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莜麦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试验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5,21(20)
莜麦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试验
皇甫红芳 苏占明 李 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 037008)
摘 要:为了明确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化肥用量对莜麦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给微生物菌肥的大
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指导。该试验研究微生物菌肥配合不同化肥量对莜麦出苗、各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含量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菌肥+75%化肥)产量最高为2 550kg/hm2;处理A(全化肥)和B(菌肥+50%
化肥)次之,产量分别为2 220kg/hm2和2 001kg/hm2;处理E(全菌肥)再次之,产量为1 900.5kg/hm2;处理D(对
照)产量最低,1 333.5kg/hm2。由此可见微生物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莜麦产量。
关键词:莜麦;菌肥;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32-0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产主要依靠大量化肥的投入,
不合理施用化肥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这
些年,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无公害农产
品的日益重视,探寻新肥源以代替化肥的研究备受关注,
微生物菌肥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新型肥料,其中含有大
量的高活性有益微生物,施用后能改良土壤,可促进植物
生长及对矿质营养吸收和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产生促
进植物生长代谢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有益菌类,施用后
能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它广
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和土壤内微生物共同作用给
植物提供营养,使环境中养分潜力得以充分发挥。随着
现代农业的发展,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
凸显出来。2012年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在大
同地区开展莜麦施用微生物菌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
究所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豆类,试验田土质沙壤,地势
平坦,灌溉方便,试验地年平均气温 6.9℃,年降水量
410mm,无霜期132d,试验前取土测试结果:pH值为8.42,
有机质12.06g/kg,碱解氮18.4mg/kg,速效磷4.3mg/kg,速效
钾126mg/kg.
1.2 供试材料 (1)微生物菌肥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
菌肥。(2)莜麦品种为晋燕八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 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
30m2,随机区组排列。处理A:全量化肥(当地常用化肥
施用量,100%化肥);处理B: 菌肥+50%化肥;处理C:菌
肥+75%化肥;处理D:对照(ck,不施任何肥料);处理E:
菌肥。菌肥的使用方法,拌种前用水使种子表面变湿,将
试验小区种子的播种量称出,按照种子与菌肥4:1进行拌
种。其中化肥用磷酸二铵,以底肥方式施用,常规肥用量
400kg/hm2。各处理化肥用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播种量及化肥用量(kg/hm2)
处理
A
B
C
D
E
种子用量
菌肥拌种种子
160
160
160
不拌种种子
160
160
化肥用量
400
200
300
1.4 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
1.4.1 试验时间 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
1.4.2 精细整地 我国燕麦生产多为旱作,春季多风少
雨,土壤解冻后要及时做好耙磨、镇压等保墒措施,最大
限度地保住土壤返浆水和自然降水,为保全苗创造条件。
1.4.3 种子处理 选择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前
晒种2~3d,再用0.3%的拌种双、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
行拌种,防治燕麦穗部病害及地下害虫。
1.4.4 适时播种 试验田于2012年4月15日整地,16日
开沟后以条播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为 160kg/hm2,行距
20cm,播深4~6cm。
1.4.5 田间管理 (1)播后应很好的耙磨镇压确保全
苗。(2)燕麦生育期一般要中耕 3次,当幼苗长到 4叶时,
进行第一次中耕,宜浅锄、碎锄、锄净,切记拉大锄。第二
次中耕宜在分蘖阶段,此时正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
根系生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深锄,第三次中耕宜在拔
节后至封垄前进行,应深耕,既能减轻蒸发又可适度培
土,起到防倒的作用。(3)莜麦生育期中,一般要浇水 3
次。即早浇分蘖水,晚浇拔节水,轻浇孕穗水。(4)防贪
青、防倒。后期要严格控制水肥,灌浆后期切勿大量浇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科院育种工程项目(编号:11yzgc125)。
作者简介:皇甫红芳(1973-),女,山西大同人,助研,从事栽培类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16
32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5.20.011
21卷20期
水。各小区田间管理措施一致,田间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病虫害,合理灌溉、排水等田间操作。
1.4.6 适时收获 莜麦于 2012年 7月 20日收获,各小区
单打单收,单独记录产量。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和 SPSS180统计软件进
行分析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莜麦出苗和各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表2
显示,微生物菌肥对莜麦出苗基本无影响,及差异不显
著。微生物菌肥对莜麦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处理
间株高的影响明显。其中处理C植株高度最高,分蘖期
为31.6cm,拔节期为56.7cm,抽穗期为75.8cm。微生物菌
肥对莜麦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影响不显著。
表2 微生物菌肥和化肥不同处理对
莜麦出苗和各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处理
A
B
C
D
E
出苗情况
(万株/hm2)
586
620
560
650
655
各生育期株高(cm)
分蘖
30.5ab
29.3bc
31.6a
28.5c
29c
拔节
50.2b
52.8ab
56.7a
50.8b
53.5ab
抽穗
73.3b
73.5ab
75.8a
69.4b
68.3ab
灌浆
81.2a
83.8a
85.7a
80.7a
83.3a
成熟
84a
84.3a
86.9a
81.6a
84a
2.2 不同处理对莜麦地上部分干重和成熟期产草量的影
响 表3显示:微生物菌肥对莜麦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分干
重的影响,其中对分蘖期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显著。不
同处理中处理 C最高,干重为 46.6g,处理 D最低为
30.6g。微生物菌肥对莜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地
上部分干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表3 微生物菌肥和化肥不同处理对莜麦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g)
处理
A
B
C
D
E
分蘖期
31.5b
36b
46.6a
30.6b
31b
拔节期
59a
51.6a
63a
51.7a
56.1a
抽穗期
80a
73.6a
75a
65a
74.7a
灌浆期
148.3a
166a
157a
132.4a
149a
成熟期
121.6a
124.7a
126a
117a
119a
注:采样面积为30cm×30cm
2.3 不同处理对莜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处
理A、B、C、E比处理D(不施肥)均增产,增产率分别为
66.5%、50.1%、91.8%、42.5%;处理C(菌肥+75%化肥)产
量最高,比常规施肥A增产 22.5kg/667m2,增产率 15.2%;
处理B(菌肥+50%化肥)、处理D(不施化肥)、处理E(全菌
肥)的产量均低于常规施肥 A,分别减产 14.6kg/667m2、
59.1kg/667m2、21.3kg/667m2,减产率9.86%、39.9%、14.4%。
表4 微生物菌肥和化肥不同处理对莜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处理
A
B
C
D
E
小区产量(kg)

6.1
6.5
7.7
3.2
6.2

6.8
6.3
7.3
3.8
5.5

7.2
5.2
8.0
5.0
6.6
合计
20.1
18.0
23.0
12.0
17.1
平均
6.7
6.0
7.7
4.0
5.7
折产(Kg/667m2)
148.0
133.4
170.5
88.9
126.7
较CK±
增产(Kg/667m2)
+59.1
+44.5
+81.6
+37.8
增产率(%)
66.5
50.1
91.8
42.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试验中微生物菌肥拌种对莜麦出苗、各生
育期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的影响没有太明显。试验使
用全微生物菌肥处理E、使用全量化肥处理A、化肥与菌
肥配施的处理B和处理C,与对照处理D相比,均能提高
莜麦产量。使用微生物菌肥拌种同时施常规化肥量的
75%的处理C,莜麦产量最高,为 2 550kg/hm2,处理A(常
规用量)和处理B(菌肥+50%化肥)的产量次之,产量分别
为 2 220kg/hm2和 2 001kg/hm2,处理E(全菌肥)的产量为
1 900.5kg/hm2,处理D(不施化肥)的产量最低,为1 333.5kg/hm2。
大量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仅有 15%~
40%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以致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农业污
染。微生物菌肥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新型肥料,其中含
有大量的高活性有益微生物,施用后能够改良土壤,培肥
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使用微生
物菌肥拌种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对莜麦个体发育、莜麦地
上部分的干重、产草量和籽粒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
作为莜麦增产有效途经。微生物菌肥与普通化肥结合使
用,达到低成本,高产的效果,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才.有机燕麦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任清,赵世锋,田益玲.燕麦生产与综合加工利用[M].北京:中国
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巴塔罗瓦·戈丽娜(俄),任长忠(著).胡新忠,赵桂琴(译).燕麦在
膳食、医疗和化妆品方面的应用[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
[4]杨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环节[J].河北农业科技,2008
(13):47-48.
[5]薛宏德,刘向阳,金建猛.微生物菌肥对花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
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2(3):98-100.
[6]张春,刘党校,刘新伦.冬小麦应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试验[J].陕
西农业科学,2001(1):6-7. (下转39页)
皇甫红芳等 莜麦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试验 33
21卷20期
第二天、母本1叶1心时及时喷施多效唑,父本每667m2秧
田用 15%多效唑 150g兑水 30kg,母本用 15%多效唑 100g
兑水30kg喷施;母本打好多效唑复水后,进行移密补稀。
(3)合理施肥:667m2秧田用 25kg含量 45%的三元素复合
肥,均匀撒在畦面上作基肥(父本在二段育秧作畦时施);
在 2叶 1心至 3叶 1心前施一次追肥,667m2秧田用尿素
7.5kg;在秧苗开始分蘖时施一次分蘖肥,用量为每667m2
秧田尿素 10kg、氯化钾 7.5kg。父本须增施 1~2次分蘖
肥,667m2再增加 45%复合肥 15~20kg;在移栽前 7d施一
次送嫁肥,667m2秧田用尿素10kg、氯化钾5kg。(4)科学管
水:播完种后,如遇高温晴天,应排除畦面的水,以免伤
种,待出苗现青后灌浅水。喷施多效唑时,先放干畦面的
水,且保持24h内畦面无水,秧苗处于分蘖时,保持沟中有
水,畦面湿润或浅水,切记秧田不能灌深水。(5)防好病
虫:秧田病虫防治,以防为主,重点打好秧苗3叶期、移栽
前二次综合药;平时应将蓟马、稻瘿蚊、螟虫、稻象甲、稻
瘟病、细条病等作为重点防治对象,采取对应的药剂给予
防治。
2.5 按时移栽,确保移栽质量 (1)移栽前的准备:移栽
前3~5d对秧苗打好送嫁药、送嫁肥,并清除秧苗中的异
型异色株。(2)移栽时间:要求在 7月 18日全面结束移
栽。(3)质量要求:用2.4m的竹子打格子,父本与母本相隔
20cm,母本行株距 13.3cm×16.7cm,走道 40cm,父本株距
20~23.3cm,行比2∶16,母本插双株,父本须带泥移栽,如
是大晴天,应在早晚移栽。
2.6 科学管好肥水,搭好丰产苗架
2.6.1 肥料施用 做到“面肥足,追肥速”,一次到位,后
期视苗架而定;做到早耘追,达到早生快发。在耙田时
667m2用含量45%复合肥20~25kg、尿素5kg作基肥;在移
栽后 3~5d内,667m2用尿素 7.5~10kg、氯化钾 5~7.5kg
混合撒施作追肥。父本施偏肥:移栽后 5~7d,先对父本
扒蔸,然后667m2用45%复合肥5~6.25kg、尿素5kg、氯化
钾3.5kg,混合撒施在父本行中;凡是后期禾苗长势差,缺
肥的田块,必须用微肥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提高
种子充实度。
2.6.2 水分管理 对母本在移栽返青且田中水自然落干
后喷施多效唑,667m2用兑水75g,喷完24h后才能复水并
正常追肥;要求做到“深水返青,浅水分蘖,苗够晒田”的
原则,坚决杜绝串灌、深水淹灌,在施肥时,必须保持一定
的水层,然后让其自然落干;灌浆结实期间,保持干湿相
间。种子未完全成熟时,不能过早断水。
2.6.3 病虫防治 移栽返青时,普施一次综合药。即将
晒田时,普施一次石灰,用量为 25~30kg/667m2;打好破
口药与齐穗药;制种田要特别注意防治黑粉病,可每
667m2用爱苗 30mL兑水 90kg喷施,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
用药一次。同时要加强稻瘟病和检疫性病害的防治。
2.7 做好花期普查,确保花期相遇良好 (1)相遇标准:
在幼穗发育3期时,父、母本同期或父本略比母本快的田
块,视为理想花期。(2)调整措施:对父本慢的田块,父本
施用钾肥调节,对父本快的田块,父本施用尿素调节。
2.8 巧施“九二0”,提高结实率 (1)“九二0”的喷施:母
本抽穗 5~10%时,开始喷第一次“九二 0”,15kg水兑 3g
“九二 0”;隔日喷第二次,15kg水兑 4g“九二 0”;每 667m2
制种田喷45kg水,父、母本同喷;喷完第二次“九二0”时,
如父本比母本矮,须对父本单喷一次,15kg水兑3g“九二0”。
在打“九二0”时,要求在上午8:00至下午5:00,做到均匀
喷雾。(2)“九二0”养花:在喷完“九二0”的第二天,开始对
母本养花,15kg水兑1.5g“九二0”及0.1kg磷酸二氢钾,进
行喷雾,隔天再喷一次。
2.9 加强田间除杂,确保种子质量 (1)田间除杂保纯。
首先在苗期着重把落谷苗彻底除干净。抽穗扬花期间杂
株率必须控制在 5个/万株以内,收割前控制在 2个/万株
以内。在喷“九二 0”前后 7d内,每天必须对所有的制种
田在上午(赶粉前)与下午除一遍杂,对父本行中的异型
异色株、熟期不一的,母本行中的保持系、异品种及变异
株,彻底除掉。(2)搞好人工赶粉。在晴天上午,父母本开
花后,保证 1人及时赶 667~1 334m2制种田的花粉,每天
每块田能赶到2次以上的粉(特别是父本盛花期)。
2.10 严格收割程序,适时抢晴收割 坚决执行“先割父
本后割母本”,经验收合格后凭“准割证”收割种子的程
序,所有制种田的父本必须在扬完花的第二天开始收割,
3d内收割完。适时抢晴收割,收割后及时翻晒,忌堆沤或
用袋、箩盛装过夜,以防霉变、烧苞现象的发生;所有种子
应连续晒干。在种子收割、收晒、储藏的过程中,严防人
为机械混杂,应单独存放,妥善保管。
(责编:张宏民)
[7]王明友,李光忠,杨秀风,等.微生物菌肥对保护
黄瓜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J].土壤肥料,2003(3):
38-40.
[8]徐志峥,丁亚欣,等.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
科技,2010(5):269-270.
[9]姜研,王浩,王绍东,等.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J].大豆科技,2010(5):25-27.
[10]杨玉新,王纯立,谢志刚,等.微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
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8(S1):169-171.
[11]王涛,辛世杰,乔卫花,等.几种微生物菌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
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1(18):52-57.
(责编:吴祚云)
(上接33页)
黄向荣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