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1年第 18期
农业科技与信息
1 方竹低产林改造方法
1.1改善竹林卫生状况 方竹低产林表现在林相杂
乱,灌木刺丛较多,竹龄老化、竹杆大小参差不齐,采取
砍除病腐、枯立濒死的竹木,无价值的藤本植物、刺丛及
灌木,视其用途或运出林外、或集中焚烧、或平铺地表腐
烂成肥,实现增大方竹林通风透光效果,改善卫生状况。
1.2调整立竹密度 在正常情况下, 密度大平均地径
就小,密度小平均地径就大。为了培育径级大、产量高的
竹林,必须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对于立地条件好,培育大
径级(地径5cm以上)竹林,每667m2控制在800~1 200
株;培育中级(地径3~5cm)的林分,每667m2保留立竹1
200~1600株;培育小径级(地径2~3cm)林分,每667m2
保留立竹1600~2000株。 立竹度在5000株/667m2以上
方竹林必须实施低改,改造时要分年度逐步实施,按现
有竹林立竹度的30%予以间伐,坚持“砍密留稀、砍小留
大、砍老留嫩、砍坏留好”的四砍四留原则。
1.3调整林分年龄结构 1~3a生的方竹, 出笋率最
高,5a后开始衰退,7~10a逐渐枯立而死。 因此,提高竹
林发笋率,达到高产稳产,必须改善林分年龄结构,促进
鞭根扩展、笋芽发育。 低产林连续实施5a改造后,上等
林分中1a生占15%,2~3a生竹各占30%,4a生竹占15%;
中、下等林分中,1~3a生竹各占30%,4a生占10%。 5a生
竹适当保留,6a生以上的老竹砍除。
1.4护笋养竹 方竹早期出笋时间多在8月上旬或9月
上旬,海拔高出笋早,海拔低出笋晚,方竹的径级和节数
在笋期已成定局,竹笋当年长成竹,以后高度和径级不
再增加,为了培育大径竹,在竹笋出土就要进行选择和
定向培育。前期出土的竹笋(俗称头番笋),径级较大,生
长健壮,应选留一定数量作培育母竹,中期出土的竹笋
应稳定留育竹,后期竹笋质量较差,用于食用。当年培育
的新竹数量不得少于立竹的35%以上,分布应均匀。
1.5保护林冠层 光照太弱,不利于方竹的生长发育,
林冠郁闭度0.80以上方竹就不能生存 。 郁闭度小于
0.30,乔木林冠不能起到抗雪压、霜冻、保湿等有效的保
护作用。方竹最适宜的郁闭度是0.30~ .40。所以,在实
施方竹低产林改造时,对郁闭度大的上层林冠要适当间
伐或砍去部分枝丫,对郁闭度过小或纯竹林,就应当补
植一些适生乔木,营造和维持良好的环境。
2 方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2.1危害竹笋情况及防治 竹笋期害虫有竹笋禾夜蛾
和竹大象虫,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有银星竹鼠和野猪。
2.1.1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Butler)属鳞翅
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又名竹笋夜蛾、笋蛀
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 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
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严
重地区大量竹笋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
约38~43mm。 每年发生1代, 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
杂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先蛀食
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 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爬
到笋上,蛀入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堆积,3龄幼
虫蛀入笋内,啮食柔软部分。 竹笋被害后,表面失去光
泽,内有蛀孔、虫粪。
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除草培土,促进竹林丰产和
消灭越冬卵。②及早挖去被害笋,杀死笋中幼虫。③用材
竹林出笋后, 用敌百虫50%可湿性粉剂, 释稀成1000
倍,或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洒林地2~3次,杀虫保笋。
2.1.2竹大象虫Cytotrache lus longimanusFabricius,
竹大象虫又称竹象,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而
死。成虫体梭形,红褐色,长约21~33mm,雄虫略小。每年
发生1代,以成虫于室中越冬。 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
出土后活动,以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 成虫有伪死性。 喜
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律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
部咬1个1~2cm的刻槽,然后产1粒卵,再用头咬笋锋纤
雷公山水系野生方竹低产林改造及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万 鹰1,张德权2
(1台江县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2贵州省台江县林业(园林绿化)局;贵州台江 522630)
摘 要:在总结雷公山水系野生方竹低产林改造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方竹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野生方竹低产林:改造;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植树造林
22
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11.18.034
2011年第 18期
农业科技与信息
维堵塞槽口。 卵经1周孵化,幼虫蛀入笋内取食,蛀道宽
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 幼虫老熟后于地下
6~28cm处做上室化蛹。 成虫羽化后当年不出土, 于室
内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劈山松土,浓度适当,可破坏竹象
的土室,使其不能越冬,促进竹林生长。 ②捕捉成虫:成
虫有伪死性,多集中于竹笋上,在清晨或黄昏时不甚活
动,可用人工捕捉。 ③被害竹笋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
垂,可用手指拧一下竹笋端部16~20cm处,如为软的,内
部大多有虫,就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取出幼虫。
2.1.3野猪Sus scrofa,属哺乳纲有蹄目,偶蹄亚目,
野猪科。 属“三有”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
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成年野
猪体长90~180cm,尾长20~30cm,体重50~200kg。 鼻
吻部比家猪长,两耳直立,雄性的犬齿尖锐发达成獠牙,
突出额外,长7~13cm。幼龄野仔猪身被褐色纵条纹。野
猪冬季喜欢选择阳坡,坡上位缓坡和平坡,常在靠近水
源,隐藏条件好,人为干扰少的安静地方卧息;常在河流
的上游山区,且森林资源丰富,植被保护完整,农作物种
类繁多,产品丰富的地方出没。竹笋刚出土,野猪用长而
扁平的鼻尖挖掘竹笋,成群结队的野猪频繁出没,连吃
带糟蹋,所经过的方竹林竹笋几乎被偷吃一干二净。
防治方法:①拉线阻拦法。 沿竹园边以单株竹为载
体,成竹竹兜上30~40cm处绕圈拉紧,碰到有弹性即可。
给野猪设的警戒线为银白色,强力很好,是化肥、化工、
水泥、饲料等行业工业包装封口、编织袋使用的缝合材
料,市场上材料采购也非常便利。②持枪猎杀。对于频繁
为祸的野猪,进行限量捕杀,由于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
所有,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组织科研人
员对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基础调查和危害性
评估, 有计划地给下达危害性较大的野生动物捕杀指标,以
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保护野生动物食物链的平衡。
2.1.4银星竹鼠(Hoary BambooRat,R.pruinosus)
主要在我国的东南地区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 地
下生活,以苇草根、白茅根、竹根、竹节、竹叶、竹笋为食;
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峰;孕期1个月,每胎1~5个,哺乳
期2个月。银星竹鼠啮食竹子时,用它的前肢指掌一上一
下对握住枝体一头,先撕去外皮,再啮食竹子内部,并发
出嚓嚓的响声。 银星竹鼠最喜欢吃包括竹杆、竹枝和竹
叶的竹子,竹笋,成年竹鼠一天可食相当于2根地径1cm,
高3cm的竹子,对竹类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
防治方法:①猎杀法中又以设置索套陷阱最常被利
用,其次是铁夹,再其次为猎狗围猎。防治效果则以猎狗
围猎效果最好。②持枪沿路狩猎。③人工挖鼠洞捕杀。在
竹林四周发现有新掘的竹鼠洞,即时挖掘捕杀。 ④天敌
捕杀。 保护竹林附近竹鼠的天敌蛇类和猫头鹰等。
2.2成竹害虫防治
2.2.1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刚竹毒蛾属毒蛾科。 发生时可食尽竹叶,竹节内积
水,竹子死亡。刚竹毒蛾1a3~4代。以卵和1~2龄幼虫越
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越冬卵也陆
续孵化, 到4月中旬孵化完毕。 成虫羽化多在清晨和傍
晚。 老熟幼虫在竹的上部竹叶或竹杆上结茧。
防治方法:①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②使用白僵
菌粉炮,每667m22个,可降低虫口密度70%左右;③利用
夏天中午幼虫下竹的习性, 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0%
溴氰菊脂乳汕500倍溶液喷洒竹杆。
2.2.2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又称竹螟,属螟蛾科。 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
30 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5~30mm。 1年1~4代,世
代重叠。 第1代幼虫危害最重,第2代较轻,第3、4代较少。
均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
虫,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
防治方法:①结合竹林抚育工作,冬季削山松土。可
消灭越冬幼虫。 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 可喷射
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5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之。③在
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④施
放烟雾剂灭杀,每1000m2用敌敌畏烟雾剂2~3kg。
2.2.3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
黄脊竹蝗(以下简称竹蝗)成虫除取食叶片,新竹被
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
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每年发生1代,卵块上端有黑
色卵块盖覆。 产卵地点多在竹山柴草稀少、土质松软的
阳坡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每雌虫产卵6块左右,产卵后成
虫逐渐死亡。 以卵在土中越冬。 越冬卵于四月底五月初
开始孵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 孵化期长达
30~40d。 成虫于7月初开始羽化,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
盛期,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跳蝻(若虫,翅芽不明显)孵
出后第一天不取食,第二天才开始取食小竹及禾本科杂
草的叶片,食量以四龄至成虫交尾前一段时间最大。 跳
蝻上竹时间都在一龄末二龄初, 三龄后则全部上大竹。
跳蝻上大竹后,起初集中在梢端取食,竹梢常呈枯黄色,
植树造林
23
2011年第 18期
农业科技与信息
三龄后则慢慢分散。当天气炎热时,常于8时下竹至阴凉
处纳凉,待17时气温下降后,又上竹生活。跳蝻有群聚和
迁移习性,成虫有迁飞性,风对于竹蝗的生存及飞翔扩
散有相当大的影响。 有嗜好咸味和人尿的习性。
防治方法:①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产卵地易识
别,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②保
护天敌。在林间种植桤木和泡桐树,繁殖红头芫菁,发挥
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竹蝗的天敌有黑卵蜂、寄蝇、红头
芫菁、蚂蚁、蜘蛛、螳螂、竹鸡等。 ③跳蝻出土10d内未上
竹前, 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有效成分
7.50~15g/hm2或2 %森防丹Ⅲ号,用药量100ml/667m2,
稀释500~800倍液喷雾。④对于上竹危害的跳蝻,可用1%阿
维菌素油剂,用药量300~450ml/hm2,与柴油按1:15~
20的比例配制成油烟剂,借助烟雾机施放。⑤诱杀。用混
有农药的尿液(如尿液:杀虫双=19:1)装入竹槽或浸润
稻草,放到林间,诱杀成虫。
2.2.4竹镂舟蛾
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属舟蛾科,是为竹林主
要害虫。 幼虫取食竹叶,严重时将叶食光,使竹枯死,影
响出笋和竹材质量。 幼虫全身光滑,呈绿色、头红褐色。
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
地,但几分钟后又会重新上竹。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
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蛹越
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
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左右及黎明前很活跃。 卵多
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
防治方法:①人工诱杀。5~7月,可用黑光用灯光诱
杀成虫,或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②化学防
治。用2.50%溴氰菊脂,每667m24~8g,1000~2 00倍液
进行低量喷雾。③营林措施。秋冬季(10~12月),进行林
地垦复,击毙幼虫或土茧。 ④生物防治。 卵期释放赤眼
蜂,每667m27万头。
2.2.5竹蚜虫
1年多代,以秋天所产卵越冬。新竹放叶老叶换叶季
节最为为猖獗,阴湿竹林中最为严重极易引起煤污病。
防治措施:①通过降低立竹密度,使之通风透光,减
少虫口密度;②发生初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1500倍液,连续2~3次。
2.3方竹病害情况及防治
2.3.1竹丛枝病
又名扫帚丝病,病竹常见有很多小枝密生,小枝顶
端长着1~2张变小的病叶,挂灯结彩,很像扫帚丝。由子
囊菌中的竹瘤座菌寄生引起。 病菌凭孢子无性繁殖,经
风雨传播,或由带病菌的母竹远播。
防治方法:5~8月是竹丛枝病的发病旺季, 应及时
在竹枝上喷洒波尔多液,以预防病菌感染。 随配随喷。
2.3.2竹秆锈病
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发病重的竹子可能枯
死。 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 病害多发生在
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
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抱
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 到11月至第2年春产生橙褐
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
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
林过密,也可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②发病轻的竹林,应
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蔓延传播;发病
重的竹林喷0.50~1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
酸,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效果较好。③6~10月间于
竹林内喷1度(波美)石硫合剂或100~150倍的敌锈钠。
④每隔10d左右,用25%可湿性粉500倍液,50%可湿性粉
1000倍液,喷射2~3次。
3 方竹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3.1强化竹林抚育,调整方竹密度
方竹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域大多为方竹低残林,
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林相杂乱,卫生状况恶化。 通
过竹林抚育,调整立竹密度,破坏方竹林业有害生物栖
息环境,将其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3.2改善林分年龄结构
根据经验进行方竹低残林改造时,一般1~4a生竹
至少占林分立竹80%;5~6a生竹不得超过20%;7a生竹
一律间伐,实现立竹年轻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增强竹
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低抗能力。
3.3充分发挥森林植物的调控作用
方竹多发生于阔叶林下,组成复层竹阔混交林,上层乔
木为捕食性鸟类提供生活空间, 方竹最适宜的郁闭度是
0.40~ .60,对郁闭度小的低残林,应当补植一些适生乔
木树种,形成林冠保护层,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过程教育片.桐梓党建网.黔北桐梓:方竹
栽培技术.2008.12.
[2]易思荣,申明亮,黄娅,肖中,邓才富,蒲盛才.金佛山方竹病虫害
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世界竹藤通讯.2009.7(1).
植树造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