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全 文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
20 
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林业实用技术
  
金 佛 山 方 竹 低 产 林 改 造 技 术
李曙明1  张佐玉2  杜 凌1  罗惠宁1
(1.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贵阳 550001;2.贵州省林业业科学研究院)
表 3 萌芽更新 、植苗造林营林费用比较 (元/667 m2)
项目 整地 苗木 栽植 抹芽 除草 施肥 灌水 病虫害防治 合计
萌芽林 1a 0 0 0 18 30 10 12 6 76
植苗林 1a 245 277 55 9 30 10 16 6 648
以在适宜时间采伐后 ,伐桩根部水
分集中 ,有利于快速萌芽。而植苗
造林在栽植后 ,由于西北地区春季
风大 、干旱 、寒冷 ,植苗林易发生苗
杆抽干死亡现象 ,因此成活率较低 。
3.2 前期生长量情况
3.2.1 树高 、胸径生长量 由表 2
可知 , 1 年生速生杨萌芽林高平均
年生长量为 3.66 m ,胸径平均年生
长量为 3.60 cm 。植苗林高平均年
生长量为 0.55 m ,胸径平均年生长
量为 1.05 cm 。3 年生速生杨萌芽
林平均树高 10.08 m , 平均胸径
8.51 cm ,3年生速生杨植苗林平均
树高 5.05 m , 平均胸径 5.16 cm 。
该栽培表明 ,速生杨萌芽林生长迅
速 ,其生长量与植苗林比较差异极
显著 。
3.2.2 材积生长比较  速生杨萌
芽林 3年生和植苗林 3 年生的材积
生长量见表 2 。由表 2可知 ,速生杨
萌芽林 3 年生平均单株材积为
0.022 9 m3 ,植苗林 3年生平均单株
材积为 0.004 2 m3 ,所以推算出萌
芽林每公顷可增产 30.23 m 3 ,增产
效果明显 。
3.3 萌芽更新和植苗造林营林成

由表 3 可以看出 ,由于速生杨
萌芽更新无需整地和栽植 ,节省了
大量费用 ,而植苗造林需要整地费 、
苗木费及栽植费 ,并且在抚育管护
中增加了前期灌水次数 ,所以生产
成本较大 。按照本地区目前的社会
工资及物价测算 , 萌芽更新造林比
植苗造林可节省费用 572 元/667
m
2 。
4 结论
在西北干旱地区 ,速生杨伐桩
萌条更新试验中萌条林成活率及年
生长量均大于植苗林 ,并且萌条更
新造林具有缩短培育周期 、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节省造林费用 、成林管
理简便等忧点 ,建议在今后的原料
林采伐时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1]  东北林学院森林学教研组.人工林
抚育间伐与次生林经营[ G].农林
部林业局组织编印 , 1977.
[ 2]  林业部经营处.天然次生林的经营
管理[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65.★
[ 摘要]  金佛山方竹主要分布于大娄山
系 ,中心区约有 3.6 万余 hm2 。方竹竹材
是造纸 、竹胶板 、竹器编织的好原料 , 竹笋
质地晶莹 、笋肉肥厚 、味美鲜嫩 , 远销国内
外 ,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文中总
结了调整合理竹林密度 、年龄结构 、护笋
养竹 、合理施肥 、间伐物归林 、谷物覆盖等
技术 ,可大幅度提高竹笋产量。
[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笋用林 低产
林 改造技术
1 金佛山方竹及分布区概况
金佛山方竹[ Chimonobambusa uti lis
(keng)keng f.]是寒竹属方竹组的竹种 ,
中国的特有种之一。分布区主要沿大娄
山系扩展 , 以四川的邻水 , 贵州的道真 、绥
阳 、息峰 ,到云南的彝良为界 , 地理位置为
N27°6′40″~ 30°22′42″、E104°3′38″~ 107°
37′30″范围。其分布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南
部东段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段为中亚
热带高原气候 , 北部为中亚热带盆地气
候。据调查 ,大娄山沿线有成片金佛山方
竹分布 , 面积达 3.6 万 hm2 , 是目前寒竹
属中保存面积较大 、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
的竹种。金佛山方竹材是造纸 、竹胶版 、
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 、笋肉
肥厚 、味美鲜嫩 , 远销国内外 , 有“竹类之
冠”的美誉。方竹产业在遵义 、桐梓 、绥
阳 、正安四县的一些镇乡已成为主要财政
支柱之一。但当地方竹林由于掠夺性采
笋 、管理粗放和缺乏科学技术等原因 , 竹
林径级逐年降低 ,笋产量逐年下降。试验
区竹林平均胸径小于 1 cm , 立竹密度
10 000株/ 667 m2 左右 , 产笋量只有 8 ~
15 kg/667 m2。根据走访调查和样地资料
分析 , 造成方竹林质量低下 、笋产量下降
的主要原因有:(1)乔木层破坏 方竹分
布区高寒 , 有大量小型煤矿 , 方竹林内乔
木或作为矿柱材或作为当地居民的薪炭
材 ,遭到大量砍伐 , 方竹层片的生境破坏,
影响了方竹生长;(2)竹林无序间伐或间
伐不当 这主要是不合理调整方竹林内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
21 
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林业实用技术
  
表 1 不同立竹密度试验水平的林分特征值变化
立竹
密度
/667 m2
年份
/ a
保留林分特征 1 年生竹特征
平均胸
径/cm
平均高
度/ m
产笋量
/ kg
杆量
/ kg
平均胸
径/ cm
平均高
度/ m
杆量
/ kg
1 000 株
1996 0.77 2.45 37.25 36.83
1997 0.97 2.95 24.67 9.93
1998 1.10 3.22 3.65 12.51 1.33 3.45 5.72
1999 1.30 3.63 10.09 18.14 1.37 3.74 9.93
2000 1.43 3.82 39.36 57.06 1.56 4.05 5.87
均值 1.20 3.41 19.44 24.41 1.42 3.75 7.17
2 000 株
1996 0.81 2.53 21.47 32.96
1997 0.88 2.72 14.05 17.00
1998 0.96 2.92 7.66 19.89 1.37 3.77 8.22
1999 1.06 3.16 5.94 23.92 1.52 3.99 7.08
2000 1.37 3.73 62.85 71.24 1.64 4.20 5.03
均值 1.07 3.13 22.63 33.01 1.51 3.99 6.78
3 000 株
1996 0.84 2.60 55.5 46.19
1997 0.95 2.86 10.45 25.95
1998 1.03 3.02 33.46 34.91 1.38 3.78 15.07
1999 1.12 3.25 17.53 39.48 1.37 3.72 7.27
2000 1.42 3.78 82.21 75.50 1.53 3.95 10.21
均值 1.13 3.23 35.91 43.96 1.43 3.82 10.85
4 000 株
1996 0.90 2.76 51.46 46.85
1997 0.94 2.87 4.17 36.10
1998 1.02 3.05 41.27 44.26 1.61 4.18 12.66
1999 1.11 3.25 16.16 52.02 1.66 4.23 9.30
2000 1.52 3.95 271.96 107.93 1.67 4.23 16.81
均值 1.15 3.42 83.39 60.08 1.65 4.21 12.92
5 000 株
1996 0.88 2.72 45.14 50.03
1997 0.90 2.77 8.33 42.52
1998 0.95 2.90 49.49 47.39 1.37 3.77 13.24
1999 1.06 3.15 47.34 57.35 1.53 4.05 14.83
2000 1.34 3.64 242.38 124.80 1.54 4.03 11.41
均值 1.06 3.12 86.89 68.02 1.48 3.95 13.16
6 000 株
1996 0.95 2.89 133.59 69.51
1997 0.99 3.00 16.22 59.08
1998 1.04 3.10 116.85 64.34 1.24 3.53 21.49
1999 1.13 3.28 270.98 74.67 1.55 4.06 19.85
2000 1.43 3.83 724.47 198.10 1.50 3.93 19.88
均值 1.15 3.30 282.13 99.05 1.43 3.84 20.41
  注:1 、均值指 1997—2000年各年值的平均 。
2 、根据上表 , 结合笋产量 、林分径级结构变化规律 ,笋用林合理密度为 3 000 ~
4 000株/ 667 m2 。
“竹—木”关系 , 如砍伐乔木 , 间伐大竹和
砍伐幼竹;(3)无序采笋 受商业利益驱
使 ,采笋期不留母竹 、采大笋等。
2 笋用林培育主要技术
2.1 林分清理
采取的主要技术是“清除杂灌 , 保留
上层少量乔木” , 也就是用刀和锄头清除
林中杂草 、灌木。金佛山方竹喜荫 、耐湿 ,
支撑力弱 , 需上层乔木保护 , 所以要保留
上层少量的乔木来遮阳 、保湿应均匀留取
乔木 20~ 30株/ 667 m2 。
2.2 保持立竹合理密度和年龄结构
林分密度关系到立竹营养和光合作
用空间 , 密度大 、立竹纤弱 、笋径细 、可食
用部分少;密度小 、立竹粗 、笋径大 、可食
用部分大。另一方面 ,金佛山方竹属混生
型 ,其竹株分布的均匀则有利于笋产量提
高。
在保证设计立竹度的前提下 , 分年度
调整竹林密度。砍除 3 年生以上竹 , 砍掉
小竹留大竹 , 砍去密集的留取稀疏的 , 最
终保留 3 000 ~ 4 000 株/ 667 m2(表 1)。
在经营过程中 , 每年都有新竹长出 , 同样
采取以上技术疏伐 , 保持合理密度。针
对林分立竹度不同的特点 , 对 667 m2 大
于 10 000 株的竹林 , 在 3 ~ 5 a 内完成林
分疏伐;对 6 000 ~ 8 000 株林分 , 2 ~ 3 a
内完成林分疏伐;对小于 6 000 株林分 ,
1 ~ 2 a内完成林分疏伐。间伐时间为每
年的 4—7 月。
方竹是混生竹种 ,出笋始于 8 月上中
旬 ,幼竹第 1 年是体积生长 、第 2 年生枝
长叶 ,其 1年生竹是竹林生产力的重要标
志。另外 ,当地竹农长期经营方竹笋用林
的经验是“砍六留五不留七” , 留 5 a老竹
以防冬季雪压。对照国内外竹林笋用林
年龄结构的划分惯例和金佛山方竹林实
际 ,年龄结构按 1 a、2 ~ 4 a、5 a 3 等级划
分 ,所占比例为 3∶6∶1 为宜。 ≥1 年的
母竹已形式茂密的枝叶和宠大的鞭根 , 能
充分吸收养分和水份进行光合作用 , 笋产
量高。 5 年生竹株开始老化 , 生理功能衰
退 、光合能力下降 、无出笋能力 , 但抗雪压
能力强。
2.3 间伐物归林
现有金佛山方竹林主要是次生天然
林 , 适当间伐有利于提高竹林质量 , 由于
其分布区海拔高 , 竹材的商品化利用困
难。将间伐物归地有利于蓄留水土 、回归
养分 ,提高地表墒情 , 增加笋产量 。在实
际操作中 ,应“四砍四留一不准” 。即砍小
留大 、砍密留稀 、砍老留幼、砍灌留乔 、不准
砍林中空地的散生竹和边竹。
另外 ,采集后的毛笋笋壳剥离工序应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
22 
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林业实用技术
   表 2 不同肥种量配比组合对方竹林笋产量的影响
施肥
处理
不同年度笋产量(kg/ 667 m2)
1997 1998 1999 2000
产笋量合计
/ kg
N 1P1K1 6.14 57.01 28.66 95.24 187.05
N 1P2K2 1.87 51.99 13.04 92.22 159.12
N 1P3K3 4.27 40.91 20.74 77.55 143.47
N 2P1K2 4.56 29.63 5.95 51.37 91.51
N 2P2K3 1.16 36.25 11.90 59.04 108.35
N 2P3K1 4.10 40.55 10.10 66.32 121.07
N 3P1K3 3.63 50.92 42.65 67.83 165.03
N 3P2K1 10.16 70.84 43.78 121.40 227.73
N 3P3K2 28.45 65.65 61.68 152.46 308.24
表3 不同覆盖厚度对方竹林笋产量影响表
项目 处理厚度/ cm
径级结构/ cm
0.0-0.5 0.5-1.0 1.0-1.5 1.5-2.0 ≥2.0 株数
地径/ cm
笋量/ kg
林分
特征
20 0 185 4 669 4 928 111 9 894 1.00
10 0 148 2 335 5 003 74 7 559 0.902
0.0 0 218 3 242 3 640 37 7 137 1.015
笋量
特征
20 0 1 223 4 891 1 223 556 7 893  267.51
10 222 1 112 2 223 778 111 4 447  133.20
0.0 0 333 1 392 857 143 2 726  74.920
  主要在山上进行, 将其笋壳留于竹林
内, 经腐烂后作生物腐殖肥料。
2.4 管理技术
主要是“竹林定时封山 、定时开山” ,特
别是在发笋期要禁止人畜进入践踏破坏竹
笋而影响成竹。金佛山方竹的幼竹生长同
出笋始期同步 ,较出笋末期推迟 30 ~ 40 d
结束高生长。在年度经营措施制定和生产
实践中 , 采笋一结束 , 需立即封山(8—11
月)育竹, 有利于林分结构更替封山。
2.5 施肥
合理施肥是提高方竹林笋产量的重要
途径。通过设置 N、P、K 不同组合施肥试
验区 ,得出 3 500 株/ 667 m2 的方竹笋用林
合理施肥量配比为:N3P3K 2(表 2)。
肥料可撒施 ,与垦复同时进行。
2.6 护笋养竹
金佛山方竹主笋期始于 8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此后还有少量罴市笋 、春笋 、夏笋 ,
蓄留母竹宜用秋季笋。在出笋初期 10 ~ 15
d内(早期笋地径大 、生长快 、生长量大)利
用方竹出笋成竹规律 , 停收商品笋 ,留足大
径级竹笋 ,适当均匀分布。实际操作中 ,采
小径级笋留大径级笋 、采密集笋留稀疏笋 ,
留前期笋采中后期笋 , 留壮笋采弱笋。同
时要遵守“五不采” ,即不采见根笋 ,不采走
边笋, 不采摇头笋 , 不采草根笋 ,不采鸳鸯
笋。
2.7 林地覆盖
在对《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改造技术研
究》课题连续 2 a、1 a覆盖 20 cm、10 cm 厚
度糠壳的方竹林样地资料汇总(表 3)发现 ,
连续 2 a覆盖 10 cm 厚度糠壳的竹林笋产
量增加最高 , 20 cm 覆盖度的毛笋增产率为
35.81%;10 cm 覆盖度的毛笋增产率为
39.87%。
通过试验可知 ,实施这种覆盖技术 , 能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 , 改变竹子内循环 , 从
而促进笋芽的萌动, 提前出笋始期 ,延长笋
期 ,增加产量。但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注
意:
(1)覆盖前要灌足水。
(2)覆盖的厚度以 10 cm 为宜。覆盖
物用糠壳 、锯末 、秸杆均可。间伐物归还林
也有利于保湿保墒和林地养分补充作用。
(3)竹园覆盖应注意轮换 , 不宜连续
覆盖, 否则会引起竹园衰退 ,同时由于土壤
地温增高 ,提早竹鞭发芽 ,改变竹子内源激
素的动态平衡 ,打破竹子本来的生长节律,
从而出现了负面效应, 导致林地衰退 , 产量
下降。
(4)绝对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 确保产
品安全和信誉。
2.8 垦复及补植
对林分最好采用全垦方式 , 按年按带
交替轮垦 , 垦复深度 15 ~ 20 cm , 一般以不
伤害竹鞭为度。垦复时沿等高线开设垦复
带 ,带宽 2 m ,带间 2 m ,并对较大空穴处进
行补植, 株行距 3 m×3 m。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改造技术研究”课
题由国家林业局立项 , 1995 年在桐梓县黄
连乡建立金佛山方竹笋用林低改中试基地
135.8 hm2 ,系统进行了金佛山方竹低产林
改造技术研究。低改 4 a 后使方竹笋产量
由年均 8~ 15 kg/667 m2 增至改造后年均
62 kg/ 667 m2 ;方竹径级逐年 , 增长率达
28.6%;竹林均高增长率 20.4%;该研究获
2005年度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  张喜 , 等.林地覆盖糠壳对金佛山方
竹笋产量的影响[ J].竹子研究汇刊,
1997 , 16(3):50-59.
[ 2]  张喜 , 等.金佛山方竹竹笋幼竹生长
节律[ J].竹子研究汇刊 , 1998 , 17
(1):53-59.
[ 3]  綦山丁 、张喜.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
的初步研究[ J] .贵州林业科技,
1997 , 25(3):18-24.
[ 4]  张喜 , 等 ,生态因素和乔木层结构对
金佛山方竹林质量的影响[ C].贵州
林业科技 , 2001 , 29(4):9-18.
[ 5]  张喜 , 等 ,金佛山方竹次生林定向改
造中的合理木竹群落结构[ C].亚欧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文集.
[ 6]  李曙明, 等 , 金佛山方竹杆重模型初
级[ J].林业科技通讯, 1998(5):28-
30.
[ 7]  李曙明, 等 , 金佛山方竹笋重模型的
建立[ J].贵州林业科技 , 1999 , 27
(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