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雀麦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全 文 :北京农业 2010年12月下旬刊
2007 年 5 月车晋滇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曹
章村发现雀麦危害小麦。经调查是由外地进京小麦收
割机跨区域作业和从外地调运小麦种子时传入。近年
来雀麦危害扩展迅速,已严重影响到京郊小麦生产和
生态环境安全。为便于基层技术人员识别该种杂草及
时开展防治,现就雀麦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
及危害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须根系,秆直立,丛生,高可达 100.0 cm以上。 叶
鞘闭合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长 1.5~2.0
mm, 顶端具不规则的裂齿。 叶片条形, 长 5.0~30.0
cm, 宽 2.0~8.0 mm,2面均被白色柔毛。 圆锥花序下
垂,长达 30.0 cm,每节有 3~7 分枝,上部生 1~4 小
穗;小穗幼时圆筒形,成熟时压扁,连芒长 17.0~34.0
mm,宽 5.0~7.0 mm,含 7~14 小花;颖披针形,边缘膜
质,第 1 颖长 5.0~6.0 mm,具 3~5 脉,第 2 颖长 7.0~
9.0 mm,具 7~9 脉;外稃边缘膜质,具 7~9 脉,顶端具
2 微小裂齿, 其下约 2.0 mm 处生芒, 芒长 5.0~10.0
mm,第 1外稃长 8.0~11.0 mm;内稃短于外稃,背上疏
生刺毛。 颖果与内外稃相贴,不易分离;背腹压扁,较
薄而狭长,长约 7.0 mm,呈线状,背面圆形,腹面凹
入,边缘内卷,横切面呈宽“U”形,顶端圆形有毛茸,基
部尖,果体暗红褐色,胚部细小[1]。
2 生物学特性
雀麦为越年生或 1 年生禾本科雀麦属草本植物,
以种子繁殖。 北京地区秋季 10 月出苗,10 月上中旬
为出苗高峰期,花果期 5~6 个月,整个生育期约 240
d,比小麦略早。 种子经越夏休眠后萌发。 1株生长正
作者简介: 车晋滇(1956-),研究员,主要从事杂草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0-11-08
雀麦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车晋滇 1 袁志强 1 金东红 1 王艳梅 1 张光伟 2 胡效刚 2 吴继宗 2 田兆迎 2
( 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北京 100029; 2 北京市通州区植保植检站, 北京 101117 )
摘 要 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已成为北京市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危害蔓延逐年扩大。 为便于基层技术人员
识别该种杂草及时开展防治,对雀麦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危害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雀麦; 恶性杂草;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S 543+.8 文献标志码 B
Study Report of Bromus japonicus Thunb.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 Jindian Yuan Zhiqiang Jin Donghong Wang Yanmei Zhang Guangwei
Hu Xiaogang Wu Jizong Tian Zhaoying
Abstract Brome (Bromus japonicus Thunb.) has become the main fields of malignant the weeds and spread to wide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grass-roots technical personnel to identify the weed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ome to
open the form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endanger a preliminary study.
Keywords brome; malignant wee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植保土肥
輨輯讂
北京农业 2010年12月下旬刊
常的雀麦平均可产生 8.2 个分蘖, 结 2 312.3 粒种子
(见表 1)。另具报道,雀麦最多可产生 45.0个分蘖,最
多可结 9 405.0 粒种子 [2]。 室内试验雀麦不同播种深
度对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温度为 22~25℃,夜间
温度为 12~15℃, 播种后 15 d 调查, 雀麦在 0.0~9.0
cm 的土壤中均可出苗, 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
依次下降,出苗时间增加。 出苗率最高的深度为 0.2~
2.0 cm,出苗率为 88.00%~83.00%;3.0~5.0 cm 深度,
出苗率为 76.00%~71.00%;6.0~7.0 cm 深度, 出苗率
为 47.00%~33.00%;8.0~9.0 cm 深度 , 出苗率仅为
7.60%~5.00%,而且苗细弱,发黄,很快死亡(见表 2)。
2.1 土壤含水量对出苗的影响 雀麦种子在黄壤土
10.00%的含水量中即可正常出苗,在土壤淹水的条件
下不能出苗,而在清水淹水的条件下可正常出苗。
2.2 不同酸碱度对出苗的影响 水溶液 pH 为 2.5~
10.0 均可出苗。 出苗率达 90.00%以上的 pH 为 4.0~
10.0。
雀麦的生命力强,人工割去地上部分,其 2 茬很
快长出,并可结穗,但植株明显矮小,结籽量少。
3 传播途径
表 1 2007 年雀麦生物测定结果
注: 每株取最高茎进行测定,叶片长、叶片宽为倒数第 2 片叶。
植保土肥
輨輰讂
北京农业 2010年12月下旬刊
在自然界雀麦颖果随熟随落,可借助风力、灌溉
浇水、农事操作、小麦秸秆和作物种子进行传播。研究
结果表明: 雀麦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小麦收割机
跨区域作业携带杂草种子,异地调种和农户自行串种
进行传播。
4 分布
雀麦在世界分布较广,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有
加拿大、美国、阿根廷、非洲、意大利、法国、前苏联、中
欧、北欧、东南欧、中东、印度次大陆、中国、日本和澳
大利亚等。 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华东、
华中地区及四川、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东、山西、
河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
5 危害
雀麦对小麦的危害是很严重的。 试验结果表明:
每 1 m2有雀麦 118.0 株时,可造成小麦减产 50.03%;
每 1 m2有雀麦 82.0 株时, 可造成小麦减产 37.59%;
每 1 m2有雀麦 44.0 株时, 可造成小麦减产 32.41%。
除对小麦的危害外,雀麦的适生性强,到处均可生长,
对生态环境也可造成危害,影响田园清洁和风景区的
观瞻(见表 3)。
参考文献
[1] 贺士元, 等. 北京植物志下册.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2. 1181
[2] 苏少泉, 等. 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除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75
表 2 2009 年雀麦不同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表 3 2010 年雀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测定
注: 表格中数字为 4 次重复平均值。
注: 表中数据为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植保土肥
輨輱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