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温性灌草丛类建群种 ———白羊草
许庆方 ,董宽虎
(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 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报道了优良牧草及水土保持植物———白羊草的种群分布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白羊草为
建群种的群落类型划分 、群落组成 、种群植物量动态 ,营养动态 ,放牧利用 ,特别是牛在采食时的草地植
物营养特性与草地生产性能 ,不同氮源 、不同施氮量对草地生产性能影响等作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白羊草;群落;放牧利用;施肥
中图分类号:S 5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04)03-0020-05
孔颖草属多年生丛生禾草———白羊草(Bothri-
ochloa ischaemum),是禾本科温性中旱生牧草 ,是优良
的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其品质好 ,适口性强 ,马 、牛 、
羊等喜食 ,适于放牧利用且耐牧性强;同时白羊草根系
发达 ,分蘖力强 ,能形成大量基生叶丛 ,覆盖度大 ,固土
保水能力强 ,对控制水土流失 ,维持丘陵山地的原生态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 概述
1.1 白羊草的分布
白羊草在世界各暖温带都有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
于华北和西北的南部 、中南区北部的山区坡地和黄土
高原 。美国经栽培驯化育成了 Plains 、WW-spar 、WW-
Iron Master、Ganada 等适应性强 、容易建植 、产量高 、品
质好 、肉牛转化率高 、种子产量高的品种 ,从而成功建
植了优良的白羊草人工草地。黄土高原的白羊草草地
具水平地带性特征 ,是第三纪亚洲内陆热带草原随着
干旱的发展和气候变冷逐渐向外推移的结果 ,为欧亚
内陆外围残遗的分布区的组成部分[ 1] 。山西主要以白
羊草灌草丛分布于恒山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
1.2 白羊草的植物学特征
白羊草以侧根为主紧密的盘结于地表 。具短根状
茎 ,疏丛型 ,株高 25 ~ 80 cm。叶舌膜质 ,长约 1 mm ,具
纤毛;叶片两面疏生柔基疣毛或下面无毛。总状花
序4 ~ 多数簇生于茎顶 ,有少数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
收稿日期:2004-02-15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1093)资助
作者简介:许庆方(1972-), 男 , 山西壶关县人 , 讲师 , 在读
博士研究生。
或指状 ,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两侧具白色丝状毛;小穗
成对生于各节 。有柄小穗雄性 ,较无柄者色深 。颖果 ,
花果期 6 ~ 9月。染色体数 2 n=40 ,50 ,60[ 2] 。
1.3 白羊草的生物学特性
掌握白羊草的生物学特性 ,是为建立人工白羊草
草地或天然白羊草灌草丛草地的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
白羊草抗寒耐旱 ,春季干旱时不发芽 ,直到雨季生长 ,
适于降水量400 ~ 800 mm地区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
格 ,弱酸性 、微碱性及钙质土壤上均可生长。
白羊草春季萌发返青较晚 ,早期生长缓慢 ,后期遇
雨则迅速生长 。有 8种白羊草在干燥的夏季无灌溉条
件下都能存活 ,冬季没有明显的冻害发生[ 3] 。在山西
中部的太岳山区一般 4月中旬萌发 , 6月之后生长迅
速 ,8月份牧草产量达到峰值 ,8月下旬果实即已成熟 ,
10月中旬开始枯萎。
白羊草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种子必须经过高温
高湿阶段 ,才能自然发芽 。
2 白羊草草地群落学研究
白羊草灌草丛类草地是以白羊草为建植群种并稀
疏分布着少量灌木的灌草丛 。华北地区的西部 、西北
部的低山 、丘陵以此类型为主。群落所在地的土层不
厚 ,或土层虽厚但水分条件差 ,或土壤持水力差 ,同时
夏季气温高 ,蒸发量大 ,在这种生境条件下 ,只有如白
羊草类旱中生的植物能够适应。
2.1 群落类型的划分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 、结构 、动态 、生态条件 、相对
稳定性和特征种等因素 ,黄土高原区的白羊草群落类
型可划分为6个主要群丛:荆条(Vitex negundo )—白羊
草群丛;黄刺玫(Rosa xanthina)—白羊草群丛;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白羊草群丛;白羊草 —蒿属
20 Grassland and Turf (Quarterly) 2004 No.3 (Sum No.10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04.03.006
(Artemisia spp.)群丛;白羊草群丛;黄花木(Ammopip-
tanthus mongolicus)—白羊草群丛[ 1] 。而依群落的外貌
或生态地理特征 ,东北白羊草灌草丛划分为一个群系 。
根据地形 、土壤 、气候 、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植被成分的
特点 ,山西省白羊草分属于喜温灌木草丛类草地类 ,低
山丘陵白羊草组 。
2.2 群落组成与结构
东北白羊草灌草丛盖度因生境条件而相差很大 ,
一般为 30%~ 50%,草丛组成以白羊草为优势 ,同时混
有隐子草(Cleistogenes),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和结
缕草(Zoysia japonica)等 ,并在不同地段常混有少量的
矮丛苔草(Carex nannel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中华卷柏(Selaginalla sinensis)、鹿角卷柏(S .
rossii),在草丛中还散生少量的生长低矮的灌木[ 4] 。
黄土高原植物群落中 ,种子植物约 200种。其中
禾本科约28种 ,占14%;菊科 25种 ,占12.5%;豆科 22
种 ,占 11%;蔷薇科 15种 ,占 7.5%;其余主要为唇形
科 、玄参科 、十字花科 、百合科 、鼠李科 、马鞭草科 、瑞香
科 、伞形科 、莎草科 、藜科和石竹科等 。在生活型上
85%是草本类群 , 且为多年生植物;灌木类群约占
15%,乔木则较少见到。[ 5] 。
胡枝子属植物是白羊草灌草丛演替的表征 ,尤其
是尖叶铁扫帚(Lespedeza inschanica)、二色胡枝子(Les-
pedeza bicolor)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在草
地中的消长和多度变化是鉴别逆向或顺向演替的重要
依据;胡枝子比率愈大 ,则群落的饲用价值越高[ 6] 。
2.3 种群植物量动态
草地植物量动态变化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的重要
内容 ,目前对白羊草地上植物量动态研究较多 ,而对地
下的植物量动态则报道较少。
不同地域白羊草地上植物量表现出不同的曲线 。
在山西白羊草产量的季节动态规律较稳定 ,各年度动
态曲线均呈单峰型 ,高峰值出现在 8月份 ,峰期后牧草
产量下降较缓慢[ 7] 。而陕西白羊草群落的地上植物量
在9月下旬之前呈双峰型 ,沿着升 —降 —升 —降的方
向变化 ,严重干旱时白羊草群落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处
在水分严重亏缺状态 ,植物生长量被大大抑制 ,植物种
类少 ,地上净初级生产量仅为 83.8g/m2 ,比正常年份低
2 ~ 4倍[ 8] 。
白羊草群落中白羊草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 0 ~ 30
cm ,且多集中在 0 ~ 10 cm , 10 ~ 20 cm 深度急剧减少
2 ~ 7倍以上 ,白羊草群落地下植物量明显高于地上植
物量 ,地下净生产量每年 922 g/m2 ,超过地上净生产量
2.9倍[ 9] 。
白羊草植株体积 、株冠面积和生长强度对鲜草产
量有主要影响 ,而茎秆体积 、小穗数 、株径则对干草产
量有主要影响[ 10] 。运用视觉障碍技术来估测白羊草
的植物量 ,并经 2年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1] 。
2.4 种群营养物质动态
对白羊草种群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素
(NDF)、酸性洗涤纤维素(ADF)含量及干物质(DM)消
化率等都有报道 ,并对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的动态也
有研究。
白羊草生长前期CP 含量较高 ,5月份为13.05%,8
月份CP 含量下降为 9.52%,而此时粗蛋白质产量达
到峰值136.29 kg/hm2[ 5] 。白羊草再生草产量 6月份最
高 ,且再生草产量 、叶再生量 、茎产量 、叶 CP 含量 、叶和
茎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都比孔颖草的高[ 12] 。体外干
物质消化率和 CP 含量随着成熟度而下降 [ 13], NDF 、ADF
和木质素含量随成熟度增加[ 14] 。在 Southern olling
Plains白羊草草地 CP含量在 8月含量达 18%;纤维含
量最低;当牧草总蛋白含量下降时 ,胃蛋白酶不溶性蛋
白趋向增加;从而白羊草在 6 ,8和 10月份可提供优质
饲草 ,是牧草管理系统中为很好的自然草地组成成
分[ 15] 。火烧处理可增加白羊草 CP 的含量 ,使幼嫩牧
草的比例超过 3倍[ 16] 。
白羊草茎的成熟度影响组织的成分和降解 ,品种
间组织成分的差异主要存在较老的茎中 ,WW-Spar比
Caucasian和 Ganada 有较多的脉管组织和较少的薄壁
组织;已木质化的成熟组织真菌附着多 ,未成熟组织的
降解主要受酶和细菌的影响[ 17] 。
此外 , 对白羊草的药理作用及机理也有探
讨[ 18 ,19] 。白羊草醇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总黄酮 、氨基酸
等 ,具抗血栓形成 、抑制血小板粘附的药理活性 ,可增
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免疫器官的重
量[ 20] 。
2.5 其他
白羊草有较高的耐逆性和高效的 C4 型光合作用
使其改善 C平衡而容易侵入草地 ,但在种间光合作用
竞争时的低耐受性 ,而白羊草在退化植被中更能耐受
刈割[ 21] 。
白羊草 40种生态型中 39种染色体数为 2n=60 ,
21草原与草坪 季刊 2004年 第 3期 总第 106期
只有 1种染色体数为 2n=50 ,2n=50细胞型有 2 对带
随体染色体 ,2n=60细胞型有 3对带随体染色体[ 22] 。
当花序为微黄色 ,长度为 11 ~ 20 mm时 ,可作为白
羊草胚胎发生愈伤组织培养外植体的最适宜时期来应
用[ 23 ,24] 。用白羊草幼穗形成 0.5 cm2大小的愈伤组织 ,
当有光条件下移植到 N 6培养基上不用激素即可获得
绿色植株 ,植株可成功转植到土壤中并生长良好[ 25] 。
白羊草在播种时必须浅播[ 26] 。
3 管理利用状况
3.1 放牧利用
白羊草草地的放牧利用主要是对牛 ,特别是肉牛
在放牧时不同放牧系统 、草地载畜量 、家畜生产性能等
作了详细研究。
安哥拉山羊对白羊草的采食量占 60%,日采食量
为2.19 kg(鲜草),消化能为 7.95 MJ/kg ,可消化粗蛋
白(DCP)为46.47g[ 27] 。
白羊草的分蘖在前推式围栏放牧 ,连续放牧和划
区轮牧放牧制度下 ,放牧频度分别为 2.4 , 4.6和 4.7
次 ,草丛周围形成的分蘖最初要比草丛中央形成的分
蘖高 ,但对草丛周围和草丛分蘖的放牧频度和强度是
一样的 ,前推式围栏放牧制度分蘖可提高牧草产量从
而保持较高的放牧率 ,而阉牛生产量的差别不明显平
均达 296 kg/hm2[ 28 , 29] 。在载畜量为 5 头/hm2(500 kg
标准体重)时获得每公顷最大增重 ,保持较高的牧草植
物量(5 000或 6 000 kg/hm2)和牧草高度在 40 cm 以上
可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 30] 。
当低留茬(35 ~ 40 mm)时叶和鲜茎比例最高而枯
茎所占比重最低;在春季牧草氮水平较高时各处理间
的CP 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别 ,当进入生殖期牧草氮含量
较低时 ,低留茬植株 CP 含量较高;对白羊草强度连续
可变放牧可提高利用的效率 ,但单位面积增加的家畜
产品却很少 ,而且一定程度内导致地下植物物量的减
少从而产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31] 。
白羊草植株高度的改变对有机物质的采食或摄食
行为影响很小;饲草可消化性主要受草地绿叶比重的
影响;有机质采食量随绿叶量的增加而提高 ,到 1.07
t/hm2以后开始下降;每口采食量和放牧时间也随着鲜
叶比重和牧草植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管理时要尽
量保持高比重的绿色叶片[ 32] ,采用顺序放牧系统 ,对
东方伽玛草+白羊草草地和天然草原+白羊草草地对
比:最高白羊草产量平均为 4 580 kg/hm2;肉牛日增重
差异不大 ,平均每天为 1.02 kg/头;放牧季后期东方伽
玛草草地日增重比天然草原低(分别为 0.91 和
0.60 kg/头)[ 33] 。
3.2 施肥对草地影响
对白羊草草地施肥的效应主要集中于氮肥的研
究 ,施氮肥对草地植物量 、放牧肉牛增重等都有一定的
影响 。
不施 N 肥的白羊草每年可达到 800 kg/hm2的产
量 ,在施N量每年为 70 kg/hm2和 35 kg/hm2时 ,1 kg的
N可获得 30 kg 饲草;4月份施 N 肥70 kg/hm2 ,比在 4
月份和 6月份分别施 N 肥35 kg/hm2对牧草多年增产
和N肥利用更有效果 [ 34 ,35]。
WW-spar草地施 N肥为 34 kg/hm2时 ,肉牛每年平
均增重可达 220 kg/hm2 ,而每公斤 N可获 3.3 kg 的增
重;当 N肥施用量达 68 kg 时 ,每公斤的N 可获得额外
的 1 kg 的肉牛增重;当 N 肥施用量从 68 kg 到 102 kg
时 ,对肉牛增重有负效应[ 36] 。
对 Plains草地采用不同氮源(尿素和硝酸铵)、不
同量(50 、100 、200 、400 lb/a)、不同时间(4 月下旬和 5
月上旬)进行处理发现 DM 产量 、CP 含量 、氮吸收量随
着N施入量达 200 lb/a时逐渐提高;不同氮源对产量
没有影响;5月上旬施用 N肥比 4月下旬施用 N 肥干
物质产量显著增加[ 37] 。
此外 ,火烧及间播豆科植物对牧草产量及牧草品
质的影响也有报道 。火烧每年可减少产量 6%~ 30%,
氮肥施用量在 50 kg/hm2时可提高产量 3 倍;因此 ,除
必需移去立枯植株 ,则不必进行火烧;当雨季时 ,在生
长 3 ~ 4 周后施用尿素 ,以减少 N 的挥发[ 38] 。白羊草
草地间播毛巢菜(Vicia villosa)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可减少氮肥施用量 、延长放牧季节 、改善牧草
品质 ,当豆科牧草生长良好时 ,CP 含量和体外干物质
消化率都较高[ 39] 。
综观目前研究状况 ,对白羊草的植物量季节动态
和牧草品质特别是牛在放牧利用时所表现出来的营养
特性作了详尽的分析 ,对白羊草草地施用氮肥量 、氮
源 、施用时期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
究 ,但对白羊草草地群落种群的数量特征较少有报道 ,
特别是草地群落各种群对不同生境即各资源状态的利
用程度在数量上的表征尚无报道。由于在不同的生境
条件下白羊草会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特性 。
22 Grassland and Turf (Quarterly) 2004 No.3 (Sum No.106)
我国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主要受降水量及均匀程
度 、气温等影响 ,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的气候特征 ,从而
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草地。白羊草灌丛草地是山西省中
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主要草地植被类型 , 总面积为
172.92万 hm2 , 主 要 分 布 于 恒 山 以 南 海 拔 达
1 500 ~ 1 7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 ,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
46.6%。研究白羊草灌丛草地群落的种群动态特征有
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另外对白羊草种群的繁殖特性
报道很少 ,对其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特性的研究 ,将为
白羊草灌丛草地优良牧草的补播及退化草地 ,其他恢
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 1] 徐朗然 , 张继敏 , 于士友.黄土高原白羊草的基本特征及
其地理学意义[ J] .西北植物学报 , 1997 , 17(1):88~ 93.
[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卷
第二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3] Alexander J P , Taliaferro C.Old World bluestem strain test[ A]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USA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1977 Panhandle Research Station Report.Research Report , A-
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1977.
[ 4] 周以良.中国东北植被地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5] 董宽虎 ,张建强 , 王印魁.山西草地饲用植物资源[ M] .北
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8.
[ 6] 陈安仁.白羊草灌草丛及其生产性能的研究[ J] .中国草
原 , 1984 , 3:74~ 79.
[ 7] 董宽虎 ,靳宗立 , 王印魁 , 等.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
量动态研究[ J] .中国草地 , 1995 , 4:13~ 16 , 21.
[ 8] 张 娜 ,梁一民.干旱气候对白羊草群落土壤水分和地上
部生长的初步观察 .生态学报 , 2000 , 20(6):964~ 970.
[ 9] 朱志诚 ,贾东林.陕北黄土高原白羊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
究[ J] .植物学报 , 1992 , 34(10):806 ~ 808.
[ 10] Paccapelo H A , Lorda H O , feramda L A.Effect of some agro-
nomic traits in Bothriochloa ischaemum on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and dry forage[ J] .Turrialba , 1991 , 41:545~ 550.
[ 11] Ackerman C J , Purvis H T II , Horn G W , et al.Estimation of
forage mass of Old World bluestem using a visual obstruct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 A]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Report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1999.194 ~ 199.
[ 12] Larry M White , Chester L Dewal.白羊草和孔颖草的再生
草产量和品质[ J]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 1998 , 1:
26 ~ 28.
[ 13] Dibo S M.Yield and quality of old world bluestem grasses
(Bothriochloa spp.)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 plant part , and
maturity[ J]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B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1986 , 46:2880B~ 2881B.
[ 14] DograK K.Katoch B S , Singh B.Botanical composition , nutri-
tional status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native alpine pasture of
Bara Bangahal for sheep[ J] .In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
ences , 1994 , 64:489~ 492.
[ 15] Gunter S A , McCollum F T , Gillen R L.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iets consumed by cattle grazing native range or plains
bluestem pasture[ A]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Report , Agri-
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1991.
122~ 128 , 134.
[ 16] Mitchell R, Villalobos C , Eldridge D , et al.Do cattle prefer
burned or non-burned Bothriochloa ischaemum People and
rangelands:building the future[ A] .Proceedings of the VI In-
ternational Rangeland Congress , Townsville , Queensland , Aus-
tralia , 1999.450~ 451.
[ 17] Dabo S M , Taliaferro C M , Coleman SW.Anatomical and histo-
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minal degradation of stem tissues
in Bothriochloa species[ 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 1997 , 67:299~ 309.
[ 18] 李兰芳 ,吴树勋 , 张 魁 ,等.不同生长期白羊草中游离氨
基酸的含量[ 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1997 , 19(3):30 ~ 31.
[ 19] 李兰芳 ,张文彦 , 张 魁 ,等.不同生长期白羊草中总黄酮
及小麦黄素的含量测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 25(5):
272~ 274.
[ 20] 陈素青 , 李兰芳 , 刘亦萍.白羊草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1998 , 17(1):35~ 37.
[ 21] Szente K , Nagy Z , Tuba Z , et al.Photosynthesis of Festuca
rupicola and Bothriochloa ischaemum under degradation and
cutting pressure in a semiarid loess grassland[ J] .Photosynthet-
ica, 1999 , 32:399 ~ 407.
[ 22] Can E , Hatipoglu R.Research on the cytological characters of
yellow bluestem (Bothriochloa ischaemum L.Keng)occurring
in the natural maquis type vegetation of Cukurova region[ J] .
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00 , 23:5.1257
~ 1265.
[ 23] Can E , Hatipoglu R.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 and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auxins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
tion from young inflorescences of 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 J] .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2000 ,
24:221~ 230.
[ 24] Can E , Celiktas N , Hatipoglu R.Effect of young inflorescence
length on callus form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yellow
bluestem (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 J] .Turkish Jour-
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1998 , 24:399~ 404.
23草原与草坪 季刊 2004年 第 3期 总第 106期
[ 25] Shi Y J , Sun Xiao Ping , Liu Xiao Qiang , et al.Tissue culture
of young spikelets of Bothriochloa ischaemum.[ J] .Pratacultural
Science , 1998 , 6:19 ~ 20.
[ 26] Berg W A , Dewald C L , Sims P L.Seedbed and seeder options
for Old World bluestem establishment[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6 , 49:179~ 181.
[ 27] 靳宗立 ,李蒙召 , 艾来增 ,等.安哥拉山羊在黄土高原放牧
时的采食特性[ J 〗.中国畜牧杂志 , 1995 , 31(4):25 ~ 26.
[ 28] Volesky J D.Tiller defoliation patterns under frontal , continu-
ous , and rotation grazing[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4 , 47:215~ 219.
[ 29] Volesky J D , Deachaval F O F , EllisW C , et al.A compari-
son of frontal , continuous , and rotation grazing systems[ J] .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94 , 47:210~ 214.
[ 30] Samuel W C , Forbes T D A.Herb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
mance of steers grazing Old World Bluestem[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8 , 51:399~ 407.
[ 31] Teague W R , Dowhower S L, PinchakW E , et al.Increasing u-
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ntinuously stocked Old World bluestem
pasture[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6 , 49:535 ~
540.
[ 32] Forbes T D A , Coleman S W.Forage intake and ingestive be-
haviour of cattle grazing old world bluestems[ J] .Agronomy
Journal , 1993 , 85:808 ~ 816.
[ 33] Gillen R L , Berg W A , Dewald C L , et al.Sequence grazing
systems on the southern plains[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
ment , 1999 , 52:583 ~ 589.
[ 34] William A B.Old World bluestem responses to nitrogen fertiliza-
tion[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0 , 43:265~ 270.
[ 35] Phillips W A , Coleman S W.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return
of three warm season grass stocker systems for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J] .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 , 1995 , 8:
334~ 339.
[ 36] Berg W A , Phillip L S.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 steer
gain on old world bluestem[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5 , 48:465~ 469.
[ 37] Phillips S B , RaunW R, Johnson G V.Plant and soil responses
to source , rate , and timing of applied N for Plains bluestem
production[ J] .J.Prod.Agric , 1999 , 12:254 ~ 257.
[ 38] William A B.Old World bluestem response to fire and nitrogen
fertilizers[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3 , 46:421 ~
425.
[ 39] Volesky J D , Mowrey O P , Smith G R.Performance of rose
clover and hairy vetch interseeded into Old World bluestem
[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 1996 , 49:448 ~ 451.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shrub grassland
—Bothriochloa ischaemum
XU Qing-fang , DONG Kuan-hu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gu 030801 , China)
Abstract:Bothriochloa ischaemum is one of execllent grasses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The distribution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ve performance as forag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Bothriochloa ischaemum
24 Grassland and Turf (Quarterly) 2004 No.3 (Sum No.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