物量下降 ,生长强度
[收稿日期 ]  2003-05-20
[基金项目 ] 本文受河南省教育厅《黄河滩绿色生态区建设的研究》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 郭 孝 ( 1966- ) ,男 ,内蒙古商都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饲料生产与草地资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为负值 , 7月中旬以后 ,由于雨季来临 ,温度适宜 ,混
播牧草进入果后营养期 ,部分植株分蘖重新开始 ,生
物量又逐渐增加 , 10月 15日生物量达到全年的第 2
个高峰值 703. 42 gDM /m2 ,而后气温转冷 ,降水减
少 ,生物量逐渐减少 ,到 12月 15日 ,生物量降为
172. 43 gDM /m2后越冬 ,杂类草生物量的两个高峰
期分别在 6月 15日 243. 63 gDM /m2及 9月 15日
263. 18 gDM /m
2
,与混播牧草生长过程相反 ,从分
蘖到拔节期生物量增加较快 ,生长强度为 2. 81
gDM /m2· d,从抽穗期到完熟期生物量增加较慢 ,
生长强度为 1. 96 gDM /m2·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由于杂类草受到混播牧草强烈抑制的结果。 总
生物量的增长动态为:从返青期到抽穗期 ,生物量增
加迅速 ,并且平稳 ,生长强度为 8. 32~ 8. 93 gDM /
m2· d,从抽穗期到成熟期生物量增加很快 ,生长强
度为 13. 88 gDM /m2· d,成熟期过后 ,生物量减少 ,
7月中旬后进入第 2个生长旺期 , 9月 15日生物量
达到第 2个高峰 937. 33g DM /m2 ,而后急剧下降而
越冬。
表 1 二年生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动态 gDM /m2· d
生 物 量
测定日期 (日 /月 )
15 /3 15 /3 15 /4 15 /5 15 /6 15 /7 15 /8 15 /9 15 /10 15 /11 15 /12
混 播 草 61. 12 94. 52 281. 43 484. 86 842. 72 542. 34 612. 43 674. 15 703. 42 291. 16 172. 43
杂 类 草 7. 64 14. 32 120. 12 184. 62 243. 62 183. 42 252. 18 263. 18 153. 12 72. 43 23. 18
总生物量 68. 76 108. 84 401. 55 669. 48 1086. 34 725. 77 864. 61 937. 33 856. 54 363. 59 195. 61
表 2 二年生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生长强度 gDM /m2· d
生长强度 测定区间 (日 /月 )
15 /3~ 15 /4 15 /4~ 15 /5 15 /5~ 15 /6 15 /6~ 15 /7 15 /7~ 15 /8 15 /8~ 15 /9 15 /9~ 15 /10 15 /10~ 15 /11
混播牧草 5. 51 6. 78 11. 92 - 10. 01 2. 34 2. 06 0. 98 - 17. 60
杂 类 草 2. 81 2. 15 1. 96 - 2. 00 2. 29 0. 37 - 3. 67 - 2. 17
总生物量 8. 32 8. 93 13. 88 - 12. 01 4. 63 2. 43 - 2. 63 - 19. 77
2. 2 地下生物量的动态
混播牧草、杂类草活根量及总活根量三者动态
也呈双峰曲线 (见表 3) ,混播牧草的第 1个峰期在
种子成熟期 ,活根量为 513. 6 gDM /m2 ,第 2个峰期
在果后营养后期 ,活根量为 620. 3 gDM /m2 ,以分蘖
~ 拔节期增长迅速 ,而抽穗期过后增长缓慢 ,枯内期
下降。杂类草的峰值分别为 120. 5 gDM /m2、 124. 2
gDM /m2 ,位于完熟后期及果后营养期 ,果后营养后
期则下降。总活根量的峰值分别为 634. 1 gDM /m2
及 696. 9 gDM /m2 ,位于完熟期及果后营养期 ,在 1
年内死根的动态呈增长趋势 ,抽穗~ 扬花期以前增
加缓慢 ,而后增加较快 ,到越冬期死根量达到 216. 5
gDM /m2 ,是返青期死根量 10. 5 gDM /m2的 21. 6
倍 ,这些死根的不断积累 ,絮结造成土壤通透性、理
化性质的变坏 ,也导致了多年生草地生产力的下降。
表 3 二年生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动态 gDM /m2· d
生物量
测定日期 (日 /月 )
15 /3 15 /3 15 /4 15 /5 15 /6 15 /7 15 /8 15 /9 15 /10 15 /11 15 /12
混播牧草 63. 4 96. 2 352. 2 462. 3 513. 6 478. 2 490. 3 530. 6 590. 5 620. 3 614. 3
杂 类 草 9. 15 13. 4 63. 5 94. 3 120. 5 98. 6 115. 6 124. 2 106. 4 64. 5 36. 3
总生物量 72. 6 109. 4 417. 7 556. 6 634. 1 576. 8 605. 9 654. 8 696. 9 684. 8 649. 6
死 根 量 10. 51 15. 4 33. 6 54. 8 123. 3 157. 2 174. 3 182. 5 196. 4 208. 6 216. 5
30 家 畜 生 态 第 25卷
3 小 结
3. 1 混播牧草在河南省适宜秋季播种 ,第二年返青
早 ,生长快 ,成熟早 ,绿期长。
3. 2 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双峰曲线 ,峰
期分别在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后期 ,分别为
842. 72 gDM /m
2· d、 703. 42 gDM /m2。地下生物量
的季节动态也呈双峰曲线 ,第 1个峰期在种子完熟
期 ,为 513. 6 gDM /m2 ,第 2个峰期在果后营养后
期 ,为 620. 3 DM /m2。
3. 3 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期到完熟期 ,
生长强度为 11. 92 gDM /m2· d;地下部分增长最快
分别在分蘖期到拔节期。
3. 4 由于混播牧草具有极其庞大的根系 ,生长多年
极易絮结成坚韧的草皮 ,造成土壤通透性、理化性质
的变坏 ,也导致了多年生草地生产力的下降。所以种
植多年后要及时消灭老化的株丛 ,切断根茎 ,破坏草
皮 ,促进死根的分解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改善土壤
的理化性质 ,促进植株的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 ] 肖文一 .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9: 91
- 92.
[ 2]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 草原管理学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79: 290- 291.
[ 3 ] 郭 孝 .苇状羊茅生长动态的研究 [ J ].郑州牧专学报 , 1996,
( 3) 17- 18.
[4 ]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 [M ] .北京:农业
出版社 , 1988. 267.
[5 ] 甘肃农业大学主编。 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 [ M ].兰
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176- 177.
[ 6 ] 郭 孝 .多年生禾草物候特征与分蘖动态的研究 [ J] .家畜生
态 , 2002, 23( 4): 17- 19.
[7 ] 郭 孝 .河南省草种区划的研究 [ J].家畜生态 , 2002, 23( 3): 43
- 45.
Studies on Growth Dynamics of Mixed Grassland of Bromegrass
(Bromus inermis Leyss. ) and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
GUO Xiao
( Zhengzhou Col lege of Animal Engineerin g , Zhengzhou , Henan 450045, China )
Abstract: Greater dif ference and cor relation betw een the g row th o f above-g round biomass and that of
under-g round biomass exist in alfal fa ( M edicago sativ a L. ) and bromeg rass ( Bromus inermis Leyss. )
mix ed g rassland. Mixed g rassland has a simila r biomass curv e wi th tw o peaks in a yea r, one is in full-ripe
period, ano ther is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o f v egetation af ter the full-ripe g row th period. Grow th
ra te reach peak from heading stag e to ripe period for above-g round biomass, f rom tillering period to
jointing stag e fo r under-g round biomass.
Key words: bromeg rass; alfalfa; mix ed sow ing; g row th dynamics
(上接第 28页 )
The Reaction of Weight of Tan-Sheep to Grazing Intensity in Short Term
T IAN Zhi-zhen, CHANG Sheng-hua , XIAO Quan-yu, HUO Fu-jiang , N AN Zhi-biao
(Grassland A gricultural Scien ce College,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 Gansu 730020, China )
Abstract: The resea rch of ef fect o f g ra zing intensi ty on w eight , daily g ain and production o f per
g rassland w as carried on lo sses pla teau. The results as follow s: wi th the g ra zing intensi ty in creasing , the
t rend of w eight as follw s: 240 sheep· d /hm2> 480 sheep· d /hm2· 780 sheep· d /hm2 , but , daily gain
among three g roups wasn t notability (P> 0. 05) . Daily gain wa s declined wi th the time of g razing lasted.
Production of per g rassland was notability (P < 0. 01) among three g roups, and production of 780 sheep·
d /ha w as highest , w hich w as 76. 3 kg /hm
2· 90d.
Key words: g razing intensi ty; Tan Sheep; w eigh t
31第 2期 郭 孝等: 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生长动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