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1):79 ~ 82ActaAgriculturaeJiangxi
黑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李宁 1, 2 ,郭琼霞1* ,黄可辉 1 ,沈建国1 ,王念武 1 ,虞贇 1 ,赵士熙 2 ,黄 娴 1, 2 ,陈峥 1, 2
收稿日期:2008-10-08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 ”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3);福建科技重大专项专题 (2006NZ0002 -1);国家质检总局项目(2004IK052、
2007IK252)。
作者简介:李宁 ,女,河南周口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植物检疫。 *通讯作者:郭琼霞。
(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准则, 从地理和管理
标准 、传入可能性 、定殖可能性 、扩散的可能性 、经济影响的评估等 5个方面对黑雀麦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利用
相关分析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 ,其综合风险值 R为 2.18,符合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 ,据此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
备选方案 ,并进行了效率和影响评估 ,以期使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关键词:黑雀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中国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9)01-0079-04
RiskAnalysisofBromussecalinusinChina
LINing1, 2 , GUOQiong-xia1* , HUANGKe-hui1 , SHENJian-guo1 , WANGNian-wu1 ,
YUYun1 , ZHAOShi-xi2 , HUANGXian1 , 2 , CHENZhen1, 2
(1.Fujian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 Fuzhou350001, China;
2.ColegeofPlantProtection, FujianAgriculturalandForestryUniversity, Fuzhou35000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ruleofPestRiskAnalysis(PRA)ofInternationalStandardsforPhytosanitaryMeasures(ISPM)of
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FAO), thispaperconductedthequalitativeanalysisoftherisklevelofBro-
mussecalinusL.inChinafromfiveaspects:geographicalandmanagerialstandard, likelihoodofintroduction, likelihoodofestablish-
ment, likelihoodofspreading, andeconomicimpact, an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risklevelofBromussecalinusL.introduced
toChinawasalsocarriedoutbytherelationalanalysismodel.Asaresult, thevalueofthesyntheticalriskis2.18, whichhasreached
thelevelofquarantinepestofimportedplantsinChina.Basedontheresult, therelationaloptionalproposalofriskmanagementwas
raisedandevaluatedaccordingtotheirefficiencyandimpactinordertoreducetherisktoacceptablelevel.
Keywords:Bromussecalinus;Pestriskanalysis;Riskmanagement;China
黑雀麦 ,学名 BromussecalinusL,异名:Ryebrome、
bromefaux-seigle、bromo-centeio、capim-cevadinha,属
禾本科 Poaceae雀麦属 Bromus,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草
本 ,原产于欧洲 ,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恶性杂草种 。目前
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将黑雀麦列为检疫性有害
生物[ 2]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 、阿肯色州、特拉华州、佛
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堪萨斯州、罗伊斯安纳州、密西西比
州 、新泽西州、俄克拉荷马州 、南北卡罗来纳州 、田纳西
州 、得克萨斯州等将黑雀麦列为受管制的有害杂草。在
田纳西州将其列为重要威胁种 。
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 ,从国外引种及农产品贸易量不断增多 ,这也给黑雀麦
的传入带来潜在风险。为适应新形势 ,本文依据联合国
粮农组织(FA0)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有害生物风
险分析准则 ,对美国输华小麦中有害生物黑雀麦传入我
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旨在为防止外来危
险性杂草黑雀麦进入我国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促进对外
经济贸易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通过查找相关文献
资料 ,以前还没有此类的文献报道。
1 黑雀麦风险分析的起始阶段
1.1 风险分析的起点 风险分析一般有 3个起点 。一
是从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开始分析;
二是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
开始分析 ,通常是指进口某种商品;三是因检疫政策的修
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无论哪个起点的 PRA,其涉
及的有害生物必须是与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相符合的有
害生物。根据有关文献资料 ,黑雀麦被认为具备检疫性
有害生物的特征 ,分类单元为种 ,故以此作为起点。
1.2 风险分析的地区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地区
为中国大陆 。
2 黑雀麦风险评估阶段
2.1 黑雀麦风险的定性分析
2.1.1 地理标准和管理标准 黑雀麦在国内外的分布:
黑雀麦原产于欧洲 ,广布匈牙利 、乌克兰、保加利亚、希
腊、意大利、罗马尼亚、土耳其、南斯拉夫 、法国、葡萄牙、
西班牙等国家 ,现在已成功入侵日本[ 3] 、美国(几乎遍及
全美)、爱尔兰 [ 4] 、伊朗[ 5] 、伊比利亚半岛 [ 6] 、英国 、北非 、
西亚、西南亚 、澳大利亚等。我国目前还没有见分布的
报道。
2.1.2 黑雀麦传入的可能性
2.1.2.1 黑雀麦的特征特性 黑雀麦为一年生草本植
物 ,以种子繁殖。秆直立 ,高 30 ~ 100 cm,较粗壮。叶鞘
通常无毛;叶片长 5 ~ 15 cm,宽 2 ~ 6 cm,偏向一侧 ,下
垂 ,分枝近轮生;小穗狭长圆形 ,长 15 ~ 20 cm,宽 6 ~ 8
mm,含 5 ~ 15个小花;两颖近相等 ,质地较厚 ,脉不明显 ,
第一颖长 4 ~ 5 mm,具 3 ~ 5脉 ,脉细 ,微粗糙 ,第二颖长 6
~ 7mm,具 7脉 ,先端钝 ,中脉在顶端成小尖头;外稃椭
圆形 ,草质 ,长 8 ~ 9mm,宽 4 ~ 5 mm,具 7脉 ,平滑无毛;
芒短于其稃体 ,长 5 ~ 7 mm,稍反折;颖果长约 5 mm,宽
约 1 mm,纵长内卷 ,棕红色。花果期 5 ~ 8月 。生活周期
和小麦基本一致。
2.1.2.2 以往截获情况 在 1984年至 2007年间全国
口岸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 、西德、希腊等国进口
小麦中都截获该杂草种子 。
2.1.3 黑雀麦定殖的可能性 黑雀麦是冬小麦田中的
重要杂草。在冬小麦田中经常发现 。而我国是农业大
国 ,数据显示 , 2006/2007年度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大约为
2300万 hm2 [ 17] 。黑雀麦花期 5 ~ 6月 ,结实期 7 ~ 8月 ,
在秋季 ,其种子在深 1 ~ 5 cm的土壤中即可发芽 ,每株植
物能产生 5000 ~ 6000粒种子 ,千粒重 5.0 g。成熟后的
种子混入麦粒中 ,很难区分开来 ,生物周期和农作物完全
一致 ,喜粘土、潮土、冷土 ,在沙壤土上很少发现。主要生
长于大麦、小麦等作物的田间 、地边、路旁 [ 8, 9] 。
2.1.4 黑雀麦扩散的可能性 黑雀麦主要靠种子繁殖 ,
易混入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或粘附于动物的毛皮上或农
机具上 ,从而远距离传播扩散 。种子不易碎 ,且产量丰
富 ,能大批滋生。在小麦田中 ,黑雀麦竞争力强 ,与小麦
争光、争肥 、争水 ,能快速形成优势种 ,扩散可能性大 。
2.1.5 经济影响评估
2.1.5.1 防除困难 黑雀麦与小麦同科不同属 ,外部形
态与小麦相似 ,特别是生长前期难以辨认 ,前期拔除也比
较困难 。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 [ 10, 11] ,尝试了多种方法
防治黑雀麦 ,如在麦收后采用机器镇压、研磨 ,以期破坏
种胚等结构 ,减少第 2年的发芽率;如果使用除草剂防
除 ,使用一般的除草剂还不能杀死黑雀麦 ,特殊的除草剂
则价位高 ,如果大面积长期连年使用 ,不仅容易造成小麦
药害发生 ,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使小麦病虫害加重 ,产量
和品质显著下降 ,另外还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 18] 。
2.1.5.2 受害对象的重要性 在牧场 ,混入黑雀麦 ,影
响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有实验表明[ 12] ,在紫花苜蓿和黑
雀麦的竞争中 ,黑雀麦繁殖快 ,能力强 ,很快形成优势种 ,
在发芽初期、始花期、末花期与目标作物严重争水争肥 ,
影响产量 ,减少蛋白质的含量 。加大紫花苜蓿的播种量
才能弥补部分损失。黑雀麦主要在小麦 、大麦等谷类作
物田中危害 。与作物争水、争肥 ,快速形成优势种 ,影响
小麦 、大麦等的通风透光 ,严重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据报道[ 13] ,黑雀麦 5 ~ 7株 /m2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 , 23
株 /m2会导致小麦产量减少 47%。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尤其在北方地区
是食用最广的细粮作物 。它与水稻 、玉米和薯类 ,同为世
界四大粮食作物。自从中国在 2001年 12月 11日正式
加入 WTO组织以来 ,中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国
际市场 ,与此同时 ,国外的农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
市场 。就小麦而言 ,中国一直是小麦的进口大国之一 ,同
时又是世界上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平均进口
小麦 7331033 t,平均每年由于购买小麦支付的外汇为
11.30亿美元 ,在 42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共支付了近 474.
60亿美元用于购买小麦 。中国每年净进口小麦数量为
7317665 t,每年净支出 11.258亿美元用于购买小麦 。这
也给黑雀麦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2.2 黑雀麦风险的定量分析
2.2.1 黑雀麦 PRA评估量化模型的建立 鉴于以上的
分析 ,根据将青、梁忆冰等建立的风险分析的评估体
系[ 14 ~ 16 , 18] ,结合黑雀麦的特点 ,构建了黑雀麦风险定量
分析的一、二级评判标准计算模型 ,见表 1。
2.2.2 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评判结果 P1 =3, P21
=3, P22 =0, P23 =1, P31 =0, P32 =3, P33 =2, P41 =2, P42 =
3, P43 =1, P44 =3, P45 =2, P51 =1, P52 =1, P53 =2。
2.2.3 PRA评估量化分析一级指标的计算 计算方法
如下:
P1 =3;
P2 =0.6P21 +0.2P22 +0.2P23 =2.0;
P3 =max(P31 , P32 , P33)=3;
P4 =5 P41 ×P42 ×P43 ×P44 ×P45 =2.0477;
P5 =(P51 +P52 +P53 )/3=1.3333。
2.2.4 危险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及结果 根据有害生
物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黑雀麦进行综合评价 ,黑雀
麦风险评价值 R= 5 P1 ×P2 ×P3 ×P4 ×P5 ,得到黑雀麦
传入中国的总指标值 R=2.1792≈2.18。而 R>1.5的
有害生物可以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管理[ 15] ,因此黑
雀麦属于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应对其实施有害生物风
险管理。
3 黑雀麦风险管理阶段
根据 WTO的 SPS协议条款 ,为了保护受威胁的地
区或 PRA地区 ,应采取与风险水平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
施 ,并努力将风险降低到可接收的水平 。现提出下列备
选方案并进行效率与影响评估 ,以使黑雀麦的风险减少
到可接受的水平 。
80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1卷
表 1 黑雀麦 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评判标准
R Pi Pij 评 判标 准 赋值 赋分理由
R P1国内分布情况 P1 =3:国内无分布;P1 =2:国内分布面积占 0% ~
20%;P1 =1:占 20% ~ 50%;P1 =0:大于 50%。
3 据资料文献 , 我国未
见报道。
P2潜在的危险性 P21潜在的经济危
害性
P21 =3:据预测 ,造成的产量损失达 20%以上 、严重降
低农产品质量;P21 =2:产量损失在 20% ~ 5%之间 、
有较大的质量损失;P21 =1:产量损失在 5% ~ 1%之
间 、有较小的质量损失;P21 =0:产量损失小于 1%,且
对质量无影响。
3 5~ 7株 /m2导致小麦
严重减产, 23株 /m2
导致小麦减产 47%。
P22是否为其他检
疫性有害生物的
传播媒介
P22 =3:可传带 3种以上的检疫性有害生物;P22 =2:
传带 2种;P22 =1:传带 1种;P22 =0:不传带任何检疫
性有害生物。
0 未见报道
P23国外重视程度 P23 =3:10个以上的国家把此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
象;P23 =2:10~ 5个国家把此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
象;P23 =1:5 ~ 1个国家把此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
象;P23 =0:无国家把此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象。
1 印度已列为检疫性有
害生物
P3受害对象的经济
重要性
P31对人们健康
危害
P31 =3:发病率达 5%以上;P31 =2:发病率在 1% ~
5%;P
31
=1:发病率为 1%以下;P
31
=0:其他。
0 未见对人们有害的资
料报道
P32对农业生产的
危害
P32 =3:能侵入水田和旱地 ,易形成优势种;P32 =2:能
侵入旱地, 不易形成优势种;P32 =1:几乎不侵入农
田;P32 =0:不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
3 该种进入麦田 ,易形
成优势种
P33对环境的破坏 P33 =2: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入侵并迅速形成优势
种群而破坏环境或易引起火灾;P33 =1:适应能力强 ,
能与当地植物并存生长 ,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P33
=0:适应能力差,竞争不过当地植物 ,不能形成优势
种群。
2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
易引起火灾
P4定殖的可能性 P41截获难易 P41 =3:有害生物经常被截获;P41 =2:偶尔被截获;
P41 =1:从未被截获或历史上只截获过少数几次。因
现有检疫技术的原因 ,本项不设 “ 0”级。
2 偶尔从进口小麦、羊
毛中截获
P42运输过程中有
害生物的存活力
P42 =3:运输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在 40%以上;P42 =
2:在 40% ~ 10%之间;P
42
=1:在 10% ~ 0%之间;P
42
=0:存活率为 0%。
3 由于其休眠特性, 存
活率高达 40%以上 ,
且存活时间长
P43国外分布广否 P43 =3:50%以上的国家有分布;P43 =2:50% ~ 25%
之间;P43 =1:在 25% ~ 0%之间;P43 =0:无分布。
1 在世界上分布的国家
占全球的 25%~ 0%
P44国内的适生
范围
P44 =3:50%以上的地区能够适生;P44 =2:在 50% ~
25%之间;P44 =1:在 25% ~ 0%之间;P44 =0:无适生
范围。
3 50%以上的地区能够
适生
P45传播力 P45 =3:气传的有害生物;P45 =2:活动力很强的介体
传播;P45 =1:土传及传播力很弱。该项不设 0级。
2 可以随小麦 、大米 、豆
类等作物种子远距离
传播
P
5
管理难度 P
51
检验鉴定难度 P
51
=3:现有检疫鉴定方法可靠性很低 ,花费时间长;
P51 =0:检疫鉴定方法非常可靠且简便快速;P51 =2、
1:介于上述之间。
1 现有检疫鉴定方法一
般 , 技术人员能够
鉴定
P52除害处理难度 P52 =3:现有除害处理方法几乎完全不能杀死;P52 =
2:除害率在 50%以下;P52 =1:除害率在 50% ~ 100%
之间;P52 =0:除害率为 100%。
1 装货前可以用鼓风机
处理
P53根除难度 P53 =3:田间的防治效果差 ,成本高 ,难度大;P53 =1:
田间防治效果显著, 成本很低 ,简便;P53 =2、 1:介于
上述之间。
2 根除难度较大
3.1 风险管理的备选方案
3.1.1 备选方案 1 禁止从黑雀麦发生的国家及地区
进口调运农产品 ,尤其是小麦 、大麦、燕麦等谷物 。
3.1.2 备选方案 2 列入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对
外公布;对发生该杂草的国家和地区施行严格的产地检
疫(或装货前用吹风机进行清除)、入境检疫、调运检疫 ,
严禁带有该种的小麦产品带出疫区;或允许进入的小麦
在严格的监督下仅仅用于磨粉。
3.2 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评估
3.2.1 备选方案 1的效率和影响评估 该方案可以完
81 1期 李宁等:黑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全禁止黑雀麦的传入 ,从对经济的危害性及环境影响等
考虑 ,该方案积极有效。但是近年来我国是全球经济的
火车头 ,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 ,中美贸易密不可分 ,如果
完全禁止 ,将对世界贸易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
易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 ,该方案与风险分析的原则不
完全一致 ,建议不予采纳。
3.2.2 备选方案 2的风险评估 这种方案可以将对贸
易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避免备选方案 1带来的不
足 ,又符合 SPS协定的原则和国际管理的要求 。消极之
处就是装货前采取的措施可能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 ,
但从长远考虑 ,该成本小于实施方案 1带来的损失 ,这种
方案从整体上优于备选方案 1。
3.3 小结 从上述两个备选方案中 ,建议采取备选方
案 2,将黑雀麦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并对外公布 ,适当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把黑雀麦拒之于国门之外 。该方案
符合 WTO中 SPS协定的原则 ,同时也与我国的农产品
贸易相一致。
参考文献:
[ 1] ElisM.B.MicrofungionLandPlants:AnIdentificationHand-
book[ M].1997.
[ 2] MikeCowbrough, StephenDarbyshire, PeterSikkema, etal.Weed
Profile:Chess, BromussecalinusL.[ EB/OL] .htp://www.
omafra.gov.on.ca/english/crops/facts/info chess.htm.
[ 3] ToshikazuMITO, TetsuroUESUGI.InvasiveAlienSpeciesinJa-
pan:TheStatusQuoandtheNewRegulationforPreventionof
theirAdverseEfects[ J].GlobalEnvironmentalResearch, 2004,
8(2):171~ 191.
[ 4] FloraofNorthernIreland[ EB/OL].http://www.habitas.org.
uk/flora/species.asp? item=25.
[ 5] Nourozi-M, Sheidai-M, Noori-A, etal.Bromussecalinus
L.(Poaceae), anewrecordforfloraofIran[ J].Iranian-Jour-
nal-of-Botany, 2005, 11(1):71~ 73.
[ 6] AcedoCarmen, LlamasFélix.TheGenusBromusL.(Poaceae)
intheIberianPeninsula[ J].PhanerogamarumMonographiae,
1999, (22):293.
[ 7] Unitedstatesdepartmentofagriculturenaturalresourcesconserva-
tionservice[ EB/OL].htp://plants.usda.gov/java/profile?
symbol=BRSE.
[ 8] BromussecalinusL.-Ryebrome[ EB/OL] .htp://www.agroat-
las.spb.ru/weeds/Bromus secalinus en.htm.
[ 9] StroshineR.PhysicalpropertiesofAgriculturalMaterialsand
FoodProducts[J] .WestLafayete, 1994, 11.
[ 10] Hauhouot-M, Solie-J-B, Brusewitz-G-H, etal.Roler
andhammermilingcheat(Bromussecalinus)toreducegermi-
nationasanalternativetoherbicides[ J] .Paper-American-
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s, 1997, (2):16.
[ 11] Hauhouot-M, Solie-J-B, Whitney-R-W, etal.Efect
ofhammermillandrolermilvariablesoncheat(Bromusseca-
linusL.)seedgermination[ J] .ASAE-Annual-International
-Meeting, 1998, 18.
[ 12] PikeDR, StritzkeJF.Alfalfa(Medicagosativa)-cheat(Bro-
mussecalinus)competition[ J] .WeedScience, 1984, 32(6):
751~ 756.
[ 13] Cousens, etal.CompetitionbetweenBromusandwintercereals
[ J] .AspectsofAppliedBiology, (9):67~ 74.
[ 14] 黄可辉 ,郭琼霞 ,刘景苗.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 [ J].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5(2):412~ 415.
[ 15] 梁忆冰 ,詹国平.进境花卉有害生物风险初步分析 [ J] .植物
检疫 , 1999, 13(1):17~ 22.
[ 16] 将青 ,梁忆冰 ,王乃扬 , 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
方法研究 [J] .植物检疫 , 1995, 9(4):208~ 211.
[ 17] http://www.dyqh.net/article.asp? articleid=23779.
[ 18] 李宁 ,郭琼霞 ,黄可辉.等.硬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 J] .江
西农业学报 , 2008, 20(4):74 ~ 76.
(上接第 78页)
[ 3] 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二卷 种子植物)[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79.
[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 [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 1977.
[ 5]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4.36.
[ 6] 吕建华 , 鲁玉杰 , 探永斌 , 等.3种植物提取物对锯谷盗的控
制作用 [ 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7(3):
17 ~ 20.
[ 7] 王海 , 屠康 , 陈继昆 , 等.三种植物精油对于米象成虫的控制
作用 [ J] .粮食储藏 , 2007, 36:8~ 11.
[ 8] 赵红艳 , 秦小萍 , 杨美林.坡柳种子提取物对米象触杀作用
初报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22(6):942~ 945.
[ 9] 赵红艳 , 秦小萍 , 杨美林.坡柳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对米象诱
杀活性研究 [J].西南大学学报 , 2007, 29:12~ 14.
[ 10] 秦小萍 , 赵红艳 , 杨美林.坡柳种子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
活性 [ J] .昆虫知识 , 2008, 45(4):577 ~ 579.
[ 11] 秦小萍 , 赵红艳 , 杨美林.坡柳种子提取物对菜青虫取食和
生长发育的影响 [ J] .农药 , 2007, 46(7):494~ 495.
82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1卷